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行銷日記:媒體專訪-外國主管首次來台 - 行銷

By Gary
at 2011-06-18T19:53
at 2011-06-18T19:53
Table of Contents
如果你在Agency,應該學到的就是這樣子作值得嗎?
評估你拿到的PR fee外,或是這是額外給客戶的"撒畢酥"
retainer客戶的話,則是一定要作的工作。
但是在進行media pitch前,通常會把事前資料給媒體 包含bio或是口頭上介紹客戶
討論的題目。
然後與記者討論中還可以問看看其他可以談的點,
需不需要翻譯 停車等事也會順便提及,通常在挑選媒體時就會知道他們家記者的能力
以及需求。
再製作完整的briefing book,包含Q&A 時間地點 注意事項給客戶; Question 時間地點
及其他事項給記者。
其他如你所提到的細節,大概就是公關本來就該注意的點,包含怎麼讓專訪變得流暢以及
上稿的機率增加。
※ 引述《zeals75 (徐仲威)》之銘言:
: 網誌原文:http://zeals75.blogspot.com/2011/06/blog-post_15.html
: 上個禮拜三我「聽說」這個禮拜國外原廠「全球總監級」的主管要來台灣,我下意識地想
: 到「要不要做專訪咧?這是一個機會耶」,但想到老闆又沒跟我說要做專訪,這時心中的
: 惡魔在我耳邊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於是我就沒有跟老闆提問要不要做一個專訪的
: 事情了。但是憋了24小時之後我還是對不起我這顆做公關的良心,我還是跟老闆提起了這
: 件事:
: 我問:「嗯...那個,聽說下禮拜原廠有人要來...請問他是『首次來台』嗎?」
: 老闆答:「(思考)...是。」
: 我問:「那我們要不要順便做個媒體專訪呢?這應該是個不錯的機會」
: 老闆答:「(思考)...嗯,可以,這點我倒沒想到,我們可以做個專訪!」
: 於是我們就簡單地討論出一些能找的媒體,我就去開始執行了。
: 大概是幾個月前,有次我在煩惱該用什麼口氣寫信給媒體的時候,這時我當時的直屬主管
: 點了我一下,他說「你就把他們當做教授就好了啊,用寫信給教授的口氣寫信給他們吧!
: 」我聽了之後豁然開朗,從那時之後就更不會擔心自己在媒體面前失禮,想當初我剛進公
: 關公司的時候,還曾經因為想裝親切,在email中使用了大量的語助詞,例如「哦!啦!
: :)」之類的,被糾正了一頓,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真的是滿蠢的啊,寫給「教授」怎麼可以
: 用那種口氣呢!!!!
: 眼看剩不到一週的時間可以準備,於是媒體也沒有想找多,就從平常有下廣告預算的媒體
: 找比較快,互相幫忙囉。問了三家,但是碰到了一個問題,我還沒有那位要接受專訪的總
: 監的Bio啊,我打電話給媒體,媒體就直接問「有沒有他的資料能夠先寄過來呢?」
: 我把這個問題呈報給老闆,老闆說「你不能被他們牽著走」,要我說先以「職位」去談,
: Bio後補(職位代表他的地位,還有他能提供的專業見解)。果然這招行得通,談了三家
: ,兩家可以,另外一家不行,是因為記者人在國外,無法參加!「首次來台」加上「時事
: 趨勢」真的對於談專訪真是無往不利啊。
: 這邊要分享一下,如果在談專訪的時候,記得要考慮到是要「單獨專訪」還是「兩家以上
: 的聯訪」。若要走專訪,找的媒體又不只一家,則要考慮到被訪者會不會「話題疲勞」問
: 題;若要走聯訪,則要考慮到參加的媒體調性是否符合,例如你找壹周刊和商業周刊一起
: 聯訪,很明顯地就是想搞砸大家,浪費彼此的時間,因為這兩家媒體會問的問題絕大多數
