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人才政策台灣40年來都沒改變?! - 工程師
By Damian
at 2012-12-24T15:57
at 2012-12-24T15:57
Table of Contents
政府在1970年就高喊人才不足 結果政策制定卻一再的逼人才外流 這對不對阿?
-----------------------------------------------------------------------------
本文節錄自92年7月9日經濟日報,高希均教授所撰寫之文章。節錄本文之目的在於,有感
於品質的世界極為浩瀚,中國人又極為聰明,在企業界戮力追求6 Sigma管理或卓越品質
之際,其實是非常容易達到以最低成本做到最佳品質的境界,但我們卻將時間、精力用在
遮掩問題,上欺下瞞不能誠實面對品質問題,造成客戶與供應商之間的對立,徒然浪費彼
此的時間,讓追求卓越品質成為口號和無法達成的美麗願景,實在可惜!
其實做好產品品質(以最低成本做到)是非常容易的!
台灣最缺的不是人才,是人品
從缺人才到缺人品
在台灣經濟逐漸起飛,人才依然外流的1970年代,政府首長常常公開宣稱:『台灣缺
資源、缺技術、缺資金、缺市場;最缺的還是人才。』
時序進入2003年中,此刻的現狀是:『台灣最缺的不再是人才,而是「人品」。「人
品」變成了台灣社會最希罕的資源。這真是社會進步中的弔詭。
沒有人,不能做事;沒有人才,不能做大事;沒有人品,不論做小事大事,都會壞事
。『你做事,我放心』的前提是這個人要有人品。回顧兩位蔣總統時代的財經人才吉他們
的人品,就能體會為什麼此刻台灣經濟陷入困境!
這幾年在全球化衝擊下,太多的『供給』超過了『需要』,不僅帶來人類60年罕見的
通貨緊縮,也帶來了因『太多』而產生的『太濫』。
李光耀的要求
今天的台灣人民正痛苦地生活在『太濫』之中。例如政壇上不斷出現氾濫的政治秀與
爭論性的議題;銀行體系中出現氾濫的呆帳與利益輸送,國家預算中出現氾濫的支出與赤
字。從企業界來看,面對的則是太多的政策轉變,太掉軌的兩岸關係,太多口惠而實不至
的政策宣示,太多臨時性的不顧後遺症的政策買票...這一切所帶來的不確定感,才是台
灣吸引投資的最大障礙。
這些公領域中『太濫』的例子,都來自握有政治權力的人的精心設計。這些決策人士
及其左右都很幹練,都精於算計,都能言善道,都有對群眾的吸引力。換句話說,他們都
是時下所謂的『人才』。
新加坡的前總理李光耀對人才有嚴格的要求。他指出:除了教育程度、分析能力、實
事求是、想像力、領導力、衝勁,『最重要的還是他的品德與動機,因為愈是聰明的人,
對社會造成的損害可能愈大。』(參閱「李光耀治國之鑰」一書第四章)。
如果以『品德』與動機來評斷台灣當前政治人物(包括民意代表),能夠得到社會大眾
高度評價的為數不會很多。
人品的標準
儘管台灣社會一直在力爭上游,但到處仍是缺少『品』的例子。消費者缺少『品味』
,家庭生活缺少『品質』,政商人物缺少『品格』。
『人品』是指:做事有原則;做人有誠信;態度上不爭、不貪、不獻媚;品德上有格
、有節、有分寸。擁有這些『人品』的人,我們也可以尊稱他們為『君子』。當『人品』
喪失時,『人才』就淪於『小人』,小人一旦當道,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就從此開始
。
遠在1932年,胡適之就指出:『領袖人物,必須要有足以引起多數人信仰的人格。』
在公部門中,執行力渙散與公信力薄弱,正反映出人格及人品上的欠缺。
原文中下面的段落為鼓吹設立人品獎,不再節錄
----------------------------------------------------------------------
這篇用在現在好像也很適合 台灣一向不注重人才已經四十年 每年都在喊缺少人才卻沒
有留住人才的方式 尤其科技人材的不重視尤其嚴重 把在臺灣培養出理論結合實務的優
秀人才白白送給各國資敵
--
-----------------------------------------------------------------------------
本文節錄自92年7月9日經濟日報,高希均教授所撰寫之文章。節錄本文之目的在於,有感
於品質的世界極為浩瀚,中國人又極為聰明,在企業界戮力追求6 Sigma管理或卓越品質
之際,其實是非常容易達到以最低成本做到最佳品質的境界,但我們卻將時間、精力用在
遮掩問題,上欺下瞞不能誠實面對品質問題,造成客戶與供應商之間的對立,徒然浪費彼
此的時間,讓追求卓越品質成為口號和無法達成的美麗願景,實在可惜!
