Micro LED 離商業化進程有多遠? - 工程師
By Donna 
at 2018-06-17T08:29
at 2018-06-17T08:29
Table of Contents
來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617000276-260204
 
原文:
 
 
自2018年1月三星推出全球首款模組化拼接146吋Micro LED TV「The Wall」之後,
 
Micro LED再度受到業界廣泛關注。目前Micro LED在技術壽命、對比度、能耗、反應時間
 
與可視角等均勝過LCD和OLED,已被眾多廠商認為是下一代顯示技術,龍頭廠商如蘋果、索
 
尼與三星等早已積極布局,推進Micro LED商業化進程。若Micro LED能突破技術瓶頸,特
 
別是巨量轉移技術和製程後修復問題,預估未來5年內Micro LED將逐漸走向市場。根據
 
LEDinside預估,至2022年Micro LED以及Mini LED的市場產值將會達到13.8億美元。
 
Micro LED概述與技術優勢
 
 
Micro LED顯示技術是將LED結構設計薄膜化、微小化與陣列化,尺寸僅約1~100微米
 
等級,並同時將精準度提升至傳統LED的1萬倍。此外,Micro LED具備無需背光源且能自發
 
光的顯示特性,與OLED相似,唯一區別是OLED為有機材料自發光。當前OLED受各大廠商青
 
睞,是由於其在反應時間、視角、可撓性、顯色性與能耗等方面優於TFT-LCD,但Micro
 
LED色彩更容易準確的調試,且有更長發光壽命和更高亮度,有望繼OLED之後,成為推動顯
 
示品質的技術。
 
 
在發光效率上,Micro LED需要將襯底移除,留下3~5微米的薄膜磊晶,光線直接射出
 
,出光效果顯而易見,優於其他顯示技術,如果未來的巨量轉移技術做進一步的突破,
 
Micro LED在畫質上也能夠實現高解析度,因其採用半導體微細加工技術,可將晶片尺寸
 
控制在微米級別和高畫質,若應用在手機和穿戴裝置等中小尺寸顯示螢幕上,優勢將十分
 
明顯。
 
 
低功耗也是Micro LED一大優勢,現有螢幕耗電量大,電池續航力是手機產業的痛點,
 
而無需背光模組的Micro LED,在追求高顯示效果和產品性能同時,也能解決產業痛點。
 
 
最後,超高亮度和奈秒級反應速度是Micro LED最大特性。在戶外太陽光直射下,顯示
 
亮度至少需2,000尼特以上,但傳統的LCD技術由於出光效率極低,因此顯示效果較不理想
 
;相較之下,Micro LED可輕鬆達到10,000尼特以上,而Micro LED每個畫素是由若干個微
 
型LED構成,理論上對比度可達到無窮極,反應速度上,則是LCD的10倍。
 
------------------------------------------------------------------------------
 
Micro LED產業鏈設想及顯示應用前景
 
 
Micro LED產業鏈大致分為LED晶片、轉移、面板與終端應用四大環節,目前以晶片和
 
應用端推動力度最大,中端環節較為薄弱。從技術方面來看,Micro LED受制於巨量轉移問
 
題,距離量產仍有段距離,而主流面板廠仍在積極籌建OLED產線,尚未對外公開Micro LED
 
的配套計畫。
 
 
產業鏈已布局的上游廠商包括歐斯朗、日亞化、晶電、錼創(PlayNitride)與三安等
 
;中游有LuxVue、mLED與工研院;下游有蘋果、索尼與Lumiode等,從區域來看,歐美廠商
 
偏重下游終端應用開發,亞太廠商聚焦關鍵零組件的發展。
 
 
考慮目前現有技術能力,Micro LED有兩大應用方向:一、穿戴裝置市場,以蘋果為代
 
表,據傳蘋果將在新一代Apple Watch使用Micro LED技術,並有望在未來幾年內推出Micro
 
LED穿戴裝置;二、超大尺寸電視市場,以索尼和三星為代表,索尼在CES 2017展示的
 
Micro LED CLEDIS在解析度、亮度與對比度等都具有優良性能。
 
 
若從顯示螢幕應用出貨量角度分析,穿戴裝置如智慧手錶或將成為Micro LED需求引爆
 
點,而VR/AR設備、室內大螢幕顯示、智慧型手機、平板與電視等,是未來最具有開發潛
 
力的市場。在智慧手錶方面,由於續航力有限,一旦提升螢幕品質和性能,耗電量必定增
 
加。不過,Micro LED發光效率和低功耗特點將有助解決此一問題。
 
 
在中小尺寸的螢幕中,OLED螢幕正在風頭上,有取代LCD液晶螢幕之勢,雖然OLED在壽
 
命和顯示特性上都弱於Micro LED,但最終還是取決於成本競爭力。根據LEDinside預估,
 
由於現行的LCD與OLED製程相對成熟,Micro LED短期內仍有技術與成本問題需要克服,現
 
階段難以與傳統顯示技術競爭,預期廠商會從現有顯示器沒有辦法完全滿足的技術痛點切
 
入,短期來看,大、小尺寸應用將同時發展。
 
 
LED的特性是發光面積小於模組面積,非常適合以拼接方式生產超大尺寸面板,尤其是
 
戶外或公共空間的大尺寸螢幕,加上此類應用對價格敏感度不高,將是Micro LED顯示技術
 
的第一個商用市場。在超大尺寸後,就會是超小型的顯示應用,例如穿戴和AR/VR等裝置
 
