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問求音集:從社福工作的挫敗談起 - 社工
By Sarah
at 2010-09-20T22:56
at 2010-09-20T22:56
Table of Contents
扣問求音集:從社福工作的挫敗談起
台灣立報 2010-9-20 22:18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99956
■姚欣進
近月以來,筆者一些好友們,不約而同在生涯發展上遇到瓶頸,主因是職場際遇不如人意
這些朋友都自有主見,對人生與世界的未來充滿了憧憬與熱情。投入職場前,多有社會關
懷與熱切學習新知。因此,他們對於職場的挫敗經驗,主要不是來自於激烈的競爭、工作
壓力或薪資不高等現實因素,而是來自於下面情形。
他們本是抱著理想(甚至特定的社會或宗教理念)選擇職業,投身到相關的社福、公益或
各類工會機構中服務。然而,工作一段時日後,卻發覺這些「第三部門」的團體,雖立意
良善,但卻受制於整體社會現有體制格局,充其量只能去低價搶標政府提供的各類社會救
助、服務案件,然後不是扣剋員工,就是小孩玩大車式的要以非常有限的人物力去做龐大
卻無人可支援的專案。
這種社福BOT的下場(即本來是政府應承擔資源的社福工作,卻轉包給民間團體),就是
這些社福團體淪於幾乎沒有出路、甚至是將手段轉易為目的的惡性循環。如果這些社福團
體能有社會較全面的支援,不僅是經費上的資助,而且是人力資源上的專業培育訓練,本
來是可以發揮自主性與專業,以真正的社會愛心,做到龐大國家機器裡的公務員所做不到
的關懷服務。投身於中的熱情青年們,原本期望能在正常而有效益的運作中,得到專業訓
練與自我成長。
然而,若社福團體是接手政府本身無法承擔而丟棄的社會服務、整體社會根本沒有共識要
承擔社會弱勢者的需求時,則社福團體在一開始就處於先天不良的條件下,要發展所謂的
公益企業、社區營造,就只能年復一年地將團隊力量耗竭於應付政府案件績效考核、各類
繁重的官樣文章表現,來繼續競爭政府經費與可憐的募款效益。
在這種內外結構制約下,這些有志青年,很快就會疲憊、倦怠不堪了。疲憊,乃是清純的
心志看不到未來的精神反映;而倦怠,是在日復一日的例行工作中,得不到專業能力成長
的反彈。
筆者當初曾積極鼓勵這些青年朋友投身於社福、公益團體,認為一方面可以鍛鍊資本主義
社會中的各項專業能力,另一方面,又直接將力量結合於公益事業,乃是兩全其美之事。
而以筆者個人近年來在公益領域中服務的現實經驗,其實也與上述描述相差無幾。然而,
筆者或已找到安身立命之道,能以正面觀點來接受這類似乎毫無出路的職場遭遇,而仍能
樂觀地向前瞻望。何以至此?請容筆者於後詳述。
(社會評論者)
--
台灣立報 2010-9-20 22:18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99956
■姚欣進
近月以來,筆者一些好友們,不約而同在生涯發展上遇到瓶頸,主因是職場際遇不如人意
這些朋友都自有主見,對人生與世界的未來充滿了憧憬與熱情。投入職場前,多有社會關
懷與熱切學習新知。因此,他們對於職場的挫敗經驗,主要不是來自於激烈的競爭、工作
壓力或薪資不高等現實因素,而是來自於下面情形。
他們本是抱著理想(甚至特定的社會或宗教理念)選擇職業,投身到相關的社福、公益或
各類工會機構中服務。然而,工作一段時日後,卻發覺這些「第三部門」的團體,雖立意
良善,但卻受制於整體社會現有體制格局,充其量只能去低價搶標政府提供的各類社會救
助、服務案件,然後不是扣剋員工,就是小孩玩大車式的要以非常有限的人物力去做龐大
卻無人可支援的專案。
這種社福BOT的下場(即本來是政府應承擔資源的社福工作,卻轉包給民間團體),就是
這些社福團體淪於幾乎沒有出路、甚至是將手段轉易為目的的惡性循環。如果這些社福團
體能有社會較全面的支援,不僅是經費上的資助,而且是人力資源上的專業培育訓練,本
來是可以發揮自主性與專業,以真正的社會愛心,做到龐大國家機器裡的公務員所做不到
的關懷服務。投身於中的熱情青年們,原本期望能在正常而有效益的運作中,得到專業訓
練與自我成長。
然而,若社福團體是接手政府本身無法承擔而丟棄的社會服務、整體社會根本沒有共識要
承擔社會弱勢者的需求時,則社福團體在一開始就處於先天不良的條件下,要發展所謂的
公益企業、社區營造,就只能年復一年地將團隊力量耗竭於應付政府案件績效考核、各類
繁重的官樣文章表現,來繼續競爭政府經費與可憐的募款效益。
在這種內外結構制約下,這些有志青年,很快就會疲憊、倦怠不堪了。疲憊,乃是清純的
心志看不到未來的精神反映;而倦怠,是在日復一日的例行工作中,得不到專業能力成長
的反彈。
筆者當初曾積極鼓勵這些青年朋友投身於社福、公益團體,認為一方面可以鍛鍊資本主義
社會中的各項專業能力,另一方面,又直接將力量結合於公益事業,乃是兩全其美之事。
而以筆者個人近年來在公益領域中服務的現實經驗,其實也與上述描述相差無幾。然而,
筆者或已找到安身立命之道,能以正面觀點來接受這類似乎毫無出路的職場遭遇,而仍能
樂觀地向前瞻望。何以至此?請容筆者於後詳述。
(社會評論者)
--
Tags:
社工
All Comments
By Hamiltion
at 2010-09-24T18:01
at 2010-09-24T18:01
By Jack
at 2010-09-28T08:46
at 2010-09-28T08:46
By Vanessa
at 2010-10-01T17:22
at 2010-10-01T17:22
By Agatha
at 2010-10-02T13:20
at 2010-10-02T13:20
Related Posts
「愛心香頌」法國影集
By Lucy
at 2010-09-20T06:56
at 2010-09-20T06:56
【故事相遇—戲劇探索團體】加開一班,新日期公布
By Doris
at 2010-09-18T12:57
at 2010-09-18T12:57
自我成長系列:溝通無障礙-人際溝通工꜠…
By Liam
at 2010-09-18T12:06
at 2010-09-18T12:06
♀性文化諮商訓練工作坊♂台北張老師
By Victoria
at 2010-09-18T11:23
at 2010-09-18T11:23
台北縣政府教育局徵約聘人員
By Tristan Cohan
at 2010-09-17T22:10
at 2010-09-17T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