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的台灣產業,政府恐也無力 - 面試
By Cara
at 2018-07-22T10:12
at 2018-07-22T10:12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egnaro123 (原po是大叔)》之銘言:
抱歉,看了以後忍不住還是要說一下實際情況
: 最近面試一些基層工作,也發現些事實
: 1. 外勞確撐起來台灣很多產業,讓廠商不用思考機器成本產線問題
: 加上央行幫忙,台灣廠商的確舒適很久了,
: 當然也可以說台灣政府漠視問題很久了,部會們更習於形而上的口號分
實際上一堆公司都在思考成本問題,最明顯的就是勞力密集性的產業
製鞋業、紡織業及電鍍業是其中最明顯的例子,從最早移往大陸
到現在轉移到東南亞
: 2. 走偏門降成本的文化,人力成本各種花式降,政府漠視等於助長產業往不健康方向競爭
: (一旦一間用偏門,另一間當然也得用偏門才得以競爭,造成產業不佳的文化)
: 個人不喜歡政府的漠視文化,罰錢了事就認為解決問題,不實是求是
: 或許可採政策利誘及法規並行,逐步改良產業 (只能小干預)
: 最後可能無法改變什麼,但漠視等於是整個產業逐步弱化,
勞力密集性的產業,不降人力成本(>50%),那是要降哪一個才有效?
資本密集性的產業(石化、煉鋼),又老是被環保政客跟鄉民鬥臭
完全沒有啥投資機會
科技業的又不可能一天到晚都在蓋新廠
: 3. 產業還有關稅在保護,廠商的eps也不高,積習多年,恐怕也不好處理
: 4. 希望政府可"適度"修正這類不升級產線後,走偏的崎形的勞動市場
: 希由法規及政策利誘,或許最終失敗出場,但總比漠視所造成的走偏,都來得好
: 轉型有成功者也會有不成功者,經營者能力就至為重要,
: 但至少走過了,全世界先進國皆然,也不會讓年輕人有任何說詞,說什麼卡位
: 同樣年輕人也自己要負責決定他們當代的是應由那個產業起來,
: 自己努力創業奮鬥找出方向
你這樣叫做"叫政府去扼殺某產業",問題是真的是這些廠商不願意升級?
國內紡織業廠商有幾家透過貸款,引進自動化新型設備,有效減低人力支出
(事實上國內的新聞專欄節目有報導)
石化廠可以透過製程集成或是熱交換網路,或是源頭減廢等措施改善製程
科技業我不懂,請別人指教
但這些都需要成本,並不是每個廠商都有這個能力負擔的起
實際上要改善的應該是提供獎勵貸款使廠商願意投資轉型升級
才是正確的道路
: 4.1
: 台灣是需要產業轉型解決低薪的,
: 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但不做就只是讓後代或這代年輕人
: 拿著幸苦錢,然後他們還會罵我們這代卡位慣老闆
: 台灣政府漠視勞動條件只是更加幫忙了老闆不去想產線升級,產業升級的事
"產業轉型" 是什麼? 你說的只是個形容詞而已你知道嗎?
光是製造業就分成三種了,每一種需要"良性的"降低成本也都不相同
還是說要學對岸大陸,整天搞新創孵蛋器,搞互聯網賺錢,這叫做轉型?
在指著對方說什麼沒做之前,我們真的搞懂了應該要做什麼嗎?
: 5.
: 台灣產業就是沒"轉型"成功啊!
: 四大產業政策結果失敗了啊
: (這個資本形成是不正常的,政府當初在資本形成就做錯了)
: 政府別有居心實為分配的各樣口號也失敗了啊!
: 台灣產業並沒有試著"升級"這回事出現,
: ^^^^^^^^^^^^^^^^^^^^^^^^^^^^^^^^^^^
: 絕大多數的都維持舊產線,在央行外勞政策幫忙了,
: (了解經濟的彭老時代,央行功過這裏算一部份,先不提房市)
: 神操盤十八年 讓台灣經濟完全扭曲 (今周刊)
: ^^^^^^^^^^^^^^^^^^^^^^^^^^^^^^^^^^^^^^^^
: 十幾年都是平淡安穩舒適中過日子
: 正常會有成功也會有失敗,但台灣沒出現"試過產業升級"這種事啊!