,尤其Micro LED的高亮度、低功耗與高反應速度特性,十分適用於此類應用,不僅能克
 
服日光下顯示的問題,也能降低能耗,同時滿足遊戲的高速顯示需求。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617000276-260204
原文:
自2018年1月三星推出全球首款模組化拼接146吋Micro LED TV「The Wall」之後,
Micro LED再度受到業界廣泛關注。目前Micro LED在技術壽命、對比度、能耗、反應時間
與可視角等均勝過LCD和OLED,已被眾多廠商認為是下一代顯示技術,龍頭廠商如蘋果、索
尼與三星等早已積極布局,推進Micro LED商業化進程。若Micro LED能突破技術瓶頸,特
別是巨量轉移技術和製程後修復問題,預估未來5年內Micro LED將逐漸走向市場。根據
LEDinside預估,至2022年Micro LED以及Mini LED的市場產值將會達到13.8億美元。
Micro LED概述與技術優勢
Micro LED顯示技術是將LED結構設計薄膜化、微小化與陣列化,尺寸僅約1~100微米
等級,並同時將精準度提升至傳統LED的1萬倍。此外,Micro LED具備無需背光源且能自發
光的顯示特性,與OLED相似,唯一區別是OLED為有機材料自發光。當前OLED受各大廠商青
睞,是由於其在反應時間、視角、可撓性、顯色性與能耗等方面優於TFT-LCD,但Micro
LED色彩更容易準確的調試,且有更長發光壽命和更高亮度,有望繼OLED之後,成為推動顯
示品質的技術。
在發光效率上,Micro LED需要將襯底移除,留下3~5微米的薄膜磊晶,光線直接射出
,出光效果顯而易見,優於其他顯示技術,如果未來的巨量轉移技術做進一步的突破,
Micro LED在畫質上也能夠實現高解析度,因其採用半導體微細加工技術,可將晶片尺寸
控制在微米級別和高畫質,若應用在手機和穿戴裝置等中小尺寸顯示螢幕上,優勢將十分
明顯。
低功耗也是Micro LED一大優勢,現有螢幕耗電量大,電池續航力是手機產業的痛點,
而無需背光模組的Micro LED,在追求高顯示效果和產品性能同時,也能解決產業痛點。
最後,超高亮度和奈秒級反應速度是Micro LED最大特性。在戶外太陽光直射下,顯示
亮度至少需2,000尼特以上,但傳統的LCD技術由於出光效率極低,因此顯示效果較不理想
;相較之下,Micro LED可輕鬆達到10,000尼特以上,而Micro LED每個畫素是由若干個微
型LED構成,理論上對比度可達到無窮極,反應速度上,則是LCD的10倍。
------------------------------------------------------------------------------
Micro LED產業鏈設想及顯示應用前景
Micro LED產業鏈大致分為LED晶片、轉移、面板與終端應用四大環節,目前以晶片和
應用端推動力度最大,中端環節較為薄弱。從技術方面來看,Micro LED受制於巨量轉移問
題,距離量產仍有段距離,而主流面板廠仍在積極籌建OLED產線,尚未對外公開Micro LED
的配套計畫。
產業鏈已布局的上游廠商包括歐斯朗、日亞化、晶電、錼創(PlayNitride)與三安等
;中游有LuxVue、mLED與工研院;下游有蘋果、索尼與Lumiode等,從區域來看,歐美廠商
偏重下游終端應用開發,亞太廠商聚焦關鍵零組件的發展。
考慮目前現有技術能力,Micro LED有兩大應用方向:一、穿戴裝置市場,以蘋果為代
表,據傳蘋果將在新一代Apple Watch使用Micro LED技術,並有望在未來幾年內推出Micro
LED穿戴裝置;二、超大尺寸電視市場,以索尼和三星為代表,索尼在CES 2017展示的
Micro LED CLEDIS在解析度、亮度與對比度等都具有優良性能。
若從顯示螢幕應用出貨量角度分析,穿戴裝置如智慧手錶或將成為Micro LED需求引爆
點,而VR/AR設備、室內大螢幕顯示、智慧型手機、平板與電視等,是未來最具有開發潛
力的市場。在智慧手錶方面,由於續航力有限,一旦提升螢幕品質和性能,耗電量必定增
加。不過,Micro LED發光效率和低功耗特點將有助解決此一問題。
在中小尺寸的螢幕中,OLED螢幕正在風頭上,有取代LCD液晶螢幕之勢,雖然OLED在壽
命和顯示特性上都弱於Micro LED,但最終還是取決於成本競爭力。根據LEDinside預估,
由於現行的LCD與OLED製程相對成熟,Micro LED短期內仍有技術與成本問題需要克服,現
階段難以與傳統顯示技術競爭,預期廠商會從現有顯示器沒有辦法完全滿足的技術痛點切
入,短期來看,大、小尺寸應用將同時發展。
LED的特性是發光面積小於模組面積,非常適合以拼接方式生產超大尺寸面板,尤其是
戶外或公共空間的大尺寸螢幕,加上此類應用對價格敏感度不高,將是Micro LED顯示技術
的第一個商用市場。在超大尺寸後,就會是超小型的顯示應用,例如穿戴和AR/VR等裝置
,尤其Micro LED的高亮度、低功耗與高反應速度特性,十分適用於此類應用,不僅能克
服日光下顯示的問題,也能降低能耗,同時滿足遊戲的高速顯示需求。
--
Tags:
        工程師
        
