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來台綠能撈金》雲豹子公司兆洋才標下 - 工程師
By Mary
at 2019-10-24T13:24
at 2019-10-24T13:24
Table of Contents
我前兩天在八卦板看到這篇去查了一下資料
這個風傳媒記者林上祚
把兆洋公司將股權出售給外商的時間,跟兆洋標到電場的時間,完全寫反
兆洋將股權出售給外商的時間是2018年10月1日
兆洋標到案子的時間是2019年6月18日
兆洋得標時,明明就已經賣給外商了
所以根本不是什麼「標到案子後馬上轉賣中間賺一手」
林上祚不但把時間順序完全寫反
又故意寫什麼「靈活的財務操作,令人嘆為觀止」
這不是在影射公司買空賣空嗎?這位林大記者玩這麼大?
這個林上祚不知道是故意亂寫還是根本沒研究產業就下手寫?
還是明明知道產業生態但還是故意含沙射影寫成這樣?
之前研究綠能股的時候做過一些功課 以下是我前兩天在在八卦板的分享
我做的功課也有不足之處 如果有錯誤的地方也請大家指教
套句韓總說過的話 做事情最重要的是要先確立總目標
在綠能產業這事情上 民進黨政府的總目標是綠能的市佔率上升
來達成他宣稱的2025非核家園(我是覺得不太可能啦 2035還有機會)
但綠能產業是個新興且需要極高資本規模的產業
民進黨政府眼前面臨了幾個困難:沒技術也沒錢,而且有風險
台灣雖然之前有一些太陽能板廠商,比較有名的像3691碩禾
(比較少人知道,就連2409友達都做過太陽能板)
但在前幾年被中國太陽能廠商價格戰洗到半殘
雖然台灣過去有不少太陽能發電的經驗
但風力發電的技術又是另一回事
相關產業的供應鏈也是個問題,營運模式的經驗也是個問題
總而言之就是台灣根本還沒出新手村啦
加上中國近年的風電產業也有價格戰的趨勢
且政府本身未必有能力獨立完成整個產業的開發
當中所需要的資本規模太大
綠能產業又不像是其他傳統的發電方式,已經有穩定的營運模式
綠能碰到的問題光是折舊、發電量、衍生的污染等,相關的問題還有待時間克服
所以為了分散風險 政府找民間業者與外資來投資
會是現階段發展綠能比較可行的方式
前面講這麼多 簡單一句就是:幹 不找民間跟外資投資 很難做事啦
國外很多國家新發展綠能 其實碰到的問題都類似問題
所以常見的方式是一開始的天使基金募到後
建好初期的設備如風場 然後趕緊賣掉
用賣掉的錢來當下一項建設的資金
再繼續募A輪B輪C輪....
所以八卦板鄉民把這說成是賤賣國家產業或是買空賣空我是覺得有點過頭
畢竟這本來就是這個產業在國際上非常常見的模式
像是前面新聞中提到的3708上緯控股
就是用這樣的方式 控股公司底下有非常多的相關公司
藉由賣掉子公司或是風場來籌母公司繼續開發的錢
但上緯比較衰啦 因為後來太多外國廠商進入
上緯在這方面的強度還輸國外太多
所以現在的上緯把重心放在經營底下的供應鏈 這就是後話了
另外
賣掉子公司或風場除了為了募集資金 還有一個就是獲利考量
雖然有人說政府保證收購電價20年 當中利益龐大 所以賣給外商是圖利
不過這句話只對了一半
獲利與收購的電價會有變動的可能
假設一個風場眼前預估未來二十年獲利會有10億
但如果中間政策路線改變(比如說換黨執政 不推綠能了)
或是政府財政困難
政府降低了收購電價 廠商的獲利就會降低 甚至可能面臨虧損
除了變動風險外 當中所有的維護 折舊 還有如果面臨天然災害裝備折損
這些盈虧都是當時的經營廠商要自己負責
所以假設一個風場有可能預估能獲利十億 但台廠賣給外商七億
中間這三億你要說是圖利外商也不全對
因為那三億包含了營運成本提高獲利起伏等潛在的風險
所以站在商業經營的角度 許多台廠會早點獲利了結 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且就像前面說的
台灣廠商不管在技術或是資本規模上
不是每間廠商都有足夠的能力負擔(應該說能負擔的沒幾間啦)
早點出脫獲利 換取新的開發案的投資資金
是正常的廠商會做的事情
我自己雖然是擁核派 但是我覺得綠能產業能多發展也是好事
就跟投資一樣 有多種不同的管道分散風險 才是合理的投資方式
只希望台灣綠能產業的發展不要因為今天這種鳥政治攻防而受害啦
以上是我的一些心得 跟大家分享
八卦板已經被綠蟑螂白蟑螂藍蟑螂紅蟑螂洗到面目全非了
這裡還是就事論事認真討論 別變成八卦板那樣吧
--
這個風傳媒記者林上祚
把兆洋公司將股權出售給外商的時間,跟兆洋標到電場的時間,完全寫反
兆洋將股權出售給外商的時間是2018年10月1日
兆洋標到案子的時間是2019年6月18日
兆洋得標時,明明就已經賣給外商了
所以根本不是什麼「標到案子後馬上轉賣中間賺一手」
林上祚不但把時間順序完全寫反
又故意寫什麼「靈活的財務操作,令人嘆為觀止」
這不是在影射公司買空賣空嗎?這位林大記者玩這麼大?
