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fer選擇:國泰GMA 元大交易MA 國壽外匯 - 金融業討論

By Rae
at 2015-06-06T20:59
at 2015-06-06T20:59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dreambreaken (小滅滅)》之銘言:
: 最後是大家都想做交易
: 但有沒有想過即使在業界搞不好十個人只有一個人是賺錢的
: 而為什麼你會是那一個呢
其實啦 說到做交易
台灣因為競爭過於激烈加上本土市場實在很淺碟
搞的整個生態滿畸形的
先講bonus比例比較高的中小型券商自營好了
除了前面那篇提到的
老闆會把大多數部位拿來自己玩之外
菜鳥交易員動不動還會被指揮下單
贏錢了 老闆英明 輸錢了 拍謝你運氣真差 自己吞下去
雖然說bonus的業界行情可能到10~15%
但是總獲利數字先給你扣個3~4成當作公司經營成本
再給你扣個遠比市場利率高的%數說是資金成本
定存利率不到2趴 老闆說這些資金當作是借給交易員操作 算個5趴你也不能說什麼
再給你訂個年度獲利責任額20% 沒達到? bonus比例又往下扣
好不容易熬到該分錢的時候了
又突然跟你說 拍謝 因為其他部門今年賠慘慘/你前任交易員賠慘慘
要幫忙Cover他們的虧損喔 再扣一扣剩幾根香蕉 來拿去吃
交易員也只能摸摸鼻子捏著LP繼續幹
要不然就帶著對帳單去下一家玩
所以券商裡面幹交易的絕大多數自己也在當自營商啦
我真的對這隻有把握 當然是自己弄錢來自己賺
沒事拿老闆的錢下去亂籌碼幹嘛?
有功不一定有賞 打破要賠啊
何況這年頭籌碼這麼容易被盯 動作大一點整個市場都知道
再講講進入門檻最低的高頻交易這塊
首先當然是給的部位很少 雖然幾百萬的部位對於新鮮人來說好像很大
一些板上聊過的高頻交易商
基本上你在裡面玩
會連你hold的部位這家公司是在衝啥小的都不知道
而且絕大多數玩的都是海外市場
就是按照公司的那一套在那邊抽插抽插抽插*N
待個一年三年五年基本上也沒啥長進 頂多對於盤感比較敏銳
如果你自己有能力開發model當然好
但誰要給你機會驗證model又是個問題
自己部位不可能大到哪去 當然沒啥參考價值
對新鮮人來講啦 如果你信奉價值投資那一套 姑且不論去海外混口飯吃
人壽投資部那種project式的方法會比較能讓你接受
但是bonus就別想太多了
大鍋飯要分給一堆人 就請心懷感恩的吃你那一口
傳統投信的經理人可不可以中長期價值投資?看公司
但也不是什麼爽缺啦 先蹲在研究員位子三五七年
升上夢寐以求的經理人缺
整天要在那邊拼排名 排名輸人被幹
碰到熊市 有賠但賠的比別人少也比大盤少 一樣被幹
做個新興國家/亞洲市場型的 被A股基金屌打 更是被幹
何況基金市場在台灣已經玩到常常募不到什麼屁 金控行員都要捧場認一下了
bonus或許優於人壽但也沒到多令人稱羨的程度
真正撈得狠的當然是去可以的環境搞PE
只是能募到多少base又看你的巴庫了 有興趣可以找"華爾街刺蝟投資客"來看看
但是我不會建議新鮮人一定別來做這個啦
畢竟有交易特質跟天份的還是活得下去
只是當你看到多少前輩來來去去
有的賺到錢索性退隱江湖回老家開店的
心裡還是會充滿感嘆就是了
大家都想在火坑裡撈點栗子 不管撈不撈的到 難免手都會被燒的通紅啊
--
: 最後是大家都想做交易
: 但有沒有想過即使在業界搞不好十個人只有一個人是賺錢的
: 而為什麼你會是那一個呢
其實啦 說到做交易
台灣因為競爭過於激烈加上本土市場實在很淺碟
搞的整個生態滿畸形的
先講bonus比例比較高的中小型券商自營好了
除了前面那篇提到的
老闆會把大多數部位拿來自己玩之外
菜鳥交易員動不動還會被指揮下單
贏錢了 老闆英明 輸錢了 拍謝你運氣真差 自己吞下去
雖然說bonus的業界行情可能到10~15%
但是總獲利數字先給你扣個3~4成當作公司經營成本
再給你扣個遠比市場利率高的%數說是資金成本
定存利率不到2趴 老闆說這些資金當作是借給交易員操作 算個5趴你也不能說什麼
