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生科人在台灣有什麼出路呢? - 生技
By Michael
at 2005-10-22T01:01
at 2005-10-22T01:01
Table of Contents
之前的各位先進講了不少可能的出路
在下也算半個生科人,目前人在美國
昨天剛去參加完Career development in Biotech industry
(生物科技領域中的職涯發展)
是學校的職涯發展中心辦給學生參加的
有一些心得給大家參考,當然美國狀況與台灣完全不同
但是我想多少有一些可以彼此借鏡的
--
1. 專業化程度
兩天的研討會中,請來的講者超過80%都擁有至少一個PhD學位。
當然沒辦法就這樣斷言說非得要有一個PhD學位才能夠在這一行裡面出人頭地
但是至少這顯示了一個現象:生物科技界是一個需要高度專業化人才的行業。
無論是研發、行銷、business development、管理等,正因為生物科技燒錢太快
因此聘用專業化的人才較能確保經費使用的效率。
也有學生問到,身為一個碩士,難道就沒有地方可以發揮嗎?
講者很政治正確地說,當然有,不拉不拉之類的,這個在最後一段我會提到。
2. 目標明確 vs. Trial & Error
因為是邀請在產業界的人士來演講,因此幾乎每個演講者都會提到當初唸完學位
之後,有了某種因緣際會,而進入了產業界。無論這個因緣際會是刻意的或是無意的
幾乎所有人的意見都是:當你還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的時候,就多去做嘗試。
大多數的講者都承認,自己在剛拿到學位的時候完全沒想到往後會做到現在的職位。
但是,嘗試並不是無目的地到處亂晃。「往自己有興趣的方向」去鑽研,往往
能夠得到最佳的表現。
另一方面,如果已經明確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卻苦於自己目前能力不足的話,
先去找位於自己理想職位的人談一談,知道一下人家是怎麼樣獲得該有的能力,然後
慢慢累積自己的能力。
「沒有一個人一畢業就可以變成專家」。專家是靠經驗的累積,而不是單靠學歷
3. Networking & interpersonal skills(人際關係)
台美文化最大的差異,就是美國人很注重Networking,也就是營造自己的人脈。
而台灣學生通常會覺得,「我幹嘛好像為了一個目的,而特別去認識人呢?」所以
在這一方面比較不足。我的感覺是,取二者的中間值剛好。
有一位講者提到,對,不需要很目的性地去營造什麼友情,而是
「自然而然地對自己有興趣的人、事去接近」。比方說,去參加一個年會,並不是特
地去找大頭講話,而是當你看到某個人的研究領域跟你的相符,或者你很有興趣時,
以這樣為共同基礎而去攀談,一方面談話內容因為你有自發性的興趣而紮實了許多,
二方面對方是這個領域的專家,會很願意分享他的寶貴意見。如果彼此都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那麼之後繼續保持聯絡,就不是一種「目的性」,而是一種資訊交流。
而當你的人際關係越來越多,並且是以那種「彼此留有正面印象」的人際關係時
將來找到適合的工作、或是工作上獲得意外奧援的機會就越高。相信我,這種事情真
的會發生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我想,越高階的工作,越是靠口耳相傳來獲得的。
另一方面,在生物科技的學校養成過程中,很注重的是學生「獨力完成」一個
project的能力。然而當跑到業界之後,「在團隊中工作」可能是一個常態。而在團隊
裡面,除了「有效執行」的能力之外,「傾聽」以及「溝通協調」也是不可避免的一
部份。尤其學歷越高的人,通常也因為在這個領域中累積了足夠的知識,反而比較
不善於去傾聽別人的聲音。這也是所有的講者都強調的一個重點。
總結來說呢,不需要特意去經營,但是對於自己喜歡的,可以更積極一點表示。
同時,「真誠」地進行與人的交流,並且做好每一件事情,好事會降臨的。
4. 到底可以做什麼工作?