這個林上祚不知道是故意亂寫還是根本沒研究產業就下手寫?
還是明明知道產業生態但還是故意含沙射影寫成這樣?
之前研究綠能股的時候做過一些功課 以下是我前兩天在在八卦板的分享
我做的功課也有不足之處 如果有錯誤的地方也請大家指教
套句韓總說過的話 做事情最重要的是要先確立總目標
在綠能產業這事情上 民進黨政府的總目標是綠能的市佔率上升
來達成他宣稱的2025非核家園(我是覺得不太可能啦 2035還有機會)
但綠能產業是個新興且需要極高資本規模的產業
民進黨政府眼前面臨了幾個困難:沒技術也沒錢,而且有風險
台灣雖然之前有一些太陽能板廠商,比較有名的像3691碩禾
(比較少人知道,就連2409友達都做過太陽能板)
但在前幾年被中國太陽能廠商價格戰洗到半殘
雖然台灣過去有不少太陽能發電的經驗
但風力發電的技術又是另一回事
相關產業的供應鏈也是個問題,營運模式的經驗也是個問題
總而言之就是台灣根本還沒出新手村啦
加上中國近年的風電產業也有價格戰的趨勢
且政府本身未必有能力獨立完成整個產業的開發
當中所需要的資本規模太大
綠能產業又不像是其他傳統的發電方式,已經有穩定的營運模式
綠能碰到的問題光是折舊、發電量、衍生的污染等,相關的問題還有待時間克服
所以為了分散風險 政府找民間業者與外資來投資
會是現階段發展綠能比較可行的方式
前面講這麼多 簡單一句就是:幹 不找民間跟外資投資 很難做事啦
國外很多國家新發展綠能 其實碰到的問題都類似問題
所以常見的方式是一開始的天使基金募到後
建好初期的設備如風場 然後趕緊賣掉
用賣掉的錢來當下一項建設的資金
再繼續募A輪B輪C輪....
