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10歲女學童獨顧2阿祖5年」一事 - 社工
By Barb Cronin
at 2014-11-26T13:03
at 2014-11-26T13:03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yishiunzan (Eli_Laki)》之銘言:
: 結論說在前面
: 我認為這個報導引發的後續效應 家扶應該負起最大責任
: 會這樣說並不是以譴責的觀點去究責
: 而是社工專業在媒體公關的應用上 有太多值得深入探討的面向
: 新聞媒體的專業與良知並不是我們社工專業可以控制的
: 社會輿論的反應也不是我們社工專業可以完全主導的
: 反過來看 我想問的是
: 為什麼表揚需要連名帶姓和照片一起公諸於世
: 為什麼社工專業會覺得邀請媒體報導會有鼓勵的效果
: 為什麼喚起社會大眾對於兒少家庭照顧者的議題要用一個真實的案例
: 為什麼不用行動劇、化名、甚至是3D動新聞的方式去宣導這個議題
說的好,這的確是該想一下,為什麼社會會覺得見報、上電視的鼓勵才大?
至於兒少家庭照顧者的議題需要真實案例,以我是讀者的身分來看,
化名容易杜撰,我想讀者都希望更真實的了解社會角落的情形,人們受夠了虛假。
: : 社福團體希望透過報導,以正面態度讓這個社會有向上的能量,
: 除了想要讓社會有一些溫馨的新聞和向上的能量
: 整個社會現象和福利政策能否補足家庭功能的缺失 不需要討論嗎?
這是兩部分,社會現象和福利政策的討論,跟個案故事,都是並存的,沒有偏重。
但據我了解,即使是社福機構也認為媒體感興趣的只有個案,所以準備很多個案,
隨時提供給媒體。
: : 所以家扶都會說,這些未成年的孩子,家境、名字、臉都可以曝光喔!
: : (更正一點,名字好像不建議曝光,但有的可以)
: : 也因為家扶允許,媒體才會露出,才會得到允許,追蹤到住家地址去。
: : 這些都是經過商議的,既然可曝光,就表示不該存在負面的棄養疑慮,
: 這些過程一般民眾會知道嗎?
這是一個好問題,所以強調,如果一般民眾都不知道這些過程,憑什麼加以批評?
不去了解一個人或一個議題、現象的起源與演變,如何憑表象去做議論?
那與立委道聽塗說就抨擊對手,有什麼分別?
: 如果要全面性的報導這個案家的資訊以及社工處遇的過程和評估
: 那究竟會是「表揚」還是搞成全民公審?
怎麼樣也不會是公審,讀者跟相同領域者絕對不同,就如社工可接受非社會工作者
的指導和建議嗎?除非那名非社會工作者有間接接觸議題,如議題的學者、倡議者。
: : 或考國考,進入社會局從事相關業務。
: : 希望看待這類議題時,版友、讀者是公平的,不要先入為主作評判。><"
: 要鼓勵表揚有很多方式
: 用單一個案來做為代表的結果造成社會過度專注於特定個人與家庭
: 對於整體的社會議題和政策的討論完全失焦
他只是一個個案報導啊。
舉一個例子,有位朋友是地方電視台的熱心記者(攝影和文字都自己來的那種),
有次老人機構安排一個記者會,邀請記者去為一個住在鐵皮屋的獨居老人做報導。
雖然場面可憐、志工和社工去關懷也很溫馨,可是朋友當下的第一個疑問是:
那裏的鐵皮屋是違章建築吧?他認為,應該把情形帶到社會局做討論,違章建築
一定要拆,而如何安置老人,是社會局要想辦法做的。
但當他提出這個想法,老人機構的社工就求他不要這麼做,記者會意圖很單純,
就是要募款、幫助老人。如果和社會局扯在一起,會有複雜的政策和關係出現,
也不是很快能解決、幫助到老人的;此外老人本身背景也複雜,曾多次接受社會
局安置,可逃了出來,輾轉流浪,最後在那間自己搭的鐵皮屋住下。
最後報導就單純一個溫馨故事。
總之,不去戳穿,就不會複雜,相信社會局也看過新聞,可是誰想引麻煩上身?
大環境政策就是不解之局,把個案複雜化,天知道又會有什麼變化,到時候老人
不一定更討厭社工的介入。
所以不是說您的疑問不正確,相反的很ok,可是整體性去討論,牽涉太廣,不是
社福機構、個案、媒體或一個主管機關,能面對的,即使輿論一面倒,國家就有
改變嗎?
這一次的事件,最後主管機關出現了,家扶澄清、道歉,但國家有意討論整體兒
少政策嗎?沒有啊;主管機關出來說話,等於被輿論逼出來,走過場而已。
: 再則 既然我們都知道服務對象是極弱勢族群
: 為什麼我們會天真地以為案家有能力去應付經由媒體報導招來鋪天蓋地的社會關注
: 光是以上我想到的疑問
: 就讓我夠不解是有什麼理由要用媒體曝光來「表揚」自強兒童
--
: 結論說在前面
: 我認為這個報導引發的後續效應 家扶應該負起最大責任
: 會這樣說並不是以譴責的觀點去究責
: 而是社工專業在媒體公關的應用上 有太多值得深入探討的面向
: 新聞媒體的專業與良知並不是我們社工專業可以控制的
: 社會輿論的反應也不是我們社工專業可以完全主導的
: 反過來看 我想問的是
: 為什麼表揚需要連名帶姓和照片一起公諸於世
: 為什麼社工專業會覺得邀請媒體報導會有鼓勵的效果
: 為什麼喚起社會大眾對於兒少家庭照顧者的議題要用一個真實的案例
: 為什麼不用行動劇、化名、甚至是3D動新聞的方式去宣導這個議題
說的好,這的確是該想一下,為什麼社會會覺得見報、上電視的鼓勵才大?
