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承認自己是鄉民 - 律師工作討論

By Lily
at 2010-02-14T13:57
at 2010-02-14T13:57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kcchen (kc)》之銘言:
: ^^^^^^^^^^^^
: 閒聊「鄉民」這個議題,倒還蠻適合貼在律師版。為什麼呢?如果我的理解沒錯,「鄉民
: 」這個「用語」原來竟是出自我們惡名昭彰的前輩:清末狀師「方唐鏡」之口。周星馳電
: 影「九品芝麻官」中惡訟師(『惡』字似乎是贅字!)方唐鏡有一段話:「我是跟鄉民進
: 來看熱鬧的,只不過是往前站了一點,我退後就是了!」從此以後「鄉民」一語不再指涉
: 來自鄉間的凡夫,而是泛指愛湊熱鬧的人,慢慢的喜歡在BBS討論版湊熱鬧的網民就自
: 稱:「鄉民」了。
: 我會看周星馳的電影,是受到律師界一位非常著名前輩「蔡兆誠」大律師的影響,蔡大律
: 師當時在一本現已停刊的雜誌「另眼報導」(這個名稱我也不是很有把握)連載「看電影
: 學法律」專欄,他曾專文評論周星馳另一部訟師電影:「威龍闖天關」,我覺得有趣就去
: 租來看,後來又看了出現鄉民用語的「九品芝麻官」,都是描寫訟師的電影,現在電視頻
: 道常常在播,每次剛好轉到了就把它再看一次。
: 會看「九品芝麻官」與「威龍闖天關」是因為職業的關係,事實上我個人覺得周星馳最好
: 看的電影是「齊天大聖東、西遊記」這兩部,前幾天在電視又看了一次。
: 如文頭所示,純從「鄉民」聊到周星馳電影而已。如覺得不適合貼在本板,立即自刪。
鄉民亂入,有關於訟師,臺灣有許多文獻提到當今人權的守護者,過去統治者眼中的
惡棍。
清代按察使銜臺灣兵備道丁曰健編著 治臺必告錄
與吳觀察論治臺灣事宜書:
臺地訟師最多,故民皆健訟,宜嚴反坐之法。聽訟時平心霽色,使村啞期艾咸得自達其情
;得情時鐵面霜威,使狡猾財勢俱無所施其巧。凡憑空架害,審係虛誣,不可姑息,務必
將原告反坐;登時研究訟師姓名,飛拏嚴訊,責逐過水,遞回原籍,取本縣收管回文存案
。
治下南獄事論:
其訟於官者,率鄉之奸宄與訟師;比比舍兇手而羅織富者無得脫。令乃集民壯、鄉勇、徒
役共數百人或百餘人,若出師狀,馳詣其鄉捕捉;尚恐不勝,則以兵從。而民先盡室遠遁
,空其廬。令與兵役至,索人不得,則焚其廬舍、殃其雞犬,魚爛而未已。於是健役與鄉
之奸宄數人為之居間關說,使必納賄以解。其富而無辜者懼禍,不得已諾之;然亦斂錢於
合族乃集。既成言,官吏、健役等往斂而納諸上;健役又必與居間者俱,同喝蹂踐,民毒
痛焉。健役以次收囊橐,自營將、縣宰以逮閽人、傔從、胥役、廝養、輿皂之徒咸中飽,
然後獄事頗釋。其所斃之家,則鄉人自以賂箝之。其殺人之犯,則賂無賴者代死,謂之「
頂兇」,而正兇率不出。然其事,往往即健役等為之謀主。苟有所乾沒頂兇之錢,或不時
給、給或不足,則代死者招解抵省,翻供不肯承;又或訟師及族之莠民谿壑不盈,則踰數
年或十餘年又唆使奔控於京師焉。天子遣大臣,獄乃息。
致僚屬手札:
上控之案,愈積愈多,民情譸張難治。一經催提,舊案反起波瀾,新案倍增訐告之風。派
委員設法清理,而不必定行提問;且多非現令任內之事,察看案情,先傳原告,如日久不
到,即先詳銷;一面訪出唆訟之徒,懲創一、二,大約不出衙門中人。法自近始,或可刁
風少戢。
