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求讀書會]生技製藥科技讀書會-台北市 - 生技
By Yedda
at 2011-07-23T09:57
at 2011-07-23T09:57
Table of Contents
我覺得台灣如果要拼製藥領域,真的不要去拼新藥開發。
我這幾天去 Bob Langer 辦的夏令營
遇到了許多藥廠的 Formulator
再加上之前研討會當中遇到的各藥廠精英(或是米蟲)
有幾個心得:
1. 全球藥廠都在看中國這一塊大餅
一個朋友現在是個全球十大藥廠的中國部門的高階主管,
他很坦誠的跟我說他們在中國的經費是多到花不完。
那經費過多的來源是因為外國廠商過於高估中國 clinical trial 的花費
(SFDA 規定在中國的藥品,要另外做臨床測試)
所以他們每到年終,經費多到花不完,儀器已經買到不知道要買啥
只好辦大型研討會,把全公司包去渡假村吃喝玩樂。
2. 台灣生技業苦哈哈,大陸那邊是捧著錢聘不到人
同一個朋友(米國名校博士,J&J/MERCK資深工程師)跟我講在中國招募員工
比在美國招募員工更為困難。譬如說在上海地區,有藥廠經驗的員工,
工作是想換就換的。所以員工跳槽率超級高
但是在藥廠,除非你是搞QA/QC/法規,甚麼都不懂的PM或是BD,每個工作至少都要
半年以上才上的了軌道。
但是他就遇到好幾個一年內無法升遷,馬上就跳槽換工作的率性員工。即使他們的
工作有車補飯補房補,假日比照GLOBAL(一年十五天外加聖誕節到新年假期),此外
還放中國新年跟中國那個勞動節假日。即使如此,還是招募不到合適的人材。
(他倒是跟我表示,他公司旗下,有大約一半的台灣人就是了,而台灣人對工作比較
有熱忱。)
有能力的大陸人,基本上都在美國,沒有人想要回中國。回中國的大多是空降。
所以現在造成各大藥廠在全球裁員,但是在中國大幅招募,錢多到無處花,但還是
招募不到適合的人才。
3. CMO CMO CMO
幾乎沒有任何一家大型藥廠沒有跟中國的CMO接觸。
但是有跟中國CMO打交道過的,都知道中國的CMO即使跟你簽了 agreement 也沒用。
有的時候技術一轉移完,他們立刻把製程的流程偷走,用更低的成本改進技術,
到最後反過來跟原公司技術競爭。歐美再強的律師團,遇到中國都沒轍。
所以變成大型藥廠,花了錢當了冤大頭之後,還養出一條專門咬自己的狗。
即使如此,大型藥廠還是前仆後繼的往中國赴死。
4. PharmaEngine 的 deal 幾乎是被低估價值
(美國的LIPOSOME delivery 某專家私下跟我們喝咖啡的時候,大肆稱讚把智擎
產品買下來的公司 "got a GREAT DEAL with a cheap price")
智擎算是很聰明的利用法規已經開發大致完整的LIPOSOME(FDA guidance 好像是
2002年左右),配合專利過期但是很有效的藥物做 formulation 的開發。買下智
擎pipeline的 Merrimack 基本上幾乎是藥界的奇葩,幾乎所有的PIPELINE都被
大型藥廠砸錢投資,但是只有兩百人左右。詳細簽約情形我不清楚(Merrimack不是上市
公司,所以資訊有限),但是就所有可以找到的 public information來說,智擎
感覺起來像是急著換CASH。除非權利金的部分談得很好,要不然可能 好像
似乎是 應該 有點虧啊... :(
好像有一點離題了
不過藥學系的如果著重藥物 formulation 的技術跟方法
或者是PRODUCTION以及培養好的CMO 都是相當可行的
(所有的大型藥廠都在砍PRODUCTION,代表未來manufacturing一定是找CMO)
如果能夠做出做高品質的 excipient 也是一個出路
一個好的API 沒有好的 formulation 是一點屁用也沒有的
藥學系學生的出路除了去當藥師以外,找對的animal model
(雖然大部分是浪費時間跟$$$) 開發適合的 formulation 也是很重要的
biologics 學名藥 法規還不完善,
我之前在美國也參予了兩個ANDA的FILING
project 1 一個耗了五年,追加了至少三年的DATA才通過,早我們一年FILE
的另外三家知名學名藥廠,到現在還在癡癡盼著FDA的回應。
project 2 還在跟FDA耗,我們是2007年 file ANDA的。
學名藥雖然算是捷徑,但是門檻絕對沒有大家想像中的低,而且競爭也是很激烈
除了技術品質以外,律師團的能力更是重要。FDA的態度還是相當保守,而且沒
有標準的 guidance ,很可能說變就變。
臨床上的問題,我是門外漢所以就不多說了
--
我這幾天去 Bob Langer 辦的夏令營
遇到了許多藥廠的 Formulator
再加上之前研討會當中遇到的各藥廠精英(或是米蟲)
有幾個心得:
1. 全球藥廠都在看中國這一塊大餅
一個朋友現在是個全球十大藥廠的中國部門的高階主管,
他很坦誠的跟我說他們在中國的經費是多到花不完。
那經費過多的來源是因為外國廠商過於高估中國 clinical trial 的花費
(SFDA 規定在中國的藥品,要另外做臨床測試)
所以他們每到年終,經費多到花不完,儀器已經買到不知道要買啥
只好辦大型研討會,把全公司包去渡假村吃喝玩樂。
2. 台灣生技業苦哈哈,大陸那邊是捧著錢聘不到人
同一個朋友(米國名校博士,J&J/MERCK資深工程師)跟我講在中國招募員工
比在美國招募員工更為困難。譬如說在上海地區,有藥廠經驗的員工,
工作是想換就換的。所以員工跳槽率超級高
但是在藥廠,除非你是搞QA/QC/法規,甚麼都不懂的PM或是BD,每個工作至少都要
半年以上才上的了軌道。
但是他就遇到好幾個一年內無法升遷,馬上就跳槽換工作的率性員工。即使他們的
工作有車補飯補房補,假日比照GLOBAL(一年十五天外加聖誕節到新年假期),此外
還放中國新年跟中國那個勞動節假日。即使如此,還是招募不到合適的人材。
(他倒是跟我表示,他公司旗下,有大約一半的台灣人就是了,而台灣人對工作比較
