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英國找到工程師的工作 (求職篇) - 海外工作

Eartha avatar
By Eartha
at 2018-11-15T22:40

Table of Contents


如何在英國找到軟體工程師的工作?(求職篇)

Blog 好讀版:
https://medium.com/dimly-lit/how-to-find-jobs-in-uk-chap-channel-b878a3a46f2a

--------
這篇文章的緣起,是三年前我開始籌備的「台灣工程師在英國」(TEiUK) 分享會。當時活
動的投影片一直公開在網路上供大家下載,而我們從 2016 年以來也持續透過每季一次的
分享會,讓更多土生土長的台灣朋友都能獲得站上國際舞台的門票。因為投影片這個媒介
的限制,陸陸續續也總有朋友會來信詢問分享的細節,三年後的現在,我想也許是一個很
好的機會來總結一下我在倫敦的工作經驗了。
--------

在 《概念篇》 中,我們分析了台灣人出國找工作可能遇到的四個困境包含:沒有工作簽
證、不知道海外的求職管道和面試重點、以及缺乏外語的溝通能力,並概略說明了簽證的
解決之道。這一篇我想把焦點轉回到求職這個核心,並先從求職管道開始談起。

如同我在系列文中提到的,我相信專業能力約在中上程度的台灣人就有在世界上伸展拳腳
的機會,在更大的舞台我們都有機會在挑戰中成長為更好的人。所以這篇文也是針對沒有
太多留學或海外工作經驗、鐘形曲線中間的大部分台灣人所寫的。如果你已經有了一些國
際經驗,或在專業能力上已達到該領域頂尖的程度,那麼最有效的求職方法就是直接透過
該領域的人脈或管道走向世界。

我可能單純就是幸運 但有沒有可能把這種幸運傳遞下去呢?
三年前我抽到英國打工渡假簽證就隻身前往英國了,在出發之前我也不確定自己可以做到
什麼程度。因為我的目標是找到軟體業的正職工作,但我一來才轉行兩年,對自己的技術
能力也不算太有自信,二來也沒真正在全英文的國家裡獨立生活過,不知道面試可以做到
什麼程度。剛到倫敦在取得稅號之前無法立即開戶從台灣匯款過來,要專心找工作的話實
在也不容易額外去找做全天的零工,所以我只能用身上帶的 £3,000 撐下去,那時候的
想法是:這大概夠我撐三個月,我一定要在三個月內上工。如果找不到怎麼工作怎麼辦呢
?老實說我沒特別去想這個可能性。

很多和我差不多時間過去的朋友也都有類似的情境,但並不是每個人找工作都非常順利,
即使是已經有工作經驗的軟體工程師也一樣。有的人真的就放棄返台了,也有的過著邊打
工邊面試的煎熬日子,才在要打包的最後關頭找到了正職。沒有國際經驗的人,普遍都得
花三、四個月左右才能找到理想的全職工作。

我非常幸運,大概在一個月左右就找到工作敲定 offer 了。我事後常想,有什麼是當時
我多做的嗎?我想源自軟體業外的求職經驗可能真的幫助了我。



在綜合型職缺看板上應徵不是找國際工作最有效率的方式

一般人在台灣找工作的流程大致如下:
培養實力 > 準備履歷 > 尋找職缺 > 應徵工作 > 進行面試

舉例來說,一個準備要換工作的工程師,他可能已經在現職做了兩年(培養實力),利用空
閒時間把這兩年的事蹟補到舊履歷上(準備履歷),並在 104 上開始用職稱和薪資進行工
作搜尋(尋找職缺資訊)。過了幾天,他主動投了些有興趣的公司,也收到了一些公司的面
試邀請(應徵工作),把一些不符合期望的直銷工作刪除後,安排了下個月開始密集的面試
(進行面試)。幾輪面試下來,很幸運地他獲得了一些 offer,但是最喜歡的 A 公司給的
薪資卻是最少的。拿不定主意的他上 ptt 去問一些關於 N-3000 vs N+5000 的問題[1],
然後試圖問問 A 公司有沒有機會提升薪資(薪資談判)。很不幸的 HR 說必須依學歷和年
資核薪,沒有調整空間,他於是去了給薪最高的 B 公司(仔細想想,B 公司不用自備電腦
又能遠端工作其實也很不錯),並展開新的生活,直到下一個兩年後……

