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難求 全台流浪律師逐年增 - 律師工作討論

By Yuri
at 2013-12-24T12:04
at 2013-12-24T12:04
Table of Contents
你這派說法很有道理,也是台灣政府很喜歡的一套
但邏輯通,不見得實際上面行得通啦
※ 引述《deann (古美門上身)》之銘言:
: ※ 引述《NoeLin (沉默)》之銘言:
: : 我贊成數量控管,可是覺得大家不理性的把矛頭指向輔系、雙主修、法碩乙....科法所的時候覺得有點難過
: : 大家都是法律人,說話的時候有這麼排外或是傳統法科優越的論調嗎?憑量心講,傳統法律人也會為了增加自己的競爭力或為了理想去修別的課,拿別的文憑,或是為了讓自己學歷好看去讀前面學校但也許沒那麼相關的系所
: : 我知道的科法所是要修96學分,寫碩士論文,而且要有一定比例法律碩士的選修,也是很多人懷抱著理想,只是想從頭開始學一個全新的領域,雖然後來律師錄取率變高後,這也有些變了調,但我實在很想知道大家排外的論據是什麼?就因為他們有其他專長,但又拿到了律師執照嗎?這樣也不是一個有能力又懷抱的律師的理性發言吧?
: : 最源頭還是降低律師的錄取率吧
: 我覺得從數量控管並非是提升律師地位跟工作品質的好方法。
現實一點,地位的高低最主要還是來自於收入
: 而是應該將法律服務分科專業認證化,例如在美國有一般律師跟專利律師的差別。
分科專業認證化,跟收入"沒有"直接關係
某派經濟學者認為碩士收入高,要搞全民皆碩士政策
收入高低最主要仍來自供需
再怎麼漂亮的認證與執照制度,都遠遠不及供需法則
: 正如在醫師的制度上也是有專科醫生的執照制度。
: 當然怎麼推動律師執業分科也是一個問題,既然是一個專技執業就應該要往
: 如何提升這個職業的技術跟知識水平作努力。
: 律師考試只是驗證你具有以法律工作為職業的知識水平,但不代表你就有足夠的專業
: 去應對所有的法律爭議問題,具高度專業性需要深入研究的議題,要提供給當事人
: 更專業更深入的法律建議還是要靠個人不斷地進修跟努力。
個人方面這樣很有道理,但用在政策上就不行
全部的人不斷地努力進修與努力,供給繼續大於需求
薪水升高的速度仍遠遠不及下降的速度
以前廣設研究所,一大堆碩士就是同樣的道理
大家都更努力的進修與努力,但結果平均薪水仍然節節敗退
叫民眾"努力",把收入降低歸咎到民眾不努力
是笨蛋官員為失敗政策卸責的爛藉口
人人都很努力了,但我們的努力不是為了爛官員爛政策擦屁股用的
: 而且透過把法律分科專業化以後,也可以淘汰掉某些已經太過年長,不再學習新資訊的
: 律師,促使律師界的新陳代謝,不過這樣的想法一定會被那群老人反彈就是了。
: 在沒有足夠的分科專業化的情形下,當事人選任律師變成就是看律師個人的交際手腕
: 跟人脈,當然既有的資源與人脈都被老律師掌握了,新律師要開拓自然不易,
: 真正流浪的律師其實是因為這個問題所生,老律師不思精進專業都把精力放在交際跟
: 各地social去接Case,接到case後再壓低成本來請受雇律師來打訴訟,這就是現在事務所
: 的生態,年輕律師要出頭就是要想辦法上螢光幕爭取曝光,所以也不要怪某些律師
: 怎麼搞的跟藝人一樣,因為想要出名目前看來只有這途徑了。
人多就是會有流浪律師、流浪教師
為何就是不會有流浪醫師? 因為醫師真正實現了專技人員該有的人數控管
醫師團體也相當團結捍衛自己的政策利益
台灣的醫療水準也晉升世界一流水準
律師若無法團結,就會像護士一樣,越來越血汗,服務品質越來越差
除非有法律保留業務給該證照做,否則任何證照制度
都無法如同影響供需一般,影響行業收入
當然任何人可能有他的理想存在,但政策最講求的就是利益分配
如果有牛肉大家均分,我們樂於支持
但如果損人利己,硬要從律師口袋裡面挖錢
律師們有沒有必要犧牲自己,成全那些事務所老闆??
--
但邏輯通,不見得實際上面行得通啦
※ 引述《deann (古美門上身)》之銘言:
: ※ 引述《NoeLin (沉默)》之銘言:
: : 我贊成數量控管,可是覺得大家不理性的把矛頭指向輔系、雙主修、法碩乙....科法所的時候覺得有點難過
: : 大家都是法律人,說話的時候有這麼排外或是傳統法科優越的論調嗎?憑量心講,傳統法律人也會為了增加自己的競爭力或為了理想去修別的課,拿別的文憑,或是為了讓自己學歷好看去讀前面學校但也許沒那麼相關的系所
