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5G的龐氏騙局 - 工程師
By Audriana
at 2020-12-28T12:27
at 2020-12-28T12:27
Table of Contents
https://tinyurl.com/y762ajzq
任何的泡沫都需要夢想和故事來支持,包括英國的南海債卷泡沫,或是美國西部大開發的鐵路投資。可是最後經過市場理性的看待之後,會發現它只是泡沫。
最近已經有很多人在討論5G將會失敗的各種言論,因為無論是B端的電信商設備支出,還是對C端的移動終端設備都非常貴。比如中國手機廠商包括紅米,OPPO, VIVO等等的5G手機都大概在600美元/2478令吉以上,而蘋果更有可能設定在2000美元/8261令吉左右的價格。
美國商務部向華為出口的禁令獲得第三次再延長90天。美國商務部更擬將境外製造的“微量原則”門檻由75%提高至90%,即未來僅10%以下的美國技術或產品成分,才可出貨給華為。台積電內部評估7奈米美國技術比率約為9%,仍可繼續對華為旗下海思供貨,但14奈米以上製程美國技術佔15%以上,恐無法再供貨。
這其中不單是政治的考慮,更多的是對於5G設備的現實考慮。因為如果沒有華為,全球的5G是幾乎沒有可能做得起來。更進一步的說,哪怕沒有製裁華為,全球的5G也不一定能做得起來。
投資大風險高
根據路透社報導,德國政府內部因是否使用華為5G設備正出現嚴重的分歧,在12月17日宣布將會延後到2020年初才做出相關決定。德國的電信業者曾經警告,如果排除華為進入5G供貨商,恐怕延後其5G服務的時程,而且成本會需要多花好幾十億美元。因為現在的5G發展都不是獨立建網SA,而是與4G並聯的非獨立組網的NSA,如果排除華為,無論成本和時間的考量都不實際。
挪威電信將會使用以愛立信與華為雙並行的組網方式,將會使用華為的設備來組建網絡,而部分特選區域將會使用愛立信的設備為基礎核心。挪威現在擁有1.4萬個華為的基地台,如果要拔掉華為現有的基地台或者補充性的新基地台改成愛立信或者諾基亞的設備,將會涉及額外龐大支出,所以挪威並沒有排除華為。
台灣最近在標售5G的頻譜,但蔡英文政府也不敢講不用華為。因為假如不用華為的設備,台灣電信商的支持度,和5G環境的建設可能出現極大的麻煩。
中國通訊設備廠商的強項為什麼會集中在硬體部分,其實是因為在過去,美國和歐洲各國把他們的自身產業升級,把資源集中到供應鏈的上游和軟體開發,所以釋放了很多對於硬體的商機給予中國的廠商。而憑著以華為為首的中國通訊設備廠商的技術成熟和硬體生產成本的優勢,能快速的攻占全球的硬體設備市場。所以現在如果其他國家硬要把中國廠商排除在設備供應鏈以外是非常困難的。
說到真正有能力全面實現5G建設的必須提到中國移動。從財務能力方面,它佔據中國電信市場50%以上的佔有率,利潤率也是中國三大電信商當中最高,加上被國家政策壓在頭上的指令,它已經是全球5G進度最快的電信商,5G基站暫時已經鋪設了超過五萬台。但是,在10月30日,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在中國信息通信業發展高層論壇上表達了對5G發展存在的困惑,包括建網成本,商業模式,回收策略等都隱晦的表示不積極,甚至悲觀。
他說到,由於5G基站建設任務非常繁重,只能分批建設,而且5G基站建設成本非常高,每個基站的成本是4G基站的三倍之多,數量是4G的三倍。總體算下來,5G基站所耗費的資金大概是4G設備的十倍,甚至更多。
5G的整個投資週期如果單計算中國,市場預計會達到1.4兆人民幣/8433億令吉,全球2020-2035年5G相關設備投資額預計將會達到3.5兆美元/14.46兆令吉。資本市場現在就是在炒作這個故事。
可是如果連中國移動對於5G的財務前景都感到悲觀,可預見全球實際對於5G的投資態度是不容樂觀的。因為環球各大電信商在過去的設備投資當中都面對新技術帶來不清晰的商業模式,引致投資大,回收慢,風險高,附加價值不能完全體現到電信商的收入當中而極大程度的影響投資回收不確定性。
更重要的是,正在炒作的各種5G的應用場景,比如無人自駕車或者遠端醫療,其實暫時還是停留在財經媒體的版面,短時期內完全沒有看到普及的可能,全部都暫時是科技的想像和幻想。
單數通訊時代魔咒?
