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社工師考試的社會研究法問題 - 社工
By Ivy
at 2013-02-06T10:28
at 2013-02-06T10:28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yishiunzan (yishiunzan)》之銘言:
: 我同意你說的 質化與量化並不能以歸納法和演繹法作區別
: 質化與量化只是一種蒐集、描述和分析資料的方法
: 並非一種研究觀點(perspective)
: 必須視研究目的和問題意識 以及資料蒐集的便利性和完整性來取用
: 也常常是互相搭配於一份研究計畫裡
: 將質化和量化取向對應至歸納與演繹的觀點是有謬誤的
: 可惜這方面在社工教育的內容並沒有清楚分隔
: 至少在我受的教育裡 直到碩士程度也並沒有釐清這概念上的不同
: 博士以上我就不清楚
: 不過回到這個社研的問題
: 引用簡春安和周平儀的表格和論點也不是很適合
: 姑且不論其錯誤在哪 (希望kuopohung能進一步解釋)
: 用 http://Orz.tw/hf977 這個簡易的圖示回答可能會比較切題
我就做個大致哲學史年表:
伊比鳩魯
先蘇時期==>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 新柏拉圖主義 ==>早期士林哲學
斯多葛
理性主義 => 英美分析
==>中期士林哲學==>晚期士林哲學==> ==> 德國觀念論 ==>
經驗主義 => 當代歐陸哲學
那篇的幾個問題是:
1.把理性主義和德國觀念論畫在同一類,但就哲學史來看這兩個是不同的東西
2.胡塞爾是當代歐陸哲學的現象學並不屬於觀念論
3.佛洛伊德的重要性沒那麼大
((我是在當代法國哲學介紹書籍聽過3H(胡塞爾,海德格,黑格爾)和3M(馬克思,尼采,
佛洛伊德)大師))
((法蘭克福學派有談到))
但精神分析這個學門只有在法國才被承認,其他國家沒有此項文憑
4.經驗主義雖然一般會追溯培根,但是三門柱是洛克,巴克萊,修膜(懷疑因果律和
類比論證),修膜是經驗主義最重要的人物,而且後接康德
我還沒聽過什麼洛克派的講法
5.理性主義演變出演繹法,經驗主義提出歸納法,但在其他的書籍上簡老師搞反了
6.一般而言和經驗主義對立的是理性主義,而不是德國觀念論,德國觀念論反而是綜合
兩者
7.當代哲學沒有概念
當代歐陸哲學除了當代法國哲學(傅柯,德勒茲,德希達等等...)
(其他學界指的後現代大概是指這個東西)
還有現象學(當代歐陸哲學最大的派別,把現象學視為當代歐陸哲學開端也可以),
存在主義,詮釋學,法蘭克福學派等等...
其中的海德格幾乎是每一派都有涉獵
而不是精神分析
PS: 精神分析在台灣也不在哲學界了,自從楊明敏不在中山哲研擔任兼任教授之後
哲學系所找不到專攻精神分析的老師
英美分析從佛雷格為開端,到羅素和維根斯坦時期分成科學哲學(和歐陸的討論方式又
不太一樣)和分析哲學
分析哲學又分為日常語言,和人工語言
到了劊胤,科學哲學和分析哲學匯流,之後轉往心靈哲學發展
人工語言和分析語言的爭論還在
PS: 我對分析哲學也不太清楚
分析和歐陸的開始可以追溯到中東歐的布爾查諾和布倫諾坦
認為思想是可以客觀分析的內容,而不是主觀的經驗,而且每個思想都指向世界中的對象
,而不是封閉在某種意是的意識空間...
...
這和自然科學的心理學又不一樣,拒絕被畫入實證科學
8.實證心理學和精神分析又不同,而且創立實證心理學的是馮特,而不是佛洛伊德
9.要把佛洛伊德當做重要的研究方法我也不反對,但在哲學史和知識論的歸類和討論上
並不是佛洛伊德綜合洛克和康德這兩者
若是這樣談那是很大的錯誤...
