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組畢業到日本找工作,年薪 600 萬 - offer
By Irma
at 2019-09-14T23:14
at 2019-09-14T23:14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Salary 看板 #1TVG8tld ]
作者: RiverSki (Think big) 看板: Salary
標題: [心得] 文組畢業到日本找工作,年薪 600 萬
時間: Sat Sep 14 23:07:32 2019
朋友沒有 ptt 帳號,待 po
網頁好讀版本: https://www.blog.engineer-in.tokyo/post/6m-a-year-fate
寫這篇文章的起心動念,是想分享自己四年前的際遇,
也就是浮誇的標題「文組應屆畢到日本求職,拿到年薪 600 萬日幣」。
這系列會有三篇文章,
這一篇文章會講述我整體赴日的背景,
好讓大家不會沒頭沒尾得只看結果而不看到脈絡。
第二篇會講述我如何從零開始,在日本拿到三個 offer 。
第三篇會是從四年後的現在,回顧四年前的際遇,自我的反思。
--
你還記得你剛畢業、面臨找工作的時候,在想些什麼嗎?
如果你已經工作三五年,甚至十年以上,
你覺得一路的職涯上,什麼樣的關鍵點影響你最多?
我是一個工作四年左右的網路業工作者,
在剛畢業的時候,我心中想的是「焦慮」;
焦慮的原因是,第一步很重要,
踏對第一步是好的職涯的起點,而起點會影響後續的發展。
但是什麼叫做「對」、什麼叫做「錯」?
沒有時間的驗證,很難回答什麼是對與錯;
過了四年,在一邊烤肉一邊思考人生的同時,
我決定把影響我職涯最重要的一段時間,用文章的方式記錄下來,
思考自己的第一步到底哪些「對」、哪些「錯」,
也把經驗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那,還需要計畫嗎?
對於一個大學快要畢業的學生,找工作是一個困難的議題,
困難的點在於,你不知道怎麼做才不會錯。
「欸,我們兩週後要去日本的就業博覽會,你要不要一起去?」
在大學快畢業的時候,突然受到一個朋友的邀約,
由於該朋友是人才媒合相關業者,一方面想從朋友身上「學兩招求職技巧」,
另一方面,也想帶著「觀光」的心態,去看看鄰居國家日本的就業市場是怎麼一回事,
順便替自己緊接著的台灣就職做準備。
時間很巧得約在大四最後一科期末考完的隔天,但沒想到的是,
當我考完考試、開始準備隔天飛往日本的行李的時候,
收到朋友的訊息:
「欸欸,我決定不去了。」
事情就是這麼突然,
事業有成的人個性就是這麼樸實無華。
但對窮學生我來說,機票都買了,不可能不去;
而都去一趟日本了,總不能空手而回,那我能做些什麼呢?
1. 純觀光
一個人三天的觀光行程似乎有點無聊
2. 取消行程
不,我很窮,不想浪費這張機票
3. 維持原案,去就業博覽會
如果要去就業博覽會,
那,就拿個 offer 在回台灣吧!
於是在「考完期末考的當天晚上」,
我突然做了一個決定,叫做去日本找工作。
(很瘋狂我知道,但計劃真的趕不上變化)
--
動機很重要,但動機的起點會是什麼?
我參加的就業博覽會叫做 CareerForum.NET ,簡稱 CFN。
CFN 是日本國內對海歸人才最大的就業博覽會,
也就是說,這場博覽會的期望,就是招募到「外文能力極強」的員工。
以今年的 2019 年來說,大約有 250+ 廠商參加,
大家所熟悉的日商例如 野村證券、HITACHI、SONY、三菱、SoftBank 等,
或是外商 Amazon、Apple、P&G、IBM、Goldman Sachs 也包含在內。
還記得我前面所說,原本是帶著「觀光」的心態到日本的嗎?