: 無法共享,倒不如分開專訪。
: 除此之外,專訪能夠要注意到的細節還有,
: 1.還沒有Guts打斷講者或媒體訪問的人,最好不要安排「一個接一個式」的專訪,因為媒
: 體和講者聊開之後,真的很難中斷並開口說「不好意思,等一下還有其他媒體」這種話。
: 專訪不像記者會這麼硬,有非常明確的制式流程,也不會去規定說「只能問幾個問題」,
: 甚至找間咖啡廳坐下來就可以專訪了。如果要在同一天有不同媒體進行單獨專訪,建議可
: 以在中間穿插「中午吃飯時間到了,所以該結束了」的戲碼,或是「會議室只租到幾點,
: 所以可能要快點結束了」的安排。
: 2.在跟媒體確認時間地點的時候,必須要有詳細資訊。例如專訪時間有幾分鐘?從幾點到
: 幾點?是專訪還是聯訪?對方需不需要翻譯?假設地點是「君悅飯店」,是君悅飯店的哪
: 個樓層或哪間會議室?該怎麼去?有人在大廳接待?還是直接上去?開車停哪裡?有沒有
: 免費停車?
: 3.專訪若在會議室,你要做在靠外面的位子,以方便開門,方便倒茶水,方便叫服務生為
: 主。這時候就把自己當做服務生吧,客人一來就要主動提供咖啡或茶水,看到有人的水快
: 喝完了記得主動去加。
: 其實上面說的這三點都是我覺得我這次沒做好的地方!整個專訪過程有發生「媒體強蹦」
: 的情況,上一家還沒走,下一家就來了,說好的專訪,變成了聯訪。但是整體上還算不錯
: 啦,最後感覺上記者跟講者有聊開。
: 每一次的檢討,下一次都要做得更好!以後履歷表上可以多寫這一條經驗了。
--
評估你拿到的PR fee外,或是這是額外給客戶的"撒畢酥"
retainer客戶的話,則是一定要作的工作。
但是在進行media pitch前,通常會把事前資料給媒體 包含bio或是口頭上介紹客戶
討論的題目。
然後與記者討論中還可以問看看其他可以談的點,
需不需要翻譯 停車等事也會順便提及,通常在挑選媒體時就會知道他們家記者的能力
以及需求。
再製作完整的briefing book,包含Q&A 時間地點 注意事項給客戶; Question 時間地點
及其他事項給記者。
其他如你所提到的細節,大概就是公關本來就該注意的點,包含怎麼讓專訪變得流暢以及
上稿的機率增加。
※ 引述《zeals75 (徐仲威)》之銘言:
: 網誌原文:http://zeals75.blogspot.com/2011/06/blog-post_15.html
: 上個禮拜三我「聽說」這個禮拜國外原廠「全球總監級」的主管要來台灣,我下意識地想
: 到「要不要做專訪咧?這是一個機會耶」,但想到老闆又沒跟我說要做專訪,這時心中的
: 惡魔在我耳邊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於是我就沒有跟老闆提問要不要做一個專訪的
: 事情了。但是憋了24小時之後我還是對不起我這顆做公關的良心,我還是跟老闆提起了這
: 件事:
: 我問:「嗯...那個,聽說下禮拜原廠有人要來...請問他是『首次來台』嗎?」
: 老闆答:「(思考)...是。」
: 我問:「那我們要不要順便做個媒體專訪呢?這應該是個不錯的機會」
: 老闆答:「(思考)...嗯,可以,這點我倒沒想到,我們可以做個專訪!」
: 於是我們就簡單地討論出一些能找的媒體,我就去開始執行了。
: 大概是幾個月前,有次我在煩惱該用什麼口氣寫信給媒體的時候,這時我當時的直屬主管
: 點了我一下,他說「你就把他們當做教授就好了啊,用寫信給教授的口氣寫信給他們吧!
: 」我聽了之後豁然開朗,從那時之後就更不會擔心自己在媒體面前失禮,想當初我剛進公
: 關公司的時候,還曾經因為想裝親切,在email中使用了大量的語助詞,例如「哦!啦!
: :)」之類的,被糾正了一頓,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真的是滿蠢的啊,寫給「教授」怎麼可以
