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英特爾量產 10 奈米不久後,台積電就能量產全球首 - 工程師

Robert avatar
By Robert
at 2019-06-24T01:40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Stock 看板 #1T3xb44B ]

作者: bluebugi (布魯布吉( ̄﹀ ̄)) 看板: Stock
標題: [新聞] 為什麼英特爾量產 10 奈米不久後,台積電就能量產全球首個 5
時間: Mon Jun 24 01:39:12 2019

1.原文連結:

http://bit.ly/2x8Cg3F

2.原文內容:

為什麼英特爾量產 10 奈米不久後,台積電就能量產全球首個 5 奈米?

作者 雷鋒網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6 月 21 日 16:55 | 分類 晶圓 , 晶片 , 零組件


過去幾十年,摩爾定律讓處理器性能快速提升,隨著摩爾定律放緩,性能和需求之間的矛
盾日益明顯。一方面是智慧手機、HPC、AI 對處理器性能不斷增加的需求,另一方面則是
半導體製程提升難度大增與高昂成本。不過,先進半導體製程依舊是提升處理器性能最直
接的辦法,因此先進製程更受業界關注。

英特爾 10 奈米製程一再延期時,台積電就已量產 7 奈米。當英特爾 10 奈米製程
2019 年量產不久,台積電就在 2020 上半年量產 5 奈米製程,曾經落後的台積電為何
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本週,台積電在上海舉辦一年一度 2019 中國技術論壇,技術論壇演講時,台積電全球總
裁魏哲家表示,目前市面 7 奈米產品全都出自台積電。他同時透露,台積電 5 奈米技術
已有客戶在此技術基礎上設計產品,2020 年第一到第二季將量產。

從落後到反超的兩個技術節點

首先需要確定,台積電能取得今天的成績並非一朝一夕,且今天的優勢並不代表未來的成
功。這家目前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企業成立於 1987 年,台積電成立之時,半導體巨頭都
是 IDM 模式,也就是一家公司要完成從設計到製造再到封測的全部工作。那時,無晶圓
晶片公司設計完晶片之後,想請有晶圓廠的巨頭幫忙代工晶片並不容易。

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從美國回到台灣,抓住機會成立台積電,專門從事晶圓代工,也就是
人們常說的晶片代工。台積電這種商業創新如今看來深刻影響了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但在
台積電成立之初,半導體行業處於低迷期,晶片製造技術遠遠落後於英特爾等晶片巨頭,
因此只能靠少量訂單艱難生存。

但偉大的企業家總能帶領公司解決挑戰,在張忠謀的領導下,憑藉英特爾認證的背書,加
上半導體市場轉暖,台積電營收迎來快速增長。1995 年營收超過 10 億美元,1997 年達
成 13 億美元營收,5.35 億美元的巨額盈利讓台積電當時就成了最賺錢的台灣企業。

不過,台積電逐步取得技術領先是在成立 20 年後。1999 年,台積電領先業界推出可量
產的 0.18 微米銅製程製造服務。2001 年,台積電推出業界第一套參考設計流程,協助
開發 0.25 微米及 0.18 微米的客戶降低設計難度,以達成快速量產目標。

2005 年,台積電又領先業界成功試產 65 奈米晶片。此時,隨著晶體管體積進一步縮小
,難度增加讓成本大漲,眾多晶片巨頭都停止投入先進晶圓廠,這給專門提供晶圓代工服
務的台積電帶來機會。

進一步擴大台積電實力的技術節點是 28 奈米。進入 28 奈米製程時,有個關鍵的技術選
擇──先閘極(Gate-first)與後閘極(Gate-last),格芯和三星都選擇先閘極技術,
台積電透過認真研究兩種技術,堅定選擇後閘極技術,結果台積電 2011 年一舉成功量產
,三星與格芯的生產良品率卻始終無法提升。

為鞏固優勢,台積電針對智慧手機晶片設計的主流製程一連推出 4 個版本,每年新推出
的製程不但較前一代速度提高、晶片尺寸微縮 4%,還省電 30%。藉此,台積電在 28 奈
米節點就建立了很高的壁壘。