也就是在搭飛機的前 24 小時,我是沒有所謂的「履歷表」這玩意兒的,
再加上當時認識的公司並不多,經過 Amazon 的時候只覺得是個賣書的、
Tesla 就是那個發明交流電的傢伙,當時的我心中,想的都是傳統一線企業。
什麼都沒準備的傢伙,逛了兩圈還真逛不出個所以然來,
因此厚著臉皮跟幾間看起來不錯的公司聊一聊,有的會當場直接面試,
有的則是會先收履歷,之後才會約面試。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NTT Data 這間公司,
因為在我走出攤位 15 秒左右,就收到 HR 的拒絕信,
回頭一看,人資姊姊正在認真地使用電腦呢。
(心裡吶喊,可以等我走遠再發給我嗎? 小的很玻璃心 QQ)
--
不能隨波逐流,那很積極得隨波逐流可以嗎?
在結束 CFN 求職的鬧劇之後,回到台灣繼續面對「找工作」,
找工作這件事情最痛苦的事情,就又回到文章起頭提到的痛點:
「我想要選一條對的道路,但到底什麼是對的呢?」
這件事情其實一直困擾著當時的我,舉例來說,我思考的有:
業務好像是公司存在必要的條件(畢竟公司要獲利),
且很多成功人士都是業務出身,我是不是第一份工作要做業務?
而商學院會跟你說,經營企業最重要的就是策略,
而提供企業策略建議的顧問,可以居高臨下看整間公司的營運,
是不是我只要做過顧問,就能夠更鬆地面對其他的工作呢?
就在某一次我一邊思考到底第一份工作要從什麼開始的時候,
我的求職旅程再度受到了東北方洋流的襲擊,
手機響了,是一通來自於日本的電話:
「你好,我們想邀請你參加我們的第二階段面試...」
晴天霹靂,
我完全沒有想過在一陣胡搞瞎搞以後,
居然就這麼拿到了二面,
「要不要繼續面試?」
如同標題,我並不是一般隨波逐流求職者,
我是一個積極的隨波逐流求職者,
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那,機會來了,我抓住總行吧?
決定出發後,
身為一個台灣人,最在乎的就是 CP 值,
再加上留有 100% 客家人血統的屏東嬰仔,
「摸蛤仔兼洗褲」對我來說是做事情的重要方針之一。
居然都要回到日本了,那,我何不順便認真在日本找工作呢?
於是我就決定,要走「日本人」的求職路線,把自己當作「日本應屆畢業生」。
買完機票、做好長期抗戰心理準備後,帶著一卡皮箱,就到了日本當地找工作。
--
沒有人喜歡被限制,但你有去注意你是否被限制嗎?
有一句段子叫做「貧窮限制我的想像」,
而在求職的世界裡,狹小的求職市場也會限制人的想像。
當我認真打算去日本求職時,我發現,
在台灣大家最想去的公司,基本上就是所謂的一線外商,
以文組小弟來說,當時想的公司可能就是 P&G、麥肯錫、BCG、外商銀行等等。
但在了解日本以後,發現日本人的求職世界中,
跟一線外商並列(甚至超越)的機會,叫做「大商社的綜合職」。(類似儲備幹部)
以日劇「東京女子圖鑑」裡面愛聯誼的妹子來說,
聯誼時女生會把男生的職業分級,大商社的綜合職的地位,
是可以跟醫生、機師、律師相提並論的。
而公司對於「綜合職員工」所投入的教育成本,據說會是該員工薪資的兩倍以上。
以三井商社的綜合職來說,前兩年會已輪調的方式替員工找到合適的部門,
接著會以五年的時間將這名員工培訓為該部門的專業人才,在滿七年以後,
就會被外派到外國分公司擔任主管階級,並且在滿七年之後,回到日本做主管。
而在日本,除了大商社綜合職、台灣常見的一流外商之外,
還有許多台灣幾乎不開缺的頂尖公司,例如:高盛、Amazon、麥肯錫、BCG、Bain 等,
這些企業每年都在日本大舉徵才,而在台灣,
不是沒有分公司、就是每年招募不到 3 個人。
總之,當我資訊越查越多,我越發現,
這個世界機會實在是太多了,而我卻將自己限制在一個小圈圈內。
--
以上是「為何我會踏上赴日求職」的際遇,
而眼尖的你,或許會發現,
每一段的小標,結尾都是一個問號。
這些問號來自於我內心的思辨,
有些問號很難找出說服自己的答案,例如:
「動機很重要,但動機的起點會是什麼?」以及
「不能隨波逐流,那很積極得隨波逐流可以嗎?」
這兩段講的是「我去日本找工作」的起點與過程,
現在別人跟我討論「如何去日本工作」的時候,我總是會說「動機很重要」。
但以當時的我來說,我動機的起點是什麼?