: 用那種口氣呢!!!!
: 眼看剩不到一週的時間可以準備,於是媒體也沒有想找多,就從平常有下廣告預算的媒體
: 找比較快,互相幫忙囉。問了三家,但是碰到了一個問題,我還沒有那位要接受專訪的總
: 監的Bio啊,我打電話給媒體,媒體就直接問「有沒有他的資料能夠先寄過來呢?」
: 我把這個問題呈報給老闆,老闆說「你不能被他們牽著走」,要我說先以「職位」去談,
: Bio後補(職位代表他的地位,還有他能提供的專業見解)。果然這招行得通,談了三家
: ,兩家可以,另外一家不行,是因為記者人在國外,無法參加!「首次來台」加上「時事
: 趨勢」真的對於談專訪真是無往不利啊。
: 這邊要分享一下,如果在談專訪的時候,記得要考慮到是要「單獨專訪」還是「兩家以上
: 的聯訪」。若要走專訪,找的媒體又不只一家,則要考慮到被訪者會不會「話題疲勞」問
: 題;若要走聯訪,則要考慮到參加的媒體調性是否符合,例如你找壹周刊和商業周刊一起
: 聯訪,很明顯地就是想搞砸大家,浪費彼此的時間,因為這兩家媒體會問的問題絕大多數
: 無法共享,倒不如分開專訪。
: 除此之外,專訪能夠要注意到的細節還有,
: 1.還沒有Guts打斷講者或媒體訪問的人,最好不要安排「一個接一個式」的專訪,因為媒
: 體和講者聊開之後,真的很難中斷並開口說「不好意思,等一下還有其他媒體」這種話。
: 專訪不像記者會這麼硬,有非常明確的制式流程,也不會去規定說「只能問幾個問題」,
: 甚至找間咖啡廳坐下來就可以專訪了。如果要在同一天有不同媒體進行單獨專訪,建議可
: 以在中間穿插「中午吃飯時間到了,所以該結束了」的戲碼,或是「會議室只租到幾點,
: 所以可能要快點結束了」的安排。
: 2.在跟媒體確認時間地點的時候,必須要有詳細資訊。例如專訪時間有幾分鐘?從幾點到
: 幾點?是專訪還是聯訪?對方需不需要翻譯?假設地點是「君悅飯店」,是君悅飯店的哪
: 個樓層或哪間會議室?該怎麼去?有人在大廳接待?還是直接上去?開車停哪裡?有沒有
: 免費停車?
: 3.專訪若在會議室,你要做在靠外面的位子,以方便開門,方便倒茶水,方便叫服務生為
: 主。這時候就把自己當做服務生吧,客人一來就要主動提供咖啡或茶水,看到有人的水快
: 喝完了記得主動去加。
: 其實上面說的這三點都是我覺得我這次沒做好的地方!整個專訪過程有發生「媒體強蹦」
: 的情況,上一家還沒走,下一家就來了,說好的專訪,變成了聯訪。但是整體上還算不錯
: 啦,最後感覺上記者跟講者有聊開。
: 每一次的檢討,下一次都要做得更好!以後履歷表上可以多寫這一條經驗了。
--
Tags:
行銷
All Comments

By Hedda
at 2011-06-23T11:20
at 2011-06-23T11:20

By David
at 2011-06-24T20:07
at 2011-06-24T20:07
Related Posts
公關行銷日記:絕對不能要求記者要先看 …

By Oscar
at 2011-06-18T12:15
at 2011-06-18T12:15
Marketing 工作範圍

By Liam
at 2011-06-18T12:11
at 2011-06-18T12:11
公關行銷日記:絕對不能要求記者要先看報導內容

By Brianna
at 2011-06-18T08:15
at 2011-06-18T08:15
請問台北比較有名的行銷公司【應徵】

By Valerie
at 2011-06-18T01:16
at 2011-06-18T01:16
Ebay:陸電子商務市場 沒賺頭

By Ursula
at 2011-06-17T09:07
at 2011-06-17T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