電信業者普遍都有一個想法,單數的通訊時代都不會成功,1G需要去到2G的技術補充才能把通訊功能完全滿足。3G的移動上網一直到了4G才真正解決了流量的問題和全面推進APP的時代。所以單數1G和3G都失敗,一直需要到雙數的2G到4G的技術突破和找到能普及的應用場景才能成功。5G現在的發展會不會掉入這個魔咒呢?
5G真的是帶來萬物聯網世界的必要條件嗎?譬如以自駕車為例,假如大家用的都是自駕車,我一定是選擇自己開,因為按照自駕車安全邏輯,我可以閉著眼睛油門踩到底,因為到時所有自駕車都會啟動安全系統來逃避我這個瘋狂的駕駛員。市場可能對於5G的應用和自駕車就出現很多想像,但是一個真正的自動駕駛交通年代,問題在於不能用現有的道路基礎設施和交通規則來管理,因為可能連紅綠燈的方式,換道的規則都要從新思考。
此外,自駕車最大的問題並不是信號的傳輸,而是邊緣計算的應用運算能力和技術應用。因為每一台交通工具都不可能把它碰到的所有問題依靠網絡上傳到中央來處理,然後再由中央下達執行指令或者作出選擇。所以汽車本身需要的是有解決實時交通狀況的邊緣計算能力,做出及時,獨立和正確的選擇。這相當於IBM當年選擇了把個人電腦PC推向終端的商業,家庭和個人使用者。換句話說,自駕車並不見得非要5G不可。
另外,因為大部分工業物聯網當中的生產設備,都是不需要頻繁移動的,其實現行的Wi-Fi技術就已經可以解決大部分非高速,非大範圍移動的應用場景,那何必需要使用移動互聯的5G技術來提供非移動設備的解決方法呢?使用移動級的昂貴技術作為非移動物件的解決方案,就等於你會幫你的家居物件買汽車使用的碰撞保險,沒有人阻止你買,但你真的這樣花錢嗎?
WiFi頻寬大,速度快,穿透力強,成本低,已經可以解決物聯網的大部分使用場景。在工業場景當中,傳統的移動通訊技術,在各種相對封閉的環境當中,WiFi都可以解決。除非5G的成本可以比WiFi更低,否則沒有理由使用更昂貴的解決方案。
從以上的例子當中,可以看到真正的場景使用者,他們都清楚知道不會用到真正的5G,因為他們都沒有非5G不可的依賴性。但現在全球資本市場都一廂情願的認為它們都一定會把5G應用在各種場景當中。這就是現在5G相關金融資產衍生泡沫的原因。所以華為的存在與否和5G的商業化本身就已經是一個大問號。無論是物聯網,遠端醫療和自動駕駛,根本就不是非使用5G來解決不可。
5G應該是至2000年網絡泡沫之後相隔20年資本市場最大的一場龐氏騙局。它有可能暫時不會爆,但是看到的是,泡沫已經越來越大。每個人都磨刀霍霍,準備迎接5G的大來臨。但是,當有一天夢想和故事需要與財務數據兌現的時候,各種相關的資產價格就有可能迎來巨大的價格修正。
心得: 真的不要整天講5G有高速度,低時延,多連結的特點了…講難聽點,可能連小學生都背得出來,重點是5G有沒有實質意義
--
https://i.imgur.com/OA3oYbJ.jpg
真的超性感...
