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拮据難為母 每年400棄兒無人問 - 志工

By Lydia
at 2007-10-17T14:17
at 2007-10-17T14:17
Table of Contents
========================================================================
兒福的BLOG
http://blog.yam.com/cwlf/article/8750308
========================================================================
========================================================================
中華育兒機構兒童關懷協會
http://www.childrenhome.org.tw/Page_Show.asp?Page_ID=254
========================================================================
黑、病、毒棄兒 很難找到家
更新日期:2007/10/17 04:09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去年平均每天就有一點四個孩子被遺棄,
一般棄兒很難找到收養父母,病寶寶、黑寶寶、毒寶寶更難,不過
,大眼睛、翹睫毛、皮膚黝黑,連是台灣人還是外國人都不知道的
俐比,卻幸運找到爸爸媽媽來疼愛她,她從驚恐不安的棄兒,現在
成為喜歡黏著媽媽、快樂的小朋友。
兒盟昨天舉行記者會,呼籲搶救棄兒寶寶,該聯盟執行長王育敏表
示,分析近兩年媒體報導的重大棄兒案,未滿一歲比例高達八成七、
七成四是未滿月的初生兒,高達七成被遺棄在風吹雨淋的公園、樹林
、河邊,甚至公墓等場所,死亡率超過一成六。
即使活下來的棄兒也不容易找到家,王育敏說,國內收養人喜歡身家
清白、健康、可愛的小孩,病寶寶、黑寶寶、毒寶寶最後只能尋求國
外收養途徑。不過,四歲的黑寶寶俐比卻找到幸福。
四十四歲馮麗娟與先生對俐比「一見鍾情」,馮麗娟說,結婚多年沒有
小孩,不想花錢做人工受孕,夫妻倆決定收養孩子。第一次看到俐比,
覺得就是她了。收養一年多,俐比從當初的缺乏安全感、容易哭鬧,到
現在感情濃得化不開,馮麗娟感謝俐比給她當媽媽的機會。
======================================================
經濟拮据難為母 每年400棄兒無人問
http://tw.news.yahoo.com/marticle/url/d/a/071015/6/mig9.html
更新日期:2007-10-15 記者:張志勤、翁毓嵐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統計,去年平均每天有1.4個兒童被棄養,比5年前增加
4成;但收養人數卻比10年前減少將近3.5成。有些棄兒等了8年,無人領
養,更多的棄嬰,被丟在荒郊野外,與流浪狗一起風吹雨淋。
童童(化名)是育幼院中最活潑可愛的男童之一,他發育正常、也沒有任何
外表上的缺陷,不過在他生命中的一千個日子中,不曾喊過一聲爸媽。
三年前的一個早晨,天空中還飄著細雨,童童全身濕透,躺在公園的垃圾桶
旁邊。他被早起運動的婦人發現時,嘴唇已經發紫,還發著高燒;醫生研判
,嬰兒應該被拋棄了一整晚,從嚎啕大哭,到無力哭泣。
所幸的是,童童並沒有被流浪狗攻擊,經醫生搶救後撿回一命。但後來發現
,童童的生母應該是懷孕時吸毒,因孩子出生後不再有母體供應毒品,便出現
躁動不安等「新生兒戒斷症候群」,也因此讓許多收養家庭望之卻步。
兒福聯盟執行長王育敏就指出,光去年就有五○九個孩子被人棄養,其中還
不包括被民眾發現前,就已經死亡的嬰幼兒,以及沒有被通報就被轉介的兒童
及少年「黑數」;保守估計每年在四千人以上。
每年數百個嬰幼兒被家人丟棄後,經縣市政府或社福團體鍥而不捨追查,找到
媽媽或親族,大部分最終仍落得被出養的命運;加上收養家庭近年來銳減,造
成棄嬰在各縣市地區都人滿為患。
王育敏指出,一般等待被收養的兒童,現在平均要將近一年才會找到收養家庭
。如果是一出生就罹患重大疾病,或孩子親生母親在懷孕期間有吸毒,這些
「病寶寶」和「毒寶寶」,等待收養的時間將是一般寶寶的數倍以上,更是成
為棄兒中的棄兒。
景氣差無力撫養
內政部兒童局福利服務組鄭組長表示,所謂「棄兒」,是指父母無意願或無力照顧
而遭遺棄的兒童,其中一類是出生後就被遺棄,找不到生父母的孩子;另一類則是
生父母或照顧者雖在,但拒絕或未負起養育責任。而這兩類棄兒的人數近年都快速
增加,主要原因在於家長「經濟困難」、「非婚生子女」,以及「能力不足」。
在伯大尼育幼院的阿忠(化名)就是如此。他不是不知道父母是誰,而是父親生意