以我的想法,與其問到底可以做什麼工作,倒不如問,「我到底對什麼有興趣」
喜歡和人交流的,salesman或者marketing都是一個好方向。(當然不可能一找就找
到,但是參照上面,可以逐漸累積能力,比方說工作兩三年之後繼續念個MBA之類的)
喜歡做研究的,業界更是不乏研究的機會。
喜歡挑戰問題,又有特殊的idea的,可以嘗試自己創業。
喜歡結合專業領域與其他領域的,可以嘗試分析師或者專利。
以我對我自己的檢討,會三心二意,通常是看到了別人有成就,想要和他一樣
卻不知道如何/不想要那麼努力而去達到那樣的地步。能力是可以一步一步培養,
決心,才是決定一個人成就的關鍵。常常都是因為自己太懶惰,不想蒐集資訊、
不想不厭其煩地一再嘗試、不想拉下臉來詢問別人意見等等。
台灣的生物科技投資環境的確不如美國,但是並不是一事無成。最近無論是CRO
生物晶片代工、或者原料藥製造等,台灣似乎都慢慢找到自己的利基市場。大家一起
為了生物科技的明天努力吧!
--
在下也算半個生科人,目前人在美國
昨天剛去參加完Career development in Biotech industry
(生物科技領域中的職涯發展)
是學校的職涯發展中心辦給學生參加的
有一些心得給大家參考,當然美國狀況與台灣完全不同
但是我想多少有一些可以彼此借鏡的
--
1. 專業化程度
兩天的研討會中,請來的講者超過80%都擁有至少一個PhD學位。
當然沒辦法就這樣斷言說非得要有一個PhD學位才能夠在這一行裡面出人頭地
但是至少這顯示了一個現象:生物科技界是一個需要高度專業化人才的行業。
無論是研發、行銷、business development、管理等,正因為生物科技燒錢太快
因此聘用專業化的人才較能確保經費使用的效率。
也有學生問到,身為一個碩士,難道就沒有地方可以發揮嗎?
講者很政治正確地說,當然有,不拉不拉之類的,這個在最後一段我會提到。
2. 目標明確 vs. Trial & Error
因為是邀請在產業界的人士來演講,因此幾乎每個演講者都會提到當初唸完學位
之後,有了某種因緣際會,而進入了產業界。無論這個因緣際會是刻意的或是無意的
幾乎所有人的意見都是:當你還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的時候,就多去做嘗試。
大多數的講者都承認,自己在剛拿到學位的時候完全沒想到往後會做到現在的職位。
但是,嘗試並不是無目的地到處亂晃。「往自己有興趣的方向」去鑽研,往往
能夠得到最佳的表現。
另一方面,如果已經明確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卻苦於自己目前能力不足的話,
先去找位於自己理想職位的人談一談,知道一下人家是怎麼樣獲得該有的能力,然後
慢慢累積自己的能力。
「沒有一個人一畢業就可以變成專家」。專家是靠經驗的累積,而不是單靠學歷
3. Networking & interpersonal skills(人際關係)
台美文化最大的差異,就是美國人很注重Networking,也就是營造自己的人脈。
而台灣學生通常會覺得,「我幹嘛好像為了一個目的,而特別去認識人呢?」所以
在這一方面比較不足。我的感覺是,取二者的中間值剛好。
有一位講者提到,對,不需要很目的性地去營造什麼友情,而是
「自然而然地對自己有興趣的人、事去接近」。比方說,去參加一個年會,並不是特
地去找大頭講話,而是當你看到某個人的研究領域跟你的相符,或者你很有興趣時,
以這樣為共同基礎而去攀談,一方面談話內容因為你有自發性的興趣而紮實了許多,
二方面對方是這個領域的專家,會很願意分享他的寶貴意見。如果彼此都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那麼之後繼續保持聯絡,就不是一種「目的性」,而是一種資訊交流。
而當你的人際關係越來越多,並且是以那種「彼此留有正面印象」的人際關係時
將來找到適合的工作、或是工作上獲得意外奧援的機會就越高。相信我,這種事情真
的會發生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我想,越高階的工作,越是靠口耳相傳來獲得的。
另一方面,在生物科技的學校養成過程中,很注重的是學生「獨力完成」一個
project的能力。然而當跑到業界之後,「在團隊中工作」可能是一個常態。而在團隊
裡面,除了「有效執行」的能力之外,「傾聽」以及「溝通協調」也是不可避免的一
部份。尤其學歷越高的人,通常也因為在這個領域中累積了足夠的知識,反而比較
不善於去傾聽別人的聲音。這也是所有的講者都強調的一個重點。
總結來說呢,不需要特意去經營,但是對於自己喜歡的,可以更積極一點表示。
同時,「真誠」地進行與人的交流,並且做好每一件事情,好事會降臨的。
4. 到底可以做什麼工作?
