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真實地理解~淺談病人的身心靈需求 - 社工
By Donna
at 2013-05-10T15:26
at 2013-05-10T15:26
Table of Contents
這系列的文章是網路上一個社工師寫的,
他自己爸爸是癌症最後進安寧病房過世,記錄下他自己學到的病人案主互動技巧。
--
《病後人生》愛,就是真實地理解~淺談病人的身心靈需求
作者 / 海豚灣
原文 / http://afterthatday.blogspot.com/2013/03/psychology-12-1.html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如果家中成員有一個人長期生病的話,不僅當事人痛苦,連帶地,照
顧病人的親屬也跟著受苦,甚至這樣的壓力事件會對家庭生活造成影響,導致整個家庭成
員的角色都因而被迫改變。
從得知罹患重大疾病時的震驚、憤怒、不願接受、沮喪,以及對疾病一無所知、對治療狀
況不明確所產生的恐懼與擔憂、面對病痛纏身的痛苦而衍生出久病厭世的情緒、擔心就醫
治療、長期照護及復健的龐大經濟壓力,甚至是對死亡的恐懼…。家裡有個人生病了,全
家人的生活秩序都因而改變,一人生病、全家受影響,甚至陷入深深的無助、無力感裡。
當病人忿忿地說:「你叫我想開點,我都快死了,我怎麼想得開?」、「我明明一點胃口
也沒有,你還頻頻勸我要多吃一點!」、「你不是我,你根本不懂得我的感受!」、「我
心裡的苦、身體的痛,你知道嗎?!!!」…,語氣中充滿憤怒、悲傷、無助的情緒,像
隻刺蝟一樣充滿防衛。讓人感覺平常溫和親切的人,怎麼在大病一場之後突然改變性格,
變得難以相處、難以捉摸、難以親近。起伏不定、喜怒無常的情緒,更叫身邊的家人手足
無措,不禁感嘆:身為病人的家屬或親友,我們該怎麼陪伴他,我們要為他們做些什麼,
才能讓彼此心裡都覺得好過呢?
要陪伴一個人之前,首先,你得先知道此時此刻他處於怎樣的「狀態」之中,他為什麼會
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他的生理狀態如何?心理狀況如何?有怎樣的靈性需求?需要怎樣的
資源協助?只有當你能夠設身處地理解他的「心情」與「需求」時,你才能真正對症下藥
,在他最需要的時候,提供最及時的協助。
Step 1 >> 先來了解「病人的身心及社會經濟狀態」
當一個活蹦亂跳、行動自如的人生病了,在生理、心理、社會及經濟等層面上,他可能會
遇到以下種種的壓力與挫折,讓他飽受身心靈上的痛苦與煎熬。而這樣的「苦」,除非他
願意告訴你、除非你願意傾聽、真實地理解,要不然這種無形的「心靈」痛苦,很難獲得
舒緩與撫慰。而這樣的「苦」若長期累積、沒有獲得紓解的話,這也會導致病人罹患憂鬱
症或是產生久病厭世、一死了之的念頭。
【一、生理層面】
1.疾病造成身體痛苦與不適
一個長期生病、臥病在床的人,除了飽受疾病的痛苦之外,他可能失去基本生活自理
能力,需要有人為他把屎、把尿,甚至身上總是散發出因疾病而產生的難聞味道,例
如:尿騷味、腐敗腥臭味...(為什麼會有這些"病人味"?)。症狀的痛苦不適,再加
上無法維持身體的清潔舒適,讓病人失去最基本的尊嚴與生活品質,覺得活著只是一
種痛苦的延續,看不到治癒的希望與未來。
2.喪失行動自主、生活自理以及控制生命的能力
一個原本生龍活虎的人生病了,疾病造成身體與心靈上的束縛,原本能夠自在活動、
到處趴趴走的人,在生病後被迫拘束在一張病床上,或是必須坐著輪椅、拄著拐杖,
體力孱弱、不復以往。身上可能插滿各種管線、必須透過導尿管排尿或是鼻胃管餵食
,不但喪失行動的自主性,甚至連大小便或是盥洗沐浴都無法自理,這種喪失自我照
顧能力的重大挫折感與無助感,實非旁人所能理解。
3.飲食狀況的改變
因為疾病造成食慾不佳、沒有食慾、食不知味、飲食習慣改變(不能吃太鹹、太甜、