失敗後,母親改嫁,生病的爺爺也無力照顧,只好把他送到育幼院。一年中,年邁
的爺爺會來探親幾次,只不過次數逐年愈來愈少。
阿忠每次與同學吵架,都不承認自己被拋棄,可是父母從來沒來看過他,也沒有家庭
可以收容他。每當他知道同學被新爸媽收養了,他就會躲在棉被中哭泣,責怪自己
不乖、不討人喜歡。
伯大尼育幼院院長鮑基慧說,像這種生父母存在的棄嬰愈來愈多,主因還是和經濟
不景氣有關;麻煩的是因為監護權還在,這些小朋友沒有辦法被人領養,注定一輩
子當孤兒。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般人的觀念中,以為棄養家長應該以未婚媽媽居多。但根據統計
有出養需求者發現,八十七年到九十年間,出養主要來源來自未成年小媽媽,但九十
年之後降到三分之一,有明顯下降趨勢;反而是二十歲到三十歲出養媽媽激增,從三
成大幅成長到五成以上,顯示經濟問題造成的棄養,已經比無知生子要來得嚴重。
經詢問原本有能力撫養孩子,卻忍痛出養的二十歲到三十歲女性,八成八左右都因
經濟無力負擔,其次是缺乏主要照顧者,或是單親教養和缺乏親子教養能力等;顯示
國內經濟下滑所造成的棄嬰增加,以及社會福利補助制度出現嚴重缺失,讓成年女性
無法保住孩子。
特殊棄嬰乏人問
身體正常的棄嬰增加,自然壓縮到特殊棄嬰被領養的機會。兒盟執行長王育敏說,
「病寶寶」、「毒寶寶」和「黑寶寶」們,因為國人的觀念問題,可能一生都很難
找到父母親。
王育敏說,半數以上被生父母遺棄的孩子,可能因為先天性疾病、缺陷、生父母有酒
、藥、毒癮等原因,沒人願意收養;近年更出現不少外籍勞工或新移民生下的棄兒,
因為皮膚偏黑、外型較特殊,也難找到收養家庭。有個「黑寶寶」身體健康,但等
了八年,連詢問的人都寥寥無幾。
伯大尼育幼院一位漂亮的女孩小玉(化名),從嬰兒時就被丟在育幼院門口。輕度智障
的她不大會說話,如今上了國中,行為、身材都像小學生,也還在等待收養的家庭。
十幾年過去了,小玉還在等待。依她的智力,她不懂得埋怨她的親生父母,但她知道
,等到了新爸媽,就會有人疼愛她、再抱抱她。只不過這個心願,不知道何年何月才
會實現。
捐款少孩童多 育幼院自立更生
穿過幽靜的長巷,隱身在車來人往熱鬧市區中的愛心育幼院,在新莊成立已足足半個
世紀。沿著巷子往裡頭走,赫然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由運動場、遊樂區,及
教堂、活動中心分隔出的四個區域,分別立著四棟紅磚平房。
「每一間是一個『家』,分別有十多個年齡層相當的孩子住在一起,不過已經相當
擁擠,我們一直在想辦法生床位。」在院裡服務七、八年的資深社工蘇淑蓉解說道。
目前在愛心育幼院裡,共有四十六位從幼稚園到高中不等的安置孩童,記者到訪的
這天,光是下午就來了兩通詢問安置的電話,不過都因年齡與性別不符合空床需求
,而無法在此安置。
被迫棄養激增
「今年從五月分開始,短短的暑假期間,我們這裡就來了十位安置孩童;而單單在九月
分時,就還有六個急欲轉介的詢問案例。」蘇淑蓉接著說:「雖然每年我們都有新轉介
進來的案例,但近幾年來,因嚴重疏忽,或原生家庭有重大變故而被迫離開原生家庭的
小孩,愈來愈多。」
不過棄兒增加,分配的資源反而變少了。最主要是人滿為患造成硬體和師資不足,加上
經濟不景氣,善心捐款也變少了,院方必須在各方面自己想辦法。
傍晚五點二十分,打飯的鈴聲一響,每個「家」負責打飯菜的小朋友,紛紛推著餐車到
餐廳盛飯菜。「現在小朋友都知道不要浪費食物,因為院長要很辛苦地到處募款。」
院方人員指出,育幼院的收入一般來說,七成是民間募款、三成為政府補助;民間募款
比起六年前,大約減少了三成,可是棄兒增加了四成,資源分配至少比起以前少掉一半。
學會照顧自己
「但我們盡量不要影響到小孩。可能會選擇比較便宜的菜,但營養不能少;住的床位也
在控制。我們把很多新棄嬰擋在外面,讓他們去住短期寄養家庭;不過,我們真的不知
道,他們到底有沒有找到家。」
四歲時來到育幼院的小凱(化名),在被轉介到這兒之前,已經歷過六個不同的照顧者
,還兩度被棄置在遊樂場裡,「許多育幼院都倒了,孤兒們一轉再轉,連短期寄養家庭
也不要他,現在的棄嬰,比以前苦上好幾倍。」
成長不等人,時間並不會為這些孩子們停下來;回歸家庭長大成人這件事,對這些被迫
離開家庭的孩子們而言,幾乎難如登天,「在這裡,他們必須要學會照顧自己,還要面對
社會的苛刻福利,必須讓他們自立更生。」
缺陷兒難安置
目前對於這些被迫離開原生家庭的小孩,國內分別有短期與長期的安置管道。如中途之家
、育幼院等,便屬於長期的安置管道;至於如寄養家庭,則為短期的安置管道。
兒福聯盟收養組組長李芳玲坦言,要為健康有缺陷的孩子,找到願意收養的家庭,可能並
不容易,「因為這樣的小孩,得花上更多時間與心力去照顧,不是所有收養家庭都能夠且
願意做的。」
兒福收出養孩童的流程雖不繁雜,但並非短期內就能完成。兒福聯盟在取得原生家長出
養同意後,會先將孩童轉介到短期安置家庭,直到收養人與孩童「媒親」成功後,再漸
