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 vs 學歷 - 考試
By Kyle
at 2018-06-05T22:09
at 2018-06-05T22:09
Table of Contents
畢業的月份,
請想一想...
畢業20年後, 你將會做什麼類型的工作?
我把自己當學生的過程分為兩個時期來看: 以研究所來劃分為兩個時期.
在當研究所的學生之前,
小學到大學的過程中, 有各式各樣的科目, 學習的目的就只有考試及為了進入排名前面的學校.
筆試最大的問題是, 它是單向的考試, 沒法讓你從各方面去瞭解問題的本質, 去試各種不同的解法.
你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並正確地回答, 你必須有某種能力與特質才能得高分.
進入研究所後就不一樣了, 目的是要解決論文的題目
為了這目的去研讀資料及吸收知識是沒有範圍的,
沒有標準的教科書及答案, 最後也不一定有答案.
重點不在於你得到什麼答案, 在於你要想辦法去了解及分析問題的根本, 進而去找出所有可能的解決方法.
一個問題, 你可以找到很多個方法去試著解決它,
在這個過程中, 你會學習到的不只是單一教科書才提供的知識.
整個研究過程才是最重要的, 結果是其次的.
"It’s not how much you have learned, but how much you have absorbed from what you have learned."
Steve Jobs有什麼學歷?
他在高中畢業後, 選擇了當時充滿嬉皮精神和自由精神的里德學院,
在厭倦了大學的主修課程後,自認為大學花費了父母的大量金錢卻沒有學到什麼,於是決定休學.
Albert Einstein呢?
德國嚴格專制的校風與機械式的學習方式令他難以忍受, 他毅然決然地離開學校, 搬去義大利與家人會合.
他自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師範系數理科畢業後成為伯爾尼瑞士專利局的助理鑑定員, 利用業餘時間開展科學研究.
學校教了他們什麼?
他們的成就完全是由自己的學習過程中建構出來的.
Oracle的創辦人Larry Ellison說:「大學學位是有用的,我想每個人都應該去獲得一個或者更多,但我在大學沒有得到學位,我從來沒有上過一堂計算機課,但我卻成了程式設計師。我完全是從書本上自學程式設計的。」
學歷只代表你的某種能力, 代表你某個時期能從某所學校畢業的能力.
你應徵的第一份工作會參考到你的學歷(因為你沒有工作的credit)
但之後的工作, 是要參考你前面的工作經歷及成果(credit).
學歷不夠漂亮, 你就在目前的工作中努力並建構更好的能力,
再用你的工作成果換下一份待遇更好的工作, 繼續累積你的credit...
沒能力的人, 靠的是證書.
有能力的人, 靠的是credit.
"Running water never grows stale."
畢業後是另一種學習的開始, 工作上的學習比較類似研究所時的過程.
離開了學校,你要累積的的是credit.
你畢業後的credit中不會只有你的學歷.
而老外根本不管(懂)你是哪裡畢業的, 你的performance會告訴他一切.
不管你是哪個大碩畢業,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在畢業後找到自己的領域, 持續不斷地在那領域努力, 學習, 讓自己在那個領域不斷地進化,....
超越亞洲人, 進而成為超級賽亞人 (誤)
https://i.imgur.com/n6dpqeD.jpg
別被外人影響, 或, 看到別人一時比自己的收入好便強迫自己投入沒有興趣的工作.
做一個沒有興趣的工作, 你怎麼會有強烈的動機繼續學習?
科技業是條不歸路, 不斷地學習才能讓自己不易被取代.
不易被取代, 收入自然會多.
李敖大師曾解釋過"名利": 先有了"名", 自然"利"就來了.
什麼是"名", 在職涯發展上, 那就是你的credit.
以Steve Jobs在史丹福大學畢業典禮演講中的最後一段話作為結束:
"
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Don’t be trapped by dogma, which is living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people’s thinking.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and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
--
世人辱我, 罵我, 打我, 我當奈何?