以我的想法,與其問到底可以做什麼工作,倒不如問,「我到底對什麼有興趣」
喜歡和人交流的,salesman或者marketing都是一個好方向。(當然不可能一找就找
到,但是參照上面,可以逐漸累積能力,比方說工作兩三年之後繼續念個MBA之類的)
喜歡做研究的,業界更是不乏研究的機會。
喜歡挑戰問題,又有特殊的idea的,可以嘗試自己創業。
喜歡結合專業領域與其他領域的,可以嘗試分析師或者專利。
以我對我自己的檢討,會三心二意,通常是看到了別人有成就,想要和他一樣
卻不知道如何/不想要那麼努力而去達到那樣的地步。能力是可以一步一步培養,
決心,才是決定一個人成就的關鍵。常常都是因為自己太懶惰,不想蒐集資訊、
不想不厭其煩地一再嘗試、不想拉下臉來詢問別人意見等等。
台灣的生物科技投資環境的確不如美國,但是並不是一事無成。最近無論是CRO
生物晶片代工、或者原料藥製造等,台灣似乎都慢慢找到自己的利基市場。大家一起
為了生物科技的明天努力吧!
--
Tags:
生技
All Comments
By Joseph
at 2005-10-25T15:48
at 2005-10-25T15:48
By Sarah
at 2005-10-29T06:24
at 2005-10-29T06:24
By Zenobia
at 2005-10-29T10:20
at 2005-10-29T10:20
By Lauren
at 2005-10-30T15:44
at 2005-10-30T15:44
By Catherine
at 2005-11-04T09:51
at 2005-11-04T09:51
By Kristin
at 2005-11-05T15:41
at 2005-11-05T15:41
By Yuri
at 2005-11-06T00:05
at 2005-11-06T00:05
By Hardy
at 2005-11-06T05:16
at 2005-11-06T05:16
By Zenobia
at 2005-11-08T10:07
at 2005-11-08T10:07
By Hazel
at 2005-11-12T21:46
at 2005-11-12T21:46
By Lauren
at 2005-11-17T18:26
at 2005-11-17T18:26
By Catherine
at 2005-11-19T09:06
at 2005-11-19T09:06
By Irma
at 2005-11-20T18:26
at 2005-11-20T18:26
By Ingrid
at 2005-11-22T16:23
at 2005-11-22T16:23
By Agnes
at 2005-11-26T11:29
at 2005-11-26T11:29
Related Posts
個人觀點看台灣的生技產業
By Frederic
at 2005-10-18T22:22
at 2005-10-18T22:22
臺大醫院基因體中心微陣列實驗室~徵研究助理一名
By Madame
at 2005-10-18T15:18
at 2005-10-18T15:18
Re: 請問 Millipore 台灣有那些代理商啊??
By Edwina
at 2005-10-18T10:58
at 2005-10-18T10:58
國外的生技產業?
By Rosalind
at 2005-10-15T01:45
at 2005-10-15T01:45
化妝品業
By James
at 2005-10-15T01:39
at 2005-10-15T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