--
任何的泡沫都需要夢想和故事來支持,包括英國的南海債卷泡沫,或是美國西部大開發的鐵路投資。可是最後經過市場理性的看待之後,會發現它只是泡沫。
最近已經有很多人在討論5G將會失敗的各種言論,因為無論是B端的電信商設備支出,還是對C端的移動終端設備都非常貴。比如中國手機廠商包括紅米,OPPO, VIVO等等的5G手機都大概在600美元/2478令吉以上,而蘋果更有可能設定在2000美元/8261令吉左右的價格。
美國商務部向華為出口的禁令獲得第三次再延長90天。美國商務部更擬將境外製造的“微量原則”門檻由75%提高至90%,即未來僅10%以下的美國技術或產品成分,才可出貨給華為。台積電內部評估7奈米美國技術比率約為9%,仍可繼續對華為旗下海思供貨,但14奈米以上製程美國技術佔15%以上,恐無法再供貨。
這其中不單是政治的考慮,更多的是對於5G設備的現實考慮。因為如果沒有華為,全球的5G是幾乎沒有可能做得起來。更進一步的說,哪怕沒有製裁華為,全球的5G也不一定能做得起來。
投資大風險高
根據路透社報導,德國政府內部因是否使用華為5G設備正出現嚴重的分歧,在12月17日宣布將會延後到2020年初才做出相關決定。德國的電信業者曾經警告,如果排除華為進入5G供貨商,恐怕延後其5G服務的時程,而且成本會需要多花好幾十億美元。因為現在的5G發展都不是獨立建網SA,而是與4G並聯的非獨立組網的NSA,如果排除華為,無論成本和時間的考量都不實際。
挪威電信將會使用以愛立信與華為雙並行的組網方式,將會使用華為的設備來組建網絡,而部分特選區域將會使用愛立信的設備為基礎核心。挪威現在擁有1.4萬個華為的基地台,如果要拔掉華為現有的基地台或者補充性的新基地台改成愛立信或者諾基亞的設備,將會涉及額外龐大支出,所以挪威並沒有排除華為。
台灣最近在標售5G的頻譜,但蔡英文政府也不敢講不用華為。因為假如不用華為的設備,台灣電信商的支持度,和5G環境的建設可能出現極大的麻煩。
中國通訊設備廠商的強項為什麼會集中在硬體部分,其實是因為在過去,美國和歐洲各國把他們的自身產業升級,把資源集中到供應鏈的上游和軟體開發,所以釋放了很多對於硬體的商機給予中國的廠商。而憑著以華為為首的中國通訊設備廠商的技術成熟和硬體生產成本的優勢,能快速的攻占全球的硬體設備市場。所以現在如果其他國家硬要把中國廠商排除在設備供應鏈以外是非常困難的。
說到真正有能力全面實現5G建設的必須提到中國移動。從財務能力方面,它佔據中國電信市場50%以上的佔有率,利潤率也是中國三大電信商當中最高,加上被國家政策壓在頭上的指令,它已經是全球5G進度最快的電信商,5G基站暫時已經鋪設了超過五萬台。但是,在10月30日,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在中國信息通信業發展高層論壇上表達了對5G發展存在的困惑,包括建網成本,商業模式,回收策略等都隱晦的表示不積極,甚至悲觀。
他說到,由於5G基站建設任務非常繁重,只能分批建設,而且5G基站建設成本非常高,每個基站的成本是4G基站的三倍之多,數量是4G的三倍。總體算下來,5G基站所耗費的資金大概是4G設備的十倍,甚至更多。
5G的整個投資週期如果單計算中國,市場預計會達到1.4兆人民幣/8433億令吉,全球2020-2035年5G相關設備投資額預計將會達到3.5兆美元/14.46兆令吉。資本市場現在就是在炒作這個故事。
可是如果連中國移動對於5G的財務前景都感到悲觀,可預見全球實際對於5G的投資態度是不容樂觀的。因為環球各大電信商在過去的設備投資當中都面對新技術帶來不清晰的商業模式,引致投資大,回收慢,風險高,附加價值不能完全體現到電信商的收入當中而極大程度的影響投資回收不確定性。
更重要的是,正在炒作的各種5G的應用場景,比如無人自駕車或者遠端醫療,其實暫時還是停留在財經媒體的版面,短時期內完全沒有看到普及的可能,全部都暫時是科技的想像和幻想。
單數通訊時代魔咒?