各處為民害者,不外盜賊、訟師、蠹役三項;而臺屬尤甚者,則三者合而為一。胥役勾通
匪徒為盜窩;及事主報官,又與訟師代為捏告。愚民無知,訟累經年;贓物絲毫未得,又
添出許多費用。卒之,盜匪與棍徒逍遙事外。在官受累者,大半皆被牽良民;於是胥役既
分盜贓,又得訟費。失事者固冤無可伸,而未失事者亦不知禍從何來。
另一個曾先後擔任臺灣道、福建巡撫的徐宗幹著 斯未信齋文編
勸息訟示:
臺地素稱好訟,果係情事關重,不能不求官伸理;若錢債細故,儘可不必遽入公門。揆厥
所由,原告無法追討,或名為索欠而實為負氣,非致訟不能干休。而被告明知欠債別無重
罪,任意延挨;或力能償還,既經成訟,留為延請訟師主謀及書役費用,索性抗延。雖經
斷還,不肯依限完繳;經年押追,直至人亡家絕而後已。即或設法討保,案未完結,仍復
不能安身。其原告既被坑害、又受訟累,固已苦中加苦,而被告稍有產業者,徒為訟費花
盡,賬仍不清、案仍不了,甚或羈留不能回鄉,田禾被搶、家物被竊,父母妻子憂鬱疾病
亦不能顧。
廈門志 卷十五 風俗記 俗尚:
廈門多訟師,率自外來.顛倒黑白、變亂是非;其實圖准不圖訊,於律例全然不曉,亦
不計及反坐之罪.富家無故請一人為謀主,平民又奉之若神明.到案訟已折服,究出訟師
,問其姓氏,猶不敢高聲.廈民有「不怕官、怕訟師」之語.有地方之責者,當隨時隨事
懲創之,庶幾民得安枕.
訟師、闖棍、衙役三者合而為一,擇肥而噬,名曰「合虎藥」.大抵控陰私,牽及婦
女,藉案圖詐,官不加察,姑准之;遂目無法紀.其情顯而易見,詞中彌縫處,正其鏬漏
處也;江、浙謂之「搭橋」.是在良有司有以禁絕之.
臺灣縣志 輿地志一 風俗 雜俗:
訟師者,黠民也.臺多刁訟,其弊多訟師主之.蓋村民何知?惟訟師一力擔承,故訟遂不
可止.欲使民相安於無事者,亟除訟師之害,則幾矣.
澎湖紀略 卷之三 官師紀 職事:
澎湖亦無唆訟、訟師等輩,以故詞訟甚少,每月不過三、五件或六、七件.亦無代書,遞
詞者少、喊稟者多.部限二十日審結,澎地可以隨到隨審,無須二十日之限也.
臺灣私法人事編/第四章 親子 第八旨議:
如此明立科條,自無控爭訐訟之患,應令地方官遍為曉諭,俾民間知所遵循,其仍有圖產
涉訟及審結後復駕詞上控者,即按律治罪。仍嚴防訟師衛蠹播弄把持之弊,懲處不貸,則
於風俗人心大有稗益。
諸羅縣志 卷八 風俗志 漢俗 雜俗:
內地稍通筆墨而無籍者,皆以臺為淵藪;訓蒙草地或充吏胥.輟八比未久者,科、歲猶與
童子試.其姦猾而窮無依者,並為訟師.愚民一紙公門,惟訟師是主.訟師一經包攬,訟
者雖欲自止而不能矣,更有唆使番夷,造端飾詐.或官長明察,罪無所逃,則激之使變;
遂為地方大害.是此地之驅除訟師,宜尤嚴於內地也.
澎湖廳志/卷十二 藝文(上)/告示/勸民息訟告示 蔡麟祥
爾等須知告狀非好事,廢時失業,花錢難保必嬴.須聽本分府良言苦口:凡有戶婚,田土
、錢債、口角、岗敺細故,實係理直者,不妨邀同公親、澳甲、見證人等,理處息事.既
不傷和氣,又不須花錢.毋得輕聽訟師言語,動輒告狀.至於平空誣告,罪加三等;誣輕
為重,應抵餘罪.如有此等案件,一經本分府查審王實,除將原告照例治罪外,並即嚴究
主唆.訟棍儘法懲治,以儆刁風.
清仁宗實錄選輯/嘉慶十二年 冬十月二十日
外省控案滋多,總由訟師挑唆播弄,而地方官以所控多虛,並不速為清理,因循延擱,訟
師愈得肆其伎倆,借此漁利肥己,以唆訟為營生之計,無所底止。嗣後督、撫等務飭地方
官,於控案速為審理;如審係虛誣捏控,即究出訟師嚴拏,按律懲治,以清積案而杜訟源