這可能是本土工程師常見的轉職模式,但很不幸的並不是最能夠得到好結果的模式。如果
沿用同樣的方法想要找海外工作,第一個會遇到的問題就是:國際上的 104 在哪裡?好
不容易 google 到了國際[2]並上傳履歷之後,如果發現並沒有像在 104 那樣收到面試邀
請,很直覺地便會開始花費大量心力不斷灑網主動申請。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問題在哪呢


首先是簽證問題。當國外招募人(recruiter) 看到你的名字是熟悉的中文拼音,學經歷又
都全在台灣的時候,很容易便會有「這個人需要額外申請工作簽證」的直覺而跳過你的履
歷了,不論你是否已有簽證。

其次是履歷問題:因為英文履歷不是單純的中翻英而已。你準備的履歷可能並非國際通用
的格式,內容也未能針對軟體工程師常見的職務要求(job description, JD)作調整,這
就增加了招募人看到你或把你列為合格的面試者的難度。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綜合型的職缺看板 (job board) 並不是一般海外公司找人的主要管
道,會在職缺看板出沒的大部分是人力公司的仲介[3],而非雇主本身,所以主動投遞
履歷可能也無法如願展現出你的「主動積極」。



不要去找工作 而要讓工作找的到你

那麼要怎麼有效地找到國際工作呢?關鍵就是「不要去找工作,而要讓工作找的到你」。

這裡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平常就要建立自己網路上的專業形象,而且是國際上的專業形象。
專業形象並不是非得要成為網路名人或領域大神不可,也不是要擺些裝逼的圖片讓自己看
起來光鮮亮麗。而是要讓自己成為能被國際招募人搜尋到的候選人(candidates
)。換句話說,你不必做到「想到 javascript 就想到你」的程度,但必須要做到「搜尋
javascript 可以搜尋的到你」的程度[4]。只要你能夠被搜尋得到,招募人─不管是
公司內部的人資還是人力公司的獵頭─就會主動接洽你,這時候只要你的簽證、學經歷
、外語溝通都沒有問題,就可以進到面試關了。外語溝通要怎麼練習已經超出了這裡的討
論範圍,簽證問題的解決方法在《概念篇》則已經提過一些解法。

生在這個時代的工程師有一點幸運的是市場上需求仍然比供給多,歐陸因為薪資不如美國
,也是科技業人力短缺的地區,即使簽證有問題,很多公司還是願意主動協助申辦工作簽
證的。

所以理想地找工作流程應該改成這樣:
培養實力、取得簽證
> 準備履歷、更新網路上的專業形象
> 尋找職缺、和招募人交涉
> 主動應徵工作、被動讓工作應徵你
> 進行面試

至於要怎麼建立專業形象又要怎麼讓招募人搜尋到你呢?LinkedIn 是你的最佳解。


LinkedIn是招聘領域中的Google 善用它是你被找到的關鍵

撇開職缺永遠填不滿的明星公司不談,一般招募人做招聘的流程大致如下:
1. 公司部門開出缺額 (vacancies opening)
2. 招募人開始建立符合這次職缺的人才庫 (sourcing)
3. 招募人將真正符合這個職缺的求職者放進面試名單 (screnning)
4. 利用招募軟體管理求職者的面試流程 (interviewing)
5. 完成這次職缺的召募目標 (filling)

這和跑業務很像。假設這次公司目標是招募 5 個工程師,而他過去的經驗顯示人才庫
(talent pool) 裡會有 10% 的人能通過初步篩選,剩下 10% 的人順利通過面試,最後
會接受 offer 並前來上班的人只有 50%,他就得想辦法建立一個 1,000 人的人才庫才能
達成目標 (1,000 * 10% * 10% * 50% = 5)。

一個招募人要上哪去找到這 1,000 個人呢?
- 從過去自己或公司建立的人才庫中篩選出符合這次需求的
- 公佈在公司的官網和職缺平台
- 請信任的人推薦最近在找工作的人
- 在網路上找人

