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消防局辦理中級救護技術員訓練 增進救護人員急救技能 - 消防工作討論
By Poppy
at 2009-05-05T16:42
at 2009-05-05T16:42
Table of Contents
日期:98.05.02
新聞出處:臺北市政府消防局新聞稿
發稿單位:緊急救護科
臺北市消防局辦理中級救護技術員訓練
增進救護人員急救技能提昇急救等級
為提供臺北市民更佳的服務品質,臺北市政府消防局今年所辦理的第2梯次中級救護
技術員(EMT2)訓練,將於5月4日上午在消防局訓練中心(民權東路、成功路口)舉行開訓
,預計6月25日結訓。
為強化初級救護技術員救護專業技能,提昇基層消防人員及鳳凰志工救護技能等級至
中級救護技術員資格,以提供臺北市民更完善的到院前緊急救護服務,臺北市政府消防局
已於今(98)年3月2日至4月23日止,在臺北市公務人員訓練中心辦理第1梯次中級救護技術
員訓練;在考量消防局每年新進消防人員及外調的消防人員人數眾多之下,為有效因應消
防局外勤執勤單位救護勤務的運作活絡與彈性調整,因此決定開辦第2梯次中級救護技術員
訓練,每梯次40人,2梯次合計共訓練80人。
臺北市政府消防局表示,依據救護技術員管理辦法第3條規定,中級救護技術員訓練的
訓練時間為280小時,消防局2梯次的中級救護技術員訓練時數各為312小時,較規定時數多
32小時,其主要因素是在考量身為全國首善之都,為能強化起搶救民眾生命的第1道安全
網,落實更有效率的救護服務品質,因此增加中級救護技術員訓練時數,目的在紮實消防
人員的基本救護技能。
目前臺北市政府消防局中級救護技術員訓練講師部分,由消防局醫療顧問及局內高級
救護技術員並具教學經驗的教官助教擔任,講授現場病患病生理學的急救及各項急救處置
作為,並採模擬演練方式2人1組互相配合操作,過程有如急救現場的狀況,學員需戰戰兢
兢作好每一急救處置。
醫院實習部分於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及國軍三軍總醫院內湖院區急診室實習,
救護車實習部分則於消防局3個高級救護分隊實習,每位學員需依消防局所訂的實習護照內
容,完成急診室及救護車實習的病患處置。其中救護車實習過程由資深高級救護技術員指
導,現場學習面對傷病患的各項急救處置,並感受執勤的壓力及服勤的注意事項,日後才
能將課程中所學習的急救處置技能實際應用於現場傷患;而醫院實習過程中則由護理師及醫
師指導,藉由臨床的病患處置講解及實際實習病患的處置,以了解病患於現場處置後送至
急診室之後續急救處置及預後,更加熟悉緊急救護服務的系統。
臺北市政府消防局表示,自88年6月成立專責救護隊以來,截至目前為止已成功救活
253位到院前心肺停止(OHCA)者並康復出院,去(97)年救護服務案件超過10萬件,且每年成
長約3%以上,為使所有消防局人員在救護技能上都能達到專業水準,提昇救護服務品質,
保障民眾的生命安全,唯有不繼地持續訓練,為到院前緊急救護工作的好上加好而努力。
--
Tags:
消防
All Comments
By Rachel
at 2009-05-09T23:30
at 2009-05-09T23:30
By Tracy
at 2009-05-14T06:18
at 2009-05-14T06:18
By Elma
at 2009-05-18T13:06
at 2009-05-18T13:06
By Odelette
at 2009-05-22T19:54
at 2009-05-22T19:54
By Queena
at 2009-05-27T02:42
at 2009-05-27T02:42
By Anonymous
at 2009-05-31T09:30
at 2009-05-31T09:30
By Charlotte
at 2009-06-04T16:18
at 2009-06-04T16:18
By Jake
at 2009-06-08T23:06
at 2009-06-08T23:06
By Todd Johnson
at 2009-06-13T05:54
at 2009-06-13T05:54
Related Posts
火災後家庭援助--後續
By Genevieve
at 2009-05-04T22:52
at 2009-05-04T22:52
竹市民宅電視機爆炸致大火? 1家6口平安獲救
By Hamiltion
at 2009-05-04T19:38
at 2009-05-04T19:38
內政部:消防人力4萬餘人 逐年增加
By Megan
at 2009-05-04T12:09
at 2009-05-04T12:09
日本海關殺很大
By Leila
at 2009-05-04T00:23
at 2009-05-04T00:23
火災後家庭援助--後續
By Barb Cronin
at 2009-05-03T10:52
at 2009-05-03T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