承上述,並不是所有廠商都不想升級,但要做這項並不容易
實際上若要說廣義的轉型,那很多勞力密集性的產業轉移到東南亞
我覺得也是一種轉型,為了生存也沒什麼
: ======
: 產業的現狀加上二大部會的口號,還真是極端對比
: 不好處理,可能有大變化的,要跨部會的 => 漠視
: 形而上的,有預算可分配的,不用負擔大改變 ==> 人人搶,二大部會掙相爭取
: 2.
: 產線不升級話,人力成本會提高,因為相對這些本國人可以找到相對其他的工作,
: (舊產線舊工廠當然也不上新的工作環境)
: 廠商也可選產線升級,生產力可能提高,人力成本相同或減少
: (但不確定性高,但資金成本就在那,加上低匯,廠商又不想買機器)
: 這時候廠商合理的選擇"產線不升級",
: 人力在本國無法找到人變往外國尋找,這也是外勞頂下台灣大半個產業,
: 相同產線作相同產品台灣不可能打過東南亞國家,
: 一旦利潤不合理話,便會想自人力成本上取回
: 而一間公司用"某種"方式降成本,自會引導另一家跟進,.....
: 台灣是需要一次會痛的產業生級的,為了破除低薪,也為了公安
: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525004138.A.908.html
結論:1.先搞清楚每個產業要升級,重點是在哪裡,每一種都不一樣
2.傳產部份我知道,至少資本跟勞力密集我大概都知道那些需要改善
3.實際上這個世界並不如大多數鄉民想的那樣在運轉,
等政府干預早就餓死,有很多產業內公司可以說是不得不出走的
但不出走有何外援可以幫忙升級?
4.很多鄉民的觀念就像你一樣,動不動就"應動用機制淘汰某產業"
於是乎結果:台灣充滿了科技業,結果還是有一些公司低薪
因為就算都稱科技業,每一種在供應鏈的位置不同,獲利模式不同
這樣真的是好結果?
5.這個世界上沒有行行出狀元,但絕對是沒有某產業不行
服務業都低薪,所以服務業Out?
講形容詞大家都會,實際上能怎麼改善才是正途,光抱怨也不會讓薪水更高
--
1.MATLAB programming 2.ASPEN process simulation package
3.FORTRN programming 4.Advance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5.Process Control Theory
6.Chemical Engineering Basic Theory(Kinetic.thermodynamics.transport)
7.Numerical Method and Analysis
8.MATLAB Toolbox.Simulink system basic design
--
抱歉,看了以後忍不住還是要說一下實際情況
: 最近面試一些基層工作,也發現些事實
: 1. 外勞確撐起來台灣很多產業,讓廠商不用思考機器成本產線問題
: 加上央行幫忙,台灣廠商的確舒適很久了,
: 當然也可以說台灣政府漠視問題很久了,部會們更習於形而上的口號分
實際上一堆公司都在思考成本問題,最明顯的就是勞力密集性的產業
製鞋業、紡織業及電鍍業是其中最明顯的例子,從最早移往大陸
到現在轉移到東南亞
: 2. 走偏門降成本的文化,人力成本各種花式降,政府漠視等於助長產業往不健康方向競爭
: (一旦一間用偏門,另一間當然也得用偏門才得以競爭,造成產業不佳的文化)
: 個人不喜歡政府的漠視文化,罰錢了事就認為解決問題,不實是求是
: 或許可採政策利誘及法規並行,逐步改良產業 (只能小干預)
: 最後可能無法改變什麼,但漠視等於是整個產業逐步弱化,
勞力密集性的產業,不降人力成本(>50%),那是要降哪一個才有效?
資本密集性的產業(石化、煉鋼),又老是被環保政客跟鄉民鬥臭
完全沒有啥投資機會
科技業的又不可能一天到晚都在蓋新廠
: 3. 產業還有關稅在保護,廠商的eps也不高,積習多年,恐怕也不好處理
: 4. 希望政府可"適度"修正這類不升級產線後,走偏的崎形的勞動市場
: 希由法規及政策利誘,或許最終失敗出場,但總比漠視所造成的走偏,都來得好
: 轉型有成功者也會有不成功者,經營者能力就至為重要,
: 但至少走過了,全世界先進國皆然,也不會讓年輕人有任何說詞,說什麼卡位
: 同樣年輕人也自己要負責決定他們當代的是應由那個產業起來,
: 自己努力創業奮鬥找出方向
你這樣叫做"叫政府去扼殺某產業",問題是真的是這些廠商不願意升級?