再給你訂個年度獲利責任額20% 沒達到? bonus比例又往下扣
好不容易熬到該分錢的時候了
又突然跟你說 拍謝 因為其他部門今年賠慘慘/你前任交易員賠慘慘
要幫忙Cover他們的虧損喔 再扣一扣剩幾根香蕉 來拿去吃
交易員也只能摸摸鼻子捏著LP繼續幹
要不然就帶著對帳單去下一家玩
所以券商裡面幹交易的絕大多數自己也在當自營商啦
我真的對這隻有把握 當然是自己弄錢來自己賺
沒事拿老闆的錢下去亂籌碼幹嘛?
有功不一定有賞 打破要賠啊
何況這年頭籌碼這麼容易被盯 動作大一點整個市場都知道
再講講進入門檻最低的高頻交易這塊
首先當然是給的部位很少 雖然幾百萬的部位對於新鮮人來說好像很大
一些板上聊過的高頻交易商
基本上你在裡面玩
會連你hold的部位這家公司是在衝啥小的都不知道
而且絕大多數玩的都是海外市場
就是按照公司的那一套在那邊抽插抽插抽插*N
待個一年三年五年基本上也沒啥長進 頂多對於盤感比較敏銳
如果你自己有能力開發model當然好
但誰要給你機會驗證model又是個問題
自己部位不可能大到哪去 當然沒啥參考價值
對新鮮人來講啦 如果你信奉價值投資那一套 姑且不論去海外混口飯吃
人壽投資部那種project式的方法會比較能讓你接受
但是bonus就別想太多了
大鍋飯要分給一堆人 就請心懷感恩的吃你那一口
傳統投信的經理人可不可以中長期價值投資?看公司
但也不是什麼爽缺啦 先蹲在研究員位子三五七年
升上夢寐以求的經理人缺
整天要在那邊拼排名 排名輸人被幹
碰到熊市 有賠但賠的比別人少也比大盤少 一樣被幹
做個新興國家/亞洲市場型的 被A股基金屌打 更是被幹
何況基金市場在台灣已經玩到常常募不到什麼屁 金控行員都要捧場認一下了
bonus或許優於人壽但也沒到多令人稱羨的程度
真正撈得狠的當然是去可以的環境搞PE
只是能募到多少base又看你的巴庫了 有興趣可以找"華爾街刺蝟投資客"來看看
但是我不會建議新鮮人一定別來做這個啦
畢竟有交易特質跟天份的還是活得下去
只是當你看到多少前輩來來去去
有的賺到錢索性退隱江湖回老家開店的
心裡還是會充滿感嘆就是了
大家都想在火坑裡撈點栗子 不管撈不撈的到 難免手都會被燒的通紅啊
--
Tags:
金融業
All Comments

By Dinah
at 2015-06-07T14:25
at 2015-06-07T14:25

By Oliver
at 2015-06-08T07:52
at 2015-06-08T07:52

By Jacob
at 2015-06-09T01:19
at 2015-06-09T01:19

By Ivy
at 2015-06-09T18:45
at 2015-06-09T18:45

By Barb Cronin
at 2015-06-10T12:12
at 2015-06-10T12:12

By Hazel
at 2015-06-11T05:39
at 2015-06-11T05:39

By Enid
at 2015-06-11T23:05
at 2015-06-11T23:05

By Thomas
at 2015-06-12T16:32
at 2015-06-12T16:32
Related Posts
關於台銀會計考題

By Heather
at 2015-06-06T19:59
at 2015-06-06T19:59
關於ATM卸鈔後現鈔短缺

By Necoo
at 2015-06-06T00:28
at 2015-06-06T00:28
櫃員心酸

By Charlie
at 2015-06-05T22:41
at 2015-06-05T22:41
中信ARM拿到offer的機率

By Leila
at 2015-06-05T22:12
at 2015-06-05T22:12
offer選擇:國泰GMA 元大交易MA 國壽外匯

By Bennie
at 2015-06-05T21:01
at 2015-06-05T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