台積電成功的 3 個關鍵

魏哲家表示,台積電成功最主要靠 3 個支撐點:技術、生產和信任。

技術路線

根據台積電的說法,台積電 7 奈米獲得 60 個 NTO(New Tape Out,新產品流片),
2019 年將突破 100 個。7 奈米之後,台積電推出了 7 奈米+ 製程,台積電首個使 EUV
光刻技術的節點,7 奈米+ 的密度是 7 奈米的 1.2 倍,良率方面和量產的 7 奈米相比
不分伯仲。根據規劃,台積電 7 奈米+ 將在 2019 下半年投入量產。

7 奈米+ 之後,台積電先推出的並非 6 奈米而是 5 奈米。魏哲家表示,5 奈米的生態系
統設計已經完成,並已有客戶開始在技術基礎上設計產品。5 奈米已風險試產,預計將在
2020 年第一季到第二季量產。5 奈米之後,台積電也規劃了 5 奈米+。

魏哲家解釋稱,6 奈米(N6)之所以選擇在 7 奈米+ 和 5 奈米後推出,是希望藉助 7
奈米+ 和 5 奈米的經驗,讓 6 奈米 比 7 奈米+ 有更優的密度,且與 7 奈米的 IP 相
容,使用 7 奈米+ 製程的 IP 可以繼續使用 6 奈米製程,減少製程複雜度的同時降低成
本。

據了解,台積電的規劃中 7 奈米將是過渡節點,而 6 奈米將是主要節點,預計會在相當
長的時間內扮演重要角色。

產能投資

魏哲家介紹,2018 年台積電的產能是 1,200 萬片的 12 吋晶圓,1,100 萬片 8 吋晶圓
,8 吋晶圓相較 2013 年增長 540 萬片,平均每年增加 14.3%。產能持續增長源於不斷
投入,去年底開工的台積電南京廠(晶圓十六廠,Fab 16)主要是 16 奈米晶圓代工。另
外,台積電在台南的 18 廠於去年 1 月動工,主攻 5 奈米製程。

據悉,台積電的資本支出每年近 100 億美元,過去 5 年總計投入近 500 億美元,今年
這數值預計超過 100 億美元。

不過魏哲家強調,真正重要的不是生產,而是品質。他說:「如果產品品質不夠好,就不
要讓它出去。」因此台積電的目標是「0 excursion,0 defect」(零偏移,零缺陷),
希望客戶得知這個產品是台積電生產後,就會放心,不會再問第二個問題。

關於台積電成功的另外一個關鍵因素──信任,魏哲家並沒有闡述更多。但信任也非常重
要,特別是向新的進程邁進的時候,無論對台積電還是客戶而言都將是巨額投入,並有巨
大風險,台積電需要客戶的信任,只有這樣,台積電才能保證巨額的投入可以獲得回報,
當然,也只有信任,雙方才能達成更多長期合作。畢竟台積電提供的是晶圓代工服務,如
果無法獲得足夠晶圓代工訂單,經營都將面臨困境。

台積電如何保持領先?

從目前的情況看,台積電實現了先進半導體製程的領先,這背後是一個良性的循環。在晶
圓代工中,先進的製程投入量產之初成本非常高,只有大量的生產才能快速降低成本,成
本和技術的優勢可以幫助代工廠獲得更高的利潤,最終,獲得的營收又可以用於推進更先
進製程的研究和量產。

以台積電為例,他們每年的資本支出就達到 100 億甚至高於這一數值,如果無法從先進
製程中獲得足夠的利潤,很難支撐更先進製程的研發,畢竟隨著半導體製程複雜度的增加
,無論是研發還是生產成本都將大幅增長。並且先進製程帶來高風險的同時,對營收的貢
獻也存在滯後性。透過台積電的營收我們可以看到,去年已經有多款 7 奈米處理器量產
,但 7 奈米當時貢獻的營收很少,到了 2019 Q1,台積電 7 奈米的營收已經高達 22%,
也是營收貢獻最多的節點。

顯然,台積電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並且在晶圓代工市場,領先者將憑藉技術和時
間優勢將獲得最多的利潤,即便市占排名第二,營收和市場龍頭也有巨大的差距,在這種
情況下想要實現超越非常困難。