國內紡織業廠商有幾家透過貸款,引進自動化新型設備,有效減低人力支出
(事實上國內的新聞專欄節目有報導)
石化廠可以透過製程集成或是熱交換網路,或是源頭減廢等措施改善製程
科技業我不懂,請別人指教
但這些都需要成本,並不是每個廠商都有這個能力負擔的起
實際上要改善的應該是提供獎勵貸款使廠商願意投資轉型升級
才是正確的道路
: 4.1
: 台灣是需要產業轉型解決低薪的,
: 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但不做就只是讓後代或這代年輕人
: 拿著幸苦錢,然後他們還會罵我們這代卡位慣老闆
: 台灣政府漠視勞動條件只是更加幫忙了老闆不去想產線升級,產業升級的事
"產業轉型" 是什麼? 你說的只是個形容詞而已你知道嗎?
光是製造業就分成三種了,每一種需要"良性的"降低成本也都不相同
還是說要學對岸大陸,整天搞新創孵蛋器,搞互聯網賺錢,這叫做轉型?
在指著對方說什麼沒做之前,我們真的搞懂了應該要做什麼嗎?
: 5.
: 台灣產業就是沒"轉型"成功啊!
: 四大產業政策結果失敗了啊
: (這個資本形成是不正常的,政府當初在資本形成就做錯了)
: 政府別有居心實為分配的各樣口號也失敗了啊!
: 台灣產業並沒有試著"升級"這回事出現,
: ^^^^^^^^^^^^^^^^^^^^^^^^^^^^^^^^^^^
: 絕大多數的都維持舊產線,在央行外勞政策幫忙了,
: (了解經濟的彭老時代,央行功過這裏算一部份,先不提房市)
: 神操盤十八年 讓台灣經濟完全扭曲 (今周刊)
: ^^^^^^^^^^^^^^^^^^^^^^^^^^^^^^^^^^^^^^^^
: 十幾年都是平淡安穩舒適中過日子
: 正常會有成功也會有失敗,但台灣沒出現"試過產業升級"這種事啊!
承上述,並不是所有廠商都不想升級,但要做這項並不容易
實際上若要說廣義的轉型,那很多勞力密集性的產業轉移到東南亞
我覺得也是一種轉型,為了生存也沒什麼
: ======
: 產業的現狀加上二大部會的口號,還真是極端對比
: 不好處理,可能有大變化的,要跨部會的 => 漠視
: 形而上的,有預算可分配的,不用負擔大改變 ==> 人人搶,二大部會掙相爭取
: 2.
: 產線不升級話,人力成本會提高,因為相對這些本國人可以找到相對其他的工作,
: (舊產線舊工廠當然也不上新的工作環境)
: 廠商也可選產線升級,生產力可能提高,人力成本相同或減少
: (但不確定性高,但資金成本就在那,加上低匯,廠商又不想買機器)
: 這時候廠商合理的選擇"產線不升級",
: 人力在本國無法找到人變往外國尋找,這也是外勞頂下台灣大半個產業,
: 相同產線作相同產品台灣不可能打過東南亞國家,
: 一旦利潤不合理話,便會想自人力成本上取回
: 而一間公司用"某種"方式降成本,自會引導另一家跟進,.....
: 台灣是需要一次會痛的產業生級的,為了破除低薪,也為了公安
: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525004138.A.908.html
結論:1.先搞清楚每個產業要升級,重點是在哪裡,每一種都不一樣
2.傳產部份我知道,至少資本跟勞力密集我大概都知道那些需要改善
3.實際上這個世界並不如大多數鄉民想的那樣在運轉,
等政府干預早就餓死,有很多產業內公司可以說是不得不出走的
但不出走有何外援可以幫忙升級?
4.很多鄉民的觀念就像你一樣,動不動就"應動用機制淘汰某產業"
於是乎結果:台灣充滿了科技業,結果還是有一些公司低薪
因為就算都稱科技業,每一種在供應鏈的位置不同,獲利模式不同
這樣真的是好結果?
5.這個世界上沒有行行出狀元,但絕對是沒有某產業不行
服務業都低薪,所以服務業Out?