』。
福建省例/刑政例上(六十三案)/禁健訟
一件通飭遵照事。乾隆三十八年正月,蒙臬司廣牌:照得閩省俗悍民刁,喜爭健訟,遇有
些小微嫌,輒敢以偽作真,將無為有,任刁妄之訟師,捉影捕風,架詞捏控。一至屍親,
尤為奇貨可居。凡兇手之親屬家計稍裕者,即開列名姓索詐,如愿者除名,不遂所欲者列
名牽告。甚至舍卻真兇,但擇伊親族家道殷實者,指為正犯,百計誣攀,以圖詐累。亦有
屍親尚屬循良,而書役教唆開列某某,以便伊等從中魚肉。地方官竟同木偶,任其播弄,
豈不令人髮指?夫死者因逞兇而斃命,原非良善之徒,今生者又欲藉屍以訛人,更為法所
難宥。似此惡習相沿,守斯土者若果廉能良吏,即當時刻留心察訪,一有風聞,嚴拏究治
,到案立分虛實,情直者急為申理,其誣捏者按律反坐,並窮究訟師及唆使之人,盡法處
治,庶愚頑知警,或可稍挽頹風。乃近閱各屬審詳控案,捏詞誣告者十居其八,而通省州
縣中竟無一認真辦理之員。遇有誣告刁徒,定案看語內,非稱到案旋即供明,即云事出有
因巧為開脫。在該州縣止存有婦寺之仁,殊不知狡黠之輩,視誣衊為尋常,一經告准,便
可拖累仇家。即或審虛,仍得脫身事外,毫無忌憚,遂任情架控,變詐百出,妄偽日多,
惡風流播,尚可問乎?況律有誣告之條,原為若輩刁訟之人而設。乃庸劣之州縣,不照正
律查辦,惟姑息示恩,致刁風日長,人心日冻,豈非地方官所以釀成也?合行通飭。為此
牌仰府州官吏,照依事理,文到立即轉行遵照。向後凡有前項索詐誣告之案,務須確核情
罪,嚴追訟師,查照律例,按擬具詳,不得輕縱。倘仍敢以到案旋即供明,或事出有因等
語,代為聲請者,定照故出人罪詳揭請參。該府州若照議率轉,並干未便,毋違等因。
(五十八案)/條款狀式刊入省例
總緣無賴訟師,倚恃刀筆,逞其刁唆之能,遂其詐騙之計。卒之兩造受累,而訟師逍遙事
外,實堪痛恨。
由以上各篇可知,對當權者來說,訟師(律師)還真討厭哩!
--
: ^^^^^^^^^^^^
: 閒聊「鄉民」這個議題,倒還蠻適合貼在律師版。為什麼呢?如果我的理解沒錯,「鄉民
: 」這個「用語」原來竟是出自我們惡名昭彰的前輩:清末狀師「方唐鏡」之口。周星馳電
: 影「九品芝麻官」中惡訟師(『惡』字似乎是贅字!)方唐鏡有一段話:「我是跟鄉民進
: 來看熱鬧的,只不過是往前站了一點,我退後就是了!」從此以後「鄉民」一語不再指涉
: 來自鄉間的凡夫,而是泛指愛湊熱鬧的人,慢慢的喜歡在BBS討論版湊熱鬧的網民就自
: 稱:「鄉民」了。
: 我會看周星馳的電影,是受到律師界一位非常著名前輩「蔡兆誠」大律師的影響,蔡大律
: 師當時在一本現已停刊的雜誌「另眼報導」(這個名稱我也不是很有把握)連載「看電影
: 學法律」專欄,他曾專文評論周星馳另一部訟師電影:「威龍闖天關」,我覺得有趣就去
: 租來看,後來又看了出現鄉民用語的「九品芝麻官」,都是描寫訟師的電影,現在電視頻
: 道常常在播,每次剛好轉到了就把它再看一次。
: 會看「九品芝麻官」與「威龍闖天關」是因為職業的關係,事實上我個人覺得周星馳最好
: 看的電影是「齊天大聖東、西遊記」這兩部,前幾天在電視又看了一次。
: 如文頭所示,純從「鄉民」聊到周星馳電影而已。如覺得不適合貼在本板,立即自刪。
鄉民亂入,有關於訟師,臺灣有許多文獻提到當今人權的守護者,過去統治者眼中的
惡棍。
清代按察使銜臺灣兵備道丁曰健編著 治臺必告錄
與吳觀察論治臺灣事宜書:
臺地訟師最多,故民皆健訟,宜嚴反坐之法。聽訟時平心霽色,使村啞期艾咸得自達其情
