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中國薪資 - 工程師

By Sarah
at 2022-11-22T09:22
at 2022-11-22T09:22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sheepmanager (AI專家)》之銘言:
: 很多電視節目將中國薪資吹到天上去
: 那麼中國國家統計的資料是怎麼樣呢
: 北京RD學士畢業加上獎金 年薪中位數41.7萬台幣
: 碩士年薪中位數50.46萬台幣
: 科技業管理職 年薪中位數243.452萬台幣
: 這是薪資最高的北京 比想像中低了非常多
: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近日發佈《2022年北京市人力資源市場薪酬大數據報告》(下
: 稱《報告》)
: 北京市2021屆高校畢業生薪酬數據顯示,在本科學歷中,技術研發/專業技能類崗位、業務類
: 崗位、銷售類崗位、支持類崗位薪酬中位值分別為9.48萬元、8.77萬元、8.29萬元和7.9萬元
: ;在碩士及以上學歷中,這四類崗位的薪酬中位值分別為11.29萬元、9.80萬元、9.51萬元和
: 9.16萬元。
: 在管理類高精尖人才中,薪酬中位值位居前三的產業為金融、智能/高端製造、數字經濟,薪
: 酬中位值分別為59.76萬元、55.33萬元、53.44萬元。技術類高精尖人才薪酬中位值位居前三
: 的產業為金融、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智能/高端製造,薪酬中位值分別為30.51萬元、28.99萬
: 元、28.92萬元。
網路上找就有的資訊,不需要吵成這樣,
這是2019年的數字,
陸資包裹最大包的年代:
https://tinyurl.com/2fz6uvvk
請記得,
目前網路上所有的薪資都完全失真,
因為科技股大跌大裁員,
大陸公司的股價跌的更誇張,
所以如果之前是100萬人民幣,
現在可能只剩50萬人民幣
我提供我自己還有同事們的薪資,
只有前公司的部分,
目前公司的薪資就不好意思說了,
六年前2016-2017年,
華為一年包裹2x-30萬美金,
華為包裹有很大一部分跟獎金還有虛擬股票有關,
所以變動很大,有時只有22-23, 有時到30萬美金,
阿里P8-P9, 一年包裹35+ ~ 40萬美金,
阿里股票很大包,
股票加獎金超過底薪,
當年大陸互聯網BAT 都是這樣開的包裹,
現在不用想了,股價跌到剩20%, 30%,
包裹只剩2x萬美金
臉書剛畢業的new grad 30+萬美金,
FAANG new grad 包裹都是這個價碼附近 2x-3x萬美金,
請看這篇2019 Amazon new grad 分享: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576730765.A.D3A.html
當然我指的是當年,
所以當年公司薪資排行一定是FAANG > BAT > 華為,
而且華為的包裹要是業界非常資深的專家,
BAT P8-P9 也是非常難拿,
也都是業界闖蕩很幾年還有業界實績的,
就只有美國的軟體公司一畢業就可以拿比這些業界資深專家還要多的薪資,
所以陸資在美國找人一直都是瞄準中年失業不好找工作的工程師
然後不要提有業界實績的資深專家,
就以工作五六年到十年的工程師為例,
華為北京一年包裹是60-100萬人民幣,
BAT 應該是100萬人民幣左右,
以當年而言,
以現在的股價跟薪資的話,
BAT 應該縮水到50-60萬人民幣,
華為 沒有股票所以影響不大,
應該還是60-100萬人民幣,
聯發科跟台積電應該是300-400萬台幣,
所以結論,大陸薪資沒有比較高,
同年資在聯發科跟台積電可以拿比較多,
在FAANG 可以拿更多,
陸資是給中年失業需要養家糊口的人暫待的地方,