而網路上最方便招募人使用的平台就是 LinkedIn。因為它提供了關鍵字搜尋 (e.g.
javascript, reactjs)、可以進行篩選(e.g. 年資 2 年以上、地點在倫敦)、可以針對特
殊需求找人(e.g. 曾在 Google 工作過)。更重要的是,國際的招募人普遍相信大多數符
合職缺需求的人是還沒出現在人力市場上的「被動求職者」(passive candidat)[5],所以
不能只是在職缺看板上等待主動求職者(active candidates),應該要盡可能地主動接觸
任何符合資格的職場人士才有可能達成招聘目標。

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研究說明招募人平均花多少時間在 LinkedIn,Quora 上的一則分享顯
示,招募人每天會花大約為 10% 的工作時間(約 1–2 小時)在 LinkedIn 上[6]。我從自
己公司內的招募人的側面觀察,在 sourcing 階段,LinkedIn 的畫面從沒在他的螢幕上
消失過。

身為求職者我們要利用的正是這點。想辦法好好建立自己的 LinkedIn Profile 之後,即
使人還身在台灣,也能接收到來自世界的招募人的電話或站內信(InMail)。



怎麼讓自己的 LinkedIn Profile 更容易被搜尋

怎麼經營 LinkedIn 也是個可以獨立成篇的大哉問,初學者可以先參考這篇文章提到的要
點開始經營:"The 31 Best LinkedIn Profile Tips for Job Seekers"
( https://muse.cm/1gynguI )。


這邊的重點有兩個:
- 優化搜尋:讓自己出現在搜尋結果的上半部並被招募人點擊
- 強化專業形象:讓招募人相信你是合格的求職者並主動聯繫

我們可以先試著從招募人的角度看這件事:
https://i.imgur.com/fVeBwWX.png

從圖片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一般招募人最常使用篩選欄位就是:
- 職稱 (job title)
- 地區 (location)
- 技能 (skills)
- 曾經工作的公司 (company)
- 教育 (education)

換句話說,這些欄位就是你在建立個人頁面時必填的項目,這將決定招募人是否找得到你
。想在倫敦找工作地區就得放倫敦,想找工程師的工作技能就得放相關的語言,職稱也最
好改成目標職位的職稱。

而每一筆候選人搜尋結果在點擊前會呈現的資料包含:
- 大頭照 (photo)
- 個人標題 (headline)
- 地區 (location)
- 產業 (industry)
- 現職的公司名和職稱 (current experience)
- 過去工作的公司名和職稱 (past experience)

這些欄位同樣也是必填的欄位,這將決定招募人是否願意點擊你來看看你的 個人頁面。
上述的這些欄位都在 profile 編輯頁面最上部的位置,可以直接點擊做編輯。

其他一些比較基本的原則包括:
- 照片一定要放:官方公布的資料是,有放照片的求職者的點閱率比沒放照片者多七倍,
LinkedIn 本身的搜尋演算法也會給有放照片的候選人比較高的權重積分[7]。

- Headline 可以做客制化的修改:個人標題是名字之下的第一個訊息,預設會合併顯示
你現職的職稱和公司名。但如果你想呈現吸睛的內容或轉換職能也可以另外調整。比方說
你的職稱一直都是 Marketing Specialist, 就可以嘗試在個人標題說自己是 Growth
Hacker。同理,也可以把 System Admin 重新定位成 DevOp[8]。

- 最新的工作經驗一定要放還在現職的工作:從圖片中可以看到,搜尋結果的排序上會把
包含現職的人排在前頭,所以如果你的現職是空白的,就會掉到搜尋結果後面的頁次。如
果真的沒有現職──比方說我正在旅行尋找人生方向或正在刷題準備面試──那你可以直
接新增一個 "Self-Employed" 的公司並把職稱寫成 Traveler/Freelancer 即可 ,然後
勾選:"I currently work in this role"。

- 在技能和經驗中多放一些和應徵職缺相關的關鍵字:這並不只侷限於技能那個欄位
(Skills & Endorsements),也包含你工作經歷中選擇的用字。舉例來說如果你要應徵前
端工程師,多提一下 javascript/ES6, Angular/ReactJS 之類的必備技能比較能夠讓你
被篩選出來。