進式地讓雙方接觸培養熟悉度,然後才將小孩託付給收養家庭,並追蹤一段時間。
「不過,國內對於5歲以上,或健康有些小缺陷,或混血兒和手足同家安置的小孩,大多
不太有意願收養。」李芳玲說,像這些案例的小孩,最後只好透過兒福,轉介到國外收養
。
兒福保母 出養中繼站
揮著不到十公分的小手,已足歲多的寶寶,跟著向她說Bye-Bye的大人們,
張開嘴伊伊呀呀地發出一樣的音。四個月前,寶寶不會說話,看到陌生人
就哭叫,幾乎帶不出門;但現在,依偎在詹媽媽懷中的她,卻揚著嘴角呵呵地笑著。
詹媽媽不是寶寶的生母,幾個月前她從社工手上接下寶寶時,這個將近
一歲的小女孩,沒辦法像同年齡的貝比一樣正常坐立、開始牙牙學語;
已長了牙的寶寶,連副食品都不會吃。
「只要摸到她的頭,她就會生氣,對很多事她都非常敏感。」因為錯過
接觸新事物的黃金時期,對於靠近她嘴邊的食物、陌生大人的聲音和動作
,都顯露出排斥的現象;嚴重時,她僅能靠著本能的吼叫或哭喊,「這也
是導致她有成長遲緩現象的主因。」兒福聯盟收養組長李芳玲說。
為了讓寶寶趕上「進度」,詹媽媽在和寶寶互動時,必須增加許多外來
的刺激,如唱歌、拍手、打節奏;張著嘴狂流口水的寶寶,便開心地舞著
小手跟著詹媽媽動起來。
既然不是自己的孩子,為什麼要這麼辛苦?看著向她爬過來要抱抱的寶寶
,詹媽媽輕笑:「照顧這些小孩的同時,我們也能跟著成長;家人間也有
了更多共同關心的事。」但最大的欣慰,莫過於為這些出養孩童,找到合適
的收養家庭,健康地長大。
「第一個交到我手上的小孩,是個只出生八天的嬰兒。」詹媽媽對於每一個
照顧過的孩子,都保有極深刻的印象。「不是每個小朋友來我這兒時都很健康
,但每一個從我手上交給收養父母的孩子,狀況都很好。」
曾有一名因心臟多了條血管,而有心雜音的妹妹,到詹媽媽家時已經八個多月大
,卻連翻身都還不會。醫生建議進行復建,但捨不得妹妹辛苦的詹媽媽,每天幫
她按摩、做手足運動,一個多月後,妹妹已經能和一般小孩一樣爬坐自如。
抱起正在努力爬到桌子上的寶寶,詹媽媽說,因長期坐學步車,寶寶的腳趾頭
不但被壓迫而長繭,雙腳更因僵硬無法彎曲。靠著詹媽媽每天細心地按摩,
寶寶現在雙腳蹬在地上時,力氣可不小。
「我雖然有家人的支持,可是畢竟能力有限,沒辦法一次照顧太多小孩。」
詹媽媽和李芳玲發出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嘆,但國內小孩被出養的數字,
卻一年年增加。「我們當然希望更多有愛心的人,一起來幫助這些小孩;
不過,該怎麼協助那些沒有能力照顧小孩的家庭,也是應重視的問題。」
★兒福聯盟認養專線:(02)2550-5959-1
★伯大尼育幼院帳戶:郵政劃撥:0102841-2
★愛心育幼院:郵政劃撥:00007134財團法人基督教芥菜種會
======================================================
劉氏夫婦:做父母可有很多方法 收養也很好
更新日期:2007/10/16 19:19
(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十六日電)做父母可以有很多方法,收養棄兒就是一個方式
,在這個信念下,劉氏夫婦透過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收養巧克力膚色棄兒寶寶
「俐比」,從試養到正式收養至今約兩年,俐比成為最幸福的女兒,劉氏夫妻是最棒
的收養家庭代表,兒盟希望有愛心的家庭都參與收養棄兒。
俐比是幼稚園中班小女生,四年多前一出生就被親生媽媽留在醫院,沒人知她是台灣人
或外國人,巨蟹座的她十一個月大時輾轉來到兒福聯盟等待出養,但黝黑膚色使她出養
困難,2004年底,劉太太馮麗娟伉儷在兒盟與俐比首度媒親即成功,漸進接觸後進入試
養階段,2006年六月正式收養,全家三口即到香港迪士尼慶祝。
四十四歲的馮麗娟說,八年多前結婚時已算晚婚,嘗試過自己生小孩,也看過不孕症門
診,與醫生討論過人工受孕,夫妻兩人認為與其花很多錢生自己的小孩,不如把錢省下
來去照顧需要爸媽愛的孩子,要做父母也可以有很多方法,到她四十歲時就決定收養孩
子。
在與兒福聯盟接洽收養的過程中,馮麗娟夫婦從未設定條件,與一歲多的俐比首次
見面,看到俐比大眼睛看她的眼神似受驚的小鳥,就決定付出父母親情,實際卻又是
經過好長一段長時間努力才與俐比建立親情。
馮麗娟說,俐比首次回到家,除了吃飯睡覺,連哭了一星期,經過六個月才打破她的
心防,俐比對育幼院的生活有記憶,後來會問媽媽「我是你生的嗎?」「我以前在別
的地方是嗎?」她都如實卻適當的措詞回答,原來對俐比沒有意義的「媽媽」,在收養
爸媽耐心與愛心撫養教導後,開始知道親疏有別。
俐比從漸漸放下防衛心理,細微變化中不斷接納新爸爸媽媽,三歲以前不說話也令
劉氏夫婦擔心,看診醫師認為是育幼院的刺激較少,幸好三歲左右說話了,有一天,俐
比直接擁抱媽媽時,媽媽卻大哭了,俐比問「媽媽,你怎麼了」,她答說因為太感動、
太高興了!
