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台灣金融業獲利能力較偏低? - 金融業討論

By Liam
at 2011-04-10T09:38
at 2011-04-10T09:38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tcbus (女友很像希崎Jessica^^)》之銘言:
: 好像在歐美國家
: 金融業都是蠻賺錢的產業
: 獲利能力都很高
: 但是在台灣
: 大家看看大各金控 銀行 證券 保險公司的財報
: 感覺EPS有2以上就已經算很威
: 和電子業及傳產都不能比
: 聽說台灣所有金控的獲利能力相加
: 還比不上對岸的一間銀行?
: 造成台灣金融業獲利能力低的原因
: 大家認為是甚麼?
正如同很多人提到的利差小這問題 我國的銀行利差相對比較小
但要說完全競爭市場,倒不完全是這樣。
因為完全競爭的重要性質是可以自由進出,但是台灣的銀行業並不是自由進出。
進出都得主管機關許可,不是想開就開,想倒就倒。
因此很多廠商連正常利潤都沒辦法獲得,出現了會計虧損。
如果把存戶視為供應商,貸款戶視為消費者,那麼問題就是銀行法規定不得拒收存款。
既然不得拒收存款,就會有所謂的爛頭寸問題。
或許針對小戶的個人你可以呼攏他跟他說不能存定存,
但對於企業,你頂多用大額利率稍微擋一下。
而且,目前存款能收到的手續費實在是非常的少,沒有落實使用者付費的原則。
這也是歷史因素,以前銀行都公家的,公家的怎麼可以剝削百姓呢?
後來新銀行開放,公營行庫老神在在,反正有祖產可吃,客戶多,資產多又精華。
沒想過存匯可以增加收費,或是可能想過,但礙於種種因素未能實行。
既然公營行庫如此,那新銀行只好去從事一些高風險的業務。
當你肚子很餓的時候,即使知道會拉肚子你還是會吃。
反正沒幾個經營者撐過五年的,即使是所謂的官股行庫,10年換了4個總經理。
既然炸彈埋了不見得會在任內爆炸,香檳照樣開,蛋糕繼續吃。
再者,目前資本市場已經越來越成熟,
企業的老闆除了從銀行借貸還可以從股票市場獲得資金
只要是有成長性的企業,他根本不用跟你計較什麼0.01%的,
直接到股票市場募集資金。
一張股票面額10塊錢,但如果是EPS 五塊的公司好了
以目前的行情少說可以募集到50~100左右的股價
好客戶為什麼要去跟銀行借錢?
當然我不是說好客戶就不會跟銀行借錢,而是他們不是只能跟銀行借錢。
既然如此,那我靠理財商品賺錢吧,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理財商品的獲利主要還是來自抽佣,有賣有抽,沒賣沒抽。
就跟西藥房的老闆一樣 好藥不見得是好藥,因為他抽的可能比較少。
各位常有這種經驗吧,藥局總是跟你推銷一些不知名品牌。
但是如果都是藥還好,如果是有問題的藥呢?
這時又要說,凡是成藥會因為個人體質而有不同療效,請依個人體質選購。
總結:想像一個情境
你是一個醫院的院長,每天都有川流不息的病患。
但因為主管機關的限制,你不能拒收病患,於是你得準備相當多的人力。
曾經跟衛生局說要多收85塊的掛號費 但是被拒絕了
於是醫院只好專門接一些其他醫院不敢接的重大手術補貼收入
儘管你知道這手術風險很高。
但是因為醫療環境的惡化,動輒遭到病患投訴,許多老同仁也退休了。
這種狀況下你只好請一堆年輕醫師來開刀。
當然年輕的醫師也知道這種情況,所以外科都請不到好醫師。
醫師還要負責招攬客戶來做健康檢查,藥師也在推銷各種保健食品。
一切都是為了醫療評鑑能有好成績,否則就會變成三次醫改的犧牲品。
--
: 好像在歐美國家
: 金融業都是蠻賺錢的產業
: 獲利能力都很高
: 但是在台灣
: 大家看看大各金控 銀行 證券 保險公司的財報
: 感覺EPS有2以上就已經算很威
: 和電子業及傳產都不能比
: 聽說台灣所有金控的獲利能力相加
: 還比不上對岸的一間銀行?
: 造成台灣金融業獲利能力低的原因
: 大家認為是甚麼?
正如同很多人提到的利差小這問題 我國的銀行利差相對比較小
但要說完全競爭市場,倒不完全是這樣。
因為完全競爭的重要性質是可以自由進出,但是台灣的銀行業並不是自由進出。