;得情時鐵面霜威,使狡猾財勢俱無所施其巧。凡憑空架害,審係虛誣,不可姑息,務必
將原告反坐;登時研究訟師姓名,飛拏嚴訊,責逐過水,遞回原籍,取本縣收管回文存案
。
治下南獄事論:
其訟於官者,率鄉之奸宄與訟師;比比舍兇手而羅織富者無得脫。令乃集民壯、鄉勇、徒
役共數百人或百餘人,若出師狀,馳詣其鄉捕捉;尚恐不勝,則以兵從。而民先盡室遠遁
,空其廬。令與兵役至,索人不得,則焚其廬舍、殃其雞犬,魚爛而未已。於是健役與鄉
之奸宄數人為之居間關說,使必納賄以解。其富而無辜者懼禍,不得已諾之;然亦斂錢於
合族乃集。既成言,官吏、健役等往斂而納諸上;健役又必與居間者俱,同喝蹂踐,民毒
痛焉。健役以次收囊橐,自營將、縣宰以逮閽人、傔從、胥役、廝養、輿皂之徒咸中飽,
然後獄事頗釋。其所斃之家,則鄉人自以賂箝之。其殺人之犯,則賂無賴者代死,謂之「
頂兇」,而正兇率不出。然其事,往往即健役等為之謀主。苟有所乾沒頂兇之錢,或不時
給、給或不足,則代死者招解抵省,翻供不肯承;又或訟師及族之莠民谿壑不盈,則踰數
年或十餘年又唆使奔控於京師焉。天子遣大臣,獄乃息。
致僚屬手札:
上控之案,愈積愈多,民情譸張難治。一經催提,舊案反起波瀾,新案倍增訐告之風。派
委員設法清理,而不必定行提問;且多非現令任內之事,察看案情,先傳原告,如日久不
到,即先詳銷;一面訪出唆訟之徒,懲創一、二,大約不出衙門中人。法自近始,或可刁
風少戢。
各處為民害者,不外盜賊、訟師、蠹役三項;而臺屬尤甚者,則三者合而為一。胥役勾通
匪徒為盜窩;及事主報官,又與訟師代為捏告。愚民無知,訟累經年;贓物絲毫未得,又
添出許多費用。卒之,盜匪與棍徒逍遙事外。在官受累者,大半皆被牽良民;於是胥役既
分盜贓,又得訟費。失事者固冤無可伸,而未失事者亦不知禍從何來。
另一個曾先後擔任臺灣道、福建巡撫的徐宗幹著 斯未信齋文編
勸息訟示:
臺地素稱好訟,果係情事關重,不能不求官伸理;若錢債細故,儘可不必遽入公門。揆厥
所由,原告無法追討,或名為索欠而實為負氣,非致訟不能干休。而被告明知欠債別無重
罪,任意延挨;或力能償還,既經成訟,留為延請訟師主謀及書役費用,索性抗延。雖經
斷還,不肯依限完繳;經年押追,直至人亡家絕而後已。即或設法討保,案未完結,仍復
不能安身。其原告既被坑害、又受訟累,固已苦中加苦,而被告稍有產業者,徒為訟費花
盡,賬仍不清、案仍不了,甚或羈留不能回鄉,田禾被搶、家物被竊,父母妻子憂鬱疾病
亦不能顧。
廈門志 卷十五 風俗記 俗尚:
廈門多訟師,率自外來.顛倒黑白、變亂是非;其實圖准不圖訊,於律例全然不曉,亦
不計及反坐之罪.富家無故請一人為謀主,平民又奉之若神明.到案訟已折服,究出訟師
,問其姓氏,猶不敢高聲.廈民有「不怕官、怕訟師」之語.有地方之責者,當隨時隨事
懲創之,庶幾民得安枕.
訟師、闖棍、衙役三者合而為一,擇肥而噬,名曰「合虎藥」.大抵控陰私,牽及婦
女,藉案圖詐,官不加察,姑准之;遂目無法紀.其情顯而易見,詞中彌縫處,正其鏬漏
處也;江、浙謂之「搭橋」.是在良有司有以禁絕之.
臺灣縣志 輿地志一 風俗 雜俗:
訟師者,黠民也.臺多刁訟,其弊多訟師主之.蓋村民何知?惟訟師一力擔承,故訟遂不
可止.欲使民相安於無事者,亟除訟師之害,則幾矣.
澎湖紀略 卷之三 官師紀 職事:
澎湖亦無唆訟、訟師等輩,以故詞訟甚少,每月不過三、五件或六、七件.亦無代書,遞