我動機的起點聽起來愚蠢至極,其實就是一連串的機緣,讓我到了日本投履歷,
而拿到了二面之後,我想要好好把握這些機會,
因此飛到了日本展開兩個月的求職旅程。
以結果來看是好的,因為我拿到了在台灣我不可能拿到的薪資,
當時的年薪,換算回物價大約是 110-130 萬台幣左右(看消費習慣)。
但當時的我,其實也就是一個「超積極隨波逐流求職者」,
哪裡看起來機會很棒,我就去試試看,我根本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
「沒有人喜歡被限制,但你有去注意你是否被限制嗎?」
是我很常提醒自己的話之一。
如果你今天把一個人綁住,他會很明顯意識到自己失去了自由,
並且想要把自由要回來——因為他認為自由是他應得的。
但,生活中有多少時候,你真的有獲得你應得的東西呢?
舉例來說,以我學日文圈子的朋友中,
鼓起勇氣去日本做「非打工度假工作」的朋友,
大部分都過得還不錯,三年之後年薪都有 450 萬日幣以上,
甚至 700 萬日幣也不會覺得是一個不可能的數字。
回到我自己身上,如果條件跟我類似的人做得到,
為什麼我會做不到呢?把我限制住的因子到底是什麼?
我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思考過哪些因子限制住自己了嗎?
這或許是個一輩子都要面對的議題。
--
這一篇文章講的是「踏上日本求職」的起點,
講述了我整體赴日的背景,好讓大家不會沒頭沒尾得只看結果,而能看到脈絡。
下一篇文章講的,是為期兩個月的「求職地獄」,
會講述我如何從零開始,在日本拿到三個 offer ,包含年薪 600 萬的機會,
以及我總結出「台灣新鮮人最有效率的日本求職方針」。
--
作者: RiverSki (Think big) 看板: Salary
標題: [心得] 文組畢業到日本找工作,年薪 600 萬
時間: Sat Sep 14 23:07:32 2019
朋友沒有 ptt 帳號,待 po
網頁好讀版本: https://www.blog.engineer-in.tokyo/post/6m-a-year-fate
寫這篇文章的起心動念,是想分享自己四年前的際遇,
也就是浮誇的標題「文組應屆畢到日本求職,拿到年薪 600 萬日幣」。
這系列會有三篇文章,
這一篇文章會講述我整體赴日的背景,
好讓大家不會沒頭沒尾得只看結果而不看到脈絡。
第二篇會講述我如何從零開始,在日本拿到三個 offer 。
第三篇會是從四年後的現在,回顧四年前的際遇,自我的反思。
--
你還記得你剛畢業、面臨找工作的時候,在想些什麼嗎?
如果你已經工作三五年,甚至十年以上,
你覺得一路的職涯上,什麼樣的關鍵點影響你最多?
我是一個工作四年左右的網路業工作者,
在剛畢業的時候,我心中想的是「焦慮」;
焦慮的原因是,第一步很重要,
踏對第一步是好的職涯的起點,而起點會影響後續的發展。
但是什麼叫做「對」、什麼叫做「錯」?
沒有時間的驗證,很難回答什麼是對與錯;
過了四年,在一邊烤肉一邊思考人生的同時,
我決定把影響我職涯最重要的一段時間,用文章的方式記錄下來,
思考自己的第一步到底哪些「對」、哪些「錯」,
也把經驗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那,還需要計畫嗎?