不要想在陸資飛黃騰達,
因為路早就內定給少年班,
跟startup 一樣,
不要以為去startup可以賭一把,
就算是成功,
人家早就有內定的人選
--
: 很多電視節目將中國薪資吹到天上去
: 那麼中國國家統計的資料是怎麼樣呢
: 北京RD學士畢業加上獎金 年薪中位數41.7萬台幣
: 碩士年薪中位數50.46萬台幣
: 科技業管理職 年薪中位數243.452萬台幣
: 這是薪資最高的北京 比想像中低了非常多
: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近日發佈《2022年北京市人力資源市場薪酬大數據報告》(下
: 稱《報告》)
: 北京市2021屆高校畢業生薪酬數據顯示,在本科學歷中,技術研發/專業技能類崗位、業務類
: 崗位、銷售類崗位、支持類崗位薪酬中位值分別為9.48萬元、8.77萬元、8.29萬元和7.9萬元
: ;在碩士及以上學歷中,這四類崗位的薪酬中位值分別為11.29萬元、9.80萬元、9.51萬元和
: 9.16萬元。
: 在管理類高精尖人才中,薪酬中位值位居前三的產業為金融、智能/高端製造、數字經濟,薪
: 酬中位值分別為59.76萬元、55.33萬元、53.44萬元。技術類高精尖人才薪酬中位值位居前三
: 的產業為金融、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智能/高端製造,薪酬中位值分別為30.51萬元、28.99萬
: 元、28.92萬元。
網路上找就有的資訊,不需要吵成這樣,
這是2019年的數字,
陸資包裹最大包的年代:
https://tinyurl.com/2fz6uvvk
請記得,
目前網路上所有的薪資都完全失真,
因為科技股大跌大裁員,
大陸公司的股價跌的更誇張,
所以如果之前是100萬人民幣,
現在可能只剩50萬人民幣
我提供我自己還有同事們的薪資,
只有前公司的部分,
目前公司的薪資就不好意思說了,
六年前2016-2017年,
華為一年包裹2x-30萬美金,
華為包裹有很大一部分跟獎金還有虛擬股票有關,
所以變動很大,有時只有22-23, 有時到30萬美金,
阿里P8-P9, 一年包裹35+ ~ 40萬美金,
阿里股票很大包,
股票加獎金超過底薪,
當年大陸互聯網BAT 都是這樣開的包裹,
現在不用想了,股價跌到剩20%, 30%,
包裹只剩2x萬美金
臉書剛畢業的new grad 30+萬美金,
FAANG new grad 包裹都是這個價碼附近 2x-3x萬美金,
請看這篇2019 Amazon new grad 分享: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576730765.A.D3A.html
當然我指的是當年,
所以當年公司薪資排行一定是FAANG > BAT > 華為,
而且華為的包裹要是業界非常資深的專家,
BAT P8-P9 也是非常難拿,
也都是業界闖蕩很幾年還有業界實績的,
就只有美國的軟體公司一畢業就可以拿比這些業界資深專家還要多的薪資,
所以陸資在美國找人一直都是瞄準中年失業不好找工作的工程師
然後不要提有業界實績的資深專家,
就以工作五六年到十年的工程師為例,
華為北京一年包裹是60-100萬人民幣,
BAT 應該是100萬人民幣左右,
以當年而言,
以現在的股價跟薪資的話,
BAT 應該縮水到50-60萬人民幣,
華為 沒有股票所以影響不大,
應該還是60-100萬人民幣,
聯發科跟台積電應該是300-400萬台幣,
所以結論,大陸薪資沒有比較高,
同年資在聯發科跟台積電可以拿比較多,
在FAANG 可以拿更多,
陸資是給中年失業需要養家糊口的人暫待的地方,
不要想在陸資飛黃騰達,
因為路早就內定給少年班,
跟startup 一樣,
不要以為去startup可以賭一把,
就算是成功,
人家早就有內定的人選
--
Tags:
工程師
All Comments