講形容詞大家都會,實際上能怎麼改善才是正途,光抱怨也不會讓薪水更高
--
1.MATLAB programming 2.ASPEN process simulation package
3.FORTRN programming 4.Advance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5.Process Control Theory
6.Chemical Engineering Basic Theory(Kinetic.thermodynamics.transport)
7.Numerical Method and Analysis
8.MATLAB Toolbox.Simulink system basic design
--
All Comments
By Vanessa
at 2018-07-23T00:53
at 2018-07-23T00:53
By Odelette
at 2018-07-27T19:51
at 2018-07-27T19:51
By Liam
at 2018-07-31T20:37
at 2018-07-31T20:37
By Jessica
at 2018-08-03T19:18
at 2018-08-03T19:18
By Hazel
at 2018-08-05T07:34
at 2018-08-05T07:34
By Franklin
at 2018-08-06T20:26
at 2018-08-06T20:26
By Linda
at 2018-08-09T04:02
at 2018-08-09T04:02
By Olive
at 2018-08-14T01:54
at 2018-08-14T01:54
By Kumar
at 2018-08-14T11:15
at 2018-08-14T11:15
By Linda
at 2018-08-19T08:52
at 2018-08-19T08:52
By Anonymous
at 2018-08-21T08:11
at 2018-08-21T08:11
By Ula
at 2018-08-23T03:55
at 2018-08-23T03:55
By Adele
at 2018-08-23T11:16
at 2018-08-23T11:16
By Margaret
at 2018-08-26T19:42
at 2018-08-26T19:42
By Mary
at 2018-08-27T07:36
at 2018-08-27T07:36
By Delia
at 2018-08-30T19:15
at 2018-08-30T19:15
By Emily
at 2018-08-31T20:36
at 2018-08-31T20:36
By Cara
at 2018-09-05T16:03
at 2018-09-05T16:03
By Puput
at 2018-09-06T13:49
at 2018-09-06T13:49
By Belly
at 2018-09-09T21:11
at 2018-09-09T21:11
By Rachel
at 2018-09-11T14:31
at 2018-09-11T14:31
By Hedda
at 2018-09-14T05:03
at 2018-09-14T05:03
By Olga
at 2018-09-18T18:22
at 2018-09-18T18:22
By Sandy
at 2018-09-23T16:42
at 2018-09-23T16:42
By Rosalind
at 2018-09-27T05:59
at 2018-09-27T05:59
By Olga
at 2018-09-29T13:29
at 2018-09-29T13:29
By Jack
at 2018-10-02T18:23
at 2018-10-02T18:23
By Quintina
at 2018-10-07T03:30
at 2018-10-07T03:30
By Candice
at 2018-10-09T11:02
at 2018-10-09T11:02
By Suhail Hany
at 2018-10-14T01:49
at 2018-10-14T01:49
By Megan
at 2018-10-15T13:41
at 2018-10-15T13:41
By Quanna
at 2018-10-16T08:02
at 2018-10-16T08:02
By Mason
at 2018-10-18T19:38
at 2018-10-18T19:38
By Catherine
at 2018-10-21T22:40
at 2018-10-21T22:40
By Heather
at 2018-10-25T12:48
at 2018-10-25T12:48
By Callum
at 2018-10-28T09:31
at 2018-10-28T09:31
By Barb Cronin
at 2018-11-02T03:22
at 2018-11-02T03:22
By Jake
at 2018-11-02T20:07
at 2018-11-02T20:07
By Ophelia
at 2018-11-05T09:38
at 2018-11-05T09:38
By Jessica
at 2018-11-07T07:58
at 2018-11-07T07:58
Related Posts
有人在澳洲或紐西蘭當教師嗎
By Isla
at 2018-07-22T03:33
at 2018-07-22T03:33
香港薪資請益~25k HKD/M
By Doris
at 2018-07-22T01:43
at 2018-07-22T01:43
一名鴻海的員工被迫跑了整個工業區(5)
By Irma
at 2018-07-21T19:38
at 2018-07-21T19:38
碩士學校的差距?
By Ophelia
at 2018-07-21T00:58
at 2018-07-21T00:58
工作請益(聯電/華邦/美光)
By Eden
at 2018-07-20T22:31
at 2018-07-20T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