太油、嚴禁攝取某些食物)或是必須透過鼻胃管方式餵食、只能吃流質營養品,病人
沒有辦法依照自己的喜好進食、營養失衡、體力不濟,無法滿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
(你想像一個愛吃美食的人,在面對一堆好吃的食物時,卻一點也吃不下去是多麼悲
哀無奈?延伸閱讀:【一粒豆http://blog.udn.com/ruru1211/1320701】)
【二、心理層面】
1.情緒困擾
一個健康的人突然生病了,恐懼、焦慮、憂鬱、憤怒、委屈、自責、沮喪、無助…等
種種情緒將會一一浮現。「為什麼會是我?」、「我還這麼年輕,為什麼會得這種病
?」、「是不是我造了什麼孽才得這種病?」、「一定是我過去沒有好好照顧自己身
體才會變成這樣!」…,這些情緒困擾加總起來,會讓病人變得敏感、多疑、抑鬱、
悶悶不樂,表現在外的行為就是看任何事都不順眼、很容易發脾氣、不願意親近人、
不自主地哭泣、拒絕接受協助、對治療懷疑、怨恨命運…。
2.身體喪失功能的沮喪與自我接納問題
因為疾病、手術或化療而失去身體器官的完整性,或造成身體外觀的改變,例如:身
體功能障礙、失語、失禁、行動不便、手術留下的疤痕、掉髮…,讓昔日意氣風發的
人瞬間變成體力孱弱、處處需要仰賴他人照顧的人,導致病人的身體形象與自我形象
受損,無法接納生病後的自己,而感到苦悶無助、鬱鬱寡歡。
3.對治療缺乏認識、害怕手術或後續無法預期的醫療行為,生命充滿不確定感
「怎麼治都治不好,我的病連醫師都束手無策…」、「我一定是卡到陰了,所以吃藥
打針都沒有用…」,在治療之後,如果疾病不見好轉、病情惡化、癌細胞轉移或是沒
有康復希望的時候,病人處於充滿不確定的狀態下,很容易排斥治療、不信任醫師的
診斷、害怕藥物的副作用,或是不願意接受各種侵入性的療程,而想要捨棄正統醫療
,求助於民俗療法或尋找偏方。
4.自我價值感的喪失
「我已經變成沒有用的人了,處處都需要人照顧…」、「活著只是成為家人的累贅,
我真沒用…」,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再繼續承擔家庭責任,害怕被責備、被嫌棄,擔心
成為家人負擔、被家人遺棄,而出現自卑、孤獨的感受,全盤否定自己的生命價值。
5.久病纏身的折磨造成對生命意義的質疑
「活著這麼痛苦,乾脆死了算了…」、「我如果死了,家人就不會這樣辛苦了…」,
因為身體功能逐漸衰退或是喪失,帶給病人很深的失落感與無助感,找不到生命繼續
存在的理由,希望以死尋求解脫。
6.面對死亡的威脅與恐懼
「死亡的時候會有痛苦嗎?」、「人死了會往哪裡去?」、「我一直夢到黑白無常要
來帶我回去…」,害怕疾病的痛苦、心中有罣礙之事還沒有完成、害怕與所愛的家人
分離、擔心死亡的過程、對死後世界充滿未知與恐懼…。
【三、社會及經濟層面】
1.生病後人際關係改變,逐漸與朋友、同事、社會疏離,且因為角色的退化,變得較為
退縮、孤立、沒有自信,人際適應困難、社交圈縮小,不知道如何重返社會。
2.病人長期生病,愛情、婚姻、家庭可能因而受到影響,另一半可能因而離去,擔心與
所愛的人分離。
3.因病人生病住院或長期復健療養而增加家庭經濟負擔,如果是家中主要收入者生病,
家庭更有頓失經濟收入來源的隱憂。
4.喪失了勞動力,工作或學業可能因而中斷,擔心失去工作機會、未來前途不明、不敢
預期未來的生活,原本的人生規劃將因此而改變。
x x x
以上種種是病人在生病之後所遭遇到生理、心理、社會及經濟層面的困擾與壓力,處在這
樣的情境之下,哪個人不會感到悲憤、沮喪、抑鬱、煩躁、固執,而變得容易情緒波動、
不可理喻呢?因此當我們能夠理解病人的心情與狀態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知道為什麼他會
變成現在這個樣子,而能給予病人多一些體諒與包容,了解到病人會有哪些需求需要被滿
足。
Step 2 >> 了解「病人的身、心、靈」需求
那麼,病人會有哪些身心靈的需求呢?