唯有容他, 忍他, 耐他, 過些時候, 再幹爆他.
--
請想一想...
畢業20年後, 你將會做什麼類型的工作?
我把自己當學生的過程分為兩個時期來看: 以研究所來劃分為兩個時期.
在當研究所的學生之前,
小學到大學的過程中, 有各式各樣的科目, 學習的目的就只有考試及為了進入排名前面的學校.
筆試最大的問題是, 它是單向的考試, 沒法讓你從各方面去瞭解問題的本質, 去試各種不同的解法.
你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並正確地回答, 你必須有某種能力與特質才能得高分.
進入研究所後就不一樣了, 目的是要解決論文的題目
為了這目的去研讀資料及吸收知識是沒有範圍的,
沒有標準的教科書及答案, 最後也不一定有答案.
重點不在於你得到什麼答案, 在於你要想辦法去了解及分析問題的根本, 進而去找出所有可能的解決方法.
一個問題, 你可以找到很多個方法去試著解決它,
在這個過程中, 你會學習到的不只是單一教科書才提供的知識.
整個研究過程才是最重要的, 結果是其次的.
"It’s not how much you have learned, but how much you have absorbed from what you have learned."
Steve Jobs有什麼學歷?
他在高中畢業後, 選擇了當時充滿嬉皮精神和自由精神的里德學院,
在厭倦了大學的主修課程後,自認為大學花費了父母的大量金錢卻沒有學到什麼,於是決定休學.
Albert Einstein呢?
德國嚴格專制的校風與機械式的學習方式令他難以忍受, 他毅然決然地離開學校, 搬去義大利與家人會合.
他自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師範系數理科畢業後成為伯爾尼瑞士專利局的助理鑑定員, 利用業餘時間開展科學研究.
學校教了他們什麼?
他們的成就完全是由自己的學習過程中建構出來的.
Oracle的創辦人Larry Ellison說:「大學學位是有用的,我想每個人都應該去獲得一個或者更多,但我在大學沒有得到學位,我從來沒有上過一堂計算機課,但我卻成了程式設計師。我完全是從書本上自學程式設計的。」
學歷只代表你的某種能力, 代表你某個時期能從某所學校畢業的能力.
你應徵的第一份工作會參考到你的學歷(因為你沒有工作的credit)
但之後的工作, 是要參考你前面的工作經歷及成果(credit).
學歷不夠漂亮, 你就在目前的工作中努力並建構更好的能力,
再用你的工作成果換下一份待遇更好的工作, 繼續累積你的credit...
沒能力的人, 靠的是證書.
有能力的人, 靠的是credit.
"Running water never grows stale."
畢業後是另一種學習的開始, 工作上的學習比較類似研究所時的過程.
離開了學校,你要累積的的是credit.
你畢業後的credit中不會只有你的學歷.
而老外根本不管(懂)你是哪裡畢業的, 你的performance會告訴他一切.
不管你是哪個大碩畢業,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在畢業後找到自己的領域, 持續不斷地在那領域努力, 學習, 讓自己在那個領域不斷地進化,....
超越亞洲人, 進而成為超級賽亞人 (誤)
https://i.imgur.com/n6dpqeD.jpg
別被外人影響, 或, 看到別人一時比自己的收入好便強迫自己投入沒有興趣的工作.
做一個沒有興趣的工作, 你怎麼會有強烈的動機繼續學習?
科技業是條不歸路, 不斷地學習才能讓自己不易被取代.
不易被取代, 收入自然會多.
李敖大師曾解釋過"名利": 先有了"名", 自然"利"就來了.
什麼是"名", 在職涯發展上, 那就是你的credit.
以Steve Jobs在史丹福大學畢業典禮演講中的最後一段話作為結束:
"
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Don’t be trapped by dogma, which is living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people’s thinking.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and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
--
世人辱我, 罵我, 打我, 我當奈何?
唯有容他, 忍他, 耐他, 過些時候, 再幹爆他.