對於一個大學快要畢業的學生,找工作是一個困難的議題,
困難的點在於,你不知道怎麼做才不會錯。
「欸,我們兩週後要去日本的就業博覽會,你要不要一起去?」
在大學快畢業的時候,突然受到一個朋友的邀約,
由於該朋友是人才媒合相關業者,一方面想從朋友身上「學兩招求職技巧」,
另一方面,也想帶著「觀光」的心態,去看看鄰居國家日本的就業市場是怎麼一回事,
順便替自己緊接著的台灣就職做準備。
時間很巧得約在大四最後一科期末考完的隔天,但沒想到的是,
當我考完考試、開始準備隔天飛往日本的行李的時候,
收到朋友的訊息:
「欸欸,我決定不去了。」
事情就是這麼突然,
事業有成的人個性就是這麼樸實無華。
但對窮學生我來說,機票都買了,不可能不去;
而都去一趟日本了,總不能空手而回,那我能做些什麼呢?
1. 純觀光
一個人三天的觀光行程似乎有點無聊
2. 取消行程
不,我很窮,不想浪費這張機票
3. 維持原案,去就業博覽會
如果要去就業博覽會,
那,就拿個 offer 在回台灣吧!
於是在「考完期末考的當天晚上」,
我突然做了一個決定,叫做去日本找工作。
(很瘋狂我知道,但計劃真的趕不上變化)
--
動機很重要,但動機的起點會是什麼?
我參加的就業博覽會叫做 CareerForum.NET ,簡稱 CFN。
CFN 是日本國內對海歸人才最大的就業博覽會,
也就是說,這場博覽會的期望,就是招募到「外文能力極強」的員工。
以今年的 2019 年來說,大約有 250+ 廠商參加,
大家所熟悉的日商例如 野村證券、HITACHI、SONY、三菱、SoftBank 等,
或是外商 Amazon、Apple、P&G、IBM、Goldman Sachs 也包含在內。
還記得我前面所說,原本是帶著「觀光」的心態到日本的嗎?
也就是在搭飛機的前 24 小時,我是沒有所謂的「履歷表」這玩意兒的,
再加上當時認識的公司並不多,經過 Amazon 的時候只覺得是個賣書的、
Tesla 就是那個發明交流電的傢伙,當時的我心中,想的都是傳統一線企業。
什麼都沒準備的傢伙,逛了兩圈還真逛不出個所以然來,
因此厚著臉皮跟幾間看起來不錯的公司聊一聊,有的會當場直接面試,
有的則是會先收履歷,之後才會約面試。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NTT Data 這間公司,
因為在我走出攤位 15 秒左右,就收到 HR 的拒絕信,
回頭一看,人資姊姊正在認真地使用電腦呢。
(心裡吶喊,可以等我走遠再發給我嗎? 小的很玻璃心 QQ)
--
不能隨波逐流,那很積極得隨波逐流可以嗎?
在結束 CFN 求職的鬧劇之後,回到台灣繼續面對「找工作」,
找工作這件事情最痛苦的事情,就又回到文章起頭提到的痛點:
「我想要選一條對的道路,但到底什麼是對的呢?」
這件事情其實一直困擾著當時的我,舉例來說,我思考的有:
業務好像是公司存在必要的條件(畢竟公司要獲利),
且很多成功人士都是業務出身,我是不是第一份工作要做業務?
而商學院會跟你說,經營企業最重要的就是策略,
而提供企業策略建議的顧問,可以居高臨下看整間公司的營運,
是不是我只要做過顧問,就能夠更鬆地面對其他的工作呢?