有熱忱。)
有能力的大陸人,基本上都在美國,沒有人想要回中國。回中國的大多是空降。
所以現在造成各大藥廠在全球裁員,但是在中國大幅招募,錢多到無處花,但還是
招募不到適合的人才。
3. CMO CMO CMO
幾乎沒有任何一家大型藥廠沒有跟中國的CMO接觸。
但是有跟中國CMO打交道過的,都知道中國的CMO即使跟你簽了 agreement 也沒用。
有的時候技術一轉移完,他們立刻把製程的流程偷走,用更低的成本改進技術,
到最後反過來跟原公司技術競爭。歐美再強的律師團,遇到中國都沒轍。
所以變成大型藥廠,花了錢當了冤大頭之後,還養出一條專門咬自己的狗。
即使如此,大型藥廠還是前仆後繼的往中國赴死。
4. PharmaEngine 的 deal 幾乎是被低估價值
(美國的LIPOSOME delivery 某專家私下跟我們喝咖啡的時候,大肆稱讚把智擎
產品買下來的公司 "got a GREAT DEAL with a cheap price")
智擎算是很聰明的利用法規已經開發大致完整的LIPOSOME(FDA guidance 好像是
2002年左右),配合專利過期但是很有效的藥物做 formulation 的開發。買下智
擎pipeline的 Merrimack 基本上幾乎是藥界的奇葩,幾乎所有的PIPELINE都被
大型藥廠砸錢投資,但是只有兩百人左右。詳細簽約情形我不清楚(Merrimack不是上市
公司,所以資訊有限),但是就所有可以找到的 public information來說,智擎
感覺起來像是急著換CASH。除非權利金的部分談得很好,要不然可能 好像
似乎是 應該 有點虧啊... :(
好像有一點離題了
不過藥學系的如果著重藥物 formulation 的技術跟方法
或者是PRODUCTION以及培養好的CMO 都是相當可行的
(所有的大型藥廠都在砍PRODUCTION,代表未來manufacturing一定是找CMO)
如果能夠做出做高品質的 excipient 也是一個出路
一個好的API 沒有好的 formulation 是一點屁用也沒有的
藥學系學生的出路除了去當藥師以外,找對的animal model
(雖然大部分是浪費時間跟$$$) 開發適合的 formulation 也是很重要的
biologics 學名藥 法規還不完善,
我之前在美國也參予了兩個ANDA的FILING
project 1 一個耗了五年,追加了至少三年的DATA才通過,早我們一年FILE
的另外三家知名學名藥廠,到現在還在癡癡盼著FDA的回應。
project 2 還在跟FDA耗,我們是2007年 file ANDA的。
學名藥雖然算是捷徑,但是門檻絕對沒有大家想像中的低,而且競爭也是很激烈
除了技術品質以外,律師團的能力更是重要。FDA的態度還是相當保守,而且沒
有標準的 guidance ,很可能說變就變。
臨床上的問題,我是門外漢所以就不多說了
--
All Comments
By Hardy
at 2011-07-28T06:43
at 2011-07-28T06:43
By Irma
at 2011-08-02T01:37
at 2011-08-02T01:37
By Susan
at 2011-08-06T19:01
at 2011-08-06T19:01
By Zenobia
at 2011-08-07T02:13
at 2011-08-07T02:13
By Doris
at 2011-08-11T20:43
at 2011-08-11T20:43
By Elvira
at 2011-08-13T00:54
at 2011-08-13T00:54
By Regina
at 2011-08-14T09:03
at 2011-08-14T09:03
By Hedy
at 2011-08-17T01:13
at 2011-08-17T01:13
By Ula
at 2011-08-21T09:01
at 2011-08-21T09:01
By Ida
at 2011-08-25T15:56
at 2011-08-25T15:56
By Zanna
at 2011-08-27T14:58
at 2011-08-27T14:58
By Ina
at 2011-08-29T11:39
at 2011-08-29T11:39
By Cara
at 2011-09-02T05:11
at 2011-09-02T05:11
By Cara
at 2011-09-02T13:58
at 2011-09-02T13:58
By Skylar Davis
at 2011-09-03T04:51
at 2011-09-03T04:51
By Ina
at 2011-09-04T03:17
at 2011-09-04T03:17
By Zanna
at 2011-09-05T02:34
at 2011-09-05T02:34
By Tom
at 2011-09-08T16:05
at 2011-09-08T16:05
By Bennie
at 2011-09-10T18:20
at 2011-09-10T18:20
Related Posts
年齡問題對找工作的影響?
By Ethan
at 2011-07-23T00:25
at 2011-07-23T00:25
[徵求讀書會]生技製藥科技讀書會-台北市
By Zanna
at 2011-07-22T18:37
at 2011-07-22T18:37
想詢問台灣醣聯股份有限公司的情況
By Rosalind
at 2011-07-22T01:05
at 2011-07-22T01:05
台灣生技業優勢 恐剩3年
By Mia
at 2011-07-21T15:11
at 2011-07-21T15:11
蕭萬長:生技將是台灣產業新代表
By John
at 2011-07-21T14:43
at 2011-07-21T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