其實做好產品品質(以最低成本做到)是非常容易的!
台灣最缺的不是人才,是人品
從缺人才到缺人品
在台灣經濟逐漸起飛,人才依然外流的1970年代,政府首長常常公開宣稱:『台灣缺
資源、缺技術、缺資金、缺市場;最缺的還是人才。』
時序進入2003年中,此刻的現狀是:『台灣最缺的不再是人才,而是「人品」。「人
品」變成了台灣社會最希罕的資源。這真是社會進步中的弔詭。
沒有人,不能做事;沒有人才,不能做大事;沒有人品,不論做小事大事,都會壞事
。『你做事,我放心』的前提是這個人要有人品。回顧兩位蔣總統時代的財經人才吉他們
的人品,就能體會為什麼此刻台灣經濟陷入困境!
這幾年在全球化衝擊下,太多的『供給』超過了『需要』,不僅帶來人類60年罕見的
通貨緊縮,也帶來了因『太多』而產生的『太濫』。
李光耀的要求
今天的台灣人民正痛苦地生活在『太濫』之中。例如政壇上不斷出現氾濫的政治秀與
爭論性的議題;銀行體系中出現氾濫的呆帳與利益輸送,國家預算中出現氾濫的支出與赤
字。從企業界來看,面對的則是太多的政策轉變,太掉軌的兩岸關係,太多口惠而實不至
的政策宣示,太多臨時性的不顧後遺症的政策買票...這一切所帶來的不確定感,才是台
灣吸引投資的最大障礙。
這些公領域中『太濫』的例子,都來自握有政治權力的人的精心設計。這些決策人士
及其左右都很幹練,都精於算計,都能言善道,都有對群眾的吸引力。換句話說,他們都
是時下所謂的『人才』。
新加坡的前總理李光耀對人才有嚴格的要求。他指出:除了教育程度、分析能力、實
事求是、想像力、領導力、衝勁,『最重要的還是他的品德與動機,因為愈是聰明的人,
對社會造成的損害可能愈大。』(參閱「李光耀治國之鑰」一書第四章)。
如果以『品德』與動機來評斷台灣當前政治人物(包括民意代表),能夠得到社會大眾
高度評價的為數不會很多。
人品的標準
儘管台灣社會一直在力爭上游,但到處仍是缺少『品』的例子。消費者缺少『品味』
,家庭生活缺少『品質』,政商人物缺少『品格』。
『人品』是指:做事有原則;做人有誠信;態度上不爭、不貪、不獻媚;品德上有格
、有節、有分寸。擁有這些『人品』的人,我們也可以尊稱他們為『君子』。當『人品』
喪失時,『人才』就淪於『小人』,小人一旦當道,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就從此開始
。
遠在1932年,胡適之就指出:『領袖人物,必須要有足以引起多數人信仰的人格。』
在公部門中,執行力渙散與公信力薄弱,正反映出人格及人品上的欠缺。
原文中下面的段落為鼓吹設立人品獎,不再節錄
----------------------------------------------------------------------
這篇用在現在好像也很適合 台灣一向不注重人才已經四十年 每年都在喊缺少人才卻沒
有留住人才的方式 尤其科技人材的不重視尤其嚴重 把在臺灣培養出理論結合實務的優
秀人才白白送給各國資敵
--
Tags:
工程師
All Comments
By Susan
at 2012-12-27T19:26
at 2012-12-27T19:26
By Gary
at 2012-12-29T22:05
at 2012-12-29T22:05
By Harry
at 2012-12-30T13:23
at 2012-12-30T13:23
By Anthony
at 2013-01-03T14:08
at 2013-01-03T14:08
Related Posts
27歲正妹工程師轉行 開鬆餅店年營收破百
By Barb Cronin
at 2012-12-24T12:53
at 2012-12-24T12:53
實力重要還是學校重要?
By Callum
at 2012-12-23T23:48
at 2012-12-23T23:48
科技業有需要拍馬屁嗎??
By Lucy
at 2012-12-23T23:31
at 2012-12-23T23:31
科技業有需要拍馬屁嗎??
By Odelette
at 2012-12-23T23:21
at 2012-12-23T23:21
研替心得
By Suhail Hany
at 2012-12-23T22:48
at 2012-12-23T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