- Profile 完成度越高越好:完成度高不是指文字越多越好。LinkedIn 會提示你還有哪
些區塊的資料需要補齊,並提供你一個完成度的百分比。完成度百分比越高的搜尋積分也
會越高。

- 想辦法取得技能的背書(Endorsements):這個背書的目標不在數量,而是讓它產生可信
度。假設你技能放了 Fire Eating,但卻沒有任何人背書,難免讓人存疑。但反過來說一
個技能如果已經有 50 個人背書了,那麼再努力找人把它刷成 100 個也沒有太多額外意
義。


對於台灣人來說,另有幾個地方可以特別注意:

- 在 LinkedIn 上全部使用英文即可:主要的目標是方便招募人進行關鍵字搜尋,同時也
有助於把自己定位成國際人才。
避免錯字:可以使用像 Grammarly 這類瀏覽器插件直接線上改錯字。

- 把地區改成要求職的目標國家:如果要找英國的工作,務必把自己的地區改成 UK,如
果要找其他地區,概念亦同。
可以在 Summary 的欄位提及自己的簽證狀態:如果已經有合法工作身分的,可以主動表
明自己不需要額外的簽證贊助 (e.g. I am legally authorized to work at UK.)

- 國際級的證照 (certificates) 可以多放:科技業其實是最不重視證照的行業,因為檢
驗你實力的方法很多。但如果你已有國際通用的證照,放上去總是好的,比放說 PM 領域
常見的 PMP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敏捷開發顧問常見的
CSM (Certified Scrum Master) 等。如果你有上 Coursera 或 EdX 這些具有公信力的
線上課程並購買證書的話,這也是一個有用的項目;特別是對於學歷相對弱勢的人而言。

- 想辦法讓自己的連結人數提升到 100 人:就像你在 Facebook 也會透過好友人數來判
斷一個帳號是否為假帳號,如果提高你的好友數量 (connection),尤其是相關領域的專
業人士,也會有助於建立你的專業形象並提升搜尋積分。平常沒有經營 LinkedIn 的人,
可以試著從朋友圈、同校的朋友、專業社群認識的人等等開始擴張自己的網絡。

- 想辦法取得英文的推薦 (recommendations):這和搜尋結果無關,但卻是一個讓招募者
相信你是高績效人才的關鍵。如果一直都在本土的公司,要取得英文的推薦,並請推薦人
到 LinkedIn 上幫你留言可能較難;對方甚至可能也沒有 LinkedIn。這時不妨嘗試其他
切入點:比如主動表明可以先寫中文再由你幫忙翻譯;自己先自己擬好一份第三人稱的推
薦稿,再請對方過目並加到 LinkedIn 上;或尋找同事擔任推薦人等等。不論是否出國,
每個升遷和轉職如果都能多做這點,很容易就能建立起自己的品牌。這是個人職涯發展的
基本功,需要時間慢慢積累。



除了經營形象 選對方向累積實力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上述都有做到,工作經驗也有好好填寫的話,應該就能慢慢開始收到獵人頭寄來的信
了。假設依然杳無音信,你可以從自己個人頁面的資訊看板 (dashboard) 來 debug,檢
視問題出在哪裡:
https://i.imgur.com/cMaG5qu.png

- 如果是 Search Appearance 過低:那就表示你的搜尋優化還沒完成,可以檢查看地區
、技能、關鍵字是否符合目標工作的用語。

- 如果是 Search Appearance 很高但 Who viewed your profile 過低:那就要思考照片
、headline、和公司知名度的問題。

- 如果 Who viewed your profile 很高但收到的站內信很少:那就要思考自己的工作經
驗是否寫得不好、技能背書或推薦不夠、或檢附的連結是否能展現你的專業能力 (工程師
是否附上了活躍的 Github[9]帳號?設計師是否有完整的作品集?)