一、生理需求
病人在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上,他希望身體能夠保持舒適、乾淨,能獲得症狀的紓解或疼痛
的控制,而這部份得靠醫師、護理師、復健師…等醫護人員的協助,讓病人可以減輕身體
症狀的不適,維持身體的舒適與乾淨,能夠自在的活動、能有妥善的飲食、能維持最基本
的生活品質與尊嚴。
二、社會心理需求
在病人的社會心理需求部份,則需要家人或親友的陪伴與關心,給予病人安全感及妥善的
照顧,協助建立心理支持系統,透過真誠深度的溝通,讓他們能夠充分表達他對疾病的感
受、情緒及想法,獲得情緒支持與撫慰,緩解身心靈的痛苦。
三、資訊需求
對於病人來說,因為對疾病的發生、發展、可能的治療選擇跟預後狀況都不了解,因此很
容易產生焦慮的情緒,不知道該如何配合治療,也不清楚怎樣的作為將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所以這時候很需要醫師或是護理人員的耐心解說、提供完整的訊息,增加病人及家屬對
疾病的認識,讓病人能從心理及行為上接受治療。醫護人員適時的安慰與鼓勵,可以讓病
人得到撫慰,有利於病人的康復。(期許各位大醫師都能耐心向病人及家屬解說病情,您
一句鼓勵打氣的話,對病人來說真的很重要,老師對學生的鼓勵也是如此)
四、靈性需求
對於癌末或是臨終病人來說,能夠有機會討論死亡,以及找到生命的意義很重要,因此需
要幫助他們完成未了的願望、協助他們回顧與統整人生。透過靈性的成長(例如:宗教信
仰支持、體悟生命意義與價值…),找到這一生的生命意義,並且能夠將過去恩怨作個了
結、對身後事預做規劃與安排,能夠平靜地面對死亡的來臨,生死兩無憾。
五、外在刺激需求
處於長期苦悶封閉的照護、療養、復健階段裡,如何替病人找到一些外在的刺激,讓他們
能夠轉移對病痛的注意力,不沉溺在自卑自憐的情境中,並能透過建立新的人際關係、參
與病友支持團體等方式,讓他們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積極樂觀面對疾病,這對久病纏身
的人來說,也能提供相當的撫慰作用。
六、經濟需求
長期生病的人得面臨就醫治療、長期照護、輔具使用及復健龐大經濟壓力,特別是對於那
些弱勢或是低收入家庭來說,當家中主要收入來源者因病倒下之後,家中頓失收入來源,
此時很需要親友的幫忙、醫療保險或社會福利資源的挹注,讓這些家庭能夠適時得到經濟
援助。
關於以上部份該如何透過具體行動滿足病人需求?我們該如何陪伴病人面對生病之後所遭
遇的種種身心壓力,我們將在下一篇文章【《病後人生》長期照護路上不孤單,一路上有
我陪你~如何幫助病人面對疾病】中細細闡述。
2013.03.03 Ruru~我願是只救生圈,在你最需要我的時候
http://afterthatday.blogspot.com/2013/03/psychology-12-1.html
--
他自己爸爸是癌症最後進安寧病房過世,記錄下他自己學到的病人案主互動技巧。
--
《病後人生》愛,就是真實地理解~淺談病人的身心靈需求
作者 / 海豚灣
原文 / http://afterthatday.blogspot.com/2013/03/psychology-12-1.html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如果家中成員有一個人長期生病的話,不僅當事人痛苦,連帶地,照