詞者少、喊稟者多.部限二十日審結,澎地可以隨到隨審,無須二十日之限也.
臺灣私法人事編/第四章 親子 第八旨議:
如此明立科條,自無控爭訐訟之患,應令地方官遍為曉諭,俾民間知所遵循,其仍有圖產
涉訟及審結後復駕詞上控者,即按律治罪。仍嚴防訟師衛蠹播弄把持之弊,懲處不貸,則
於風俗人心大有稗益。
諸羅縣志 卷八 風俗志 漢俗 雜俗:
內地稍通筆墨而無籍者,皆以臺為淵藪;訓蒙草地或充吏胥.輟八比未久者,科、歲猶與
童子試.其姦猾而窮無依者,並為訟師.愚民一紙公門,惟訟師是主.訟師一經包攬,訟
者雖欲自止而不能矣,更有唆使番夷,造端飾詐.或官長明察,罪無所逃,則激之使變;
遂為地方大害.是此地之驅除訟師,宜尤嚴於內地也.
澎湖廳志/卷十二 藝文(上)/告示/勸民息訟告示 蔡麟祥
爾等須知告狀非好事,廢時失業,花錢難保必嬴.須聽本分府良言苦口:凡有戶婚,田土
、錢債、口角、岗敺細故,實係理直者,不妨邀同公親、澳甲、見證人等,理處息事.既
不傷和氣,又不須花錢.毋得輕聽訟師言語,動輒告狀.至於平空誣告,罪加三等;誣輕
為重,應抵餘罪.如有此等案件,一經本分府查審王實,除將原告照例治罪外,並即嚴究
主唆.訟棍儘法懲治,以儆刁風.
清仁宗實錄選輯/嘉慶十二年 冬十月二十日
外省控案滋多,總由訟師挑唆播弄,而地方官以所控多虛,並不速為清理,因循延擱,訟
師愈得肆其伎倆,借此漁利肥己,以唆訟為營生之計,無所底止。嗣後督、撫等務飭地方
官,於控案速為審理;如審係虛誣捏控,即究出訟師嚴拏,按律懲治,以清積案而杜訟源
』。
福建省例/刑政例上(六十三案)/禁健訟
一件通飭遵照事。乾隆三十八年正月,蒙臬司廣牌:照得閩省俗悍民刁,喜爭健訟,遇有
些小微嫌,輒敢以偽作真,將無為有,任刁妄之訟師,捉影捕風,架詞捏控。一至屍親,
尤為奇貨可居。凡兇手之親屬家計稍裕者,即開列名姓索詐,如愿者除名,不遂所欲者列
名牽告。甚至舍卻真兇,但擇伊親族家道殷實者,指為正犯,百計誣攀,以圖詐累。亦有
屍親尚屬循良,而書役教唆開列某某,以便伊等從中魚肉。地方官竟同木偶,任其播弄,
豈不令人髮指?夫死者因逞兇而斃命,原非良善之徒,今生者又欲藉屍以訛人,更為法所
難宥。似此惡習相沿,守斯土者若果廉能良吏,即當時刻留心察訪,一有風聞,嚴拏究治
,到案立分虛實,情直者急為申理,其誣捏者按律反坐,並窮究訟師及唆使之人,盡法處
治,庶愚頑知警,或可稍挽頹風。乃近閱各屬審詳控案,捏詞誣告者十居其八,而通省州
縣中竟無一認真辦理之員。遇有誣告刁徒,定案看語內,非稱到案旋即供明,即云事出有
因巧為開脫。在該州縣止存有婦寺之仁,殊不知狡黠之輩,視誣衊為尋常,一經告准,便
可拖累仇家。即或審虛,仍得脫身事外,毫無忌憚,遂任情架控,變詐百出,妄偽日多,
惡風流播,尚可問乎?況律有誣告之條,原為若輩刁訟之人而設。乃庸劣之州縣,不照正
律查辦,惟姑息示恩,致刁風日長,人心日冻,豈非地方官所以釀成也?合行通飭。為此
牌仰府州官吏,照依事理,文到立即轉行遵照。向後凡有前項索詐誣告之案,務須確核情
罪,嚴追訟師,查照律例,按擬具詳,不得輕縱。倘仍敢以到案旋即供明,或事出有因等
語,代為聲請者,定照故出人罪詳揭請參。該府州若照議率轉,並干未便,毋違等因。
(五十八案)/條款狀式刊入省例
總緣無賴訟師,倚恃刀筆,逞其刁唆之能,遂其詐騙之計。卒之兩造受累,而訟師逍遙事
外,實堪痛恨。
由以上各篇可知,對當權者來說,訟師(律師)還真討厭哩!
--
Tags:
律師
All Comments