這其實也是很好的一個自我職涯檢視時機,假設你已經按照上述做法完善了你的
LinkedIn Profile,卻還是效果不彰,可能就是該認真思考職涯規劃的時刻了。這有幾
種可能:

- 你的工作資歷還不夠:資歷不是單指年資,也包含你工作的深度和廣度。這個必須靠自
己主動選擇:有沒有可能在現職開創一個新的技術專案呢?是否要先轉職到讓自已可以成
長更快或國際名聲更響亮的公司呢?有沒有辦法參加一些開源 (open source) 專案來增
加自己的專業形象?

- 你建立的技能樹可能剛好不是現在國外需要的:因為產業區位的不同,每個地區需要的
工作技能並不相同。舉例來說台灣硬體相關的產業較發達,對於寫 C 和比較底層的人就
比較吃香;但在歐美剛好是完全相反的,可能是 web 相關的技術人力比較缺乏。如果有
心要找歐美的工作,可能可以先透過職缺看板調查該地區的職缺需求,看看該地區主要缺
那種技能的人,再慢慢開始累積新的技能樹,或直接改朝其他地區發展。


很多時候選擇真的比努力重要,選定了方向就義無反顧地前進吧

Github 可以強化你的專業形象 但無法優化你被搜尋到的機率
講到這裡,工程師可能會開始好奇:我沒有 LinkedIn,只有 Github 和
Stackoverflow[10]有用嗎?這同樣要從招募人的角度來思考:一個招募人有辦法從
Github 和 Stackoverflow 上找到你嗎?很不幸的,這兩個平台的定位並不是給招募人
和求職者媒合的平台,並沒有提供讓招募人方便找到你的工具,所以無法達成「讓工作找
的到你」的目標(無法優化搜尋)。但你在這兩個平台上的活動確實可以讓你在被找到之後
,獲得面試邀請的機率提高,就像是你的作品集一樣(可以強化專業形象)。
這個概念在其他領域也是相同的,你必須設法找到該領域的國際認可平台。以設計師來說
,Behance 和 Dribbble 是招募人很常會主動瀏覽的,以 PM 來說,如果你主導的產品曾
上過 Product Hunt 那也會是個很大的加分。

當然也會有比較專業的招募人,直接嘗試從這些專業網站上搜尋漏網的大魚,但現實是,
擁有足夠專業知識去辨識特定領域人才的招募人並不多,所以在有限的時間下,投資在
LinkedIn 上的效益還是比較高的。

題外話,如果你是 Linus Torvalds[11]或 John Resig[12]的話,只有 Github 帳號也是
無所謂的。不過即使是這類不需要找工作的技術大神,他們也都有自己的 LinkedIn
Profile。


每次與招募人的交手 都可以是站上世界舞台的排練

在你開始收到如雪花般紛飛的招募信之後,你可能很快就會發現多數招募人就像是你最厭
惡的那種直銷業務一樣:纏人、搞不清楚狀況、而又喋喋不休。有的人會在你的主要技能
寫 Java 的時候把 Javascript 的職缺寄給妳;有的人會問你「你會 ReactJS,那你會
Javascript 嗎」;有的人會在你拒絕之後又把同樣的職缺再丟給你;有的人則會神秘兮
兮地和你說這是一個祕密的職缺,最好立刻把握機會否則就沒了,但你很快又從其他三個
獵頭得到一模一樣的資訊和一模一樣的神秘兮兮。有人專門寫了一篇文說明為什麼這麼多
工程師痛恨招募人1 3 ,既然如此,為何不把時間用來專心鑽研本質學能,還要特別經營
一個招蜂引蝶的管道來煩死自己呢?

因為大海中還是撈的到珍珠的。如果你真的遇到了好的招募人,他可能可以是協助你建立
人生職涯方向的顧問。

即使遇到不好的招募人,你也可以把每次接觸當成是訓練英文書信和英文會話的機會,久
而久之,你就能抓到目標地區的招募人大概都會問哪類的問題,五花八門的口音也不會對
你造成任何阻礙。這樣與招募人頻繁的接觸還可以協助你建立自己的自信:當你知道自己
手頭上有這麼多潛在的機會時,你就不會患得患失也不必屈就於自己不喜歡的機會,真正
拿回自己選擇的權利。

以我自己為例,抽到英打簽之後,我還沒找到工作就隻身前往英國了。出發前我從沒去過
倫敦,只帶了 3,000 英鎊在身上,那時估計大概只能夠我在倫敦撐三個月,可是我卻沒
有太多緊張。因為我在出發之前已經接到過 10 通以上的招募人的電話,從一開始鴨子聽
雷到後來能侃侃而談,我就知道自己一定可以辦的到的。我相信你也可以。


在什麼情況下要主動投履歷?