馮麗娟表示,夫妻兩人希望俐比就像一般孩子快樂長大,在親情滋潤下,俐比變得開朗
大方,一次幫孩子整理照片時,俐比像個小大人說,「我小時候在那邊都很不開心,
所以很愛哭喔,不過現在我不哭啦,因為爸爸媽媽把我接來這兒很快樂」,她忍不住
抱緊她說,「對呀!現在你是我們最棒的孩子,我們會永遠愛你,你也會永遠那麼快樂
喔!」
劉氏夫婦與俐比已建立濃得化不開的親情,馮麗娟說,「我們相信只要有愛,親生或
收養根本沒有差別,俐比是小黑美人,與膚色較白的我們長得如此不同,卻共組最幸福
的家庭」,今年母親節,俐比和爸爸下廚房煮飯菜給她吃,祝她母親節快樂,她覺得沒
有受過懷孕生產的苦難,卻能有這麼乖巧的女兒,實在太幸福了!961016
=================================================
顧棄兒如親生 寄養媽媽無怨
更新日期:2007/08/23 10:57 記者:【朱立群/台北報導】
半年前一個風雨夜,台中縣深山的工寮裡傳來流浪狗的嚎叫聲,走近一看,還有一名
被父母丟棄的嬰兒。社會局人員把小嬰兒命名為「豪豪」,交給黎媽媽收養,如今豪豪
正在學走路,黎媽媽充滿歡喜。
豪豪是民眾發現後,交給台中縣社會局,社會局再把豪豪交給兒福聯盟的寄養媽媽
「黎媽媽」代為照顧。
豪豪天生肋骨發育異常,呼吸非常吃力,如果感冒,狀況更糟,一天要跑兩次醫院,
排出胸腔裡的痰液。黎媽媽沒有把豪豪當作寄養的孩子,讓自己的三個小孩叫他「弟弟」
,更細心呵護豪豪的身體,每天帶他上醫院。
「半年來,豪豪每天都在與死神拔河。」黎媽媽說,豪豪有時一口氣接不上來,可能
連命都沒有。她記得,有好多次豪豪半夜突然缺氧、雙唇發紫、手腳發黑,嚇得她立刻
抱著送醫急救。她說,「豪豪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作媽媽的怎麼可以看著自己的孩子死
去?」由於「寄養媽媽」只能暫時照顧棄兒,棄兒最後仍須找一個真正能照顧他們的家
庭,目前兒福聯盟已在幫豪豪物色收養家庭。黎媽媽非常矛盾,一方面希望能有善心家
庭收養豪豪,一方面又捨不得失掉一個兒子。
黎媽媽說,照顧棄兒,全家人都無怨無悔,「金錢支出不重要,重要的是做善事的心意。
」
黎媽媽說,照顧的棄兒找到收養家庭或親生父母帶回養育時,她都會傷心痛哭,捨不得
他們離開,但她會擦乾眼淚,衷心祝福他們未來的人生能夠幸福。
黎媽媽說,她能體會,把孩子拋棄的父母都有自己的難題,但把孩子遺棄街頭並不能解決
問題。希望有棄兒念頭的父母或有意願收養棄兒的家庭,
與兒福聯盟聯絡:(○二)二五五○—五九五九。
====================================================
安置保母 棄兒通往幸福的庇護所
更新日期:2007/10/16 22:10
目前在兒福聯盟裡,還有84個孩子在尋找回家的路,在他們找到家以前,會交由
『安置褓母』來照顧。不過安置褓母與一般褓母不太一樣,除了要能照顧孩子,
還要對兒童心理有基礎認識。安置褓母最大的挑戰,是必須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分離
,孩子找到新家,往往讓她們既期盼又傷心。
走進兒福聯盟辦公室,邱小姐照顧過28個等待被收養的孩子,回憶起每一個孩子,
邱小姐內心總是酸甜交織。
邱小姐是兒福聯盟的安置褓母,在孩子找到收養家庭前,都會交由安置褓母照顧,
而她們也跟一般褓母不太一樣。
所照顧的孩子,找到收養家庭後,就會離開安置褓母。必須面對與孩子不斷的分離
,也成為安置褓母最大的心理挑戰。
愛唱歌的孩子離開後,邱小姐家裡的卡拉OK再也沒有啟動過。目前兒福聯盟裡有84
個孩子還沒找到回家的路,不過安置褓母的數量卻不太足夠,他們希望能號召更多
人參與,提供尋找幸福的孩子一個庇護所。
--
兒福的BLOG
http://blog.yam.com/cwlf/article/8750308
========================================================================
========================================================================
中華育兒機構兒童關懷協會
http://www.childrenhome.org.tw/Page_Show.asp?Page_ID=254
========================================================================
