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替代役三年感想 - 加班
By Vanessa
at 2011-11-27T03:46
at 2011-11-27T03:46
Table of Contents
工作的時候總覺得時間過得很慢,可是真的期滿退伍以後,又覺得三年一下子就過去了。
雖然自己在各方面都還很不成熟,不過比起三年前,多少還是有點成長,也算有資格寫點
東西給別人作參考了吧?
當初會選擇研發替代役,主要是覺得自己唸了那麼久的書,不想一直依賴家人,所以急著
投入職場自立。雖然學歷上有一些加分效果,但是我在大學的成績不是很漂亮,所以能找
到現在的這份工作,其實還蠻幸運的。工作的三年間,辛苦和想抱怨的事當然是不勝枚舉
,但是整體來說,也算是有驚無險平安度過了。下面就以新鮮人的角度,講一下我自己的
心得。
個人是113資工系/114資工所畢業,目前在某ic design house工作。這篇文章其實沒什麼
見不得人的地方,不過大大方方把公司名字打上去好像也怪怪的,所以如果有人認出我,
也麻煩心照不宣就好 XD
研替的選擇
個人認為研替是一種工作上的選擇,而不應該被視為兵役的選擇。也就是為了少當一年兵
,勉強去做自己不太喜歡或待遇不理想的工作,其實是自找麻煩。除非家裡有什麼特殊的
狀況,否則研替還是選擇自己真正想去,即使沒有兵役問題也會考慮的公司為佳。研替本
身已經背負著要綁三年的風險了,如果還自己加上不安要素,那還是不如乖乖去當兵吧?
為了少當一年兵賠上三年時間,怎麼想都不划算。
當然以同樣的工作內容來說,研替的錄取難度一定是比一般的職位還高,這方面多少需要
取捨一下就是了... 可以的話,盡量選擇第二階段有補滿的公司,否則一個月兩萬元的薪
水,要負擔職場的壓力很辛苦。聽說很多公司會對研替的人另眼相看,不過我自己是沒看
到這種現象,基本上主管不太會特別去區分你是研替還是什麼,一樣的職位做一樣的事情
就對了。
工時問題
我的公司是典型的責任制,而且所謂的「操度」在業界裡應該還算蠻有名的。每天永遠都
有做不完的事,平均的下班時間大概是十點~十一點左右。不過這邊在時間上的管理並沒
有很嚴格,給員工相當大的彈性。因為我自己是屬於幹勁來的時候效率會突然變高,但是
有時又會完全不想做事的類型,所以這種時間運用上的彈性,對我來說其實再理想不過了
。
另外關於爆肝這問題,其實只要盡力保持作息和足夠的睡眠時間,那一天13~14小時的工
時,並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太大的影響。比起身體上的負擔,平日缺乏休閒的時間,累積
起來的壓力才是主要問題。當然這不表示我贊同這種詭異的加班文化,不過既然這是自己
的選擇,也就只能盡量去適應而已。
我不覺得每個人都可以接受這樣的環境,不過工時的資訊應該在面試時就知道了,所以要
進入這類公司的話,這樣的心理準備還是必需要有。另外如果加班加到連睡眠時間都不太
夠的話,那還是早點離開吧,賺再多錢都沒有生命重要...