講到這裡,大家可能心裡還是會有點不踏實:所以我真的都不需要主動應徵任何工作嗎?

答案是:需要。如果你的目標很明確的話。

只要有目標,你就必須做出選擇並主動爭取,擬定不同的策略來實現。舉例來說:

- 如果目標是進特定的公司:直接去該公司的 career 頁面投遞履歷吧。也可以試著在
LinkedIn 上搜尋已在該公司工作的招募人、學長姐、二度連結等,詢問他們是否有幫忙
投遞履歷的機會。

- 如果目標是進新創公司:在新創領域特別有效的世界平台是 AngelList[14],你可以仿
照經營 LinkedIn 的方式在上面建立自己的 profile,然後透過平台主動投遞給心儀的公
司。新創公司本身也很常透過這個平台來找人,所以比較能對接到雇主方的招募人,跳過
獵頭。

- 如果目標是一線公司:內部推薦 (internal referral) 才是最重要的[15]。這類公司
的特色是僧多粥少,對專業能力的要求較高,職缺不會出現在其他平台上,直接透過公司
官網應徵的話很容易收到無聲卡。但如果能找到內部員工幫你背書作推薦的話,就可以保
證公司內部的招募人會看到你的履歷,但你的履歷師否能過關和你是否能通過面試則是全
憑實力。這類公司內部的招募人通常也具有很高的專業素養,有的會直接在該領域的專業
平台上找人,但最常使用的仍是 LinkedIn,有許多台灣朋友就是透過 LinkedIn 被帶到
FAANG 級公司的海外辦公室的。

- 如果目標是取得身分:通常在領域專門的網站上都會附加職缺看板,常常也會有一些簡
略的篩選器功能。以 Stackoverflow Career 為例,你可以透過勾選 "Visa
Sponsorship" 這個選項來找到願意提供簽證的雇主。前面提到的 Angellist 其實也有同
樣的篩選器。這類職缺看板和綜合型的職缺看板不同,因為你已經在平台上展現了自己的
專業能力,有較高的機會可以直接對接雇主,主動應徵的效益也比較高。
https://i.imgur.com/KRNO82i.png


不是只有你能應徵公司 也可以試著讓公司來應徵你

歐美現在也開始流行起一種新型態的人力仲介服務:概念上是由公司來應徵你,而不是你
去應徵公司。這類型的網站需要你先在網站上建立好自己的 profile,上傳一些專業相關
的證明 (作品集、開源專案等),平台方會有專業的業內人士針對你的能力進行考核。考
核通過之後,平台方會主動派出一個求職顧問 (talent advocate/representative) 與你
聯繫,並在每次有公司要找你面試時提供一些專業的教戰守則,甚至包含薪資談判的訓練
等。許多一線的公司也會透過這類平台來徵人,也可以算是一個有趣的嘗試管道。這些平
台發跡的國家不同,職缺數量通常在發跡的國家最多,但多少都會涵蓋到一個以上的國家
,不妨都去試一試。Hired.com 是其中最悠久職缺也最優質的平台,對自己專業實力有自
信的人可以先從那兒起步。以下依缺地區列出各地較大的平台:

- 北美:Hired.com ( https://tinyurl.com/ybwkkkh3 )
- 英國:Snap.hr( https://tinyurl.com/ybyx9cfb ), Hired.com
- 德國:Honeypot.io( https://tinyurl.com/ydalpvad ), Talent.io
- 法國:Talent.io( https://tinyurl.com/ycg94s8e )

事實上這個趨勢也印證了,建立個人 profile 才是尋找國際工作的有效方法。你在
LinkedIn 上建立好的個人頁面,可以直接如法炮製到 Angellist, Stackoverflow
Career, Hired.com 等各平台。