黑、病、毒棄兒 很難找到家
更新日期:2007/10/17 04:09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去年平均每天就有一點四個孩子被遺棄,
一般棄兒很難找到收養父母,病寶寶、黑寶寶、毒寶寶更難,不過
,大眼睛、翹睫毛、皮膚黝黑,連是台灣人還是外國人都不知道的
俐比,卻幸運找到爸爸媽媽來疼愛她,她從驚恐不安的棄兒,現在
成為喜歡黏著媽媽、快樂的小朋友。
兒盟昨天舉行記者會,呼籲搶救棄兒寶寶,該聯盟執行長王育敏表
示,分析近兩年媒體報導的重大棄兒案,未滿一歲比例高達八成七、
七成四是未滿月的初生兒,高達七成被遺棄在風吹雨淋的公園、樹林
、河邊,甚至公墓等場所,死亡率超過一成六。
即使活下來的棄兒也不容易找到家,王育敏說,國內收養人喜歡身家
清白、健康、可愛的小孩,病寶寶、黑寶寶、毒寶寶最後只能尋求國
外收養途徑。不過,四歲的黑寶寶俐比卻找到幸福。
四十四歲馮麗娟與先生對俐比「一見鍾情」,馮麗娟說,結婚多年沒有
小孩,不想花錢做人工受孕,夫妻倆決定收養孩子。第一次看到俐比,
覺得就是她了。收養一年多,俐比從當初的缺乏安全感、容易哭鬧,到
現在感情濃得化不開,馮麗娟感謝俐比給她當媽媽的機會。
======================================================
經濟拮据難為母 每年400棄兒無人問
http://tw.news.yahoo.com/marticle/url/d/a/071015/6/mig9.html
更新日期:2007-10-15 記者:張志勤、翁毓嵐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統計,去年平均每天有1.4個兒童被棄養,比5年前增加
4成;但收養人數卻比10年前減少將近3.5成。有些棄兒等了8年,無人領
養,更多的棄嬰,被丟在荒郊野外,與流浪狗一起風吹雨淋。
童童(化名)是育幼院中最活潑可愛的男童之一,他發育正常、也沒有任何
外表上的缺陷,不過在他生命中的一千個日子中,不曾喊過一聲爸媽。
三年前的一個早晨,天空中還飄著細雨,童童全身濕透,躺在公園的垃圾桶
旁邊。他被早起運動的婦人發現時,嘴唇已經發紫,還發著高燒;醫生研判
,嬰兒應該被拋棄了一整晚,從嚎啕大哭,到無力哭泣。
所幸的是,童童並沒有被流浪狗攻擊,經醫生搶救後撿回一命。但後來發現
,童童的生母應該是懷孕時吸毒,因孩子出生後不再有母體供應毒品,便出現
躁動不安等「新生兒戒斷症候群」,也因此讓許多收養家庭望之卻步。
兒福聯盟執行長王育敏就指出,光去年就有五○九個孩子被人棄養,其中還
不包括被民眾發現前,就已經死亡的嬰幼兒,以及沒有被通報就被轉介的兒童
及少年「黑數」;保守估計每年在四千人以上。
每年數百個嬰幼兒被家人丟棄後,經縣市政府或社福團體鍥而不捨追查,找到
媽媽或親族,大部分最終仍落得被出養的命運;加上收養家庭近年來銳減,造
成棄嬰在各縣市地區都人滿為患。
王育敏指出,一般等待被收養的兒童,現在平均要將近一年才會找到收養家庭
。如果是一出生就罹患重大疾病,或孩子親生母親在懷孕期間有吸毒,這些
「病寶寶」和「毒寶寶」,等待收養的時間將是一般寶寶的數倍以上,更是成
為棄兒中的棄兒。
景氣差無力撫養
內政部兒童局福利服務組鄭組長表示,所謂「棄兒」,是指父母無意願或無力照顧
而遭遺棄的兒童,其中一類是出生後就被遺棄,找不到生父母的孩子;另一類則是
生父母或照顧者雖在,但拒絕或未負起養育責任。而這兩類棄兒的人數近年都快速
增加,主要原因在於家長「經濟困難」、「非婚生子女」,以及「能力不足」。
在伯大尼育幼院的阿忠(化名)就是如此。他不是不知道父母是誰,而是父親生意
失敗後,母親改嫁,生病的爺爺也無力照顧,只好把他送到育幼院。一年中,年邁
的爺爺會來探親幾次,只不過次數逐年愈來愈少。
阿忠每次與同學吵架,都不承認自己被拋棄,可是父母從來沒來看過他,也沒有家庭
可以收容他。每當他知道同學被新爸媽收養了,他就會躲在棉被中哭泣,責怪自己
不乖、不討人喜歡。
伯大尼育幼院院長鮑基慧說,像這種生父母存在的棄嬰愈來愈多,主因還是和經濟
不景氣有關;麻煩的是因為監護權還在,這些小朋友沒有辦法被人領養,注定一輩
子當孤兒。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般人的觀念中,以為棄養家長應該以未婚媽媽居多。但根據統計
有出養需求者發現,八十七年到九十年間,出養主要來源來自未成年小媽媽,但九十