就在某一次我一邊思考到底第一份工作要從什麼開始的時候,
我的求職旅程再度受到了東北方洋流的襲擊,
手機響了,是一通來自於日本的電話:
「你好,我們想邀請你參加我們的第二階段面試...」
晴天霹靂,
我完全沒有想過在一陣胡搞瞎搞以後,
居然就這麼拿到了二面,
「要不要繼續面試?」
如同標題,我並不是一般隨波逐流求職者,
我是一個積極的隨波逐流求職者,
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那,機會來了,我抓住總行吧?
決定出發後,
身為一個台灣人,最在乎的就是 CP 值,
再加上留有 100% 客家人血統的屏東嬰仔,
「摸蛤仔兼洗褲」對我來說是做事情的重要方針之一。
居然都要回到日本了,那,我何不順便認真在日本找工作呢?
於是我就決定,要走「日本人」的求職路線,把自己當作「日本應屆畢業生」。
買完機票、做好長期抗戰心理準備後,帶著一卡皮箱,就到了日本當地找工作。
--
沒有人喜歡被限制,但你有去注意你是否被限制嗎?
有一句段子叫做「貧窮限制我的想像」,
而在求職的世界裡,狹小的求職市場也會限制人的想像。
當我認真打算去日本求職時,我發現,
在台灣大家最想去的公司,基本上就是所謂的一線外商,
以文組小弟來說,當時想的公司可能就是 P&G、麥肯錫、BCG、外商銀行等等。
但在了解日本以後,發現日本人的求職世界中,
跟一線外商並列(甚至超越)的機會,叫做「大商社的綜合職」。(類似儲備幹部)
以日劇「東京女子圖鑑」裡面愛聯誼的妹子來說,
聯誼時女生會把男生的職業分級,大商社的綜合職的地位,
是可以跟醫生、機師、律師相提並論的。
而公司對於「綜合職員工」所投入的教育成本,據說會是該員工薪資的兩倍以上。
以三井商社的綜合職來說,前兩年會已輪調的方式替員工找到合適的部門,
接著會以五年的時間將這名員工培訓為該部門的專業人才,在滿七年以後,
就會被外派到外國分公司擔任主管階級,並且在滿七年之後,回到日本做主管。
而在日本,除了大商社綜合職、台灣常見的一流外商之外,
還有許多台灣幾乎不開缺的頂尖公司,例如:高盛、Amazon、麥肯錫、BCG、Bain 等,
這些企業每年都在日本大舉徵才,而在台灣,
不是沒有分公司、就是每年招募不到 3 個人。
總之,當我資訊越查越多,我越發現,
這個世界機會實在是太多了,而我卻將自己限制在一個小圈圈內。
--
以上是「為何我會踏上赴日求職」的際遇,
而眼尖的你,或許會發現,
每一段的小標,結尾都是一個問號。
這些問號來自於我內心的思辨,
有些問號很難找出說服自己的答案,例如:
「動機很重要,但動機的起點會是什麼?」以及
「不能隨波逐流,那很積極得隨波逐流可以嗎?」
這兩段講的是「我去日本找工作」的起點與過程,
現在別人跟我討論「如何去日本工作」的時候,我總是會說「動機很重要」。
但以當時的我來說,我動機的起點是什麼?
我動機的起點聽起來愚蠢至極,其實就是一連串的機緣,讓我到了日本投履歷,
而拿到了二面之後,我想要好好把握這些機會,
因此飛到了日本展開兩個月的求職旅程。
以結果來看是好的,因為我拿到了在台灣我不可能拿到的薪資,
當時的年薪,換算回物價大約是 110-130 萬台幣左右(看消費習慣)。
但當時的我,其實也就是一個「超積極隨波逐流求職者」,
哪裡看起來機會很棒,我就去試試看,我根本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
「沒有人喜歡被限制,但你有去注意你是否被限制嗎?」
是我很常提醒自己的話之一。
如果你今天把一個人綁住,他會很明顯意識到自己失去了自由,
並且想要把自由要回來——因為他認為自由是他應得的。
但,生活中有多少時候,你真的有獲得你應得的東西呢?