幸運真的是可以傳遞的

總結一下這篇的重點:
- 不要去找工作,而要讓工作找的到你。建立好個人的專業形象和容易被搜尋的
LinkedIn Profile 才是找國際工作最有效的途徑。
- 如果已經盡力優化個人頁面仍沒有下文,就必須重新思考自己的職涯方向,先重新做好
選擇再朝目標努力。
- 主動應徵時應選擇領域專業性較強的平台,也比較容易找到願意提供工作簽證的雇主。
針對一線公司的工作,請善用內推。


你可能和我一樣幸運,因為讀到這篇文章而有了出國的動力,又因為自己悟出的心得而順
利站上世界的舞台。到時候請別藏私,我們真的可以把這種幸運傳遞下去。


後記

上回提到的「饅頭計畫」(mentor program) 遠比我想得還要踴躍,在短短三天內已經有
超過一百名 mentor/mentee 報名了,我原本擔心這樣願意無償提供的 mentor 可能會比
mentee 少很多,想不到情況是完美的 3:1,這讓我有足夠的信心相信我們真的是有機會
建立起一個自發的互助圈的 (reciprocity ring)。因為人力有限,請已經報名的朋友再
稍後片刻,我會在近期陸續透過 email 和大家說明這個活動的進行方式。

如果你願意每個月付出三小時的時間,認真參與一段 mentor-mentee 的學習關係,請在
這份表單 (https://goo.gl/forms/7McgN65o89gRMMBc2) 留下你的 LinkedIn 資訊和簡單
背景,我會在審核之後盡快和你聯繫。只要你是已經在工作的台灣人,不管你在世界的哪
個角落,不管是想當 mentor 還是 mentee,都歡迎來共襄盛舉。讓我們一起灌溉這個互
助圈吧。


--------
現在的我們都還只是種子
但只要大家都願意發芽的話
我們就能創造一片森林
而會呼吸的森林是可以改變環境的
--------

附註
[1] 這是 PTT Tech_jobs 或 Soft_jobs 版上的術語。希望向鄉民循求建議的求職者可能
因為擔心違反保密條款或被雇主方的 HR 認出,常使用 N 作為薪資的基數,再以增減的
方式來描述不同 offer 間的相對薪資。除了特定的幾家科技廠,N 在不同地區、產業、
學歷的前提下皆不相同,事實上可能沒有人真正知道 N 是什麼。

[2] 國際上也有類似 104 這樣的人力銀行,雖然平台取得職缺的方式不同,本質上都是
媒合求職者的職缺佈告欄。較大型的跨國平台包含 Monster, Indeed, 地區型的則有英國
的 Reed,紐澳的 Seek 等。

[3] 試著到這些網站搜尋職缺並上傳履歷,你可以自己實測看看。

[4] 這就是行銷中的定位 (position) 概念:就像想到 google 你就會想到搜尋。並不是
所有人都能成為該領域的最強人士 (category king),我們的目標也不是非得成為大神不
可:只要讓人知道你在這個產業裡就行了。

[5] 根據 LinkedIn 做的研究,他們認為市場上有 75% 的求職者是 passive candidates
,也就是仍在現職但也願意接受新的工作機會的候選人。詳細介紹可參考 LinkedIn
Blog: Recruiting Active vs. Passive Candidates

[6] Quora 上的問答出處:Are there any stats or research on how much time
recruiters spend on LinkedIn to source candidates?

[7] 來自 LinkedIn 的研究:How to Rock Your LinkedIn Profile Picture!

[8] 在瞬息萬變的科技業,很多職位會在結合了一些新技能要求之後改用更現代的名字。
常聽到的有:Growth Hacker, Customer Success, DevOps, Site Reliability
Engineer 等。

[9] Github 是一個程式碼託管平台,很多開源軟體都在這個平台上有備份,參與開源專
案的工程師會在自己的個人頁面留下紀錄。大部分軟體工程師都會有一個 github 帳號,
活躍與否則不一定。

[10] 專業性的軟體工程師問答網站,許多軟體工程上的疑難雜症都可以在此獲得解答,
提出好問題或好答案的使用者可以獲得積分。

[11] 軟體業的傳奇人物,Linux 和 Git 的發明人。

[12] Javascript 中的傳奇,jQuery 的發明人。

[13] Why so many developers hate recruiters, freeCodeCamp

[14] Angellist 是創立於 2010 年的公司,原始的目標是協助新創企業找到資金和人才
,特別是天使輪 (angel round) 和種子輪 (seed round) 的投資。