年之後降到三分之一,有明顯下降趨勢;反而是二十歲到三十歲出養媽媽激增,從三
成大幅成長到五成以上,顯示經濟問題造成的棄養,已經比無知生子要來得嚴重。
經詢問原本有能力撫養孩子,卻忍痛出養的二十歲到三十歲女性,八成八左右都因
經濟無力負擔,其次是缺乏主要照顧者,或是單親教養和缺乏親子教養能力等;顯示
國內經濟下滑所造成的棄嬰增加,以及社會福利補助制度出現嚴重缺失,讓成年女性
無法保住孩子。
特殊棄嬰乏人問
身體正常的棄嬰增加,自然壓縮到特殊棄嬰被領養的機會。兒盟執行長王育敏說,
「病寶寶」、「毒寶寶」和「黑寶寶」們,因為國人的觀念問題,可能一生都很難
找到父母親。
王育敏說,半數以上被生父母遺棄的孩子,可能因為先天性疾病、缺陷、生父母有酒
、藥、毒癮等原因,沒人願意收養;近年更出現不少外籍勞工或新移民生下的棄兒,
因為皮膚偏黑、外型較特殊,也難找到收養家庭。有個「黑寶寶」身體健康,但等
了八年,連詢問的人都寥寥無幾。
伯大尼育幼院一位漂亮的女孩小玉(化名),從嬰兒時就被丟在育幼院門口。輕度智障
的她不大會說話,如今上了國中,行為、身材都像小學生,也還在等待收養的家庭。
十幾年過去了,小玉還在等待。依她的智力,她不懂得埋怨她的親生父母,但她知道
,等到了新爸媽,就會有人疼愛她、再抱抱她。只不過這個心願,不知道何年何月才
會實現。
捐款少孩童多 育幼院自立更生
穿過幽靜的長巷,隱身在車來人往熱鬧市區中的愛心育幼院,在新莊成立已足足半個
世紀。沿著巷子往裡頭走,赫然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由運動場、遊樂區,及
教堂、活動中心分隔出的四個區域,分別立著四棟紅磚平房。
「每一間是一個『家』,分別有十多個年齡層相當的孩子住在一起,不過已經相當
擁擠,我們一直在想辦法生床位。」在院裡服務七、八年的資深社工蘇淑蓉解說道。
目前在愛心育幼院裡,共有四十六位從幼稚園到高中不等的安置孩童,記者到訪的
這天,光是下午就來了兩通詢問安置的電話,不過都因年齡與性別不符合空床需求
,而無法在此安置。
被迫棄養激增
「今年從五月分開始,短短的暑假期間,我們這裡就來了十位安置孩童;而單單在九月
分時,就還有六個急欲轉介的詢問案例。」蘇淑蓉接著說:「雖然每年我們都有新轉介
進來的案例,但近幾年來,因嚴重疏忽,或原生家庭有重大變故而被迫離開原生家庭的
小孩,愈來愈多。」
不過棄兒增加,分配的資源反而變少了。最主要是人滿為患造成硬體和師資不足,加上
經濟不景氣,善心捐款也變少了,院方必須在各方面自己想辦法。
傍晚五點二十分,打飯的鈴聲一響,每個「家」負責打飯菜的小朋友,紛紛推著餐車到
餐廳盛飯菜。「現在小朋友都知道不要浪費食物,因為院長要很辛苦地到處募款。」
院方人員指出,育幼院的收入一般來說,七成是民間募款、三成為政府補助;民間募款
比起六年前,大約減少了三成,可是棄兒增加了四成,資源分配至少比起以前少掉一半。
學會照顧自己
「但我們盡量不要影響到小孩。可能會選擇比較便宜的菜,但營養不能少;住的床位也
在控制。我們把很多新棄嬰擋在外面,讓他們去住短期寄養家庭;不過,我們真的不知
道,他們到底有沒有找到家。」
四歲時來到育幼院的小凱(化名),在被轉介到這兒之前,已經歷過六個不同的照顧者
,還兩度被棄置在遊樂場裡,「許多育幼院都倒了,孤兒們一轉再轉,連短期寄養家庭
也不要他,現在的棄嬰,比以前苦上好幾倍。」
成長不等人,時間並不會為這些孩子們停下來;回歸家庭長大成人這件事,對這些被迫
離開家庭的孩子們而言,幾乎難如登天,「在這裡,他們必須要學會照顧自己,還要面對
社會的苛刻福利,必須讓他們自立更生。」
缺陷兒難安置
目前對於這些被迫離開原生家庭的小孩,國內分別有短期與長期的安置管道。如中途之家
、育幼院等,便屬於長期的安置管道;至於如寄養家庭,則為短期的安置管道。
兒福聯盟收養組組長李芳玲坦言,要為健康有缺陷的孩子,找到願意收養的家庭,可能並
不容易,「因為這樣的小孩,得花上更多時間與心力去照顧,不是所有收養家庭都能夠且
願意做的。」
兒福收出養孩童的流程雖不繁雜,但並非短期內就能完成。兒福聯盟在取得原生家長出
養同意後,會先將孩童轉介到短期安置家庭,直到收養人與孩童「媒親」成功後,再漸
進式地讓雙方接觸培養熟悉度,然後才將小孩託付給收養家庭,並追蹤一段時間。
「不過,國內對於5歲以上,或健康有些小缺陷,或混血兒和手足同家安置的小孩,大多
不太有意願收養。」李芳玲說,像這些案例的小孩,最後只好透過兒福,轉介到國外收養
。
兒福保母 出養中繼站
揮著不到十公分的小手,已足歲多的寶寶,跟著向她說Bye-Bye的大人們,
