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賣不賣?加特福的兩難習題 - 生技
By Hamiltion
at 2007-12-31T11:05
at 2007-12-31T11:05
Table of Contents
出處: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1/4159272.shtml
標題:專利賣不賣?加特福的兩難習題
內容:
個案摘要
2000年創立的加特福生物科技公司,目前以研發含穩定耐糖因子的加特福GT&F奶粉系列產
品為主,該產品已通過美國FDA獲准登錄為膳食補充品,同時取得台美日英等16國專利。
本身也是糖尿病患者的程伶輝,正是一手創辦加特福的關鍵人物,她的創業目標在於,研
發出華人第一顆糖尿病用藥,創業初期由於資源不足,她讓加特福進駐中興大學育成中心
,借重學校商譽和較便宜的研發資源,同時委託仁濟藥廠等公司協助OEM,以便將有限資
金,全部投注於研發。
全世界糖尿病患者高達1.8億人,其中有90%至95%患者,是屬於第二型糖尿病(成年型糖
尿病),加特福研發的GT&F奶粉系列產品正是鎖定這一族群,根據調查,全球糖尿病患逐
年增加,糖尿病市場將愈來愈大。
2004年,加特福首度轉虧為盈、陸續跨向海外市場,甚至開始推動自有品牌,至今歷經二
度增資;從技術角度來看,加特福未來可能的商品化方向,包括代謝症候群、肝炎、美容
抗衰老及性功能市場。
不過,全球各國,包括台灣,對於傳統食品、健康食品或藥品,都有不同程度的法令規範
;依照國外藥廠經驗,一顆新藥從開發、研究到臨床、申請專利、製造,平均要花8.5億
美元,時間平均要12年,成功率低於5%,以台灣生技公司的資本,能支撐到研發最後階段
機率很低,加特福為了現金注入,初期也只能先切入健康食品市場。
程伶輝很清楚,獨自進行新藥開發困難重重,也因此2006年時,一位擁有數十年國際商務
與法律經驗的律師向程伶輝提議,開價10億美元,能否委託他把加特福調節血糖配方專利
權賣給國際大藥廠時,她委實有些動搖。
程伶輝相當猶豫,究竟要委託律師將專利賣斷,還是持續投入資金,努力通過美國食品健
康管理局(FDA)認證,代表華人迎向龐大的糖尿病市場?
現場討論
個案主持人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副教授丘宏昌,請台下學員判斷,加特福應該「賣抑
或不賣?」
新藥開發 超級錢坑
不少學員贊成賣出,理由是製藥產業結構特別,新藥開發需要龐大資金、研究團隊、還要
通過測試階段,只有國際級大廠才能負擔。
支持不賣的學員,則是看好糖尿病市場,認為加特福有專利保護、產品的未來發展很大,
為何要急著賣出?
「程伶輝會不會賣呢?」丘宏昌要大家設身處地想,有學員認為,加特福就像程伶輝的孩
子,一定捨不得賣出;只是,現實環境不可忽略,丘宏昌請大家從產品層面,勾勒加特福
未來的走向。
從技術角度,學員看好加特福的發展空間,若從現有的GT&F 奶粉系列,也就是「健康食
品」領域出發,未來有三種發展方向,一種是往新藥開發邁進、另一種是延伸到血脂、心
血管疾病、最後可以往美容抗衰老及性功能市場發展。
專精多元 如何抉擇
若是將賣或不賣的抉擇,暫時放在一邊,加特福未來發展,究竟應該走「專精市場或是多
產品線(portfolio)?」丘宏昌問。
學員多數贊成專精,有人認為加特福現階段知名度不夠,推出太多產品會失焦,不如分階
段慢慢走,未來再多角化經營;也有學員建議,加特福停留在健康食品領域,專精作商品
開發研究,不管延伸至美容抗衰老或性功能產品,都可以和健康食品結合。
支持多產品線並進的學員,認為加特福推出不同產品,可以分散投資風險,以免全部資源
都投入新藥,分階段實現夢想,很顯然,學員們對於加特福,究竟要留在健康食品、抑或
勇敢發展新藥,仍有不同看法。
「程伶輝的願景為何?」丘宏昌回到原點,學員回答:「研發華人第一顆糖尿病用藥。」
問題在於,生物科技燒錢速度快,台灣目前少有類似個案,透過加特福模式交出成績單。
但也有學員表示,加特福如果在台灣上市,首先要觀察策略走向,若是要發展新藥,就不
買他的股票。
續推新藥 量力而為
不過,有學員建議加特福,不妨積極尋找創投,甚至直接到美國上市,募集全世界資金發
展新藥;也有學員提出折衷作法,建議加特福繼續推新藥,但要量力而為,同步進行國際
談判。
主要原因是,新藥研發要走三階段人體臨床實驗,漫長的試驗過程,任何一步驟都可能失
敗,不妨邊走邊估價,甚至走過第二階段臨床實驗,趁著價格漂亮時,盡快脫手賣出,獲
利了結,將資源投入下一個產品,使公司持續成長,如同IBM一般。
很顯然,加特福可能的發展方向很多,不只是賣或不賣二選一,丘宏昌表示,就算選擇延
後賣出,也有各種不同作法,例如,究竟先談好價格、提高聲望賣出,或是低調不刻意張
揚等。
當然,程伶輝堅持進入藥品市場,是源於她的創業夢顯,加特福就像自家孩子,當然捨不
得賣出,但是面對嚴峻挑戰,真得還要堅持初衷嗎,「如果引進外部資金的話,程伶輝想
替華人開發第一顆新藥的願景,還能繼續下去嗎?」討論結束前,丘宏昌丟出最後一個問
題請大家思考。
(陳珮馨摘自: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副教授丘宏昌團隊撰寫,2007年國科會個案研究
與發展計畫成果)
【2007/12/30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分隔線===================
這是個很有趣的個案討論,大家在生技產業上的夢想,其實偏向藥物居多,
問題是新藥的路,這麼的漫長,台灣真的有這種公司嗎?
甚至全亞洲,有這種公司嗎? 生技業未來要朝向什麼方向走?
全球最便宜代工廠?專利研發轉售? 在生技業的各位,對未來十年的勾勒是什麼?
如果你手上有這種專利,你會做什麼樣的處理?規劃呢?
請不吝討論指教。
--
Tags:
生技
All Comments
By Una
at 2008-01-02T23:26
at 2008-01-02T23:26
By Edward Lewis
at 2008-01-06T23:12
at 2008-01-06T23:12
By Christine
at 2008-01-08T00:49
at 2008-01-08T00:49
By Aaliyah
at 2008-01-12T09:05
at 2008-01-12T09:05
By Cara
at 2008-01-15T07:20
at 2008-01-15T07:20
By Heather
at 2008-01-19T09:21
at 2008-01-19T09:21
By Tracy
at 2008-01-22T14:11
at 2008-01-22T14:11
By Wallis
at 2008-01-26T04:33
at 2008-01-26T04:33
By Oliver
at 2008-01-29T08:13
at 2008-01-29T08:13
Related Posts
台大毒理所徵生技製藥研究助理
By Selena
at 2007-12-28T13:10
at 2007-12-28T13:10
想請問有關國際精鼎
By Robert
at 2007-12-28T01:02
at 2007-12-28T01:02
台大醫院研究助理
By Frederic
at 2007-12-27T01:14
at 2007-12-27T01:14
長庚天藥所與中山海資所..
By Wallis
at 2007-12-27T01:12
at 2007-12-27T01:12
請問國衛院?
By Joe
at 2007-12-27T00:28
at 2007-12-27T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