--
Tags:
考試
All Comments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8-06-07T06:25
at 2018-06-07T06:25
By Madame
at 2018-06-07T15:18
at 2018-06-07T15:18
By Eartha
at 2018-06-08T21:59
at 2018-06-08T21:59
By Cara
at 2018-06-12T14:37
at 2018-06-12T14:37
By Kama
at 2018-06-16T08:03
at 2018-06-16T08:03
By Elvira
at 2018-06-16T13:19
at 2018-06-16T13:19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8-06-20T17:16
at 2018-06-20T17:16
By Hardy
at 2018-06-24T13:46
at 2018-06-24T13:46
By Wallis
at 2018-06-24T21:07
at 2018-06-24T21:07
By Annie
at 2018-06-28T08:50
at 2018-06-28T08:50
By Quintina
at 2018-06-30T19:58
at 2018-06-30T19:58
By James
at 2018-07-02T20:40
at 2018-07-02T20:40
By Irma
at 2018-07-06T14:47
at 2018-07-06T14:47
By Liam
at 2018-07-06T23:37
at 2018-07-06T23:37
By Regina
at 2018-07-10T09:04
at 2018-07-10T09:04
By Harry
at 2018-07-14T11:56
at 2018-07-14T11:56
By Audriana
at 2018-07-16T08:18
at 2018-07-16T08:18
By Tracy
at 2018-07-18T05:20
at 2018-07-18T05:20
By Audriana
at 2018-07-18T10:47
at 2018-07-18T10:47
By Liam
at 2018-07-23T10:22
at 2018-07-23T10:22
By Ula
at 2018-07-27T11:51
at 2018-07-27T11:51
By Emma
at 2018-07-30T08:09
at 2018-07-30T08:09
By Rae
at 2018-08-02T08:15
at 2018-08-02T08:15
By Necoo
at 2018-08-02T10:32
at 2018-08-02T10:32
By Isla
at 2018-08-05T20:47
at 2018-08-05T20:47
By Olga
at 2018-08-06T09:18
at 2018-08-06T09:18
By Isla
at 2018-08-07T17:08
at 2018-08-07T17:08
By Catherine
at 2018-08-10T01:48
at 2018-08-10T01:48
By Margaret
at 2018-08-12T08:14
at 2018-08-12T08:14
By Brianna
at 2018-08-16T06:20
at 2018-08-16T06:20
By Candice
at 2018-08-20T09:25
at 2018-08-20T09:25
By Barb Cronin
at 2018-08-22T17:24
at 2018-08-22T17:24
By Robert
at 2018-08-27T10:57
at 2018-08-27T10:57
By Ophelia
at 2018-08-30T02:52
at 2018-08-30T02:52
By Yedda
at 2018-08-31T20:35
at 2018-08-31T20:35
By Anthony
at 2018-09-05T03:30
at 2018-09-05T03:30
By Susan
at 2018-09-09T12:54
at 2018-09-09T12:54
By Daniel
at 2018-09-11T16:31
at 2018-09-11T16:31
By Hazel
at 2018-09-11T21:16
at 2018-09-11T21:16
By Isla
at 2018-09-16T07:46
at 2018-09-16T07:46
By Edith
at 2018-09-19T06:29
at 2018-09-19T06:29
By Jack
at 2018-09-21T03:24
at 2018-09-21T03:24
Related Posts
讀研究所還是直接拼公職
By Lily
at 2018-06-05T17:44
at 2018-06-05T17:44
讀研究所還是直接拼公職
By Bennie
at 2018-06-05T00:00
at 2018-06-05T00:00
日本IT人才荒 雅虎開出首年薪176萬元搶
By Damian
at 2018-06-03T00:38
at 2018-06-03T00:38
有聲書學會招募社工人員1名
By Sandy
at 2018-05-31T17:16
at 2018-05-31T17:16
日企工作一年心得文
By Rachel
at 2018-05-31T10:22
at 2018-05-31T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