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技人何去何從 - 生技
By Dora
at 2010-11-15T14:31
at 2010-11-15T14:31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bibico (彬彬扣)》之銘言:
: 目前看到台灣很多大學都主推生科相關科系
: 像是台X.陽X以及清X.交X也都有相關科系
: 加上其他學校
: 每ㄧ年下來不知道有多少生技人畢業
: 加上碩班博班
: 真的是人才擠擠
: 估計每年下來應該有上千個相關科系畢業的人吧
: 那台灣真的有那嚜多職缺嗎?
: 政府十多年前推生技.現在還在推生技.是生技還是生計?
: 有可以媲美電子產業的那天嗎?
好我既然都說了我要分享目前在國外看到的
那我就要說到做到
國外的生物技術有比較好嘛?
事實上我們都覺得國外的大藥廠充滿了工作機會
但是事實上從金融風暴開始就已經不是這樣
我舉一個例子給你看
PFIZER跟WYETH合併以後 他們裁員了40%
也就是說惠氏的人 大半都失業了 裡面有原因 但是我不想多提:)
其他的藥廠如GSK ROCHE MERCK也沒好多少
我只是說明一下人事凍結這種事情不是只有在台灣
馬英九對經濟狀況不好的辯解跟歐巴馬也差不了太多(...其實他沒有那麼差)
另一個問題是藥廠現在做不出新藥
這是結構性的問題 什麼是結構性的問題
因為原來的藥廠PHD主導 做開發的工作
但是後來因為藥品測試跟臨床分析的關係全部都變成MD
MD的作用跟PHD不一樣 他是運用現有的資源
所以你不要指望他從根本推出新東西他只能把現有的PIPELINE往前推
PHASE1-2-3然後遇到困難 抱歉沒有科學家可以做事情了 該計畫死亡 付諸東流
而金融風暴算是第二重打擊所以藥廠把很多的PHD給解雇了 更惡化
有多慘呢 許多的PHD在40歲還要回到大學做POSTDOC 這就在我身邊真實發生的故事
結構清洗以後 PHD變得更少 就更沒新東西
結果呢你會看到大藥廠常常去買小實驗室 小公司 因為要技術
因為他們手下的MD都不懂的研發新技術
只好用超高財力買回一些不知道可不可以用的技術 結果不好的話 就虧空更大
就算是富可敵國 這樣搞下去也沒錢 然後再把PHD解雇 惡性循環
這是一個結構問題 但是更大的結構問題在後面
為什麼有人做這種決策跑來解雇新產品的開發者呢?因為管理者結構就改變了
大型企業就好像王國一樣
裡面的最高決策者就是國王 他會一代傳一代 所以有王子跟公主
但是王子跟公主往往是學非基礎科學的 或者是家人用錢幫他把學位給買回來
比如說某個東吳念不太畢業但是可以送到華頓的這種 我沒說是誰
這種人上來以後當然看不懂PHD的分析 所以他也無從決定到底往哪個方向好
所以你就看到各大藥廠的研究範圍都是類似的 因為大家都這樣:)
他們後來的走向一定是把觸角放到大學裡面去 用國家的錢來做產品
比如說我最近看到的新聞就是某大學要成立藥品研究中心(詳細名字我忘了)
打算跟藥廠合作 作為美國該地區新藥開發的基地
而我不覺得這會成功
我也不知道怎麼辦 而我現在正默默的在看
這次還能拿美國當借鏡嘛?
說到一點題外話
事實上許多的企業都是這種情況
但是在研發導向的企業裡面會更快的加速滅亡
應該這樣說 在初期發展的情況裡面 工程師 科學家作為領隊可以
但是隨規模的擴展 人力跟成本的控制會讓金融跟管理專業抬頭
但是一抬頭以後 研發的活力就下降了 避免衰退反而成為目標
即便GOOGLE現在 也正在被FACEBOOK挖角
大藥廠的下一個FACEBOOK在哪呢?這行業不是跟軟體業一樣可以白手起家的
所以說 如果都沒有這種FACEBOOK呢?請大家好好的 想想吧
其實我一直覺得工程師 科學家 經濟學家才是有遠見可以作為最高領導的決策者
也許是我的偏見吧
--
我很想舉一個很好的例子 就是大象跟老鼠
老鼠很小新陳代謝很快 大象很大而且比較慢
在台灣發生的這些經濟問題等事情 很快也會在美國發生的感覺
我們比我們自己所想的更像美國
--
: 目前看到台灣很多大學都主推生科相關科系
: 像是台X.陽X以及清X.交X也都有相關科系
: 加上其他學校
: 每ㄧ年下來不知道有多少生技人畢業
: 加上碩班博班
: 真的是人才擠擠
: 估計每年下來應該有上千個相關科系畢業的人吧
: 那台灣真的有那嚜多職缺嗎?