All Comments
By Elvira 
at 2018-06-19T05:59
at 2018-06-19T05:59
By Odelette 
at 2018-06-22T18:27
at 2018-06-22T18:27
By Ida 
at 2018-06-23T20:10
at 2018-06-23T20:10
By Necoo 
at 2018-06-26T23:50
at 2018-06-26T23:50
By Donna 
at 2018-06-30T20:01
at 2018-06-30T20:01
By Adele 
at 2018-07-05T14:58
at 2018-07-05T14:58
By Delia 
at 2018-07-06T12:26
at 2018-07-06T12:26
By Noah 
at 2018-07-10T06:26
at 2018-07-10T06:26
By Freda 
at 2018-07-14T13:47
at 2018-07-14T13:47
By Tom 
at 2018-07-19T11:16
at 2018-07-19T11:16
By Franklin 
at 2018-07-24T01:35
at 2018-07-24T01:35
By Jacky 
at 2018-07-25T12:04
at 2018-07-25T12:04
By Heather 
at 2018-07-27T00:49
at 2018-07-27T00:49
By Eden 
at 2018-07-30T13:47
at 2018-07-30T13:47
By Adele 
at 2018-08-02T11:40
at 2018-08-02T11:40
By Lucy 
at 2018-08-04T08:01
at 2018-08-04T08:01
By Daph Bay 
at 2018-08-05T18:36
at 2018-08-05T18:36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8-08-07T08:43
at 2018-08-07T08:43
By Dorothy 
at 2018-08-11T00:25
at 2018-08-11T00:25
By Eartha 
at 2018-08-13T05:10
at 2018-08-13T05:10
Related Posts
力成-封裝前段設備工程師
By Joseph 
at 2018-06-17T00:28
at 2018-06-17T00:28
杜邦:IT相關的產品安全監管及法規專員
By Gilbert 
at 2018-06-16T22:32
at 2018-06-16T22:32
不屑人家收苦果 三星被控侵權得付120億
By Ethan 
at 2018-06-16T21:05
at 2018-06-16T21:05
IT相關經驗的翻譯(東京工作)
By Dora 
at 2018-06-16T20:41
at 2018-06-16T20:41
赴日IT工程師選考會(7/8台北舉行)
By Lucy 
at 2018-06-16T20:20
at 2018-06-16T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