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點小心煩的事 - 行銷

By Linda
at 2012-04-09T23:12
at 2012-04-09T23:12
Table of Contents
我的一些看法跟心得我想知道各位怎麼想
相信各位早就知道台灣的討論區裡面潛藏著很多的寫手
這些寫手的每天的產量驚人台灣各大討論版中都充斥著這些人的文章
開箱文、分享文、假詢問真廣告各式各樣的手法如果不是同行很多文章一般網友是看不出來的
雖然我已經離開了寫手的工作崗位了,可是回過頭來還是很多地方讓我想不透想拿出來跟各位討論
●所謂的口碑是靠寫手寫出來的嗎?
第一次聽到所謂病毒行銷、口碑的力量大概在我剛當完兵二十啷噹歲的時候
那時候各大書店暢銷榜上都有一本叫做”紫牛”的暢銷書
書中主要談論的就是口碑行銷,主要概念就是當你的產品具有話題性
對某個利基市場特別有吸引力(我記得書中有個超辣辣椒醬的產品就對嗜辣如命的人有很好的口碑力)
你產品的名號就會靠消費者口耳相傳打出名號了
這是我第一次認識所謂口碑的力量,而後又有”引爆趨勢”一書
更是把這種現象從社會學的角度做了另外一種解釋(就不墜述了很值得一看的一本書)
當初網路寫手這個行業剛興起沒多久我有幸加入了這個行列
在聽了老闆的描述對自己有機會可以參與所謂病毒行銷
(名字超酷的妳想想同學問你在做啥”病毒行銷”聽起來超讚的)
當初我是抱持著非常驕傲的心態從事這一行業,開始接觸各式各樣的產品
台灣各個廠商開始重視網路這一個平台但是對於所謂網路行銷怎麼搞
真的有想要花心力搞懂的沒幾個
大部分直覺得想法就是外包,也因為這個想法才得以讓我以前所待的公司生存
我所經手的案子真的是千奇百怪都有便宜的像日用品、化妝品
貴的可以到電視、冰箱、甚至房車
一直到現在大家都還是一窩蜂的想操做所謂的”網路行銷”
但是很多廠商在做的,其實說穿了就是在網路上面發文回文偶爾來篇開箱文
其實不是每個產品都適合這種行銷方式但身為一個靠接案子維生的人不可能會自斷財路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上我對行銷的熱情促使我不斷吸收行銷的資訊
越寫我越覺得不對勁,我相信一般低涉入的產品可以用這個方法宣傳
就算你的產品很爛也可以騙到一些傻傻不做功課的消費者
只是我幫你做了越多只是會擴大的妳負面口碑而已
那些高涉入的產品,動輒上萬、數十萬
甚至有的投資產品也搞這一套我覺得此種行銷方式效果就甚低
我覺得台灣大部分的廠商對口碑行銷、病毒行銷的認知都偏了
我不認為口碑是靠在討論區中在知識+中甚至在PTT中製造出來了
所謂口碑可能是不經意由消費者自行創造出來的
也可以是廠商刻意營造出來的
但是我認為營造的方法不是像現在台灣大多廠商流行的方法
若希望產品可以靠口碑傳播出去行銷人員不應該站在產品生產的做末端
常常拿到產品才開始想行銷方法(我有時候連產品都沒摸過就要開始準備寫文案了)
若能行銷人員網前端走甚至走到設計端提供市場訊息
直接在開發時就能產生一些行銷雛型最好
(當然這個聽起來很夢幻不是每個公司都玩得起)
廠商更應該在發包前好好想想自己的產品到底適不適合以這種討論區發文的方式行銷
(我覺得試圖做口碑又把這個工作發包出去很不應該)
有很大一部份的廠商每個月花不少錢在外包給我幫他們在討論區做行銷
但是通常公司的產品更新或著活動資訊是沒有這麼多的
到最後通常都淪為炒冷飯網友的回應也越來越少
可是好像公家單位消耗預算一樣每個月都不斷的把錢投到裡面
個人建議不如你就花個5~7萬老實的請個社群經理人用心的經營你的社群媒體
價格比較便宜但是對於想要長期與消費者互動的廠商來說
社群的出現應該是天大的福音才對
很多大型廠商的行銷人員都用消耗預算的態度在發包給外面的廠商
我對行銷的熱情在這接近7年的工作中有小小的受挫
現在僅能依靠心中的不服輸驅使我吸收新的相關資訊
不知道各位對台灣現在網路行銷的生態是怎麼想的
雖然我說討論但是回頭看看我寫得頗像抱怨文
但是如果你看了有什麼想法請不要吝嗇回應
--
相信各位早就知道台灣的討論區裡面潛藏著很多的寫手
這些寫手的每天的產量驚人台灣各大討論版中都充斥著這些人的文章
開箱文、分享文、假詢問真廣告各式各樣的手法如果不是同行很多文章一般網友是看不出來的
雖然我已經離開了寫手的工作崗位了,可是回過頭來還是很多地方讓我想不透想拿出來跟各位討論
●所謂的口碑是靠寫手寫出來的嗎?
第一次聽到所謂病毒行銷、口碑的力量大概在我剛當完兵二十啷噹歲的時候
那時候各大書店暢銷榜上都有一本叫做”紫牛”的暢銷書
書中主要談論的就是口碑行銷,主要概念就是當你的產品具有話題性
對某個利基市場特別有吸引力(我記得書中有個超辣辣椒醬的產品就對嗜辣如命的人有很好的口碑力)
你產品的名號就會靠消費者口耳相傳打出名號了
這是我第一次認識所謂口碑的力量,而後又有”引爆趨勢”一書
更是把這種現象從社會學的角度做了另外一種解釋(就不墜述了很值得一看的一本書)
當初網路寫手這個行業剛興起沒多久我有幸加入了這個行列
在聽了老闆的描述對自己有機會可以參與所謂病毒行銷
(名字超酷的妳想想同學問你在做啥”病毒行銷”聽起來超讚的)
當初我是抱持著非常驕傲的心態從事這一行業,開始接觸各式各樣的產品
台灣各個廠商開始重視網路這一個平台但是對於所謂網路行銷怎麼搞
真的有想要花心力搞懂的沒幾個
大部分直覺得想法就是外包,也因為這個想法才得以讓我以前所待的公司生存
我所經手的案子真的是千奇百怪都有便宜的像日用品、化妝品
貴的可以到電視、冰箱、甚至房車
一直到現在大家都還是一窩蜂的想操做所謂的”網路行銷”
但是很多廠商在做的,其實說穿了就是在網路上面發文回文偶爾來篇開箱文
其實不是每個產品都適合這種行銷方式但身為一個靠接案子維生的人不可能會自斷財路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上我對行銷的熱情促使我不斷吸收行銷的資訊
越寫我越覺得不對勁,我相信一般低涉入的產品可以用這個方法宣傳
就算你的產品很爛也可以騙到一些傻傻不做功課的消費者
只是我幫你做了越多只是會擴大的妳負面口碑而已
那些高涉入的產品,動輒上萬、數十萬
甚至有的投資產品也搞這一套我覺得此種行銷方式效果就甚低
我覺得台灣大部分的廠商對口碑行銷、病毒行銷的認知都偏了
我不認為口碑是靠在討論區中在知識+中甚至在PTT中製造出來了
所謂口碑可能是不經意由消費者自行創造出來的
也可以是廠商刻意營造出來的
但是我認為營造的方法不是像現在台灣大多廠商流行的方法
若希望產品可以靠口碑傳播出去行銷人員不應該站在產品生產的做末端
常常拿到產品才開始想行銷方法(我有時候連產品都沒摸過就要開始準備寫文案了)
若能行銷人員網前端走甚至走到設計端提供市場訊息
直接在開發時就能產生一些行銷雛型最好
(當然這個聽起來很夢幻不是每個公司都玩得起)
廠商更應該在發包前好好想想自己的產品到底適不適合以這種討論區發文的方式行銷
(我覺得試圖做口碑又把這個工作發包出去很不應該)
有很大一部份的廠商每個月花不少錢在外包給我幫他們在討論區做行銷
但是通常公司的產品更新或著活動資訊是沒有這麼多的
到最後通常都淪為炒冷飯網友的回應也越來越少
可是好像公家單位消耗預算一樣每個月都不斷的把錢投到裡面
個人建議不如你就花個5~7萬老實的請個社群經理人用心的經營你的社群媒體
價格比較便宜但是對於想要長期與消費者互動的廠商來說
社群的出現應該是天大的福音才對
很多大型廠商的行銷人員都用消耗預算的態度在發包給外面的廠商
我對行銷的熱情在這接近7年的工作中有小小的受挫
現在僅能依靠心中的不服輸驅使我吸收新的相關資訊
不知道各位對台灣現在網路行銷的生態是怎麼想的
雖然我說討論但是回頭看看我寫得頗像抱怨文
但是如果你看了有什麼想法請不要吝嗇回應
--
Tags:
行銷
All Comments