人際關係/職場應對
網路上的文章,常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在職場上遇到一些難以溝通的對象,或是完全不合理
的要求等等,但是很幸運的,我周圍遇到的,不論是上司或同儕,都是一些理性能溝通,
能力又強的人,這是我覺得這份工作最大的價值所在。還到問題時,雖然大家都忙得要命
一點都不想碰,但是最終還是會一起想辦法解決。在一間規模比較大的公司裡,一個人的
力量很微小,永遠都會有需要別人幫忙的時候,所以人際關係是很重要的。當然這不是說
要去對別人拍馬屁拉關係什麼的,其實重點很單純:今天你幫了十個人,只要有五個願意
在下次你有困難的時候幫助你,這樣彼此間的信賴關係就成立了。
我自己的幾個原則是,不對公司裡的任何人隱藏事情、爭執時永遠只對事不對人、有餘力
的情況能幫多少忙就幫多少忙、自己能做的事不主動去找別人扛。人際關係是一種無形的
資產,就單一個例子來說,有時候我好像是被凹或是幫別人做白工,但長久下來,我認為
得到的東西遠比失去的還要多。這種想法聽起來很理想化,不過對我來說,已經是能看到
成果的投資了。
還有一點,就是所有問題都是越早發現越有機會處理,不管事情有多嚴重,放著裝做不知
道,只會讓情況變得無法收拾。剛進入職場的人難免都會怕犯錯,但是錯都錯了,當下被
電一頓不算什麼,拖到沒人救得了你,才是最應該避免的狀況。
有問題就問
不懂沒什麼,但不懂裝懂就該死。雖然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但是礙於面子或時機,不曉得
怎麼提問,也是剛開始很容易遇到的問題。基本上大多數思想正常的人,都不會要求一個
新人要什麼都懂,所以發問絕對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情。當然問過一次的東西就要確實記起
來,除了不會一直麻煩別人以外,哪天有別人來問你,也可以多少回饋一下。如果處在真
的很難開口的情況(像是一群人開會拼命吐出沒聽過的關鍵字),那善用google和wiki,
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
做事要讓別人知道
為善不欲人知是種美德,但是在職場上,盡量把你做了哪些事情讓大家(尤其是自己的主
管)知道,這是很重要的一點。一方面是當自己犯下嚴重錯誤的時候,別人比較有機會及
早提醒你;另外確實讓別人了解工作內容,也是保護自已的一個重要的方式。重要的
e-mail和文件記得要保留下來,因為你永遠不曉得什麼時候會再派上用場。工作上如果遇
到了什麼疑慮,覺得沒辦法靠個人的力量下決定的話,多找找自己的主管聊聊,其實是有
很大的幫助的。
關於薪水奬金分紅...etc
科技業普遍會有分紅獎金的制度,不過這東西除了自己的努力以外,天時地利人和也是很
重要的,除非真的和預期差太多,否則盡量以平常心來看待比較好。要考慮收入問題的話
,應該是用自己的工作狀況和收入來衡量,覺得不值得的話,另謀高就也是一個選擇。總
之不要和同事去比,更不要去和什麼十年前的科技新貴比,越比只是越難過而已。
科技業確實是一年不如一年,但是我認識很多在不同行業的朋友,只能說相對來看,科技
業的狀況並不是真的那麼差。當然我看到的只是一間公司的狀況,不能代表整個大環境,
但是某些想法,我相信還是可以適用的。環境一直在變,但是努力的空間還是有;沒能力
扺擋大環境的變動,那就從自身開始做起吧。
--
雖然自己在各方面都還很不成熟,不過比起三年前,多少還是有點成長,也算有資格寫點
東西給別人作參考了吧?
當初會選擇研發替代役,主要是覺得自己唸了那麼久的書,不想一直依賴家人,所以急著
投入職場自立。雖然學歷上有一些加分效果,但是我在大學的成績不是很漂亮,所以能找
到現在的這份工作,其實還蠻幸運的。工作的三年間,辛苦和想抱怨的事當然是不勝枚舉
,但是整體來說,也算是有驚無險平安度過了。下面就以新鮮人的角度,講一下我自己的
心得。
個人是113資工系/114資工所畢業,目前在某ic design house工作。這篇文章其實沒什麼
見不得人的地方,不過大大方方把公司名字打上去好像也怪怪的,所以如果有人認出我,
也麻煩心照不宣就好 XD
研替的選擇
個人認為研替是一種工作上的選擇,而不應該被視為兵役的選擇。也就是為了少當一年兵
,勉強去做自己不太喜歡或待遇不理想的工作,其實是自找麻煩。除非家裡有什麼特殊的
狀況,否則研替還是選擇自己真正想去,即使沒有兵役問題也會考慮的公司為佳。研替本
身已經背負著要綁三年的風險了,如果還自己加上不安要素,那還是不如乖乖去當兵吧?
