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能否自製CPU? - PMP
![Sandy avatar](/img/woman-glasses.jpg)
By Sandy
at 2009-08-10T13:56
at 2009-08-10T13:56
Table of Contents
個人能否自製CPU?
互聯網上有不少這樣的服務:當你有疑問時,可以在某Web網站發了詢問帖,流覽該
Web網站的人就會給你回復。筆者在這種網站上看到了“請教CPU製作方法”的帖子。帖子
的內容是,想自製PC卻又不知道CPU的製作方法,因此請教CPU的製作方法、材料及費用等
(雖然是大約3年前的老帖子了)。
絕大多數回復都是“必須有半導體工廠才行,個人製作不可行”。的確如此。可以說
,目前PC中嵌裝的CPU,個人自製是不可能的。不過,看著滿眼“不可行”的回復,筆者
心想“這麼武斷地下結論合適嗎?”。日本年輕人“不學理科”的現象愈發嚴重,特別是
大學的電子系人氣低迷,為了招生要花不少心血。筆者認為,如果過於強調熱銷產品“是
採用與個人無關的非凡技術製造的”的話,那麼,消費者大概從一開始就不會對技術感興
趣。
不過,被發帖人選為“最佳回復”的帖子,與其他的回復貼稍有不同。那個帖子介紹
了一本名為“CPU製作方法”的書。其實,筆者也有這本書。是在某次活動(與工作無關
的、個人參與的活動)中得到的贈品,筆者當時心想“是製作CPU模擬器的書吧”,看都
沒看就放到了書架上。此次看到帖子後,筆者粗略流覽了一下書的內容,發現與自己臆想
的並不一樣。書中設計了一個性能簡單的CPU,並配上通用邏輯IC進行了實際製作。如果
忽略信號延遲及EMI/EMC之類的問題,可以採用集成有通用邏輯IC的電路製成CPU。當然,
真正的CPU不會這樣製作。作者大膽地將這一切付諸實施,並且通過“說得清道得明”的
語言,以說明書的方式寫了出來。稱得上是“CPU自製寶典”。
雖然書的內容十分有趣,但筆者認為,這本書的真正價值在於闡明了“即便是最尖端
的CPU,也是書中製作的簡單CPU的延續”這一點。
小時候製作過鍺管收音機的人大概不在少數吧(更早的一代也許是礦石收音機)。從
鍺管機到電晶體檢波單管機以及單管來複式收音機,再到採用多個電晶體的收音機,凡此
種種,筆者感到歷史在向我們展示出收音機升級換代的發展歷程。如果是經歷過這一進程
的人,就會感到,從類比電路到數位電路、到集成了小規模數位電路的邏輯IC,再到集成
度更高的LSI/超LSI,這種發展趨勢是“延續”的關係。歸根到底,筆者認為重要的是“
如果從自己觸手可及之處開始攀登,早晚有一天能登上最高峰”的感覺。
這一點在開發過程中無需材料及大規模裝置的軟體領域表現得尤其顯著。例如,人們
往往認為,作為電腦基本軟體的作業系統(OS)“個人製作不了”,但認為“自己也能製
作”的少數人卻成功地進行了自製。日本的川合秀實自製了名為“OSASK”的作業系統,
並執筆撰寫了介紹製作更簡易作業系統——“HariboteOS”的書籍《30天製作完成! OS
自製入門》。日本人Higepon自製的“MonaOS”作業系統也很有名。別的且不說,現在被
廣泛採用的Linux,原本就是Linus Torvalds個人自製的作業系統。
在半導體領域,受益於FPGA(現場可程式設計閘陣列)的普及,自製的門檻也比以前
降低。使用FPGA就能自己製作CPU。
對優秀的技術懷有崇敬之心當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沒有對技術是具有延續性的認識
,就會陷入盲目崇拜技術、或者“自己會用就好”的誤區。(記者:大森 敏行)
[轉貼]http://china.nikkeibp.com.cn/news/digi/47392-20090805.html
--
互聯網上有不少這樣的服務:當你有疑問時,可以在某Web網站發了詢問帖,流覽該
Web網站的人就會給你回復。筆者在這種網站上看到了“請教CPU製作方法”的帖子。帖子
的內容是,想自製PC卻又不知道CPU的製作方法,因此請教CPU的製作方法、材料及費用等
(雖然是大約3年前的老帖子了)。
絕大多數回復都是“必須有半導體工廠才行,個人製作不可行”。的確如此。可以說
,目前PC中嵌裝的CPU,個人自製是不可能的。不過,看著滿眼“不可行”的回復,筆者
心想“這麼武斷地下結論合適嗎?”。日本年輕人“不學理科”的現象愈發嚴重,特別是