至於兒少家庭照顧者的議題需要真實案例,以我是讀者的身分來看,
化名容易杜撰,我想讀者都希望更真實的了解社會角落的情形,人們受夠了虛假。
: : 社福團體希望透過報導,以正面態度讓這個社會有向上的能量,
: 除了想要讓社會有一些溫馨的新聞和向上的能量
: 整個社會現象和福利政策能否補足家庭功能的缺失 不需要討論嗎?
這是兩部分,社會現象和福利政策的討論,跟個案故事,都是並存的,沒有偏重。
但據我了解,即使是社福機構也認為媒體感興趣的只有個案,所以準備很多個案,
隨時提供給媒體。
: : 所以家扶都會說,這些未成年的孩子,家境、名字、臉都可以曝光喔!
: : (更正一點,名字好像不建議曝光,但有的可以)
: : 也因為家扶允許,媒體才會露出,才會得到允許,追蹤到住家地址去。
: : 這些都是經過商議的,既然可曝光,就表示不該存在負面的棄養疑慮,
: 這些過程一般民眾會知道嗎?
這是一個好問題,所以強調,如果一般民眾都不知道這些過程,憑什麼加以批評?
不去了解一個人或一個議題、現象的起源與演變,如何憑表象去做議論?
那與立委道聽塗說就抨擊對手,有什麼分別?
: 如果要全面性的報導這個案家的資訊以及社工處遇的過程和評估
: 那究竟會是「表揚」還是搞成全民公審?
怎麼樣也不會是公審,讀者跟相同領域者絕對不同,就如社工可接受非社會工作者
的指導和建議嗎?除非那名非社會工作者有間接接觸議題,如議題的學者、倡議者。
: : 或考國考,進入社會局從事相關業務。
: : 希望看待這類議題時,版友、讀者是公平的,不要先入為主作評判。><"
: 要鼓勵表揚有很多方式
: 用單一個案來做為代表的結果造成社會過度專注於特定個人與家庭
: 對於整體的社會議題和政策的討論完全失焦
他只是一個個案報導啊。
舉一個例子,有位朋友是地方電視台的熱心記者(攝影和文字都自己來的那種),
有次老人機構安排一個記者會,邀請記者去為一個住在鐵皮屋的獨居老人做報導。
雖然場面可憐、志工和社工去關懷也很溫馨,可是朋友當下的第一個疑問是:
那裏的鐵皮屋是違章建築吧?他認為,應該把情形帶到社會局做討論,違章建築
一定要拆,而如何安置老人,是社會局要想辦法做的。
但當他提出這個想法,老人機構的社工就求他不要這麼做,記者會意圖很單純,
就是要募款、幫助老人。如果和社會局扯在一起,會有複雜的政策和關係出現,
也不是很快能解決、幫助到老人的;此外老人本身背景也複雜,曾多次接受社會
局安置,可逃了出來,輾轉流浪,最後在那間自己搭的鐵皮屋住下。
最後報導就單純一個溫馨故事。
總之,不去戳穿,就不會複雜,相信社會局也看過新聞,可是誰想引麻煩上身?
大環境政策就是不解之局,把個案複雜化,天知道又會有什麼變化,到時候老人
不一定更討厭社工的介入。
所以不是說您的疑問不正確,相反的很ok,可是整體性去討論,牽涉太廣,不是
社福機構、個案、媒體或一個主管機關,能面對的,即使輿論一面倒,國家就有
改變嗎?
這一次的事件,最後主管機關出現了,家扶澄清、道歉,但國家有意討論整體兒
少政策嗎?沒有啊;主管機關出來說話,等於被輿論逼出來,走過場而已。
: 再則 既然我們都知道服務對象是極弱勢族群
: 為什麼我們會天真地以為案家有能力去應付經由媒體報導招來鋪天蓋地的社會關注
: 光是以上我想到的疑問
: 就讓我夠不解是有什麼理由要用媒體曝光來「表揚」自強兒童
--
All Comments
By Edward Lewis
at 2014-11-28T16:21
at 2014-11-28T16:21
By Hedwig
at 2014-11-30T01:01
at 2014-11-30T01:01
By Skylar Davis
at 2014-12-01T11:48
at 2014-12-01T11:48
By Annie
at 2014-12-05T18:50
at 2014-12-05T18:50
By Elvira
at 2014-12-06T03:50
at 2014-12-06T03:50
By Ula
at 2014-12-07T01:38
at 2014-12-07T01:38
By Cara
at 2014-12-10T20:22
at 2014-12-10T20:22
By Susan
at 2014-12-13T02:28
at 2014-12-13T02:28
Related Posts
田尾慈恩家園急徵社工員
By Sierra Rose
at 2014-11-26T10:24
at 2014-11-26T10:24
對「10歲女學童獨顧2阿祖5年」一事
By Victoria
at 2014-11-26T00:45
at 2014-11-26T00:45
對「10歲女學童獨顧2阿祖5年」一事
By Hedda
at 2014-11-25T13:21
at 2014-11-25T13:21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徵個案管理師
By Jacky
at 2014-11-25T11:26
at 2014-11-25T11:26
讚據點,你我總動員活動
By Dorothy
at 2014-11-25T11:10
at 2014-11-25T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