By Odelette
at 2010-02-17T19:45
at 2010-02-17T19:45

By Brianna
at 2010-02-21T01:33
at 2010-02-21T01:33

By Ida
at 2010-02-24T07:21
at 2010-02-24T07:21

By Hazel
at 2010-02-27T13:09
at 2010-02-27T13:09

By Anthony
at 2010-03-02T18:57
at 2010-03-02T18:57

By Rebecca
at 2010-03-06T00:45
at 2010-03-06T00:45

By Hardy
at 2010-03-09T06:33
at 2010-03-09T06:33

By Caitlin
at 2010-03-12T12:21
at 2010-03-12T12:21

By Queena
at 2010-03-15T18:09
at 2010-03-15T18:09

By Victoria
at 2010-03-18T23:57
at 2010-03-18T23:57
Related Posts
律訓問題

By Oscar
at 2010-02-12T08:45
at 2010-02-12T08:45
請問準備程序庭的實務

By Andrew
at 2010-02-12T00:27
at 2010-02-12T00:27
律訓問題

By Jacky
at 2010-02-09T18:45
at 2010-02-09T18:45
法官承認自己是鄉民

By Zora
at 2010-02-09T00:57
at 2010-02-09T00:57
請教一下各位先進,實習律師證要怎麼申請!?

By Gary
at 2010-02-09T00:03
at 2010-02-09T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