不過,即便具備優勢,台積電依舊保持著對市場和競爭者的敬畏之心。現在,台積電在努
力將邏輯的優勢向更多領域拓展。在進入 28 奈米之後,想透過晶體管的微縮保持晶片性
能的提升已經面臨巨大挑戰,業界開始探索藉助封裝提升性能。台積電率先布局,並推出
了 Bumping 服務,根據台積電的說法,現在超過 90% 的 7 奈米客戶都選擇台積電
Bumping 服務。

2011 年第三季的法說會上,張忠謀毫無預兆擲出重量級炸彈──台積電要進軍封裝領域
。他們推出的第一個先進封裝產品是 CoWoS(Chip on Wafer on Substrate),具體而言
是將邏輯晶片和 DRAM 放在矽中介層(interposer)上,然後封裝至基板。

如今,台積電的封裝技術主要分為前端 3D(Frontend 3D)的 SoIC 和 WoW 兩種集成技
術,以及後端 3D(Backend 3D)的 Bump(凸塊)/ WLCSP、CoWoS、InFO 三種技術,這
些技術都有助於推動系統級創新,面向不同的市場。

據介紹,CoWoS 主要針對 AI、伺服器和網路,InFO PoP 將主要應用於手機,InFO MS 主
要應用於 AI 推理,InFO oS 主要應用於網路。未來,3D 封裝將在高性能計算中發揮非
常重要的作用,台積電擁有先進封裝技術將非常重要。不過,台積電並不準備與封測廠爭
奪市場,台積電表示他們將聚焦於晶圓層面的封裝。

5G 為推動未來半導體行業發展的主要技術,台積電也在進行探索 RF 以及模擬器件的可
能性。在 Wi-Fi 和毫米波市場,台積電將製程往 16 奈米 FinFET 推進,另外,台積電
還將推出 7 奈米 RF,相關 Spice 和 SDK 也會在 2020 下半年準備就緒。模擬器台積電
也有廣泛布局。

台積電在手機圖像感測器、高靈敏度 MEMS、高階 OLED、PMIC 方面也有相應技術。儲存
領域,台積電 40 奈米 RRAM 在 2018 上半年就風險試產,28 奈米、22 奈米的 RRAM 也
會在 2019 下半年風險試產。台積電也擁有比 eFlash 快 3 倍寫速度的 22 奈米 MRAM,
這個製程也在 2018 下半年開始風險試產。

最後需要關注的是,半導體製程提升的兩大關鍵是晶體管結構和材料,關於結構的進展,
台積電沒有透露新的消息,但材料方面提到了創新 Low-k 材料。

小結

台積電引領半導體行業晶圓代工模式,歷經 30 多年,台積電成功從落後的追隨者變成領
先者,也是先進處理器背後的幕後支撐者。不過,在晶圓代工領域取得領先,並處於良性
週期的台積電,依舊保持對市場和所有競爭對手的敬畏,不僅在提升半導體製程關鍵的晶
體管結構和材料持續投入,努力保持邏輯優勢,也正在將邏輯優勢拓展至 5G、模擬等領
域。還有,台積電生態超過 10,000 名的工程師也是很難超越的優勢。

至於儲存,台積電已有布局,但如何在這個領域取得優勢,台積電的思考是關注新的儲存
技術而非已有的技術,這也許是台積電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當然,新技術也是台積電最
有可能進行收購的動力。

還有一點,對未來製程技術的提升,技術或許不是最難,最大的挑戰或許來自成本考量。


3.心得/評論:

這篇應該是中國頗具背景的業內人士整理分析的,

對台積電近年發展脈絡解釋的鉅細靡遺,

也整理了魏哲家最近演講的內容,

由於中國在貿易戰中深感自己在半導體產業鏈上的弱點,

所以也在這篇以對岸觀點對台積電的報導,

透露出不少中國業界的自我省思,

文雖長,

但值得一讀。


--
核電廠真的會爆炸: https://i.imgur.com/1HieOTs.jpg
爆一次台灣就真的變畸形兒鬼島了: https://i.imgur.com/5mCBjRh.jpg