電信業者普遍都有一個想法,單數的通訊時代都不會成功,1G需要去到2G的技術補充才能把通訊功能完全滿足。3G的移動上網一直到了4G才真正解決了流量的問題和全面推進APP的時代。所以單數1G和3G都失敗,一直需要到雙數的2G到4G的技術突破和找到能普及的應用場景才能成功。5G現在的發展會不會掉入這個魔咒呢?
5G真的是帶來萬物聯網世界的必要條件嗎?譬如以自駕車為例,假如大家用的都是自駕車,我一定是選擇自己開,因為按照自駕車安全邏輯,我可以閉著眼睛油門踩到底,因為到時所有自駕車都會啟動安全系統來逃避我這個瘋狂的駕駛員。市場可能對於5G的應用和自駕車就出現很多想像,但是一個真正的自動駕駛交通年代,問題在於不能用現有的道路基礎設施和交通規則來管理,因為可能連紅綠燈的方式,換道的規則都要從新思考。
此外,自駕車最大的問題並不是信號的傳輸,而是邊緣計算的應用運算能力和技術應用。因為每一台交通工具都不可能把它碰到的所有問題依靠網絡上傳到中央來處理,然後再由中央下達執行指令或者作出選擇。所以汽車本身需要的是有解決實時交通狀況的邊緣計算能力,做出及時,獨立和正確的選擇。這相當於IBM當年選擇了把個人電腦PC推向終端的商業,家庭和個人使用者。換句話說,自駕車並不見得非要5G不可。
另外,因為大部分工業物聯網當中的生產設備,都是不需要頻繁移動的,其實現行的Wi-Fi技術就已經可以解決大部分非高速,非大範圍移動的應用場景,那何必需要使用移動互聯的5G技術來提供非移動設備的解決方法呢?使用移動級的昂貴技術作為非移動物件的解決方案,就等於你會幫你的家居物件買汽車使用的碰撞保險,沒有人阻止你買,但你真的這樣花錢嗎?
WiFi頻寬大,速度快,穿透力強,成本低,已經可以解決物聯網的大部分使用場景。在工業場景當中,傳統的移動通訊技術,在各種相對封閉的環境當中,WiFi都可以解決。除非5G的成本可以比WiFi更低,否則沒有理由使用更昂貴的解決方案。
從以上的例子當中,可以看到真正的場景使用者,他們都清楚知道不會用到真正的5G,因為他們都沒有非5G不可的依賴性。但現在全球資本市場都一廂情願的認為它們都一定會把5G應用在各種場景當中。這就是現在5G相關金融資產衍生泡沫的原因。所以華為的存在與否和5G的商業化本身就已經是一個大問號。無論是物聯網,遠端醫療和自動駕駛,根本就不是非使用5G來解決不可。
5G應該是至2000年網絡泡沫之後相隔20年資本市場最大的一場龐氏騙局。它有可能暫時不會爆,但是看到的是,泡沫已經越來越大。每個人都磨刀霍霍,準備迎接5G的大來臨。但是,當有一天夢想和故事需要與財務數據兌現的時候,各種相關的資產價格就有可能迎來巨大的價格修正。
心得: 真的不要整天講5G有高速度,低時延,多連結的特點了…講難聽點,可能連小學生都背得出來,重點是5G有沒有實質意義
--
https://i.imgur.com/OA3oYbJ.jpg
真的超性感...