顧病人的親屬也跟著受苦,甚至這樣的壓力事件會對家庭生活造成影響,導致整個家庭成
員的角色都因而被迫改變。
從得知罹患重大疾病時的震驚、憤怒、不願接受、沮喪,以及對疾病一無所知、對治療狀
況不明確所產生的恐懼與擔憂、面對病痛纏身的痛苦而衍生出久病厭世的情緒、擔心就醫
治療、長期照護及復健的龐大經濟壓力,甚至是對死亡的恐懼…。家裡有個人生病了,全
家人的生活秩序都因而改變,一人生病、全家受影響,甚至陷入深深的無助、無力感裡。
當病人忿忿地說:「你叫我想開點,我都快死了,我怎麼想得開?」、「我明明一點胃口
也沒有,你還頻頻勸我要多吃一點!」、「你不是我,你根本不懂得我的感受!」、「我
心裡的苦、身體的痛,你知道嗎?!!!」…,語氣中充滿憤怒、悲傷、無助的情緒,像
隻刺蝟一樣充滿防衛。讓人感覺平常溫和親切的人,怎麼在大病一場之後突然改變性格,
變得難以相處、難以捉摸、難以親近。起伏不定、喜怒無常的情緒,更叫身邊的家人手足
無措,不禁感嘆:身為病人的家屬或親友,我們該怎麼陪伴他,我們要為他們做些什麼,
才能讓彼此心裡都覺得好過呢?
要陪伴一個人之前,首先,你得先知道此時此刻他處於怎樣的「狀態」之中,他為什麼會
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他的生理狀態如何?心理狀況如何?有怎樣的靈性需求?需要怎樣的
資源協助?只有當你能夠設身處地理解他的「心情」與「需求」時,你才能真正對症下藥
,在他最需要的時候,提供最及時的協助。
Step 1 >> 先來了解「病人的身心及社會經濟狀態」
當一個活蹦亂跳、行動自如的人生病了,在生理、心理、社會及經濟等層面上,他可能會
遇到以下種種的壓力與挫折,讓他飽受身心靈上的痛苦與煎熬。而這樣的「苦」,除非他
願意告訴你、除非你願意傾聽、真實地理解,要不然這種無形的「心靈」痛苦,很難獲得
舒緩與撫慰。而這樣的「苦」若長期累積、沒有獲得紓解的話,這也會導致病人罹患憂鬱
症或是產生久病厭世、一死了之的念頭。
【一、生理層面】
1.疾病造成身體痛苦與不適
一個長期生病、臥病在床的人,除了飽受疾病的痛苦之外,他可能失去基本生活自理
能力,需要有人為他把屎、把尿,甚至身上總是散發出因疾病而產生的難聞味道,例
如:尿騷味、腐敗腥臭味...(為什麼會有這些"病人味"?)。症狀的痛苦不適,再加
上無法維持身體的清潔舒適,讓病人失去最基本的尊嚴與生活品質,覺得活著只是一
種痛苦的延續,看不到治癒的希望與未來。
2.喪失行動自主、生活自理以及控制生命的能力
一個原本生龍活虎的人生病了,疾病造成身體與心靈上的束縛,原本能夠自在活動、
到處趴趴走的人,在生病後被迫拘束在一張病床上,或是必須坐著輪椅、拄著拐杖,
體力孱弱、不復以往。身上可能插滿各種管線、必須透過導尿管排尿或是鼻胃管餵食
,不但喪失行動的自主性,甚至連大小便或是盥洗沐浴都無法自理,這種喪失自我照
顧能力的重大挫折感與無助感,實非旁人所能理解。
3.飲食狀況的改變
因為疾病造成食慾不佳、沒有食慾、食不知味、飲食習慣改變(不能吃太鹹、太甜、
太油、嚴禁攝取某些食物)或是必須透過鼻胃管方式餵食、只能吃流質營養品,病人
沒有辦法依照自己的喜好進食、營養失衡、體力不濟,無法滿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
(你想像一個愛吃美食的人,在面對一堆好吃的食物時,卻一點也吃不下去是多麼悲
哀無奈?延伸閱讀:【一粒豆http://blog.udn.com/ruru1211/1320701】)
