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就是國力:從預算、政策、環境、人才 - 工程師
By Margaret
at 2021-01-22T13:45
at 2021-01-22T13:45
Table of Contents
科技就是國力:從預算、政策、環境、人才 全面投入科技發展
http://bit.ly/394JSrK
行政院長蘇貞昌於2021年1月21日聽取科技部「第11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總結」報告後表
示,科技就是國力,不只帶動國家經濟成長,更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重要利器;臺灣科
技實力備受全世界肯定,半導體與資通訊產業也領先全球,未來我國除了要在既有基礎上
再升級,全面走向「創新經濟」,也要回應環境需求、社會變遷,並與產業連結。
蘇院長進一步表示,過去臺灣以「代工經濟」為主,未來我國除了要在既有產業創新基礎
上再升級,全面走向「創新經濟」,一起驅動社會進步;科技不再只是單一課題,而是要
回應環境需求、社會變遷,並與產業連結。行政院也將從預算、政策、環境、人才全面投
入臺灣科技發展。
這次會議結論將從四大面向、推動17項因應作為:
人才與價值創造方面:將採取三項因應作為,推動「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
新條例」立法,成立相關研究學院;持續推動「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修法;營造
女性友善學術環境,提升女性修讀STEM(科學、數學、科技)領域比率。
經濟與創新方面:將建置驗證示範場域,促進中小型企業數位轉型;精進新創發展環境,
提升國際能見度;調高再生能源發電長期占比,近期啟動節電、能源管理與推動電動車;
並發展循環經濟創新技術,創造綠色消費。
科研與前瞻方面:維持全球創新地位,將採取因應作為,包括基礎研究經費編列制度化,
關注未來社會需求;布局產業前瞻技術,促成企業參與研發;跨部會推動量子科學研究,
組成量子國家隊等。
安心社會與智慧生活方面:將善用數位科技,增進全民福祉,打造安心安全包容社會。採
取作為包括,公私協力,提升關鍵產業資安防護能量;推動先進網路建設,打造台灣成為
亞太區數位空間重要樞紐;強化健康數據基盤,發展全齡個人化精準醫療與大數據加值應
用;加速生醫研究。
後疫情時代,各國的經濟復甦與轉型必須更重視永續性、包容性,同時善用數位創新科技
,推動新經濟模式理念。
科技部將就會議所提具體因應作為,儘速研提未來4年「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作為
我國推動科技發展政策的依據,並請各部會落實推動。本次大會結論將形成「國家科學技
術發展計畫(民國110至113年)」(草案),經陳報行政院核定後,由部會署落實計畫推
動,致力實現創新、包容、永續的臺灣2030願景。
--
http://bit.ly/394JSrK
行政院長蘇貞昌於2021年1月21日聽取科技部「第11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總結」報告後表
示,科技就是國力,不只帶動國家經濟成長,更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重要利器;臺灣科
技實力備受全世界肯定,半導體與資通訊產業也領先全球,未來我國除了要在既有基礎上
再升級,全面走向「創新經濟」,也要回應環境需求、社會變遷,並與產業連結。
蘇院長進一步表示,過去臺灣以「代工經濟」為主,未來我國除了要在既有產業創新基礎
上再升級,全面走向「創新經濟」,一起驅動社會進步;科技不再只是單一課題,而是要
回應環境需求、社會變遷,並與產業連結。行政院也將從預算、政策、環境、人才全面投
入臺灣科技發展。
這次會議結論將從四大面向、推動17項因應作為:
人才與價值創造方面:將採取三項因應作為,推動「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
新條例」立法,成立相關研究學院;持續推動「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修法;營造
女性友善學術環境,提升女性修讀STEM(科學、數學、科技)領域比率。
經濟與創新方面:將建置驗證示範場域,促進中小型企業數位轉型;精進新創發展環境,
提升國際能見度;調高再生能源發電長期占比,近期啟動節電、能源管理與推動電動車;
並發展循環經濟創新技術,創造綠色消費。
科研與前瞻方面:維持全球創新地位,將採取因應作為,包括基礎研究經費編列制度化,
關注未來社會需求;布局產業前瞻技術,促成企業參與研發;跨部會推動量子科學研究,
組成量子國家隊等。
安心社會與智慧生活方面:將善用數位科技,增進全民福祉,打造安心安全包容社會。採
取作為包括,公私協力,提升關鍵產業資安防護能量;推動先進網路建設,打造台灣成為
亞太區數位空間重要樞紐;強化健康數據基盤,發展全齡個人化精準醫療與大數據加值應
用;加速生醫研究。
後疫情時代,各國的經濟復甦與轉型必須更重視永續性、包容性,同時善用數位創新科技
,推動新經濟模式理念。
科技部將就會議所提具體因應作為,儘速研提未來4年「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作為
我國推動科技發展政策的依據,並請各部會落實推動。本次大會結論將形成「國家科學技
術發展計畫(民國110至113年)」(草案),經陳報行政院核定後,由部會署落實計畫推
動,致力實現創新、包容、永續的臺灣2030願景。
--
Tags:
工程師
All Comments
By Connor
at 2021-01-27T13:25
at 2021-01-27T13:25
By Hedwig
at 2021-02-01T12:59
at 2021-02-01T12:59
By Donna
at 2021-02-03T16:33
at 2021-02-03T16:33
By Hedda
at 2021-02-03T17:46
at 2021-02-03T17:46
By Sierra Rose
at 2021-02-04T01:28
at 2021-02-04T01:28
By Jake
at 2021-02-05T09:33
at 2021-02-05T09:33
By Noah
at 2021-02-08T18:26
at 2021-02-08T18:26
By Daph Bay
at 2021-02-09T09:01
at 2021-02-09T09:01
By Mason
at 2021-02-13T03:40
at 2021-02-13T03:40
By Edward Lewis
at 2021-02-17T20:05
at 2021-02-17T20:05
By Frederic
at 2021-02-20T20:52
at 2021-02-20T20:52
By Una
at 2021-02-21T05:35
at 2021-02-21T05:35
By Sarah
at 2021-02-25T17:32
at 2021-02-25T17:32
By Emma
at 2021-03-02T09:48
at 2021-03-02T09:48
By Elizabeth
at 2021-03-04T17:32
at 2021-03-04T17:32
Related Posts
總統:台灣要打入綠電供應鏈
By Frederica
at 2021-01-22T12:22
at 2021-01-22T12:22
科技業Offer 與 國營事業職員
By Xanthe
at 2021-01-22T10:52
at 2021-01-22T10:52
中華電信上班需要的技能
By Olive
at 2021-01-22T10:51
at 2021-01-22T10:51
放棄台積電300萬年薪!當大學教授收入銳減 優勢曝光網讚
By Lily
at 2021-01-22T03:04
at 2021-01-22T03:04
量子電腦研習班
By Genevieve
at 2021-01-22T01:51
at 2021-01-22T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