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豐金併彰銀 曾銘宗打槍 - 金融業討論

By Gary
at 2014-03-18T13:33
at 2014-03-18T13:33
Table of Contents
兆豐金併彰銀 曾銘宗打槍
來源:蘋果日報 2014年03月18日 【廖珮君╱台北報導】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inance/20140318/35706939/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說,兆豐金(2886)併彰銀(2801)執行上有困難度,就相關政治層
面看,可能性不高,意味兆豐金併彰銀可能性已排除。
金管會昨赴財委會審查《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修正案,立委翁重鈞詢問媒體報導,兆豐金
併彰銀可行性。
合併前提得資產重估
曾銘宗說,當初台新金(2887)以每股26.12元入股彰銀,且依會計法的權益法,目前台
新握有彰銀成本已經墊高到28~29元,在台新售股不賠錢的前提下,對照彰銀目前市價僅
17元左右,實務上已經不可能,外界也不會接受。
曾銘宗也說,銀行必須整併,但「民併公」(如台新金併彰銀)或「公併民」(如兆豐金
併彰銀)社會不一定接受,公公併則是贊成的。彰銀昨以平盤收17.55元。
立委李桐豪則質疑,公公併到「大到不能倒」反讓金融業系統性風險升高,立委林德福則
說,外傳規劃兆豐金併合庫金(5880),但合庫認為他們是老字號,連資產評估都沒做過
,內部反彈聲浪大。
全國金融業聯合工業總會等10大公股工會昨也再度重申,表達一致反對公公併的立場。
曾銘宗則說,公股市佔率達53%,若公股不整併,會阻礙整個金融業發展,他說,雙方合
併的前提是要做資產重估,但至於誰併誰,財政部正洽兆豐金研議中,2~4個月就會確定
。
心得:果然今天金管會就說,兆豐併購的首選彰銀「實務上已經不可能」。
因為現在台新若賣出全部的彰銀持股,據估計,虧一百多億。而另一方面
政府也沒有資金可以跟台新金買回彰銀所有股份,所以我的感覺是政府就是
使出「拖」字訣,讓台新/彰銀這個併購案就先放在那邊。
而台新也講的很白,如果政府要買回彰銀股權,一定要按照台新當初的「原價」。
台新金財務長林維俊之前說:「台新金可以把彰銀股權賣回,但要依當時標下的價格。」
雖然財政部已表明強力反對台新發動敵意併購,但過去這一年台新動作不斷。
2013年六月二十八日,彰化銀行常董會以突襲的方式通過成立
「與台新銀整併研究小組」;去年七月五日,又在常董會通過「合併研議專案小組」。
這表示,吳東亮從來沒有放棄要併彰銀,只是在等機會而已。
之前商周也有針對此事做很詳細的報導: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Article.aspx?id=49588
至於最後彰銀和台新如何收場,恐怕短時間是沒有結果的。
而台新雖然是靠公開招標買到彰銀的。
但其實特偵組查二次金改時,前兆豐金董事長鄭深池在應訊時承認當初
彰銀的標案本來根本開不成,後來陳水扁叫他進場陪標,整個標案才開成。
引用當年的新聞:http://news.tvbs.com.tw/entry/122775
『整起併購案發生在94年6月,彰銀公告要私募特別股,吸引台新金和一家外資
繳交註冊金,但只有2家參與,沒有到達3家的低標,擔心流標,鄭深池坦承受
高層之命,讓兆豐金進場陪標…之前查獲的國泰世華保險室7.4億現金中,
其中1億就捆有台新金的紙繩,再加上部分財經官員作證,坦承相關爭議性決策
都由總統主導,檢方不排除再度偵訊陳水扁、吳淑珍,釐清案情。』
而吳淑珍後來也在陳報狀主動自爆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捐了1億給扁家。
跟國泰保管室台新金的紙繩的一億元相符合。
http://legacy.nownews.com/2009/02/18/91-2409975.htm
http://www.nownews.com/n/2010/02/06/772684
http://news.tvbs.com.tw/entry/123145
當然,吳東亮是不承認這筆錢跟標到彰銀有對價關係。而且奇怪的是,
吳淑珍證稱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是給一億元,但吳東亮卻駁斥,稱只給五千萬元,
成了羅生門。但不管怎麼說,確實有給錢。
所以才會讓不少彰銀的員工相信這根本是為台新打造好的標案。表面上是公開,
其實真相早被前兆豐董事長鄭深池說破了,若不是有高層下令兆豐去陪標,這個標案
根本開不成,彰銀本來根本不會被賣給財團。
不過金管會似乎和財政部不同調,之前財政部力挺兆豐和彰銀公公併,而金管會打槍。
http://news.tvbs.com.tw/entry/511880
彰銀/台新併購案從2006年到現在都一直無解,看來這場戲會繼續演下去。
--
※地獄※
http://b5.ctestimony.org/200204/020423ttdy.htm
--
來源:蘋果日報 2014年03月18日 【廖珮君╱台北報導】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inance/20140318/35706939/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說,兆豐金(2886)併彰銀(2801)執行上有困難度,就相關政治層
面看,可能性不高,意味兆豐金併彰銀可能性已排除。
金管會昨赴財委會審查《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修正案,立委翁重鈞詢問媒體報導,兆豐金
併彰銀可行性。
合併前提得資產重估
曾銘宗說,當初台新金(2887)以每股26.12元入股彰銀,且依會計法的權益法,目前台
新握有彰銀成本已經墊高到28~29元,在台新售股不賠錢的前提下,對照彰銀目前市價僅
17元左右,實務上已經不可能,外界也不會接受。
曾銘宗也說,銀行必須整併,但「民併公」(如台新金併彰銀)或「公併民」(如兆豐金
併彰銀)社會不一定接受,公公併則是贊成的。彰銀昨以平盤收17.55元。
立委李桐豪則質疑,公公併到「大到不能倒」反讓金融業系統性風險升高,立委林德福則
說,外傳規劃兆豐金併合庫金(5880),但合庫認為他們是老字號,連資產評估都沒做過
,內部反彈聲浪大。
全國金融業聯合工業總會等10大公股工會昨也再度重申,表達一致反對公公併的立場。
曾銘宗則說,公股市佔率達53%,若公股不整併,會阻礙整個金融業發展,他說,雙方合
併的前提是要做資產重估,但至於誰併誰,財政部正洽兆豐金研議中,2~4個月就會確定
。
心得:果然今天金管會就說,兆豐併購的首選彰銀「實務上已經不可能」。
因為現在台新若賣出全部的彰銀持股,據估計,虧一百多億。而另一方面
政府也沒有資金可以跟台新金買回彰銀所有股份,所以我的感覺是政府就是
使出「拖」字訣,讓台新/彰銀這個併購案就先放在那邊。
而台新也講的很白,如果政府要買回彰銀股權,一定要按照台新當初的「原價」。
台新金財務長林維俊之前說:「台新金可以把彰銀股權賣回,但要依當時標下的價格。」
雖然財政部已表明強力反對台新發動敵意併購,但過去這一年台新動作不斷。
2013年六月二十八日,彰化銀行常董會以突襲的方式通過成立
「與台新銀整併研究小組」;去年七月五日,又在常董會通過「合併研議專案小組」。
這表示,吳東亮從來沒有放棄要併彰銀,只是在等機會而已。
之前商周也有針對此事做很詳細的報導: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Article.aspx?id=49588
至於最後彰銀和台新如何收場,恐怕短時間是沒有結果的。
而台新雖然是靠公開招標買到彰銀的。
但其實特偵組查二次金改時,前兆豐金董事長鄭深池在應訊時承認當初
彰銀的標案本來根本開不成,後來陳水扁叫他進場陪標,整個標案才開成。
引用當年的新聞:http://news.tvbs.com.tw/entry/122775
『整起併購案發生在94年6月,彰銀公告要私募特別股,吸引台新金和一家外資
繳交註冊金,但只有2家參與,沒有到達3家的低標,擔心流標,鄭深池坦承受
高層之命,讓兆豐金進場陪標…之前查獲的國泰世華保險室7.4億現金中,
其中1億就捆有台新金的紙繩,再加上部分財經官員作證,坦承相關爭議性決策
都由總統主導,檢方不排除再度偵訊陳水扁、吳淑珍,釐清案情。』
而吳淑珍後來也在陳報狀主動自爆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捐了1億給扁家。
跟國泰保管室台新金的紙繩的一億元相符合。
http://legacy.nownews.com/2009/02/18/91-2409975.htm
http://www.nownews.com/n/2010/02/06/772684
http://news.tvbs.com.tw/entry/123145
當然,吳東亮是不承認這筆錢跟標到彰銀有對價關係。而且奇怪的是,
吳淑珍證稱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是給一億元,但吳東亮卻駁斥,稱只給五千萬元,
成了羅生門。但不管怎麼說,確實有給錢。
所以才會讓不少彰銀的員工相信這根本是為台新打造好的標案。表面上是公開,
其實真相早被前兆豐董事長鄭深池說破了,若不是有高層下令兆豐去陪標,這個標案
根本開不成,彰銀本來根本不會被賣給財團。
不過金管會似乎和財政部不同調,之前財政部力挺兆豐和彰銀公公併,而金管會打槍。
http://news.tvbs.com.tw/entry/511880
彰銀/台新併購案從2006年到現在都一直無解,看來這場戲會繼續演下去。
--
※地獄※
http://b5.ctestimony.org/200204/020423ttdy.htm
--
Tags:
金融業
All Comments