【二、心理層面】
1.情緒困擾
一個健康的人突然生病了,恐懼、焦慮、憂鬱、憤怒、委屈、自責、沮喪、無助…等
種種情緒將會一一浮現。「為什麼會是我?」、「我還這麼年輕,為什麼會得這種病
?」、「是不是我造了什麼孽才得這種病?」、「一定是我過去沒有好好照顧自己身
體才會變成這樣!」…,這些情緒困擾加總起來,會讓病人變得敏感、多疑、抑鬱、
悶悶不樂,表現在外的行為就是看任何事都不順眼、很容易發脾氣、不願意親近人、
不自主地哭泣、拒絕接受協助、對治療懷疑、怨恨命運…。
2.身體喪失功能的沮喪與自我接納問題
因為疾病、手術或化療而失去身體器官的完整性,或造成身體外觀的改變,例如:身
體功能障礙、失語、失禁、行動不便、手術留下的疤痕、掉髮…,讓昔日意氣風發的
人瞬間變成體力孱弱、處處需要仰賴他人照顧的人,導致病人的身體形象與自我形象
受損,無法接納生病後的自己,而感到苦悶無助、鬱鬱寡歡。
3.對治療缺乏認識、害怕手術或後續無法預期的醫療行為,生命充滿不確定感
「怎麼治都治不好,我的病連醫師都束手無策…」、「我一定是卡到陰了,所以吃藥
打針都沒有用…」,在治療之後,如果疾病不見好轉、病情惡化、癌細胞轉移或是沒
有康復希望的時候,病人處於充滿不確定的狀態下,很容易排斥治療、不信任醫師的
診斷、害怕藥物的副作用,或是不願意接受各種侵入性的療程,而想要捨棄正統醫療
,求助於民俗療法或尋找偏方。
4.自我價值感的喪失
「我已經變成沒有用的人了,處處都需要人照顧…」、「活著只是成為家人的累贅,
我真沒用…」,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再繼續承擔家庭責任,害怕被責備、被嫌棄,擔心
成為家人負擔、被家人遺棄,而出現自卑、孤獨的感受,全盤否定自己的生命價值。
5.久病纏身的折磨造成對生命意義的質疑
「活著這麼痛苦,乾脆死了算了…」、「我如果死了,家人就不會這樣辛苦了…」,
因為身體功能逐漸衰退或是喪失,帶給病人很深的失落感與無助感,找不到生命繼續
存在的理由,希望以死尋求解脫。
6.面對死亡的威脅與恐懼
「死亡的時候會有痛苦嗎?」、「人死了會往哪裡去?」、「我一直夢到黑白無常要
來帶我回去…」,害怕疾病的痛苦、心中有罣礙之事還沒有完成、害怕與所愛的家人
分離、擔心死亡的過程、對死後世界充滿未知與恐懼…。
【三、社會及經濟層面】
1.生病後人際關係改變,逐漸與朋友、同事、社會疏離,且因為角色的退化,變得較為
退縮、孤立、沒有自信,人際適應困難、社交圈縮小,不知道如何重返社會。
2.病人長期生病,愛情、婚姻、家庭可能因而受到影響,另一半可能因而離去,擔心與
所愛的人分離。
3.因病人生病住院或長期復健療養而增加家庭經濟負擔,如果是家中主要收入者生病,
家庭更有頓失經濟收入來源的隱憂。
4.喪失了勞動力,工作或學業可能因而中斷,擔心失去工作機會、未來前途不明、不敢
預期未來的生活,原本的人生規劃將因此而改變。
x x x
以上種種是病人在生病之後所遭遇到生理、心理、社會及經濟層面的困擾與壓力,處在這
樣的情境之下,哪個人不會感到悲憤、沮喪、抑鬱、煩躁、固執,而變得容易情緒波動、
不可理喻呢?因此當我們能夠理解病人的心情與狀態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知道為什麼他會
變成現在這個樣子,而能給予病人多一些體諒與包容,了解到病人會有哪些需求需要被滿
足。
Step 2 >> 了解「病人的身、心、靈」需求
那麼,病人會有哪些身心靈的需求呢?