: 政府十多年前推生技.現在還在推生技.是生技還是生計?
: 有可以媲美電子產業的那天嗎?
好我既然都說了我要分享目前在國外看到的
那我就要說到做到
國外的生物技術有比較好嘛?
事實上我們都覺得國外的大藥廠充滿了工作機會
但是事實上從金融風暴開始就已經不是這樣
我舉一個例子給你看
PFIZER跟WYETH合併以後 他們裁員了40%
也就是說惠氏的人 大半都失業了 裡面有原因 但是我不想多提:)
其他的藥廠如GSK ROCHE MERCK也沒好多少
我只是說明一下人事凍結這種事情不是只有在台灣
馬英九對經濟狀況不好的辯解跟歐巴馬也差不了太多(...其實他沒有那麼差)
另一個問題是藥廠現在做不出新藥
這是結構性的問題 什麼是結構性的問題
因為原來的藥廠PHD主導 做開發的工作
但是後來因為藥品測試跟臨床分析的關係全部都變成MD
MD的作用跟PHD不一樣 他是運用現有的資源
所以你不要指望他從根本推出新東西他只能把現有的PIPELINE往前推
PHASE1-2-3然後遇到困難 抱歉沒有科學家可以做事情了 該計畫死亡 付諸東流
而金融風暴算是第二重打擊所以藥廠把很多的PHD給解雇了 更惡化
有多慘呢 許多的PHD在40歲還要回到大學做POSTDOC 這就在我身邊真實發生的故事
結構清洗以後 PHD變得更少 就更沒新東西
結果呢你會看到大藥廠常常去買小實驗室 小公司 因為要技術
因為他們手下的MD都不懂的研發新技術
只好用超高財力買回一些不知道可不可以用的技術 結果不好的話 就虧空更大
就算是富可敵國 這樣搞下去也沒錢 然後再把PHD解雇 惡性循環
這是一個結構問題 但是更大的結構問題在後面
為什麼有人做這種決策跑來解雇新產品的開發者呢?因為管理者結構就改變了
大型企業就好像王國一樣
裡面的最高決策者就是國王 他會一代傳一代 所以有王子跟公主
但是王子跟公主往往是學非基礎科學的 或者是家人用錢幫他把學位給買回來
比如說某個東吳念不太畢業但是可以送到華頓的這種 我沒說是誰
這種人上來以後當然看不懂PHD的分析 所以他也無從決定到底往哪個方向好
所以你就看到各大藥廠的研究範圍都是類似的 因為大家都這樣:)
他們後來的走向一定是把觸角放到大學裡面去 用國家的錢來做產品
比如說我最近看到的新聞就是某大學要成立藥品研究中心(詳細名字我忘了)
打算跟藥廠合作 作為美國該地區新藥開發的基地
而我不覺得這會成功
我也不知道怎麼辦 而我現在正默默的在看
這次還能拿美國當借鏡嘛?