舉例來說,以我學日文圈子的朋友中,
鼓起勇氣去日本做「非打工度假工作」的朋友,
大部分都過得還不錯,三年之後年薪都有 450 萬日幣以上,
甚至 700 萬日幣也不會覺得是一個不可能的數字。
回到我自己身上,如果條件跟我類似的人做得到,
為什麼我會做不到呢?把我限制住的因子到底是什麼?
我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思考過哪些因子限制住自己了嗎?
這或許是個一輩子都要面對的議題。
--
這一篇文章講的是「踏上日本求職」的起點,
講述了我整體赴日的背景,好讓大家不會沒頭沒尾得只看結果,而能看到脈絡。
下一篇文章講的,是為期兩個月的「求職地獄」,
會講述我如何從零開始,在日本拿到三個 offer ,包含年薪 600 萬的機會,
以及我總結出「台灣新鮮人最有效率的日本求職方針」。
--
All Comments
By Skylar Davis
at 2019-09-16T20:33
at 2019-09-16T20:33
By Enid
at 2019-09-19T21:11
at 2019-09-19T21:11
By Jack
at 2019-09-22T09:48
at 2019-09-22T09:48
By Emily
at 2019-09-24T19:11
at 2019-09-24T19:11
By Audriana
at 2019-09-27T23:18
at 2019-09-27T23:18
By Poppy
at 2019-09-29T09:59
at 2019-09-29T09:59
By Hazel
at 2019-10-03T15:28
at 2019-10-03T15:28
By Kristin
at 2019-10-08T00:57
at 2019-10-08T00:57
By Christine
at 2019-10-11T01:35
at 2019-10-11T01:35
By Jack
at 2019-10-12T21:48
at 2019-10-12T21:48
By Damian
at 2019-10-13T14:35
at 2019-10-13T14:35
By Jake
at 2019-10-16T03:39
at 2019-10-16T03:39
By Wallis
at 2019-10-18T10:40
at 2019-10-18T10:40
By Genevieve
at 2019-10-21T07:24
at 2019-10-21T07:24
By Zenobia
at 2019-10-23T12:23
at 2019-10-23T12:23
By Frederica
at 2019-10-23T15:05
at 2019-10-23T15:05
By Audriana
at 2019-10-28T14:12
at 2019-10-28T14:12
By Caitlin
at 2019-11-02T10:45
at 2019-11-02T10:45
By Barb Cronin
at 2019-11-03T05:31
at 2019-11-03T05:31
By Hedy
at 2019-11-03T19:23
at 2019-11-03T19:23
By Quanna
at 2019-11-05T20:33
at 2019-11-05T20:33
By Quanna
at 2019-11-05T22:04
at 2019-11-05T22:04
By Susan
at 2019-11-09T20:09
at 2019-11-09T20:09
By Necoo
at 2019-11-14T15:39
at 2019-11-14T15:39
By Enid
at 2019-11-17T06:57
at 2019-11-17T06:57
By Candice
at 2019-11-20T11:53
at 2019-11-20T11:53
By Candice
at 2019-11-21T17:09
at 2019-11-21T17:09
By Cara
at 2019-11-21T20:13
at 2019-11-21T20:13
By Faithe
at 2019-11-22T08:37
at 2019-11-22T08:37
By Gary
at 2019-11-27T04:50
at 2019-11-27T04:50
By Damian
at 2019-11-29T02:51
at 2019-11-29T02:51
Related Posts
日本旅遊情報網站Cue Japan網站企劃徵才
By Caroline
at 2019-09-12T17:39
at 2019-09-12T17:39
Mechanical Design Engineer - Oculus
By Rae
at 2019-09-12T02:34
at 2019-09-12T02:34
WebEx面試(使用方式求救)
By Enid
at 2019-09-11T09:50
at 2019-09-11T09:50
Amazon Taiwanzonian x NEX 職涯推推推
By Poppy
at 2019-09-10T18:09
at 2019-09-10T18:09
灣區藥廠徵research associate-DMPK
By Charlotte
at 2019-09-06T12:08
at 2019-09-06T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