By James
at 2022-11-22T17:29
at 2022-11-22T17:29

By Tristan Cohan
at 2022-11-23T01:35
at 2022-11-23T01:35
定好了. 不管是什麼地方的新創都是這個樣子

By Tristan Cohan
at 2022-11-23T09:42
at 2022-11-23T09:42

By Barb Cronin
at 2022-11-23T17:49
at 2022-11-23T17:49

By Quanna
at 2022-11-24T01:55
at 2022-11-24T01:55
費力道比較準,例如出去玩消費的慷慨程度才是能真
實反應薪資水準的…或者我會看愛馬仕的配貨比,這
點中國猛猛的。雖然帳面薪資輸美國,但實質應該是
贏的。

By Doris
at 2022-11-24T10:02
at 2022-11-24T10:02

By Rae
at 2022-11-24T18:09
at 2022-11-24T18:09
時,你的消費就會謹慎,跟你有多少錢無關。中國這一
波走下去,可可以看看,哪些產業死最快。

By Rae
at 2022-11-25T02:15
at 2022-11-25T02:15

By Elvira
at 2022-11-25T10:22
at 2022-11-25T10:22

By Rae
at 2022-11-25T18:29
at 2022-11-25T18:29
縮手。所以不要看帳面賺多少,有些人心知肚明沒有
每天在過年的,而是要看花多少。所以同樣薪水,公
務員的消費力>醫生>工程師。
話說這篇講的是2019年,那個時候的消費能力,我覺
得中國不輸。

By Blanche
at 2022-11-26T02:35
at 2022-11-26T02:35
啦

By Faithe
at 2022-11-26T10:42
at 2022-11-26T10:42
那破爛薪水,這樣你說奢侈品有參考價值?

By Charlie
at 2022-11-26T18:49
at 2022-11-26T18:49

By Anonymous
at 2022-11-27T02:55
at 2022-11-27T02:55
二代、爆發戶在買的

By Lydia
at 2022-11-27T11:02
at 2022-11-27T11:02

By Ida
at 2022-11-27T19:09
at 2022-11-27T19:09

By Connor
at 2022-11-28T03:15
at 2022-11-28T03:15
有300 400? 你拿高標比低標 然後頭頭是道? 會
回來的基本上不是薪水問題 是生活教育跟自由的問題

By Victoria
at 2022-11-28T11:22
at 2022-11-28T11:22
想移民出去

By Jacky
at 2022-11-28T19:29
at 2022-11-28T19:29

By Queena
at 2022-11-29T03:35
at 2022-11-29T03:35

By Rosalind
at 2022-11-29T11:42
at 2022-11-29T11:42

By James
at 2022-11-29T19:49
at 2022-11-29T19:49
,愛馬仕中國蠻多中產在買的。台灣美國也有一些科
技業在買。頂尖的科技業大概三十幾比誰讓太太小香
小愛買得多,四十幾比誰能讓父母看極光坐商務艙,
五十比誰買孝親房買得豪,不管薪水多會吹,有人孝

By Hamiltion
at 2022-11-30T03:55
at 2022-11-30T03:55
安森第一排,這個就是打拼半輩子的成績單。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22-11-30T12:02
at 2022-11-30T12:02

By Susan
at 2022-11-30T20:09
at 2022-11-30T20:09

By George
at 2022-11-30T14:56
at 2022-11-30T14:56

By Donna
at 2022-11-30T23:02
at 2022-11-30T23:02
P9或華為20級?

By Lily
at 2022-11-30T14:56
at 2022-11-30T14:56

By Jacob
at 2022-11-30T23:02
at 2022-11-30T23:02

By Elvira
at 2022-11-30T14:56
at 2022-11-30T14:56
在比奢侈品 這很中國

By Annie
at 2022-11-30T23:02
at 2022-11-30T23:02
錢,是兩碼子的事。

By Jacob
at 2022-11-30T14:56
at 2022-11-30T14:56

By Kumar
at 2022-11-30T23:02
at 2022-11-30T23:02
嘿嘿!

By Erin
at 2022-11-30T14:56
at 2022-11-30T14:56
說陸廠比較高貴了,不要噴完又回台廠上班

By Necoo
at 2022-11-30T23:02
at 2022-11-30T23:02
跳出來說中國薪水更高

By Edward Lewis
at 2022-11-30T14:56
at 2022-11-30T14:56

By John
at 2022-11-30T23:02
at 2022-11-30T23:02
的兩倍還不知道 不勝唏噓 嗚呼哀哉 團團圓圓

By Thomas
at 2022-11-30T14:56
at 2022-11-30T14:56
現在不是2019是2022喔 有沒有今年跳槽到案例啊

By Connor
at 2022-11-30T23:02
at 2022-11-30T23:02
以超過30?還是你說phd ng?