說到一點題外話
事實上許多的企業都是這種情況
但是在研發導向的企業裡面會更快的加速滅亡
應該這樣說 在初期發展的情況裡面 工程師 科學家作為領隊可以
但是隨規模的擴展 人力跟成本的控制會讓金融跟管理專業抬頭
但是一抬頭以後 研發的活力就下降了 避免衰退反而成為目標
即便GOOGLE現在 也正在被FACEBOOK挖角
大藥廠的下一個FACEBOOK在哪呢?這行業不是跟軟體業一樣可以白手起家的
所以說 如果都沒有這種FACEBOOK呢?請大家好好的 想想吧
其實我一直覺得工程師 科學家 經濟學家才是有遠見可以作為最高領導的決策者
也許是我的偏見吧
--
我很想舉一個很好的例子 就是大象跟老鼠
老鼠很小新陳代謝很快 大象很大而且比較慢
在台灣發生的這些經濟問題等事情 很快也會在美國發生的感覺
我們比我們自己所想的更像美國
--
Tags:
生技
All Comments
By Kumar
at 2010-11-18T21:22
at 2010-11-18T21:22
By Candice
at 2010-11-19T01:48
at 2010-11-19T01:48
By Blanche
at 2010-11-21T08:28
at 2010-11-21T08:28
By Zanna
at 2010-11-23T10:19
at 2010-11-23T10:19
By Heather
at 2010-11-23T16:26
at 2010-11-23T16:26
By Hardy
at 2010-11-26T12:10
at 2010-11-26T12:10
By Jacob
at 2010-11-27T00:52
at 2010-11-27T00:52
By Ethan
at 2010-12-01T02:55
at 2010-12-01T02:55
By Zanna
at 2010-12-04T09:36
at 2010-12-04T09:36
By Puput
at 2010-12-08T10:34
at 2010-12-08T10:34
By Odelette
at 2010-12-12T23:49
at 2010-12-12T23:49
By Sandy
at 2010-12-16T17:38
at 2010-12-16T17:38
By Emma
at 2010-12-21T07:59
at 2010-12-21T07:59
By Ursula
at 2010-12-23T18:12
at 2010-12-23T18:12
By Adele
at 2010-12-24T06:02
at 2010-12-24T06:02
By Freda
at 2010-12-24T07:51
at 2010-12-24T07:51
By Skylar Davis
at 2010-12-27T09:47
at 2010-12-27T09:47
By Iris
at 2010-12-31T21:56
at 2010-12-31T21:56
By Susan
at 2011-01-01T21:03
at 2011-01-01T21:03
By Zenobia
at 2011-01-06T09:42
at 2011-01-06T09:42
By Olga
at 2011-01-10T05:49
at 2011-01-10T05:49
By Wallis
at 2011-01-13T15:30
at 2011-01-13T15:30
By Dora
at 2011-01-16T13:55
at 2011-01-16T13:55
By Michael
at 2011-01-18T00:48
at 2011-01-18T00:48
By Ina
at 2011-01-19T21:42
at 2011-01-19T21:42
By Olive
at 2011-01-21T23:46
at 2011-01-21T23:46
By Eartha
at 2011-01-23T15:34
at 2011-01-23T15:34
By Leila
at 2011-01-25T19:38
at 2011-01-25T19:38
By Ina
at 2011-01-30T12:24
at 2011-01-30T12:24
By Wallis
at 2011-02-04T00:49
at 2011-02-04T00:49
By Donna
at 2011-02-06T23:48
at 2011-02-06T23:48
By Lydia
at 2011-02-11T09:59
at 2011-02-11T09:59
By Candice
at 2011-02-12T21:21
at 2011-02-12T21:21
By Quanna
at 2011-02-16T07:40
at 2011-02-16T07:40
By Charlie
at 2011-02-18T17:25
at 2011-02-18T17:25
By Robert
at 2011-02-22T13:14
at 2011-02-22T13:14
By Caitlin
at 2011-02-25T05:00
at 2011-02-25T05:00
By Quanna
at 2011-03-02T02:28
at 2011-03-02T02:28
By Joseph
at 2011-03-06T10:12
at 2011-03-06T10:12
By Freda
at 2011-03-09T00:33
at 2011-03-09T00:33
By Necoo
at 2011-03-11T11:53
at 2011-03-11T11:53
By Freda
at 2011-03-12T01:15
at 2011-03-12T01:15
By Mason
at 2011-03-13T05:01
at 2011-03-13T05:01
By Oliver
at 2011-03-14T06:28
at 2011-03-14T06:28
By Isla
at 2011-03-14T15:32
at 2011-03-14T15:32
By William
at 2011-03-17T13:45
at 2011-03-17T13:45
By Necoo
at 2011-03-18T18:04
at 2011-03-18T18:04
By Sierra Rose
at 2011-03-20T15:44
at 2011-03-20T15:44
By Audriana
at 2011-03-22T18:50
at 2011-03-22T18:50
By Christine
at 2011-03-26T19:35
at 2011-03-26T19:35
Related Posts
傳產 vs 生技
By Dora
at 2010-11-15T01:11
at 2010-11-15T01:11
wokao 生物技術論壇最新動態
By Ula
at 2010-11-14T21:22
at 2010-11-14T21:22
看履歷的感想
By Freda
at 2010-11-13T11:08
at 2010-11-13T11:08
科學與新技術影片介紹
By James
at 2010-11-13T10:00
at 2010-11-13T10:00
科學與新技術影片介紹
By Enid
at 2010-11-13T09:49
at 2010-11-13T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