張開嘴伊伊呀呀地發出一樣的音。四個月前,寶寶不會說話,看到陌生人
就哭叫,幾乎帶不出門;但現在,依偎在詹媽媽懷中的她,卻揚著嘴角呵呵地笑著。
詹媽媽不是寶寶的生母,幾個月前她從社工手上接下寶寶時,這個將近
一歲的小女孩,沒辦法像同年齡的貝比一樣正常坐立、開始牙牙學語;
已長了牙的寶寶,連副食品都不會吃。
「只要摸到她的頭,她就會生氣,對很多事她都非常敏感。」因為錯過
接觸新事物的黃金時期,對於靠近她嘴邊的食物、陌生大人的聲音和動作
,都顯露出排斥的現象;嚴重時,她僅能靠著本能的吼叫或哭喊,「這也
是導致她有成長遲緩現象的主因。」兒福聯盟收養組長李芳玲說。
為了讓寶寶趕上「進度」,詹媽媽在和寶寶互動時,必須增加許多外來
的刺激,如唱歌、拍手、打節奏;張著嘴狂流口水的寶寶,便開心地舞著
小手跟著詹媽媽動起來。
既然不是自己的孩子,為什麼要這麼辛苦?看著向她爬過來要抱抱的寶寶
,詹媽媽輕笑:「照顧這些小孩的同時,我們也能跟著成長;家人間也有
了更多共同關心的事。」但最大的欣慰,莫過於為這些出養孩童,找到合適
的收養家庭,健康地長大。
「第一個交到我手上的小孩,是個只出生八天的嬰兒。」詹媽媽對於每一個
照顧過的孩子,都保有極深刻的印象。「不是每個小朋友來我這兒時都很健康
,但每一個從我手上交給收養父母的孩子,狀況都很好。」
曾有一名因心臟多了條血管,而有心雜音的妹妹,到詹媽媽家時已經八個多月大
,卻連翻身都還不會。醫生建議進行復建,但捨不得妹妹辛苦的詹媽媽,每天幫
她按摩、做手足運動,一個多月後,妹妹已經能和一般小孩一樣爬坐自如。
抱起正在努力爬到桌子上的寶寶,詹媽媽說,因長期坐學步車,寶寶的腳趾頭
不但被壓迫而長繭,雙腳更因僵硬無法彎曲。靠著詹媽媽每天細心地按摩,
寶寶現在雙腳蹬在地上時,力氣可不小。
「我雖然有家人的支持,可是畢竟能力有限,沒辦法一次照顧太多小孩。」
詹媽媽和李芳玲發出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嘆,但國內小孩被出養的數字,
卻一年年增加。「我們當然希望更多有愛心的人,一起來幫助這些小孩;
不過,該怎麼協助那些沒有能力照顧小孩的家庭,也是應重視的問題。」
★兒福聯盟認養專線:(02)2550-5959-1
★伯大尼育幼院帳戶:郵政劃撥:0102841-2
★愛心育幼院:郵政劃撥:00007134財團法人基督教芥菜種會
======================================================
劉氏夫婦:做父母可有很多方法 收養也很好
更新日期:2007/10/16 19:19
(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十六日電)做父母可以有很多方法,收養棄兒就是一個方式
,在這個信念下,劉氏夫婦透過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收養巧克力膚色棄兒寶寶
「俐比」,從試養到正式收養至今約兩年,俐比成為最幸福的女兒,劉氏夫妻是最棒
的收養家庭代表,兒盟希望有愛心的家庭都參與收養棄兒。
俐比是幼稚園中班小女生,四年多前一出生就被親生媽媽留在醫院,沒人知她是台灣人
或外國人,巨蟹座的她十一個月大時輾轉來到兒福聯盟等待出養,但黝黑膚色使她出養
困難,2004年底,劉太太馮麗娟伉儷在兒盟與俐比首度媒親即成功,漸進接觸後進入試
養階段,2006年六月正式收養,全家三口即到香港迪士尼慶祝。
四十四歲的馮麗娟說,八年多前結婚時已算晚婚,嘗試過自己生小孩,也看過不孕症門
診,與醫生討論過人工受孕,夫妻兩人認為與其花很多錢生自己的小孩,不如把錢省下
來去照顧需要爸媽愛的孩子,要做父母也可以有很多方法,到她四十歲時就決定收養孩
子。
在與兒福聯盟接洽收養的過程中,馮麗娟夫婦從未設定條件,與一歲多的俐比首次
見面,看到俐比大眼睛看她的眼神似受驚的小鳥,就決定付出父母親情,實際卻又是
經過好長一段長時間努力才與俐比建立親情。
馮麗娟說,俐比首次回到家,除了吃飯睡覺,連哭了一星期,經過六個月才打破她的
心防,俐比對育幼院的生活有記憶,後來會問媽媽「我是你生的嗎?」「我以前在別
的地方是嗎?」她都如實卻適當的措詞回答,原來對俐比沒有意義的「媽媽」,在收養
爸媽耐心與愛心撫養教導後,開始知道親疏有別。
俐比從漸漸放下防衛心理,細微變化中不斷接納新爸爸媽媽,三歲以前不說話也令
劉氏夫婦擔心,看診醫師認為是育幼院的刺激較少,幸好三歲左右說話了,有一天,俐
比直接擁抱媽媽時,媽媽卻大哭了,俐比問「媽媽,你怎麼了」,她答說因為太感動、
太高興了!