為了少當一年兵賠上三年時間,怎麼想都不划算。
當然以同樣的工作內容來說,研替的錄取難度一定是比一般的職位還高,這方面多少需要
取捨一下就是了... 可以的話,盡量選擇第二階段有補滿的公司,否則一個月兩萬元的薪
水,要負擔職場的壓力很辛苦。聽說很多公司會對研替的人另眼相看,不過我自己是沒看
到這種現象,基本上主管不太會特別去區分你是研替還是什麼,一樣的職位做一樣的事情
就對了。
工時問題
我的公司是典型的責任制,而且所謂的「操度」在業界裡應該還算蠻有名的。每天永遠都
有做不完的事,平均的下班時間大概是十點~十一點左右。不過這邊在時間上的管理並沒
有很嚴格,給員工相當大的彈性。因為我自己是屬於幹勁來的時候效率會突然變高,但是
有時又會完全不想做事的類型,所以這種時間運用上的彈性,對我來說其實再理想不過了
。
另外關於爆肝這問題,其實只要盡力保持作息和足夠的睡眠時間,那一天13~14小時的工
時,並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太大的影響。比起身體上的負擔,平日缺乏休閒的時間,累積
起來的壓力才是主要問題。當然這不表示我贊同這種詭異的加班文化,不過既然這是自己
的選擇,也就只能盡量去適應而已。
我不覺得每個人都可以接受這樣的環境,不過工時的資訊應該在面試時就知道了,所以要
進入這類公司的話,這樣的心理準備還是必需要有。另外如果加班加到連睡眠時間都不太
夠的話,那還是早點離開吧,賺再多錢都沒有生命重要...
人際關係/職場應對
網路上的文章,常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在職場上遇到一些難以溝通的對象,或是完全不合理
的要求等等,但是很幸運的,我周圍遇到的,不論是上司或同儕,都是一些理性能溝通,
能力又強的人,這是我覺得這份工作最大的價值所在。還到問題時,雖然大家都忙得要命
一點都不想碰,但是最終還是會一起想辦法解決。在一間規模比較大的公司裡,一個人的
力量很微小,永遠都會有需要別人幫忙的時候,所以人際關係是很重要的。當然這不是說
要去對別人拍馬屁拉關係什麼的,其實重點很單純:今天你幫了十個人,只要有五個願意
在下次你有困難的時候幫助你,這樣彼此間的信賴關係就成立了。
我自己的幾個原則是,不對公司裡的任何人隱藏事情、爭執時永遠只對事不對人、有餘力
的情況能幫多少忙就幫多少忙、自己能做的事不主動去找別人扛。人際關係是一種無形的
資產,就單一個例子來說,有時候我好像是被凹或是幫別人做白工,但長久下來,我認為
得到的東西遠比失去的還要多。這種想法聽起來很理想化,不過對我來說,已經是能看到
成果的投資了。
還有一點,就是所有問題都是越早發現越有機會處理,不管事情有多嚴重,放著裝做不知
道,只會讓情況變得無法收拾。剛進入職場的人難免都會怕犯錯,但是錯都錯了,當下被
電一頓不算什麼,拖到沒人救得了你,才是最應該避免的狀況。
有問題就問
不懂沒什麼,但不懂裝懂就該死。雖然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但是礙於面子或時機,不曉得
怎麼提問,也是剛開始很容易遇到的問題。基本上大多數思想正常的人,都不會要求一個
新人要什麼都懂,所以發問絕對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情。當然問過一次的東西就要確實記起
來,除了不會一直麻煩別人以外,哪天有別人來問你,也可以多少回饋一下。如果處在真
的很難開口的情況(像是一群人開會拼命吐出沒聽過的關鍵字),那善用google和wiki,
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
做事要讓別人知道
為善不欲人知是種美德,但是在職場上,盡量把你做了哪些事情讓大家(尤其是自己的主
管)知道,這是很重要的一點。一方面是當自己犯下嚴重錯誤的時候,別人比較有機會及
早提醒你;另外確實讓別人了解工作內容,也是保護自已的一個重要的方式。重要的
e-mail和文件記得要保留下來,因為你永遠不曉得什麼時候會再派上用場。工作上如果遇
到了什麼疑慮,覺得沒辦法靠個人的力量下決定的話,多找找自己的主管聊聊,其實是有
很大的幫助的。
關於薪水奬金分紅...etc
科技業普遍會有分紅獎金的制度,不過這東西除了自己的努力以外,天時地利人和也是很
重要的,除非真的和預期差太多,否則盡量以平常心來看待比較好。要考慮收入問題的話
,應該是用自己的工作狀況和收入來衡量,覺得不值得的話,另謀高就也是一個選擇。總
之不要和同事去比,更不要去和什麼十年前的科技新貴比,越比只是越難過而已。
科技業確實是一年不如一年,但是我認識很多在不同行業的朋友,只能說相對來看,科技
業的狀況並不是真的那麼差。當然我看到的只是一間公司的狀況,不能代表整個大環境,
但是某些想法,我相信還是可以適用的。環境一直在變,但是努力的空間還是有;沒能力
扺擋大環境的變動,那就從自身開始做起吧。
--
All Comments
By Barb Cronin
at 2011-12-01T09:58
at 2011-12-01T09:58
By Bennie
at 2011-12-01T16:18
at 2011-12-01T16:18
By Agnes
at 2011-12-04T13:53
at 2011-12-04T13:53
