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各大學技術轉移收入2017年成長57%達7 - 工程師

Ophelia avatar
By Ophelia
at 2019-03-27T13:39

Table of Contents

南韓各大學技術轉移收入2017年成長57%達774億韓元

http://bit.ly/2FEGbul

南韓各大學和政府資助的研究機構,從技術轉讓中獲得的收益很少,雖然技轉收入 2017
年成長57%達774億韓元,卻不如美國一所大學。

根據南韓國家研究基金會(NRF)提供大學研究經費進行科技研究,2017年418所南韓國內
大學(包括148所社區學院)的技術轉讓收入,有774億韓元(6,737萬美元),比2013年
增長57%( 493億韓元)。

在個別學校的技轉金收入來看,首爾國立大學以42億韓元獲得冠軍,南韓大學獲得37億韓
元,成均館大學獲得36億韓元。令人驚訝的是,四所國家資助的科技大學未能成為榜首,
南韓科學技術高等研究院(KAIST)獲得27億韓元,光州科技學院獲得18億韓元,大邱慶北
科學研究所和技術12億韓元。蔚山科技學院甚至沒有進入前30名,Postech也只獲得13億
韓元。

倘若,考量到研究人員補貼金417億韓元(54%),還有基本開銷如專利申請、維護和註
冊費用為651億韓元,則技轉收益就呈現負數達294億韓元。

南韓所有大學的全職大學教師,平均每人的技術轉移數量僅為0.088。但該數字比2013年
的0.055增加了60%。大學教師創辦的創業公司數量達到233家,比2018年的195家增加近
20%,但只有少數公司全面投入運營。

南韓各大學的技術轉收入,的確令人失望。2017年,南韓政府編列大學科研經費高達5.29
兆韓元,雖然大學報告成功完成率為98%至99%。還有,南韓在政府研發預算與國內生產
總值(GDP)之比率方面,雖然與以色列同居世界各國第一,但研發投資的回收率卻是零


南韓國家研究基金會(NRF)表示,南韓在2017年宣布的世界創新指數的126個國家中排名
第12位,在專利申請、人力資源和研究方面表現優異,但產學合作項目呈現不足,僅排名
第26位。南韓的大學教授仍是以發表論文為主,不到十分之一的研發項目進入商業化階段


比較美國大學的技轉績效來看,單一家美國大學就超過了南韓各大學的總收入。普林斯頓
大學的技轉金收入在2015年獲得了1.42億美元(約合1610億韓元)和史丹福大學9,422萬
美元(約1066億韓元)。而史丹福大學畢業生創辦的初創公司的年銷售額是南韓GDP的兩
倍多。當聯邦政府通過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向大學和研究機構提供研發基金時,美國
還開展了一項名為I-Corps計劃,該計劃側重於學術研究以外的商業化活動,包括:啟動
培訓、召開會議以及介紹商業合作夥伴、校友網絡和投資者。

南韓政府資助的研究機構方面,似乎也是如此績效不彰。根據南韓NSF負責管理政府25個
資助的科技研究機構,去年(2018)他們的技術轉讓收入為957億韓元(8325.9萬美金),已
連續第三年每年約為960億韓元收入。然而,與大學一樣,在研究人員拿走大部分補貼及
基本專利申請開銷費用之後,幾乎無實質收入了。這對於年度預算8兆韓元來說,這是一
個糟糕的結果。

比較我國台灣的科研法人18個單位,2015年獲得政府投入RD經費約136.5億台幣,獲得技
轉收入約15.68億台幣。至於,我國大專院校的技轉金收入,2017年政府投入學校RD研發
約1212億台幣,而技轉金收入僅約12.02億台幣。
-----------------------------------------
NRF近年積極推動大學與業界產學合作,南韓的大學數量與財團都比台灣多的多,科研經
費也年年上升,技轉收入較前幾年有提高,但目前投入的資金幾乎無法回收。

--

All Comments

Daph Bay avatar
By Daph Bay
at 2019-03-29T19:55
韓貨不意外
Tracy avatar
By Tracy
at 2019-04-02T03:42
南韓大學是啥鬼? Korea U?
Kumar avatar
By Kumar
at 2019-04-05T08:59
正常,以美加標準,台沒重視研究,沒計畫接,沒財務管
理需求,有人才沒有職缺,含Sinica
Necoo avatar
By Necoo
at 2019-04-09T03:29
在台灣叫做盈利沒有讀書人風骨,大學只能純研究,以前那些
只會之乎者也的弱智懂什麼?

歐洲工程師似乎少見大齡危機, Why?

Regina avatar
By Regina
at 2019-03-27T10:58
※ 引述《iamala (it depends)》之銘言: : 我在歐洲的時候,看到很多非典型工作者,往往工作一年就休息半年。工作的時間不定, : 甚至地點也不定。他們教會我,人生不是只有一種活法,你的王道不必是我的。 首抽抽到歐洲是不一樣的概念好嗎 社會制度保障基本生活甚至下一代的生養 大航海時代以降 ...

中國大陸是怎樣看台灣科技人才?

Mary avatar
By Mary
at 2019-03-27T10:35
每次想想 中國大陸每年畢業生是台灣35-40倍 看現在很多大陸企業補習學校也有培訓 台灣人的教育真的有比較受到大陸老闆喜愛? 對岸的新人多的跟免洗一樣多....該怎樣的技能才是對岸要的人才? 對岸待遇真的是台灣好幾倍嗎? 他們的高等教育教不出人才嗎? 台灣工程師平均30-40萬人民幣的大多數 ...

歐洲工程師似乎少見大齡危機, Why?

Elma avatar
By Elma
at 2019-03-27T10:12
拜託一下 不要杞人憂天好嗎 科技業已經算是薪水相對高的行業 只要技術跟得上市場行情 就不怕失業 矽谷平均年齡3X不是因為淘汰掉老人 是因為吸收世界各地的年輕人去那邊工作 此外矽谷不是只有google fb amazon這幾家公司 矽谷還有一堆老人公司像是HP oracle cadence intel cisc ...

無接觸/手勢控制將成為下一代HMI人機介面

Vanessa avatar
By Vanessa
at 2019-03-27T10:05
無接觸/手勢控制將成為下一代HMI人機介面趨勢 http://bit.ly/2YqBqvQ 第一款採用無接觸式/手勢控制的裝置正邁向市場。樂金在MWC上展示的G8 ThinQ實現智慧 型手機身份驗證功能和手勢控制,至於谷歌和蘋果很可能也會在2019年之前推出具有這種 人機介面(HMI)的產品。 HMI技 ...

歐洲工程師似乎少見大齡危機, Why?

Vanessa avatar
By Vanessa
at 2019-03-27T09:46
※ 引述《SophieFluid (cand#39;est la vie)》之銘言: : 台灣、中國、美國的工程師各討論版都有常見的月經文:如何做到4X歲啊、中年失業啊等 : 當然,煩惱程度依領域而異,互聯網煩惱的是35歲職業封頂,一般科技領域大概是40-45 : 小弟想請教的是,怎麼很少聽到來自歐陸大齡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