馮麗娟表示,夫妻兩人希望俐比就像一般孩子快樂長大,在親情滋潤下,俐比變得開朗
大方,一次幫孩子整理照片時,俐比像個小大人說,「我小時候在那邊都很不開心,
所以很愛哭喔,不過現在我不哭啦,因為爸爸媽媽把我接來這兒很快樂」,她忍不住
抱緊她說,「對呀!現在你是我們最棒的孩子,我們會永遠愛你,你也會永遠那麼快樂
喔!」
劉氏夫婦與俐比已建立濃得化不開的親情,馮麗娟說,「我們相信只要有愛,親生或
收養根本沒有差別,俐比是小黑美人,與膚色較白的我們長得如此不同,卻共組最幸福
的家庭」,今年母親節,俐比和爸爸下廚房煮飯菜給她吃,祝她母親節快樂,她覺得沒
有受過懷孕生產的苦難,卻能有這麼乖巧的女兒,實在太幸福了!961016
=================================================
顧棄兒如親生 寄養媽媽無怨
更新日期:2007/08/23 10:57 記者:【朱立群/台北報導】
半年前一個風雨夜,台中縣深山的工寮裡傳來流浪狗的嚎叫聲,走近一看,還有一名
被父母丟棄的嬰兒。社會局人員把小嬰兒命名為「豪豪」,交給黎媽媽收養,如今豪豪
正在學走路,黎媽媽充滿歡喜。
豪豪是民眾發現後,交給台中縣社會局,社會局再把豪豪交給兒福聯盟的寄養媽媽
「黎媽媽」代為照顧。
豪豪天生肋骨發育異常,呼吸非常吃力,如果感冒,狀況更糟,一天要跑兩次醫院,
排出胸腔裡的痰液。黎媽媽沒有把豪豪當作寄養的孩子,讓自己的三個小孩叫他「弟弟」
,更細心呵護豪豪的身體,每天帶他上醫院。
「半年來,豪豪每天都在與死神拔河。」黎媽媽說,豪豪有時一口氣接不上來,可能
連命都沒有。她記得,有好多次豪豪半夜突然缺氧、雙唇發紫、手腳發黑,嚇得她立刻
抱著送醫急救。她說,「豪豪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作媽媽的怎麼可以看著自己的孩子死
去?」由於「寄養媽媽」只能暫時照顧棄兒,棄兒最後仍須找一個真正能照顧他們的家
庭,目前兒福聯盟已在幫豪豪物色收養家庭。黎媽媽非常矛盾,一方面希望能有善心家
庭收養豪豪,一方面又捨不得失掉一個兒子。
黎媽媽說,照顧棄兒,全家人都無怨無悔,「金錢支出不重要,重要的是做善事的心意。
」
黎媽媽說,照顧的棄兒找到收養家庭或親生父母帶回養育時,她都會傷心痛哭,捨不得
他們離開,但她會擦乾眼淚,衷心祝福他們未來的人生能夠幸福。
黎媽媽說,她能體會,把孩子拋棄的父母都有自己的難題,但把孩子遺棄街頭並不能解決
問題。希望有棄兒念頭的父母或有意願收養棄兒的家庭,
與兒福聯盟聯絡:(○二)二五五○—五九五九。
====================================================
安置保母 棄兒通往幸福的庇護所
更新日期:2007/10/16 22:10
目前在兒福聯盟裡,還有84個孩子在尋找回家的路,在他們找到家以前,會交由
『安置褓母』來照顧。不過安置褓母與一般褓母不太一樣,除了要能照顧孩子,
還要對兒童心理有基礎認識。安置褓母最大的挑戰,是必須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分離
,孩子找到新家,往往讓她們既期盼又傷心。
走進兒福聯盟辦公室,邱小姐照顧過28個等待被收養的孩子,回憶起每一個孩子,
邱小姐內心總是酸甜交織。
邱小姐是兒福聯盟的安置褓母,在孩子找到收養家庭前,都會交由安置褓母照顧,
而她們也跟一般褓母不太一樣。
所照顧的孩子,找到收養家庭後,就會離開安置褓母。必須面對與孩子不斷的分離
,也成為安置褓母最大的心理挑戰。
愛唱歌的孩子離開後,邱小姐家裡的卡拉OK再也沒有啟動過。目前兒福聯盟裡有84
個孩子還沒找到回家的路,不過安置褓母的數量卻不太足夠,他們希望能號召更多
人參與,提供尋找幸福的孩子一個庇護所。
--
Tags:
志工
All Comments

By Freda
at 2007-10-21T05:11
at 2007-10-21T05:11
Related Posts
請問新竹的 很久很久以前故事屋

By Jessica
at 2007-10-17T13:44
at 2007-10-17T13:44
哈哈哈

By Sandy
at 2007-10-17T13:43
at 2007-10-17T13:43
台南科學園區"消弭貧窮"愛心園遊會暨跳蚤市場徵攤位、義工

By Gilbert
at 2007-10-17T13:12
at 2007-10-17T13:12
身心障礙服務推展協會招募志工的研習課程

By Joe
at 2007-10-17T12:05
at 2007-10-17T12:05
哈哈哈

By Ivy
at 2007-10-17T00:43
at 2007-10-17T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