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的小雜貨舖子 - 社工
By Zora
at 2012-10-02T16:55
at 2012-10-02T16:55
Table of Contents
http://swgrocery.wordpress.com/
社會工作的小雜貨舖子
一個提供各式各樣關於基變、批判、反壓迫、反歧視、女性主義社工資源的小店
關於本店
「社會工作是一門助人的專業,也是一項革命的事業。」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
「社會工作是我們跟人們一起,帶著公民意識,對社會開始工作。社會工作的前提是
一個公民行動。」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王行
「社會工作是一門助人的專業」,這是一句對所有正在學習、曾經學習社工的學生或實務
工作者而言,可以引起共鳴的箴言。許多人就因為這句話,開始探究社工,進而喜歡上社
工這門學科,或在畢業後投入社福領域工作。
但也有許多人,在學習或做社工的過程中,認為這句話可以有不同的詮釋,想要質疑、想
要行動、想要創造、想要改變,好奇有沒有更多實踐社會工作精神的方式。卻發現教室內
或機構內,往往只能容許某些特定的聲音,想要發聲,卻又找不到資源、機會、時機與方
法。
當助人的熱情被點燃,卻發現實際踏入社工職場時,往往跟原先所想的不一樣。錯綜複雜
的實務現場、機構內的權力角力、來自評鑑與方案執行的壓力、繁瑣的行政工作、與其他
專業的磨合、個人能力始終無法成長…凡此種種,皆讓人開始懷疑自己當初的信念是否太
過天真、不切實際?是自己工作知能真的不足嗎?社會工作跟我當初想的怎麼差那麼多?
想要改變,卻又找不到夥伴和方法,在種種的困難和挫折之下,只好負傷離去。
難道,就真的只能這樣嗎?
社會工作始終面對著「個人」和「社會結構」兩種不同的介入視角:改變個人以便適應社
會結構,或改變社會結構以便讓個人更能生活。然而,台灣現行的社工教育較缺乏後者的
討論,使得社會工作傾向「把社會問題個人化,把個人問題病理化」(萬心蕊語)。
有沒有可能,讓這兩者(個人問題與社會議題)之間,有更多連結和介入的可能?基變、
批判、充權、反壓迫、反歧視、女性主義的社工,就是在處理這樣的議題。然而目前許多
這方面的文獻和經驗,都是以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為主,很缺乏台灣本土的經驗。
縱使有再多的文獻或經驗,對於台灣的社工系學生或實務工作者而言,受限於語言的障礙
,以及實務現場的脈絡差異,這些材料很難馬上吸收,或達成實務現場的改變。
因此,這個網站建置的目的,就是希望能蒐集、分享台灣本土「充權取向社會工作」的經
驗和資料,期望有更多對這種價值取向的社工好奇的社工系學生,能夠有認識和接觸的管
道;也期望有更多實務工作者,能夠貢獻自己實務現場的反思經驗,或是在此處找到行動
與改變的可能。
雖然本網站主要希望蒐集台灣本土的經驗,不過也不排斥納入國外的材料,作為借鏡之用
。對於有能力閱讀英文的學習者或實務工作者而言,可以開啟更多接觸「充權取向社工」
材料的窗口。
僅把此網站獻給那些,願意作夢的社工夥伴們。
--
社會工作的小雜貨舖子
一個提供各式各樣關於基變、批判、反壓迫、反歧視、女性主義社工資源的小店
關於本店
「社會工作是一門助人的專業,也是一項革命的事業。」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
「社會工作是我們跟人們一起,帶著公民意識,對社會開始工作。社會工作的前提是
一個公民行動。」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王行
「社會工作是一門助人的專業」,這是一句對所有正在學習、曾經學習社工的學生或實務
工作者而言,可以引起共鳴的箴言。許多人就因為這句話,開始探究社工,進而喜歡上社
工這門學科,或在畢業後投入社福領域工作。
但也有許多人,在學習或做社工的過程中,認為這句話可以有不同的詮釋,想要質疑、想
要行動、想要創造、想要改變,好奇有沒有更多實踐社會工作精神的方式。卻發現教室內
或機構內,往往只能容許某些特定的聲音,想要發聲,卻又找不到資源、機會、時機與方
法。
當助人的熱情被點燃,卻發現實際踏入社工職場時,往往跟原先所想的不一樣。錯綜複雜
的實務現場、機構內的權力角力、來自評鑑與方案執行的壓力、繁瑣的行政工作、與其他
專業的磨合、個人能力始終無法成長…凡此種種,皆讓人開始懷疑自己當初的信念是否太
過天真、不切實際?是自己工作知能真的不足嗎?社會工作跟我當初想的怎麼差那麼多?
想要改變,卻又找不到夥伴和方法,在種種的困難和挫折之下,只好負傷離去。
難道,就真的只能這樣嗎?
社會工作始終面對著「個人」和「社會結構」兩種不同的介入視角:改變個人以便適應社
會結構,或改變社會結構以便讓個人更能生活。然而,台灣現行的社工教育較缺乏後者的
討論,使得社會工作傾向「把社會問題個人化,把個人問題病理化」(萬心蕊語)。
有沒有可能,讓這兩者(個人問題與社會議題)之間,有更多連結和介入的可能?基變、
批判、充權、反壓迫、反歧視、女性主義的社工,就是在處理這樣的議題。然而目前許多
這方面的文獻和經驗,都是以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為主,很缺乏台灣本土的經驗。
縱使有再多的文獻或經驗,對於台灣的社工系學生或實務工作者而言,受限於語言的障礙
,以及實務現場的脈絡差異,這些材料很難馬上吸收,或達成實務現場的改變。
因此,這個網站建置的目的,就是希望能蒐集、分享台灣本土「充權取向社會工作」的經
驗和資料,期望有更多對這種價值取向的社工好奇的社工系學生,能夠有認識和接觸的管
道;也期望有更多實務工作者,能夠貢獻自己實務現場的反思經驗,或是在此處找到行動
與改變的可能。
雖然本網站主要希望蒐集台灣本土的經驗,不過也不排斥納入國外的材料,作為借鏡之用
。對於有能力閱讀英文的學習者或實務工作者而言,可以開啟更多接觸「充權取向社工」
材料的窗口。
僅把此網站獻給那些,願意作夢的社工夥伴們。
--
Tags:
社工
All Comments
By Bennie
at 2012-10-05T07:34
at 2012-10-05T07:34
By Blanche
at 2012-10-08T02:21
at 2012-10-08T02:21
By Brianna
at 2012-10-10T14:41
at 2012-10-10T14:41
By Tom
at 2012-10-11T20:25
at 2012-10-11T20:25
By Ina
at 2012-10-12T04:33
at 2012-10-12T04:33
By Emma
at 2012-10-13T05:22
at 2012-10-13T05:22
Related Posts
親愛的社工,我把錄取率提高到 44%!
By Ida
at 2012-09-29T10:39
at 2012-09-29T10:39
親愛的社工,我把錄取率提高到 44%!
By Ida
at 2012-09-29T10:33
at 2012-09-29T10:33
社會工作金鑰 戴馨
By Olga
at 2012-09-27T23:12
at 2012-09-27T23:12
從做中學、用行動實踐工作坊
By Callum
at 2012-09-27T14:04
at 2012-09-27T14:04
記述一位科大社工/專業蟑螂的呢喃自語
By Lauren
at 2012-09-26T13:20
at 2012-09-26T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