所以八卦板鄉民把這說成是賤賣國家產業或是買空賣空我是覺得有點過頭
畢竟這本來就是這個產業在國際上非常常見的模式
像是前面新聞中提到的3708上緯控股
就是用這樣的方式 控股公司底下有非常多的相關公司
藉由賣掉子公司或是風場來籌母公司繼續開發的錢
但上緯比較衰啦 因為後來太多外國廠商進入
上緯在這方面的強度還輸國外太多
所以現在的上緯把重心放在經營底下的供應鏈 這就是後話了
另外
賣掉子公司或風場除了為了募集資金 還有一個就是獲利考量
雖然有人說政府保證收購電價20年 當中利益龐大 所以賣給外商是圖利
不過這句話只對了一半
獲利與收購的電價會有變動的可能
假設一個風場眼前預估未來二十年獲利會有10億
但如果中間政策路線改變(比如說換黨執政 不推綠能了)
或是政府財政困難
政府降低了收購電價 廠商的獲利就會降低 甚至可能面臨虧損
除了變動風險外 當中所有的維護 折舊 還有如果面臨天然災害裝備折損
這些盈虧都是當時的經營廠商要自己負責
所以假設一個風場有可能預估能獲利十億 但台廠賣給外商七億
中間這三億你要說是圖利外商也不全對
因為那三億包含了營運成本提高獲利起伏等潛在的風險
所以站在商業經營的角度 許多台廠會早點獲利了結 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且就像前面說的
台灣廠商不管在技術或是資本規模上
不是每間廠商都有足夠的能力負擔(應該說能負擔的沒幾間啦)
早點出脫獲利 換取新的開發案的投資資金
是正常的廠商會做的事情
我自己雖然是擁核派 但是我覺得綠能產業能多發展也是好事
就跟投資一樣 有多種不同的管道分散風險 才是合理的投資方式
只希望台灣綠能產業的發展不要因為今天這種鳥政治攻防而受害啦
以上是我的一些心得 跟大家分享
八卦板已經被綠蟑螂白蟑螂藍蟑螂紅蟑螂洗到面目全非了
這裡還是就事論事認真討論 別變成八卦板那樣吧
--
Tags:
工程師
All Comments
By Edward Lewis
at 2019-10-28T21:20
at 2019-10-28T21:20
By Connor
at 2019-10-30T22:11
at 2019-10-30T22:11
By Agatha
at 2019-10-31T06:00
at 2019-10-31T06:00
By Oliver
at 2019-11-04T20:00
at 2019-11-04T20:00
By Robert
at 2019-11-05T04:04
at 2019-11-05T04:04
By Wallis
at 2019-11-05T22:43
at 2019-11-05T22:43
By James
at 2019-11-07T12:09
at 2019-11-07T12:09
By George
at 2019-11-10T21:31
at 2019-11-10T21:31
By Quintina
at 2019-11-13T01:48
at 2019-11-13T01:48
By Daph Bay
at 2019-11-13T12:40
at 2019-11-13T12:40
By Sierra Rose
at 2019-11-15T18:38
at 2019-11-15T18:38
By Anonymous
at 2019-11-16T09:48
at 2019-11-16T09:48
By Hardy
at 2019-11-21T03:35
at 2019-11-21T03:35
By Jacob
at 2019-11-22T06:53
at 2019-11-22T06:53
By Barb Cronin
at 2019-11-22T20:54
at 2019-11-22T20:54
By Gilbert
at 2019-11-27T01:33
at 2019-11-27T01:33
By Aaliyah
at 2019-12-01T14:20
at 2019-12-01T14:20
By Edith
at 2019-12-04T04:05
at 2019-12-04T04:05
By Margaret
at 2019-12-06T11:55
at 2019-12-06T11:55
By Callum
at 2019-12-11T08:14
at 2019-12-11T08:14
By Tracy
at 2019-12-16T06:35
at 2019-12-16T06:35
By Jessica
at 2019-12-20T03:29
at 2019-12-20T03:29
By Oliver
at 2019-12-20T08:07
at 2019-12-20T08:07
By Tristan Cohan
at 2019-12-20T12:50
at 2019-12-20T12:50
By Linda
at 2019-12-23T11:47
at 2019-12-23T11:47
By Andy
at 2019-12-26T09:17
at 2019-12-26T09:17
By Lily
at 2019-12-28T14:24
at 2019-12-28T14:24
By Lily
at 2019-12-31T06:26
at 2019-12-31T06:26
By Linda
at 2020-01-02T14:18
at 2020-01-02T14:18
By Jake
at 2020-01-04T11:07
at 2020-01-04T11:07
By Zenobia
at 2020-01-07T10:50
at 2020-01-07T10:50
By Rae
at 2020-01-12T07:34
at 2020-01-12T07:34
By Zanna
at 2020-01-15T16:52
at 2020-01-15T16:52
Related Posts
5G助攻 聯發科大陸市占喊衝
By Dora
at 2019-10-24T08:46
at 2019-10-24T08:46
鴻海旗下鴻佰科技獲金貿獎 將在台擴產徵200名工程師
By Freda
at 2019-10-24T03:04
at 2019-10-24T03:04
小米5G機 光照聯發科
By Edith
at 2019-10-23T23:39
at 2019-10-23T23:39
原公司or轉職外派東南亞
By Kelly
at 2019-10-23T22:44
at 2019-10-23T22:44
外商來台綠能撈金》雲豹子公司兆洋才標下
By Ursula
at 2019-10-23T21:00
at 2019-10-23T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