: 歸納取向 (inductive) 起於一個社會現象的觀察
: 藉由資料的蒐集 推論或整理出一個系統化的論述
: 用以解釋和論述觀察的社會現象背後的脈絡或規則
: 所以在過程中相對來說會較為開放
: 接受各種變項的相互作用 並試圖探索所有可能的變項來解釋現象的本質
: 而非排除與控制變項
就以歸納法來講,三個量表,本質表,比較表,如缺表
現今自然科學很普遍的實驗方式:
自變項,依變項
實驗組,對照組
等等...就是從三個量表演變而來
: 演繹取向 (deductive) 則起於一個社會現象或其本質與規則的假設
: 藉由資料的分析 驗證或推定該假設是否成立
: 由於主要焦點在於驗證其原始假設是否成立 所以傾向於排除其他干擾變項
簡單來說,數學和大部分的邏輯是演繹法
: 簡易地說
: 歸納取向的研究目的傾向於從廣泛的現象找出規則
: 演繹取向的研究目的則驗證某理論能否成立並推論至更大的群體
: 由於量化的統計過程往往讓人以為是在做假設的檢驗
錯,量化是傾向歸納法
1.要有實驗設計,或是要有問卷設計(最忌諱的就是開放式問卷,這沒辦法量化)
2.量化不是在做假設
3.大量的資料(問卷)收集
: 所以也很容易誤以為等同於演繹
: 但描述統計也可應用在歸納取向來探討某一變項是否形塑出某種規則
: 質性的資料如訪談、焦點團體 也同樣能應用至論述的驗證
數學化,公理化和邏輯就可以視為演繹的一環了
相較之下,質性傾像於演繹法
透過一步又一步的嚴謹論證和推論,得到的結論
: 換言之 在研究過程中 歸納和演繹這兩個取向是一個循環的過程
: 端看問題意識的發想以何者為開端
: 藉由歸納取向 從特殊群體得出的規則和立論
: 可以進一步從演繹取向 進行更大群體的檢驗
: 而從演繹得出的理論
: 則可以建立歸納過程中的分析面向
: 而無論量化或質性方法 本身就有可能是抱持著假設或論點
: 也可能都是以開放性的觀點探索可能的規則
: 所以量化和質化的研究方法(method)並不能與歸納和演繹的觀點(persective)並論
你只有這裡說對了
演繹和歸納不太可能單獨存在,也不能做為研究觀點的區別...
: 只能說演繹法較常使用量化的研究方法
: 歸納法較常使用質性的研究方法
: 以上是我從社會研究法學到的歸納和演繹的區別
: 至於知識論和研究哲學我就沒有很深的了解了
: ※ 編輯: yishiunzan 來自: 71.17.94.75 (02/05 11:30)
: 推 avalon1:應該可以去教補習班了...... 02/05 18:38
: → kilen520:能寫成這樣就有八成分數了吧=.=+ 02/06 00:15
這樣也可以有八成? 唉~~~只是為了替簡春安老師辯護而已吧...
--
--
: 我同意你說的 質化與量化並不能以歸納法和演繹法作區別
: 質化與量化只是一種蒐集、描述和分析資料的方法
: 並非一種研究觀點(perspective)
: 必須視研究目的和問題意識 以及資料蒐集的便利性和完整性來取用
: 也常常是互相搭配於一份研究計畫裡
: 將質化和量化取向對應至歸納與演繹的觀點是有謬誤的
: 可惜這方面在社工教育的內容並沒有清楚分隔
: 至少在我受的教育裡 直到碩士程度也並沒有釐清這概念上的不同
: 博士以上我就不清楚
: 不過回到這個社研的問題
: 引用簡春安和周平儀的表格和論點也不是很適合
: 姑且不論其錯誤在哪 (希望kuopohung能進一步解釋)
: 用 http://Orz.tw/hf977 這個簡易的圖示回答可能會比較切題
我就做個大致哲學史年表:
伊比鳩魯
先蘇時期==>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 新柏拉圖主義 ==>早期士林哲學
斯多葛
理性主義 => 英美分析
==>中期士林哲學==>晚期士林哲學==> ==> 德國觀念論 ==>
經驗主義 => 當代歐陸哲學
那篇的幾個問題是:
1.把理性主義和德國觀念論畫在同一類,但就哲學史來看這兩個是不同的東西
2.胡塞爾是當代歐陸哲學的現象學並不屬於觀念論
3.佛洛伊德的重要性沒那麼大
((我是在當代法國哲學介紹書籍聽過3H(胡塞爾,海德格,黑格爾)和3M(馬克思,尼采,
佛洛伊德)大師))
((法蘭克福學派有談到))
但精神分析這個學門只有在法國才被承認,其他國家沒有此項文憑
4.經驗主義雖然一般會追溯培根,但是三門柱是洛克,巴克萊,修膜(懷疑因果律和
類比論證),修膜是經驗主義最重要的人物,而且後接康德
我還沒聽過什麼洛克派的講法
5.理性主義演變出演繹法,經驗主義提出歸納法,但在其他的書籍上簡老師搞反了
6.一般而言和經驗主義對立的是理性主義,而不是德國觀念論,德國觀念論反而是綜合
兩者
7.當代哲學沒有概念
當代歐陸哲學除了當代法國哲學(傅柯,德勒茲,德希達等等...)
(其他學界指的後現代大概是指這個東西)
還有現象學(當代歐陸哲學最大的派別,把現象學視為當代歐陸哲學開端也可以),
存在主義,詮釋學,法蘭克福學派等等...