大學的電子系人氣低迷,為了招生要花不少心血。筆者認為,如果過於強調熱銷產品“是
採用與個人無關的非凡技術製造的”的話,那麼,消費者大概從一開始就不會對技術感興
趣。
不過,被發帖人選為“最佳回復”的帖子,與其他的回復貼稍有不同。那個帖子介紹
了一本名為“CPU製作方法”的書。其實,筆者也有這本書。是在某次活動(與工作無關
的、個人參與的活動)中得到的贈品,筆者當時心想“是製作CPU模擬器的書吧”,看都
沒看就放到了書架上。此次看到帖子後,筆者粗略流覽了一下書的內容,發現與自己臆想
的並不一樣。書中設計了一個性能簡單的CPU,並配上通用邏輯IC進行了實際製作。如果
忽略信號延遲及EMI/EMC之類的問題,可以採用集成有通用邏輯IC的電路製成CPU。當然,
真正的CPU不會這樣製作。作者大膽地將這一切付諸實施,並且通過“說得清道得明”的
語言,以說明書的方式寫了出來。稱得上是“CPU自製寶典”。
雖然書的內容十分有趣,但筆者認為,這本書的真正價值在於闡明了“即便是最尖端
的CPU,也是書中製作的簡單CPU的延續”這一點。
小時候製作過鍺管收音機的人大概不在少數吧(更早的一代也許是礦石收音機)。從
鍺管機到電晶體檢波單管機以及單管來複式收音機,再到採用多個電晶體的收音機,凡此
種種,筆者感到歷史在向我們展示出收音機升級換代的發展歷程。如果是經歷過這一進程
的人,就會感到,從類比電路到數位電路、到集成了小規模數位電路的邏輯IC,再到集成
度更高的LSI/超LSI,這種發展趨勢是“延續”的關係。歸根到底,筆者認為重要的是“
如果從自己觸手可及之處開始攀登,早晚有一天能登上最高峰”的感覺。
這一點在開發過程中無需材料及大規模裝置的軟體領域表現得尤其顯著。例如,人們
往往認為,作為電腦基本軟體的作業系統(OS)“個人製作不了”,但認為“自己也能製
作”的少數人卻成功地進行了自製。日本的川合秀實自製了名為“OSASK”的作業系統,
並執筆撰寫了介紹製作更簡易作業系統——“HariboteOS”的書籍《30天製作完成! OS
自製入門》。日本人Higepon自製的“MonaOS”作業系統也很有名。別的且不說,現在被
廣泛採用的Linux,原本就是Linus Torvalds個人自製的作業系統。
在半導體領域,受益於FPGA(現場可程式設計閘陣列)的普及,自製的門檻也比以前
降低。使用FPGA就能自己製作CPU。
對優秀的技術懷有崇敬之心當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沒有對技術是具有延續性的認識
,就會陷入盲目崇拜技術、或者“自己會用就好”的誤區。(記者:大森 敏行)
[轉貼]http://china.nikkeibp.com.cn/news/digi/47392-20090805.html
--
Tags:
PMP
All Comments
![Oliver avatar](/img/beaver.jpg)
By Oliver
at 2009-08-10T21:57
at 2009-08-10T21:57
Related Posts
電子紙的未來(一):電子紙創造豐富多彩的未來
![Ida avatar](/img/girl3.jpg)
By Ida
at 2009-08-10T13:46
at 2009-08-10T13:46
CES 2009熱點回顧:3D顯示器和新舊藍光標準
![Carol avatar](/img/girl4.jpg)
By Carol
at 2009-08-10T11:58
at 2009-08-10T11:58
臺灣聯發科技採用英國ARM的多處理器圖形處理IP內核
![Bethany avatar](/img/girl5.jpg)
By Bethany
at 2009-08-10T11:54
at 2009-08-10T11:54
FPD的下一個主題——“紙張替代”
![Erin avatar](/img/woman.jpg)
By Erin
at 2009-08-10T11:49
at 2009-08-10T11:49
公司走火入魔了
![Annie avatar](/img/woman-biz.jpg)
By Annie
at 2009-08-09T00:34
at 2009-08-09T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