By Ida
at 2012-04-11T04:55
at 2012-04-11T04:55

By Edward Lewis
at 2012-04-12T21:54
at 2012-04-12T21:54

By Annie
at 2012-04-17T11:50
at 2012-04-17T11:50

By Rosalind
at 2012-04-20T10:59
at 2012-04-20T10:59

By Faithe
at 2012-04-24T17:55
at 2012-04-24T17:55

By Blanche
at 2012-04-25T14:33
at 2012-04-25T14:33

By Joe
at 2012-04-28T14:43
at 2012-04-28T14:43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2-05-02T23:57
at 2012-05-02T23:57

By Annie
at 2012-05-05T09:01
at 2012-05-05T09:01

By Blanche
at 2012-05-07T00:34
at 2012-05-07T00:34

By Joe
at 2012-05-08T04:51
at 2012-05-08T04:51

By Lucy
at 2012-05-09T11:49
at 2012-05-09T11:49

By Ophelia
at 2012-05-11T19:11
at 2012-05-11T19:11

By Joe
at 2012-05-15T10:51
at 2012-05-15T10:51

By Erin
at 2012-05-17T21:46
at 2012-05-17T21:46

By Audriana
at 2012-05-22T09:04
at 2012-05-22T09:04

By Lucy
at 2012-05-25T22:42
at 2012-05-25T22:42
Related Posts
FB粉絲團改版後的疑問

By Thomas
at 2012-04-09T11:31
at 2012-04-09T11:31
從Facebook看其他粉絲頁成員分佈情況

By Thomas
at 2012-04-07T22:50
at 2012-04-07T22:50
最新讓你-(眼)(睛)-離不開的行銷黏度手法

By Necoo
at 2012-04-07T08:05
at 2012-04-07T08:05
原來看得多比看得深重要(文字工作者)

By Connor
at 2012-04-07T01:40
at 2012-04-07T01:40
Re: 理工背景轉行銷企畫..成功!!雖然很驚險..

By David
at 2012-04-05T22:53
at 2012-04-05T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