By Puput
at 2022-11-30T14:56
at 2022-11-30T14:56

By Cara
at 2022-11-30T23:02
at 2022-11-30T23:02

By Wallis
at 2022-11-30T14:56
at 2022-11-30T14:56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22-11-30T23:02
at 2022-11-30T23:02

By Noah
at 2022-11-30T14:56
at 2022-11-30T14:56
是meta GE intern return,今年因為 inflation 很
多公司的包都比往年大,題外話今年到現在好多meta
ge return 都被rescind了,這個數字到底還算不算呢
。若論當年(2018-2021)基本上非phd沒有可以超過3
00k的,甚至很多L4 都沒有到這個數字吧

By Steve
at 2022-11-30T23:02
at 2022-11-30T23:02

By Kyle
at 2022-11-30T14:56
at 2022-11-30T14:56

By Frederic
at 2022-11-30T23:02
at 2022-11-30T23:02

By Jessica
at 2022-11-30T14:56
at 2022-11-30T14:56

By Ivy
at 2022-11-30T23:02
at 2022-11-30T23:02

By Caitlin
at 2022-11-30T14:56
at 2022-11-30T14:56
願意分享還是給推

By Hedy
at 2022-11-30T23:02
at 2022-11-30T23:02

By William
at 2022-11-30T14:56
at 2022-11-30T14:56

By Dorothy
at 2022-11-30T23:02
at 2022-11-30T23:02

By Daniel
at 2022-11-30T14:56
at 2022-11-30T14:56

By Audriana
at 2022-11-30T23:02
at 2022-11-30T23:02

By Michael
at 2022-11-30T14:56
at 2022-11-30T14:56
在講的所有數字都要高出50% ,我也不是phd,也不是
FAANG,但我只是不覺得之前meta有到300k,google今
年連250k也摸不到,不知道你的數字都從哪裡來的,
拿offer本來就得算當下的吧,怎麼會算進股票漲幅

By Joseph
at 2022-11-30T23:02
at 2022-11-30T23:02
開看,的確沒看到250+的google。meta我知道最高的
,低於你貼的那篇blind 因為他sign on拿75k,所以
今年meta確實有可能,但往年呢?我是今年ng我看了
很多包,覺得你數字還是偏高。另外我不在tech firm
,我們這行今年最高有到575k,所以你要提ng上限,
多大的數字我都不會太意外,只是大公司就有大公司
的制度,300+或是AANG 250+都不太可能

By Todd Johnson
at 2022-11-30T14:56
at 2022-11-30T14:56
h了

By Necoo
at 2022-11-30T23:02
at 2022-11-30T23:02

By Mia
at 2022-11-30T14:56
at 2022-11-30T14:56

By Faithe
at 2022-11-30T23:02
at 2022-11-30T23:02
大家都賺很多

By Rosalind
at 2022-11-30T14:56
at 2022-11-30T14:56

By Lucy
at 2022-11-30T23:02
at 2022-11-30T23:02
對沒這麼高...
這兩年可能有

By Wallis
at 2022-11-30T14:56
at 2022-11-30T14:56

By Carol
at 2022-11-30T23:02
at 2022-11-30T23:02

By Hedda
at 2022-11-30T14:56
at 2022-11-30T14:56

By Barb Cronin
at 2022-11-30T23:02
at 2022-11-30T23:02

By Odelette
at 2022-11-30T14:56
at 2022-11-30T14:56

By Belly
at 2022-11-30T23:02
at 2022-11-30T23:02
基本上都領月薪,不用像台商kpi有部門分配鬥爭的問
題,工程師非管理職也有300-400w 年薪,算很不錯的
(養肝)工作了。如果不是這波被打壓,待久的人也沒
什麼想離職的。

By Belly
at 2022-11-30T14:56
at 2022-11-30T14:56
Related Posts
不婚不生致各產業缺工!居全球關鍵地位我STEM領域等嘸人

By Joseph
at 2022-11-22T07:43
at 2022-11-22T07:43
上班上久了 理組變文組?

By Lily
at 2022-11-22T02:14
at 2022-11-22T02:14
美光LPDDR5X行動記憶體 獲高通Snapdragon

By James
at 2022-11-22T01:01
at 2022-11-22T01:01
職場常態分佈生存法則

By Thomas
at 2022-11-22T00:54
at 2022-11-22T00:54
頭一遭千人大遷移!台積電首班包機飛美

By Doris
at 2022-11-21T22:42
at 2022-11-21T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