--
Tags:
工程師
All Comments
By Isla
at 2020-12-29T07:01
at 2020-12-29T07:01
By Rae
at 2021-01-02T08:43
at 2021-01-02T08:43
By Robert
at 2021-01-05T11:14
at 2021-01-05T11:14
By Belly
at 2021-01-05T23:40
at 2021-01-05T23:40
By Damian
at 2021-01-10T11:27
at 2021-01-10T11:27
By Skylar Davis
at 2021-01-15T05:40
at 2021-01-15T05:40
By William
at 2021-01-17T02:40
at 2021-01-17T02:40
By Bennie
at 2021-01-17T21:12
at 2021-01-17T21:12
By Una
at 2021-01-21T14:36
at 2021-01-21T14:36
By Annie
at 2021-01-22T09:55
at 2021-01-22T09:55
By Xanthe
at 2021-01-23T00:14
at 2021-01-23T00:14
By Enid
at 2021-01-26T15:38
at 2021-01-26T15:38
By Faithe
at 2021-01-28T12:40
at 2021-01-28T12:40
By Una
at 2021-01-29T19:34
at 2021-01-29T19:34
By Kumar
at 2021-01-31T05:37
at 2021-01-31T05:37
By Blanche
at 2021-01-31T16:33
at 2021-01-31T16:33
By Gilbert
at 2021-02-04T00:28
at 2021-02-04T00:28
By Olive
at 2021-02-08T22:58
at 2021-02-08T22:58
By Olive
at 2021-02-11T15:40
at 2021-02-11T15:40
By Wallis
at 2021-02-12T11:37
at 2021-02-12T11:37
By Ida
at 2021-02-15T02:45
at 2021-02-15T02:45
By Hedda
at 2021-02-17T06:11
at 2021-02-17T06:11
By Isla
at 2021-02-18T03:06
at 2021-02-18T03:06
By Yuri
at 2021-02-19T14:13
at 2021-02-19T14:13
By Rae
at 2021-02-19T16:33
at 2021-02-19T16:33
By Hedda
at 2021-02-23T00:32
at 2021-02-23T00:32
By Caitlin
at 2021-02-27T16:07
at 2021-02-27T16:07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21-03-02T18:14
at 2021-03-02T18:14
By Lauren
at 2021-03-02T22:33
at 2021-03-02T22:33
By Isla
at 2021-03-04T17:27
at 2021-03-04T17:27
By Sarah
at 2021-03-08T10:01
at 2021-03-08T10:01
By Irma
at 2021-03-10T19:31
at 2021-03-10T19:31
By Iris
at 2021-03-11T20:54
at 2021-03-11T20:54
By Ida
at 2021-03-14T08:21
at 2021-03-14T08:21
By Eden
at 2021-03-19T03:26
at 2021-03-19T03:26
By Christine
at 2021-03-22T12:48
at 2021-03-22T12:48
By Cara
at 2021-03-24T01:40
at 2021-03-24T01:40
By Lauren
at 2021-03-25T05:41
at 2021-03-25T05:41
By Susan
at 2021-03-26T17:27
at 2021-03-26T17:27
By Elizabeth
at 2021-03-31T12:50
at 2021-03-31T12:50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21-04-04T02:40
at 2021-04-04T02:40
By Elizabeth
at 2021-04-07T21:20
at 2021-04-07T21:20
By Hamiltion
at 2021-04-10T23:14
at 2021-04-10T23:14
By Carol
at 2021-04-15T04:10
at 2021-04-15T04:10
By Dora
at 2021-04-19T18:51
at 2021-04-19T18:51
By Xanthe
at 2021-04-23T20:59
at 2021-04-23T20:59
By Leila
at 2021-04-27T16:47
at 2021-04-27T16:47
By Poppy
at 2021-04-28T08:18
at 2021-04-28T08:18
By Jacky
at 2021-04-30T17:32
at 2021-04-30T17:32
By Candice
at 2021-05-03T12:21
at 2021-05-03T12:21
By Skylar Davis
at 2021-05-03T23:32
at 2021-05-03T23:32
By Mason
at 2021-05-06T17:19
at 2021-05-06T17:19
By Regina
at 2021-05-09T12:48
at 2021-05-09T12:48
