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報關行要核對提單? - 國貿工作討論

Isabella avatar
By Isabella
at 2007-06-13T19:57

Table of Contents


謝謝您的指教,不過我想您似乎沒有抓到文章中所訴求的...

再次強調誰對單不是重點,反正大家只是要看到趨近完美的提單成果,
如果有人要求以現今E化程度,報關行也願意提供電子檔案給FORWARDER或船運公司製單,
針對信用狀文件部分,合理範疇是報關行只要要求他所負責製作的文件無誤就好,
為何要管提單部分?回歸基本面,那是該FORWARDER或船運公司的本分,不是嗎?

報關行會協助對單也是站在貨主的立場提供服務,也減少錯誤產生後的處理動作,
這樣善意的舉動與要求,經過長時間的積非成是,
居然演變成核對提單是報關行或是SHIPPER本身的「義務」與「責任」,
大部分的FORWARDER或船運公司還將這種扭曲的觀念大大的SHOW在提單核對底上,

「請仔細核對,並於X點X分前回覆,如因此產生之重刷費由貴司負擔」

業界多數FORWARDER或船運公司的OP都抱持著一種心態只要趕快把核對傳出去就好了,
很少人像您一樣要求正確性,反正有人會收尾,就算因為自己繕打的問題發生錯誤,
千錯萬錯都不是自己的錯~公司規定就是要收錢~誰叫報關行或SHIPPER倒楣沒核對到~
美國線要重新AMS所產生的費用也是你家的事情!
不可否認也是有很多較優質的FORWARDER或船運公司可以針對這樣的錯誤溝通,
可絕大部分都擺著一副老大心態,除非SHIPPER貨量相當大,不然誰管你要走哪一間,
無辜的報關行或SHIPPING人員只能默默的承受這種悶虧,摸著鼻子乖乖付錢...

我之前所舉的例子中製單的人員都不是剛進此行的菜鳥,卻依舊犯這種錯誤...
是該感嘆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不足,還是要歸咎於大環境的不當養成?

報關行核對提單不是問題,但是請FORWARDER或船運公司的OP人員
根據無誤的SO資料製作一份90%符合要求的提單初稿有這麼困難嗎?
拿出認真負責的態度面對自己的工作與服務品質不是職場中最基本的要求嗎?
一定要一份提單反覆核對數次,且連兩個空格的修正都要報關行回電說OK才願意刷單,
真不知道為何這樣的提單製作費FORWARDER或船運公司還能如此心安理的收取?

--
到 擦
歌 再了 是
當我正想要和你分享 你卻忍心放開我的 連祝福都不說
那些笑過的 愛過的 苦過的 一切終將雲散煙消

--
Tags: 國貿

All Comments

何時算大陸內銷?

Poppy avatar
By Poppy
at 2007-06-13T12:51
我來說一下我的經驗好了 雖然我們是做出口貿易 但是因為客人的全球佈局 我們也越來越多 CHINA TO CHINA的CASE CHINA TO CHINA有2種方式 1.內銷(要開增值稅發票 就是買賣價差17%的稅) 2.透過加工出口區: 賣方視同出口 買方視同進口 所以所有程序比照 出口跟進口 ...

為何報關行要核對提單?

Edwina avatar
By Edwina
at 2007-06-13T00:20
原文恕刪 我剛剛看到你的文章,有以下的心得想法: 1.提單的原始資料來自報關行的SO,Forwarder收到還是用and#34;人工and#34;的方式 Key in在系統內,所以正本提單issue出來前,我會傳給報關行(或是 Shipper再核對一次);even我是在shipper的角色時,我都 ...

將要面試沛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Lauren avatar
By Lauren
at 2007-06-12T23:15
※ 引述《clairewang (☆╮Claire╭★)》之銘言: : 我是今年剛畢業的新鮮人 : 今天接到沛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通知要面試 : 可是爬文後感覺這間公司很操福利又不怎樣 : 但是又好像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 因為明天要面試的話還要坐車到台中 ...

大公司小公司選擇

Tom avatar
By Tom
at 2007-06-12T21:41
補上公司名稱好了,大公司為and#34;台灣格雷蒙and#34;,小公司為and#34;台灣恩慈and#34;。很巧的是這兩家都有 台灣,當然都是台灣LOCAL廠商,前者已經陸續在全世界共有六個分公司,事業群很多, 除了自己有工廠在外銷之外,也有代理國外商品,算是個集團吧。另外小公司則是以液體 與氣體過濾器為 ...

為何報關行要核對提單?

Linda avatar
By Linda
at 2007-06-12T21:24
為何報關行要核對提單? 提單是運送過程所衍生出來的憑證,需要提示提單才可以領取貨物,且FORWARDER 或者是船公司除此航程需要負擔的運費以及相關櫃場費用之外, 還額外收取提單製作費,甚至於在成本高漲的情況下,相關費用越調越高,但是 這樣費用是否真正花在刀口上,從事國際貿易的菁英是否有思考其相關問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