一、生理需求
病人在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上,他希望身體能夠保持舒適、乾淨,能獲得症狀的紓解或疼痛
的控制,而這部份得靠醫師、護理師、復健師…等醫護人員的協助,讓病人可以減輕身體
症狀的不適,維持身體的舒適與乾淨,能夠自在的活動、能有妥善的飲食、能維持最基本
的生活品質與尊嚴。
二、社會心理需求
在病人的社會心理需求部份,則需要家人或親友的陪伴與關心,給予病人安全感及妥善的
照顧,協助建立心理支持系統,透過真誠深度的溝通,讓他們能夠充分表達他對疾病的感
受、情緒及想法,獲得情緒支持與撫慰,緩解身心靈的痛苦。
三、資訊需求
對於病人來說,因為對疾病的發生、發展、可能的治療選擇跟預後狀況都不了解,因此很
容易產生焦慮的情緒,不知道該如何配合治療,也不清楚怎樣的作為將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所以這時候很需要醫師或是護理人員的耐心解說、提供完整的訊息,增加病人及家屬對
疾病的認識,讓病人能從心理及行為上接受治療。醫護人員適時的安慰與鼓勵,可以讓病
人得到撫慰,有利於病人的康復。(期許各位大醫師都能耐心向病人及家屬解說病情,您
一句鼓勵打氣的話,對病人來說真的很重要,老師對學生的鼓勵也是如此)
四、靈性需求
對於癌末或是臨終病人來說,能夠有機會討論死亡,以及找到生命的意義很重要,因此需
要幫助他們完成未了的願望、協助他們回顧與統整人生。透過靈性的成長(例如:宗教信
仰支持、體悟生命意義與價值…),找到這一生的生命意義,並且能夠將過去恩怨作個了
結、對身後事預做規劃與安排,能夠平靜地面對死亡的來臨,生死兩無憾。
五、外在刺激需求
處於長期苦悶封閉的照護、療養、復健階段裡,如何替病人找到一些外在的刺激,讓他們
能夠轉移對病痛的注意力,不沉溺在自卑自憐的情境中,並能透過建立新的人際關係、參
與病友支持團體等方式,讓他們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積極樂觀面對疾病,這對久病纏身
的人來說,也能提供相當的撫慰作用。
六、經濟需求
長期生病的人得面臨就醫治療、長期照護、輔具使用及復健龐大經濟壓力,特別是對於那
些弱勢或是低收入家庭來說,當家中主要收入來源者因病倒下之後,家中頓失收入來源,
此時很需要親友的幫忙、醫療保險或社會福利資源的挹注,讓這些家庭能夠適時得到經濟
援助。
關於以上部份該如何透過具體行動滿足病人需求?我們該如何陪伴病人面對生病之後所遭
遇的種種身心壓力,我們將在下一篇文章【《病後人生》長期照護路上不孤單,一路上有
我陪你~如何幫助病人面對疾病】中細細闡述。
2013.03.03 Ruru~我願是只救生圈,在你最需要我的時候
http://afterthatday.blogspot.com/2013/03/psychology-12-1.html
--
All Comments
By Iris
at 2013-05-13T12:10
at 2013-05-13T12:10
By Connor
at 2013-05-14T14:44
at 2013-05-14T14:44
By Puput
at 2013-05-14T22:47
at 2013-05-14T22:47
Related Posts
大成長城
By Jessica
at 2013-05-10T10:35
at 2013-05-10T10:35
想當外商醫藥業務怎麼這麼難?
By Rachel
at 2013-05-09T10:28
at 2013-05-09T10:28
請教生技產業與生物統計目前的關聯性
By Ophelia
at 2013-05-07T18:56
at 2013-05-07T18:56
請問有人在知風草-柬埔寨分會工作過嗎?
By Rae
at 2013-05-07T00:30
at 2013-05-07T00:30
第二屆運動彩券經銷商報名 102 5/8~5/31
By Barb Cronin
at 2013-05-06T20:13
at 2013-05-06T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