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技人何去何從 - 生技

Blanche avatar
By Blanche
at 2010-11-16T04:36

Table of Contents

分析現狀的好文, 不過個人有些不同的見解以及經驗
或許可以提出來當作討論的焦點


※ 引述《magicbreaker (頂住壓力 進行反擊!)》之銘言:
[頭一段完全贊同, 恕刪]

: 另一個問題是藥廠現在做不出新藥
: 這是結構性的問題 什麼是結構性的問題
: 因為原來的藥廠PHD主導 做開發的工作
: 但是後來因為藥品測試跟臨床分析的關係全部都變成MD
: MD的作用跟PHD不一樣 他是運用現有的資源
: 所以你不要指望他從根本推出新東西他只能把現有的PIPELINE往前推
: PHASE1-2-3然後遇到困難 抱歉沒有科學家可以做事情了 該計畫死亡 付諸東流
: 而金融風暴算是第二重打擊所以藥廠把很多的PHD給解雇了 更惡化
: 有多慘呢 許多的PHD在40歲還要回到大學做POSTDOC 這就在我身邊真實發生的故事
: 結構清洗以後 PHD變得更少 就更沒新東西
: 結果呢你會看到大藥廠常常去買小實驗室 小公司 因為要技術
: 因為他們手下的MD都不懂的研發新技術
: 只好用超高財力買回一些不知道可不可以用的技術 結果不好的話 就虧空更大
: 就算是富可敵國 這樣搞下去也沒錢 然後再把PHD解雇 惡性循環

結構性問題除了原po題到的以外, 還有傳統drug discovery 模式找出來的drug candidate
開銷太大但通過clinical trial 成功率太低的問題. 傳統的drug discovery 方式
大多從target ID, HT small mol. screening, mol optimization, in vitro/in vivo
等preclinical studies 來看efficacy, toxicity, 和pharmacokinetic, 然後把最好
的candidate 推入clinical study. 在這些chemical 裡面可以成功變成上市藥的
大約是 25 分之一. 如果以每個candidate 要上千萬美元才能從開發到跑完
clinical trial 然後乘25倍, 如原po 說的, 就算是富可敵國也會搞到沒錢.

這批景氣不好藥廠真的很慘, 但他們也有了景氣為理由來重整研發部門的結構.
不只是重點疾病轉移, 科技也轉移, 讓整體discovery pipeline 重整.
當然,買賣其它生科公司或是藥廠來增加本身的R&D profolio也成了策略的一部分
例如Pfizer 買Wyeth, Roche 吃Genentech, Merck 吃Schering-Plough,
Sanofi 想標Genzyme等, 基本上除了一部分R&D人被淘汰外也造成人才大洗牌
例如Merck 去年撤了Seattle 的廠之際, 許多人跳槽到同在Seattle 的Amgen.

除了MD/PhD 在clinical trial 前後銜接可能有的問題外, 傳統drug discovery
的pipeline 需要重整也造成許多傳統基礎生物人開始被生資,化資,系統生物類的人取代
但這些人能夠被重用多久, 他們作的東西能不能轉譯成更成功的drug discovery
pipelin, 藥廠決策層有沒有那個耐心, 這也是個很大的疑問.
不過套一句藥廠人現在整天說的"Current model is not sustainable"
改變是一定必要的, 要不然藥廠領域會整體崩盤...


: 這是一個結構問題 但是更大的結構問題在後面
: 為什麼有人做這種決策跑來解雇新產品的開發者呢?因為管理者結構就改變了
: 大型企業就好像王國一樣
: 裡面的最高決策者就是國王 他會一代傳一代 所以有王子跟公主
: 但是王子跟公主往往是學非基礎科學的 或者是家人用錢幫他把學位給買回來
: 比如說某個東吳念不太畢業但是可以送到華頓的這種 我沒說是誰
: 這種人上來以後當然看不懂PHD的分析 所以他也無從決定到底往哪個方向好
: 所以你就看到各大藥廠的研究範圍都是類似的 因為大家都這樣:)

這是說到藥廠的痛, 不過以前PhD的數字比現在少很多, 所以在這產業管理階層
缺少PhD 倒也不意外. 看看以後這會不會改變吧.

: 他們後來的走向一定是把觸角放到大學裡面去 用國家的錢來做產品
: 比如說我最近看到的新聞就是某大學要成立藥品研究中心(詳細名字我忘了)
: 打算跟藥廠合作 作為美國該地區新藥開發的基地
: 而我不覺得這會成功
: 我也不知道怎麼辦 而我現在正默默的在看
: 這次還能拿美國當借鏡嘛?
: 說到一點題外話
: 事實上許多的企業都是這種情況
: 但是在研發導向的企業裡面會更快的加速滅亡
: 應該這樣說 在初期發展的情況裡面 工程師 科學家作為領隊可以
: 但是隨規模的擴展 人力跟成本的控制會讓金融跟管理專業抬頭
: 但是一抬頭以後 研發的活力就下降了 避免衰退反而成為目標
: 即便GOOGLE現在 也正在被FACEBOOK挖角
: 大藥廠的下一個FACEBOOK在哪呢?這行業不是跟軟體業一樣可以白手起家的
: 所以說 如果都沒有這種FACEBOOK呢?請大家好好的 想想吧
: 其實我一直覺得工程師 科學家 經濟學家才是有遠見可以作為最高領導的決策者
: 也許是我的偏見吧


--
Tags: 生技

All Comments

傳產 vs 生技

Emma avatar
By Emma
at 2010-11-15T01:11
※ [本文轉錄自 Tech_Job 看板 #1Cu1PBQJ ] 作者: ynkd (ynkd) 看板: Tech_Job 標題: [請益] 傳產 vs 生技 時間: Mon Nov 15 01:03:04 2010 傳產 vs 生技 --------------------------- ...

wokao 生物技術論壇最新動態

Anthony avatar
By Anthony
at 2010-11-14T21:22
wokao 生物技術論壇最新動態 持續招募徵文活動 1. 公開 徵文活動 2. 招募 義務編輯 加入 隨機最新文章 1. Real-Time PCR Tm選擇 2. 細�� ...

看履歷的感想

Liam avatar
By Liam
at 2010-11-13T11:08
我們公司算是業界裡面滿大的生技相關行業, 一般民眾都知道名字的那種.. 前幾天,我老闆砍了一個研發的同事.. 這個同事是整個研發裡面最資深�� ...

科學與新技術影片介紹

Lucy avatar
By Lucy
at 2010-11-13T10:00
上一篇文章是我轉錄在科技工作板的文章 其中也介紹了很多跟生物還有生物技術有關的影片 所以轉來這 都是我自己寫的介紹 所以可能不很詳細 不過� ...

科學與新技術影片介紹

Annie avatar
By Annie
at 2010-11-13T09:49
※ [本文轉錄自 Tech_Job 看板 #1CrAU4K2 ] 作者: scimage (小機器人) 看板: Tech_Job 標題: [情報] 科技相關影片介紹 時間: Sat Nov 6 08:55:18 2010 科技板的板友好 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