By Bethany
at 2011-12-07T19:44
at 2011-12-07T19:44
By Emily
at 2011-12-12T07:26
at 2011-12-12T07:26
By Olivia
at 2011-12-15T07:14
at 2011-12-15T07:14
By Emily
at 2011-12-15T20:55
at 2011-12-15T20:55
By Lydia
at 2011-12-16T00:19
at 2011-12-16T00:19
By Hardy
at 2011-12-17T22:34
at 2011-12-17T22:34
By Heather
at 2011-12-19T07:54
at 2011-12-19T07:54
By Madame
at 2011-12-23T09:40
at 2011-12-23T09:40
By Elizabeth
at 2011-12-27T04:13
at 2011-12-27T04:13
By Regina
at 2011-12-29T20:30
at 2011-12-29T20:30
By Connor
at 2012-01-01T02:11
at 2012-01-01T02:11
By Hardy
at 2012-01-01T17:20
at 2012-01-01T17:20
By Una
at 2012-01-02T21:29
at 2012-01-02T21:29
By Cara
at 2012-01-04T06:30
at 2012-01-04T06:30
By Frederic
at 2012-01-06T02:29
at 2012-01-06T02:29
By Edward Lewis
at 2012-01-07T09:46
at 2012-01-07T09:46
By Freda
at 2012-01-09T03:47
at 2012-01-09T03:47
By Liam
at 2012-01-12T08:06
at 2012-01-12T08:06
By Rosalind
at 2012-01-12T11:54
at 2012-01-12T11:54
By Lucy
at 2012-01-15T00:18
at 2012-01-15T00:18
By Charlie
at 2012-01-15T07:18
at 2012-01-15T07:18
By Hedwig
at 2012-01-17T16:01
at 2012-01-17T16:01
By Olive
at 2012-01-17T17:20
at 2012-01-17T17:20
By William
at 2012-01-18T19:02
at 2012-01-18T19:02
By Kelly
at 2012-01-22T04:05
at 2012-01-22T04:05
By Jack
at 2012-01-25T23:03
at 2012-01-25T23:03
By Kyle
at 2012-01-27T23:00
at 2012-01-27T23:00
By Quanna
at 2012-01-29T18:46
at 2012-01-29T18:46
By Quanna
at 2012-02-03T06:27
at 2012-02-03T06:27
By Michael
at 2012-02-06T03:37
at 2012-02-06T03:37
By Olive
at 2012-02-06T13:49
at 2012-02-06T13:49
By Andy
at 2012-02-07T10:59
at 2012-02-07T10:59
By Franklin
at 2012-02-10T11:00
at 2012-02-10T11:00
By Annie
at 2012-02-11T00:38
at 2012-02-11T00:38
By Erin
at 2012-02-13T22:10
at 2012-02-13T22:10
By Daph Bay
at 2012-02-16T03:32
at 2012-02-16T03:32
By Elma
at 2012-02-16T23:28
at 2012-02-16T23:28
Related Posts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Inc. (Japan )
By Kumar
at 2011-11-27T02:12
at 2011-11-27T02:12
寶成 BB1海外儲備幹部
By Anonymous
at 2011-11-24T23:40
at 2011-11-24T23:40
展旺 有機化學合成人員-竹南廠
By Kelly
at 2011-11-24T15:55
at 2011-11-24T15:55
關於E-verify公司查詢
By Hedy
at 2011-11-24T13:41
at 2011-11-24T13:41
身心障礙者藝文推廣協會『聽見星光』流行音樂人才培訓課程
By Gilbert
at 2011-11-24T11:49
at 2011-11-24T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