By Freda
at 2021-05-13T10:26
at 2021-05-13T10:26
By Lydia
at 2021-05-13T23:35
at 2021-05-13T23:35
By Dorothy
at 2021-05-16T21:20
at 2021-05-16T21:20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21-05-19T05:49
at 2021-05-19T05:49
By Sandy
at 2021-05-22T11:22
at 2021-05-22T11:22
By Olga
at 2021-05-25T08:20
at 2021-05-25T08:20
By Franklin
at 2021-05-26T19:33
at 2021-05-26T19:33
By Mia
at 2021-05-29T11:06
at 2021-05-29T11:06
By Rae
at 2021-06-02T09:03
at 2021-06-02T09:03
By James
at 2021-06-06T21:16
at 2021-06-06T21:16
By Lydia
at 2021-06-11T01:39
at 2021-06-11T01:39
By Candice
at 2021-06-13T03:36
at 2021-06-13T03:36
By Kristin
at 2021-06-18T02:41
at 2021-06-18T02:41
By Damian
at 2021-06-22T14:20
at 2021-06-22T14:20
By Dora
at 2021-06-22T19:54
at 2021-06-22T19:54
By Victoria
at 2021-06-24T06:21
at 2021-06-24T06:21
By Susan
at 2021-06-24T18:10
at 2021-06-24T18:10
By Franklin
at 2021-06-26T12:45
at 2021-06-26T12:45
By Rachel
at 2021-06-30T01:27
at 2021-06-30T01:27
By Skylar Davis
at 2021-07-01T09:49
at 2021-07-01T09:49
By Mary
at 2021-07-02T10:58
at 2021-07-02T10:58
By Jack
at 2021-07-04T02:23
at 2021-07-04T02:23
By Sarah
at 2021-07-07T20:08
at 2021-07-07T20:08
By Sierra Rose
at 2021-07-09T20:46
at 2021-07-09T20:46
By Daniel
at 2021-07-13T01:07
at 2021-07-13T01:07
By Zanna
at 2021-07-16T20:15
at 2021-07-16T20:15
By Daph Bay
at 2021-07-17T07:33
at 2021-07-17T07:33
By Jacob
at 2021-07-20T02:38
at 2021-07-20T02:38
By Noah
at 2021-07-22T11:51
at 2021-07-22T11:51
By Joseph
at 2021-07-27T04:16
at 2021-07-27T04:16
By Hedda
at 2021-07-27T18:45
at 2021-07-27T18:45
By Anonymous
at 2021-07-30T19:57
at 2021-07-30T19:57
By Frederica
at 2021-08-01T18:37
at 2021-08-01T18:37
By Ina
at 2021-08-02T15:31
at 2021-08-02T15:31
By Tracy
at 2021-08-06T15:00
at 2021-08-06T15:00
By Candice
at 2021-08-10T22:15
at 2021-08-10T22:15
By Audriana
at 2021-08-11T01:16
at 2021-08-11T01:16
By Odelette
at 2021-08-15T00:58
at 2021-08-15T00:58
By Catherine
at 2021-08-18T00:48
at 2021-08-18T00:48
By Lydia
at 2021-08-18T04:29
at 2021-08-18T04:29
By Megan
at 2021-08-23T01:44
at 2021-08-23T01:44
By Dorothy
at 2021-08-25T14:21
at 2021-08-25T14:21
By Sarah
at 2021-08-26T23:57
at 2021-08-26T23:57
By Erin
at 2021-08-30T07:09
at 2021-08-30T07:09
By Tracy
at 2021-08-30T12:54
at 2021-08-30T12:54
By Ophelia
at 2021-08-31T15:41
at 2021-08-31T15:41
Related Posts
台積加速布局 傳在高雄部署「埃米世代」
By Faithe
at 2020-12-28T12:18
at 2020-12-28T12:18
聯發科併購再出手 拿下九暘
By Wallis
at 2020-12-28T09:40
at 2020-12-28T09:40
鴻海尾牙大獎 抽百萬納智捷
By Poppy
at 2020-12-28T09:04
at 2020-12-28T09:04
半導體太旺 2025年用電需求激增
By Hedy
at 2020-12-27T23:43
at 2020-12-27T23:43
半夜發mail的人在想什麼
By Callum
at 2020-12-27T22:27
at 2020-12-27T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