[15] 內部推薦不是「走後門」,而是對公司而言也比較有效率的招募方式。邏輯是:我
僱用員工的同溫層朋友或前同事,當然也有比較高的機率會是合格的候選人。要注意的是
內部推薦是會影響推薦人本身的信譽 (credit) 的:如果求職者本身的表現遠低於水平,
可能會影響人資對於推薦人識人能力的疑慮。所以如果有朋友願意幫你作推薦,或甚至願
意公開幫助自己台灣人,好好感謝他們吧,千萬別作過河拆橋或打壞台灣人名聲的傻事。


--

All Comments

Blanche avatar
By Blanche
at 2018-11-18T09:16
Kumar avatar
By Kumar
at 2018-11-19T14:28
推~感謝分享!
Andy avatar
By Andy
at 2018-11-23T14:15
感謝,超實用
Faithe avatar
By Faithe
at 2018-11-28T09:54
感謝分享
Ula avatar
By Ula
at 2018-11-28T21:12
大推
Blanche avatar
By Blanche
at 2018-12-02T00:11
推!
Dorothy avatar
By Dorothy
at 2018-12-04T11:04
Linda avatar
By Linda
at 2018-12-08T15:05
你會好運一整年,一級棒
Adele avatar
By Adele
at 2018-12-09T06:20
好棒的文章!謝謝分享
Ula avatar
By Ula
at 2018-12-13T00:25
Emma avatar
By Emma
at 2018-12-17T04:43
Lauren avatar
By Lauren
at 2018-12-21T00:04
感謝分享
Steve avatar
By Steve
at 2018-12-22T22:37
Kyle avatar
By Kyle
at 2018-12-27T15:23
感謝分享
Kumar avatar
By Kumar
at 2018-12-30T17:26
路過推
Sarah avatar
By Sarah
at 2019-01-03T06:39
感謝分享 獲益良多
Wallis avatar
By Wallis
at 2019-01-05T13:02
感謝分享,這也可以適用其他領域的求職者
Tracy avatar
By Tracy
at 2019-01-09T19:23
感謝分享 連文章都有列出處真的好有架構
Hamiltion avatar
By Hamiltion
at 2019-01-11T17:11
推!
Liam avatar
By Liam
at 2019-01-12T14:14

如何在澳洲雪梨找到軟體工程師工作

Anonymous avatar
By Anonymous
at 2018-11-15T18:50
Medium 好讀版 https://tinyurl.com/yc23rgp6 大家好,在雪梨也待了兩年,所以整理了一下之前寫的文章,並加上如何申請簽證以及在 雪梨的一些觀察,因為只�� ...

留學瑞典PhD畢業後留在當地找工作?

George avatar
By George
at 2018-11-15T15:37
請問電機通訊領域若留學瑞典讀博士,畢業在當地好找工作嗎? 我聽說瑞典的失業率很高 最近Ericsson情況也很差 請問有沒有對這方面比較了解的前輩�� ...

準備懷孕保險選擇

Christine avatar
By Christine
at 2018-11-15T14:54
最近要選明年的保險 目前有計劃懷孕 2018年保險為HDHP 不知道計畫懷孕 保險選擇HDHP會適合嗎? 想聽聽版友們的意見 目前我公司提供的HDHP(for family)為�� ...

11/21日本大手企業聯合線上徵才會

Audriana avatar
By Audriana
at 2018-11-14T17:18
こんにちは、 我們是Hello, World鼎力國際 海外工作介紹 專門提供海外就職(打工度假/正社員工作)的諮詢與職缺媒合。 FB:https://www.facebook.com/helloworldworkingh ...

日本川崎重工業2019寒假實習生招募

Dora avatar
By Dora
at 2018-11-14T15:50
日本川崎重工來台招募2019寒假實習生 日本川崎重工首次來台招募實習生! 因應國際事業擴大,希望藉由此次的實習計畫,與不分你我國籍的優秀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