其中的海德格幾乎是每一派都有涉獵
而不是精神分析
PS: 精神分析在台灣也不在哲學界了,自從楊明敏不在中山哲研擔任兼任教授之後
哲學系所找不到專攻精神分析的老師
英美分析從佛雷格為開端,到羅素和維根斯坦時期分成科學哲學(和歐陸的討論方式又
不太一樣)和分析哲學
分析哲學又分為日常語言,和人工語言
到了劊胤,科學哲學和分析哲學匯流,之後轉往心靈哲學發展
人工語言和分析語言的爭論還在
PS: 我對分析哲學也不太清楚
分析和歐陸的開始可以追溯到中東歐的布爾查諾和布倫諾坦
認為思想是可以客觀分析的內容,而不是主觀的經驗,而且每個思想都指向世界中的對象
,而不是封閉在某種意是的意識空間...
...
這和自然科學的心理學又不一樣,拒絕被畫入實證科學
8.實證心理學和精神分析又不同,而且創立實證心理學的是馮特,而不是佛洛伊德
9.要把佛洛伊德當做重要的研究方法我也不反對,但在哲學史和知識論的歸類和討論上
並不是佛洛伊德綜合洛克和康德這兩者
若是這樣談那是很大的錯誤...
: 歸納取向 (inductive) 起於一個社會現象的觀察
: 藉由資料的蒐集 推論或整理出一個系統化的論述
: 用以解釋和論述觀察的社會現象背後的脈絡或規則
: 所以在過程中相對來說會較為開放
: 接受各種變項的相互作用 並試圖探索所有可能的變項來解釋現象的本質
: 而非排除與控制變項
就以歸納法來講,三個量表,本質表,比較表,如缺表
現今自然科學很普遍的實驗方式:
自變項,依變項
實驗組,對照組
等等...就是從三個量表演變而來
: 演繹取向 (deductive) 則起於一個社會現象或其本質與規則的假設
: 藉由資料的分析 驗證或推定該假設是否成立
: 由於主要焦點在於驗證其原始假設是否成立 所以傾向於排除其他干擾變項
簡單來說,數學和大部分的邏輯是演繹法
: 簡易地說
: 歸納取向的研究目的傾向於從廣泛的現象找出規則
: 演繹取向的研究目的則驗證某理論能否成立並推論至更大的群體
: 由於量化的統計過程往往讓人以為是在做假設的檢驗
錯,量化是傾向歸納法
1.要有實驗設計,或是要有問卷設計(最忌諱的就是開放式問卷,這沒辦法量化)
2.量化不是在做假設
3.大量的資料(問卷)收集
: 所以也很容易誤以為等同於演繹
: 但描述統計也可應用在歸納取向來探討某一變項是否形塑出某種規則
: 質性的資料如訪談、焦點團體 也同樣能應用至論述的驗證
數學化,公理化和邏輯就可以視為演繹的一環了
相較之下,質性傾像於演繹法
透過一步又一步的嚴謹論證和推論,得到的結論
: 換言之 在研究過程中 歸納和演繹這兩個取向是一個循環的過程
: 端看問題意識的發想以何者為開端
: 藉由歸納取向 從特殊群體得出的規則和立論
: 可以進一步從演繹取向 進行更大群體的檢驗
: 而從演繹得出的理論
: 則可以建立歸納過程中的分析面向
: 而無論量化或質性方法 本身就有可能是抱持著假設或論點
: 也可能都是以開放性的觀點探索可能的規則
: 所以量化和質化的研究方法(method)並不能與歸納和演繹的觀點(persective)並論
你只有這裡說對了
演繹和歸納不太可能單獨存在,也不能做為研究觀點的區別...
: 只能說演繹法較常使用量化的研究方法
: 歸納法較常使用質性的研究方法
: 以上是我從社會研究法學到的歸納和演繹的區別
: 至於知識論和研究哲學我就沒有很深的了解了
: ※ 編輯: yishiunzan 來自: 71.17.94.75 (02/05 11:30)
: 推 avalon1:應該可以去教補習班了...... 02/05 18:38
: → kilen520:能寫成這樣就有八成分數了吧=.=+ 02/06 00:15
這樣也可以有八成? 唉~~~只是為了替簡春安老師辯護而已吧...
--
--
All Comments
By Quintina
at 2013-02-07T06:20
at 2013-02-07T06:20
By Lauren
at 2013-02-08T18:39
at 2013-02-08T18:39
By Blanche
at 2013-02-08T20:17
at 2013-02-08T20:17
By Lydia
at 2013-02-11T11:09
at 2013-02-11T11:09
By Ivy
at 2013-02-15T14:21
at 2013-02-15T14:21
Related Posts
今天的社工師考試的社會研究法問題
By Valerie
at 2013-02-04T20:25
at 2013-02-04T20:25
台南市輔具資源中心
By Isabella
at 2013-02-04T18:27
at 2013-02-04T18:27
社工學分抵免問題
By Lily
at 2013-02-04T12:24
at 2013-02-04T12:24
彰化地方法院 徵 約聘測驗員
By Agnes
at 2013-02-04T12:19
at 2013-02-04T12:19
請問大家
By Sandy
at 2013-02-02T23:01
at 2013-02-02T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