: : 我知道的科法所是要修96學分,寫碩士論文,而且要有一定比例法律碩士的選修,也是很多人懷抱著理想,只是想從頭開始學一個全新的領域,雖然後來律師錄取率變高後,這也有些變了調,但我實在很想知道大家排外的論據是什麼?就因為他們有其他專長,但又拿到了律師執照嗎?這樣也不是一個有能力又懷抱的律師的理性發言吧?
: : 最源頭還是降低律師的錄取率吧
: 我覺得從數量控管並非是提升律師地位跟工作品質的好方法。
現實一點,地位的高低最主要還是來自於收入
: 而是應該將法律服務分科專業認證化,例如在美國有一般律師跟專利律師的差別。
分科專業認證化,跟收入"沒有"直接關係
某派經濟學者認為碩士收入高,要搞全民皆碩士政策
收入高低最主要仍來自供需
再怎麼漂亮的認證與執照制度,都遠遠不及供需法則
: 正如在醫師的制度上也是有專科醫生的執照制度。
: 當然怎麼推動律師執業分科也是一個問題,既然是一個專技執業就應該要往
: 如何提升這個職業的技術跟知識水平作努力。
: 律師考試只是驗證你具有以法律工作為職業的知識水平,但不代表你就有足夠的專業
: 去應對所有的法律爭議問題,具高度專業性需要深入研究的議題,要提供給當事人
: 更專業更深入的法律建議還是要靠個人不斷地進修跟努力。
個人方面這樣很有道理,但用在政策上就不行
全部的人不斷地努力進修與努力,供給繼續大於需求
薪水升高的速度仍遠遠不及下降的速度
以前廣設研究所,一大堆碩士就是同樣的道理
大家都更努力的進修與努力,但結果平均薪水仍然節節敗退
叫民眾"努力",把收入降低歸咎到民眾不努力
是笨蛋官員為失敗政策卸責的爛藉口
人人都很努力了,但我們的努力不是為了爛官員爛政策擦屁股用的
: 而且透過把法律分科專業化以後,也可以淘汰掉某些已經太過年長,不再學習新資訊的
: 律師,促使律師界的新陳代謝,不過這樣的想法一定會被那群老人反彈就是了。
: 在沒有足夠的分科專業化的情形下,當事人選任律師變成就是看律師個人的交際手腕
: 跟人脈,當然既有的資源與人脈都被老律師掌握了,新律師要開拓自然不易,
: 真正流浪的律師其實是因為這個問題所生,老律師不思精進專業都把精力放在交際跟
: 各地social去接Case,接到case後再壓低成本來請受雇律師來打訴訟,這就是現在事務所
: 的生態,年輕律師要出頭就是要想辦法上螢光幕爭取曝光,所以也不要怪某些律師
: 怎麼搞的跟藝人一樣,因為想要出名目前看來只有這途徑了。
人多就是會有流浪律師、流浪教師
為何就是不會有流浪醫師? 因為醫師真正實現了專技人員該有的人數控管
醫師團體也相當團結捍衛自己的政策利益
台灣的醫療水準也晉升世界一流水準
律師若無法團結,就會像護士一樣,越來越血汗,服務品質越來越差
除非有法律保留業務給該證照做,否則任何證照制度
都無法如同影響供需一般,影響行業收入
當然任何人可能有他的理想存在,但政策最講求的就是利益分配
如果有牛肉大家均分,我們樂於支持
但如果損人利己,硬要從律師口袋裡面挖錢
律師們有沒有必要犧牲自己,成全那些事務所老闆??
--
All Comments

By Hedda
at 2013-12-28T19:40
at 2013-12-28T19:40

By Ula
at 2014-01-02T03:15
at 2014-01-02T03:15

By Emma
at 2014-01-06T10:51
at 2014-01-06T10:51

By Joseph
at 2014-01-10T18:27
at 2014-01-10T18:27

By Jessica
at 2014-01-15T02:03
at 2014-01-15T02:03

By Catherine
at 2014-01-19T09:39
at 2014-01-19T09:39
Related Posts
對於這2個工作的選擇

By Ivy
at 2013-12-24T11:28
at 2013-12-24T11:28
一案難求 全台流浪律師逐年增

By Hedy
at 2013-12-24T11:19
at 2013-12-24T11:19
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行政組員缺

By Catherine
at 2013-12-24T11:18
at 2013-12-24T11:18
一案難求 全台流浪律師逐年增

By Iris
at 2013-12-24T10:00
at 2013-12-24T10:00
關於鴻海offer遲遲未消息?

By Ingrid
at 2013-12-24T09:22
at 2013-12-24T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