By Megan
at 2014-03-18T19:46
at 2014-03-18T19:46

By Dinah
at 2014-03-19T01:59
at 2014-03-19T01:59

By Barb Cronin
at 2014-03-19T08:12
at 2014-03-19T08:12

By Skylar Davis
at 2014-03-19T14:25
at 2014-03-19T14:25

By Connor
at 2014-03-19T20:38
at 2014-03-19T20:38

By Madame
at 2014-03-20T02:51
at 2014-03-20T02:51

By Agnes
at 2014-03-20T09:05
at 2014-03-20T09:05

By Joe
at 2014-03-20T15:18
at 2014-03-20T15:18

By George
at 2014-03-20T21:31
at 2014-03-20T21:31

By Oscar
at 2014-03-21T03:44
at 2014-03-21T03:44

By Madame
at 2014-03-21T09:57
at 2014-03-21T09:57
Related Posts
會計考題

By Jake
at 2014-03-18T11:32
at 2014-03-18T11:32
如何規劃進外商MA?

By Tristan Cohan
at 2014-03-18T07:13
at 2014-03-18T07:13
給來本版或想進金融業的新人一封信

By Joseph
at 2014-03-17T19:40
at 2014-03-17T19:40
信保基金的疑問?

By Barb Cronin
at 2014-03-17T16:46
at 2014-03-17T16:46
會計考題

By Rebecca
at 2014-03-17T14:59
at 2014-03-17T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