福島核能爆炸全錄像:http://bit.ly/2XPYUZT
更多車諾比核災的畸形兒:http://bit.ly/2PvnMTQ
http://bit.ly/2GASKpE

--

All Comments

Anonymous avatar
By Anonymous
at 2019-06-26T21:51
你小孩樣子真怪 節哀
Aaliyah avatar
By Aaliyah
at 2019-06-29T22:08
其實我好奇的是台積的五奈米真的有比intel的十奈米短
嗎 還是就取名而已
Ophelia avatar
By Ophelia
at 2019-07-02T20:37
台積7奈米相當於intel 10奈米
Isla avatar
By Isla
at 2019-07-07T11:28
還不是靠肝推出來的
Ivy avatar
By Ivy
at 2019-07-07T17:47
心得通篇廢話
Susan avatar
By Susan
at 2019-07-12T11:34
又是你 純噓簽名檔
Robert avatar
By Robert
at 2019-07-17T08:27
其實現在的製程幾奈米只是一種概念上的代號
這文章連十萬青年都不知道..充滿反思?哈哈
Andrew avatar
By Andrew
at 2019-07-19T16:30
當英特爾吃素的?
Hardy avatar
By Hardy
at 2019-07-24T10:56
噓簽名檔
Olive avatar
By Olive
at 2019-07-26T09:43
因為intel爽爽賺cpu的錢還跟你輪
Jacky avatar
By Jacky
at 2019-07-28T06:29
Intel很緊張 相信我 PS 我在俄勒岡工廠上班
Madame avatar
By Madame
at 2019-07-30T22:33
飯盒
Linda avatar
By Linda
at 2019-08-03T12:34
Intel 皮要繃緊一點
Rae avatar
By Rae
at 2019-08-05T13:55
drawn 跟tem size
George avatar
By George
at 2019-08-07T20:19
純噓簽名檔
Anthony avatar
By Anthony
at 2019-08-11T14:57
Noah avatar
By Noah
at 2019-08-15T06:36
簽名檔笑死... 都2019年了

郭台銘:鴻海是政府認證高薪企業!優於台積

Susan avatar
By Susan
at 2019-06-24T00:18
https://udn.com/news/story/7240/3888291 郭台銘:鴻海是政府認證高薪企業!優於台積電、大立光 剛卸任鴻海董事長一職的國民黨2020總統代表侯選人郭台銘馬不停蹄,今日在下午於臉書 上指出,鴻海集團的薪資水準優,旗下鴻準是台灣上市櫃公司去年員工平均薪資596萬元 奪下最佳 ...

請問公司要求看勞保資料

Hardy avatar
By Hardy
at 2019-06-23T22:59
最近剛找到一份醫療科技相關產業,但公司要求提供歷年勞保資料,請問是否該給?謝謝 - ...

(100p稅前) 關於電子化供應鏈之研究

Linda avatar
By Linda
at 2019-06-23T22:34
各位親愛的版友大家好,小妹目前正與學長在做電子化供應鏈(e-SCM)的研究,若各位前 輩們了解您所屬的公司在企業經營上電子化供應鏈(e-SCM)應用程度,歡迎您來填寫本問 卷,填完還可抽獎喔,請大家幫幫要畢業的研究生! 問卷名稱:企業的電子化供應鏈(e-SCM)應用程度與供應鏈績效關係之研究 研究目的:探 ...

工作複雜度

Quintina avatar
By Quintina
at 2019-06-23T22:14
各位先進好 好久沒來這了 小弟不才 在科技業大廠待了十年,年薪還沒百萬 職等也是普通工程師而已 近幾年覺得工作複雜度真的愈來愈高 所以離開科技業了 小弟本身是PC軟體背景的 但是在前公司嚴格說起來卻像是PM的角色 只是這個PM比較不一樣 1.評估硬體 2.實驗室測試環境 3.FAB裝 ...

大瓏嘉義新廠請益~

Frederic avatar
By Frederic
at 2019-06-23T21:46
幫身邊朋友代PO 最近朋友想去大瓏嘉義新廠面試設備工程師 搜尋到的資訊都已經事隔多年 不知道有沒有版上大大可以分享該公司職務內容? 還有公司文化環境或薪資待遇呢? 感謝!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