進出都得主管機關許可,不是想開就開,想倒就倒。
因此很多廠商連正常利潤都沒辦法獲得,出現了會計虧損。
如果把存戶視為供應商,貸款戶視為消費者,那麼問題就是銀行法規定不得拒收存款。
既然不得拒收存款,就會有所謂的爛頭寸問題。
或許針對小戶的個人你可以呼攏他跟他說不能存定存,
但對於企業,你頂多用大額利率稍微擋一下。
而且,目前存款能收到的手續費實在是非常的少,沒有落實使用者付費的原則。
這也是歷史因素,以前銀行都公家的,公家的怎麼可以剝削百姓呢?
後來新銀行開放,公營行庫老神在在,反正有祖產可吃,客戶多,資產多又精華。
沒想過存匯可以增加收費,或是可能想過,但礙於種種因素未能實行。
既然公營行庫如此,那新銀行只好去從事一些高風險的業務。
當你肚子很餓的時候,即使知道會拉肚子你還是會吃。
反正沒幾個經營者撐過五年的,即使是所謂的官股行庫,10年換了4個總經理。
既然炸彈埋了不見得會在任內爆炸,香檳照樣開,蛋糕繼續吃。
再者,目前資本市場已經越來越成熟,
企業的老闆除了從銀行借貸還可以從股票市場獲得資金
只要是有成長性的企業,他根本不用跟你計較什麼0.01%的,
直接到股票市場募集資金。
一張股票面額10塊錢,但如果是EPS 五塊的公司好了
以目前的行情少說可以募集到50~100左右的股價
好客戶為什麼要去跟銀行借錢?
當然我不是說好客戶就不會跟銀行借錢,而是他們不是只能跟銀行借錢。
既然如此,那我靠理財商品賺錢吧,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理財商品的獲利主要還是來自抽佣,有賣有抽,沒賣沒抽。
就跟西藥房的老闆一樣 好藥不見得是好藥,因為他抽的可能比較少。
各位常有這種經驗吧,藥局總是跟你推銷一些不知名品牌。
但是如果都是藥還好,如果是有問題的藥呢?
這時又要說,凡是成藥會因為個人體質而有不同療效,請依個人體質選購。
總結:想像一個情境
你是一個醫院的院長,每天都有川流不息的病患。
但因為主管機關的限制,你不能拒收病患,於是你得準備相當多的人力。
曾經跟衛生局說要多收85塊的掛號費 但是被拒絕了
於是醫院只好專門接一些其他醫院不敢接的重大手術補貼收入
儘管你知道這手術風險很高。
但是因為醫療環境的惡化,動輒遭到病患投訴,許多老同仁也退休了。
這種狀況下你只好請一堆年輕醫師來開刀。
當然年輕的醫師也知道這種情況,所以外科都請不到好醫師。
醫師還要負責招攬客戶來做健康檢查,藥師也在推銷各種保健食品。
一切都是為了醫療評鑑能有好成績,否則就會變成三次醫改的犧牲品。
--
Tags:
金融業
All Comments

By Bennie
at 2011-04-11T17:12
at 2011-04-11T17:12

By Todd Johnson
at 2011-04-13T00:47
at 2011-04-13T00:47

By Michael
at 2011-04-14T08:21
at 2011-04-14T08:21

By Noah
at 2011-04-15T15:56
at 2011-04-15T15:56

By Bennie
at 2011-04-16T23:30
at 2011-04-16T23:30

By Emma
at 2011-04-18T07:05
at 2011-04-18T07:05
Related Posts
一銀受訓

By Rosalind
at 2011-04-09T23:07
at 2011-04-09T23:07
一銀受訓

By David
at 2011-04-09T22:27
at 2011-04-09T22:27
為何台灣金融業獲利能力較偏低?

By Brianna
at 2011-04-09T22:03
at 2011-04-09T22:03
渣打IG都找到了嗎?

By Thomas
at 2011-04-09T19:22
at 2011-04-09T19:22
複利問題

By Daph Bay
at 2011-04-09T17:34
at 2011-04-09T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