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技術被看見? - offer
By Audriana
at 2018-07-22T22:10
at 2018-07-22T22:10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euser1777 (YY)》之銘言:
: 說真的,之前在某些業界龍頭外商
: 有聽過陸資透過供應商或是一些特殊管道
: 來挖人的例子! 不然就是透過獵人頭來接洽
: 給的Pay幾乎都是不手軟!或是非常禮遇的條件!
: 想問一下,除了這幾個管道之外
: 有沒有甚麼方法,可以讓自己的技術被世界看見?
: Linkedin是基本的之外,直接到美國或是加拿大就業網站應徵?像是Glassdoor之類的
: 不知道有沒有機會?
: 謝謝!
先自動預設為 CS..雖然我不完全算是 CS XD
當初我的背景是台灣 11X 土博。沒有外國身份,沒有外國經驗(仟里馬不算的話)
我因為一些因素沒能拿指導教授的推薦信,所以畢業後就去園區一邊工作,一邊繼續自己
的研究。linkedin github 那時不像現在流行,當時我沒跟上潮流。
我的作法是跟過去認識的教授保持連繫。有成果就寫成論文,一邊自己投稿,一邊寄給認
識的教授,或者不認識但想認識看看的,或者業界相關產業的領袖請他們給點意見。有點
像當兵時寫信寄到愛情青紅燈一樣XD。自己的推薦信自己寫。反正東西是自己的,加上研
究的內容跟工作無關,所以不用擔心版權問題。
只是,園區工時已經很不人道了。我晚上下班後還要獨自作研究,都很晚才去睡。所以有
很長一段時間跟本沒看過我老婆睡前的臉長什麼樣子 XD
當然,我相信大部份都被當作圾垃信直接進 SPAM 了。但我也因此結交了幾個海內外的朋
友。包括一位影響我一生的法籍教授。我跟他魚雁往返了一陣子後,他後來在新加坡國大
跟其他教授合作拿到了一個 project,我就搬到新加坡變成他的 postdoc 了。這應該可
以算是我第一次肉身翻牆的經驗吧。
總結來講,還是人脈有用。現在雖然有 linkedin, github 等,雖然是很好用的工具,但
因為用的的太多了,所以也很難突顯出個人特質。毛遂自薦還是有點用的。另外,就是不
停參加各種領域相關的 contests。有得名也能在 CV 上加一筆。或者是直接把成果連
code 寄給可能有興趣的人。當然,有時也會擔心會不會就被別人偷拿去用了。不過,我
的想法是,就算是這樣,若真的有這樣的需求,他們總會知道該找誰。
我用這個的方法得到了 NUS 的 fellowship (2 years),之後還得到 NASA 大氣所的一個
offer (只是沒去..這個我在板上說嘴很多次啦 XD)。還認識了在 RIKEN 工作的一個人
很好的英國人,但可惜他本身 lab 可能會關閉。所以他把我推薦給另一個也是在 RIKEN
工作的日本人大頭。雖然後來沒機會到 RIKEN 工作,但常常在研討會會碰面吃飯。
(忘記提到,有一年那日本人介紹我認識一位長得很高大的英籍華人在 stanford 當教授
的。他那時就很紅了,不過他當時的知名度跟今天相比還是差一些。他叫作 Andrew Ng。
早知道就巴緊一點 XD)
現在有一點成績了之後,也開始收到很多毛遂自薦的信。很多從印度,中國等地急著要翻
身的年輕人都會這樣。不過大部份都是寄 CV 來,那其實沒有什麼用就是了。
最後,linkedin 好好寫還是有用的。有很多機會會透過 linkedin 找上門來。我拿到北
美 offer 跟這個也有關係。
--
: 說真的,之前在某些業界龍頭外商
: 有聽過陸資透過供應商或是一些特殊管道
: 來挖人的例子! 不然就是透過獵人頭來接洽
: 給的Pay幾乎都是不手軟!或是非常禮遇的條件!
: 想問一下,除了這幾個管道之外
: 有沒有甚麼方法,可以讓自己的技術被世界看見?
: Linkedin是基本的之外,直接到美國或是加拿大就業網站應徵?像是Glassdoor之類的
: 不知道有沒有機會?
: 謝謝!
先自動預設為 CS..雖然我不完全算是 CS XD
當初我的背景是台灣 11X 土博。沒有外國身份,沒有外國經驗(仟里馬不算的話)
我因為一些因素沒能拿指導教授的推薦信,所以畢業後就去園區一邊工作,一邊繼續自己
的研究。linkedin github 那時不像現在流行,當時我沒跟上潮流。
我的作法是跟過去認識的教授保持連繫。有成果就寫成論文,一邊自己投稿,一邊寄給認
識的教授,或者不認識但想認識看看的,或者業界相關產業的領袖請他們給點意見。有點
像當兵時寫信寄到愛情青紅燈一樣XD。自己的推薦信自己寫。反正東西是自己的,加上研
究的內容跟工作無關,所以不用擔心版權問題。
只是,園區工時已經很不人道了。我晚上下班後還要獨自作研究,都很晚才去睡。所以有
很長一段時間跟本沒看過我老婆睡前的臉長什麼樣子 XD
當然,我相信大部份都被當作圾垃信直接進 SPAM 了。但我也因此結交了幾個海內外的朋
友。包括一位影響我一生的法籍教授。我跟他魚雁往返了一陣子後,他後來在新加坡國大
跟其他教授合作拿到了一個 project,我就搬到新加坡變成他的 postdoc 了。這應該可
以算是我第一次肉身翻牆的經驗吧。
總結來講,還是人脈有用。現在雖然有 linkedin, github 等,雖然是很好用的工具,但
因為用的的太多了,所以也很難突顯出個人特質。毛遂自薦還是有點用的。另外,就是不
停參加各種領域相關的 contests。有得名也能在 CV 上加一筆。或者是直接把成果連
code 寄給可能有興趣的人。當然,有時也會擔心會不會就被別人偷拿去用了。不過,我
的想法是,就算是這樣,若真的有這樣的需求,他們總會知道該找誰。
我用這個的方法得到了 NUS 的 fellowship (2 years),之後還得到 NASA 大氣所的一個
offer (只是沒去..這個我在板上說嘴很多次啦 XD)。還認識了在 RIKEN 工作的一個人
很好的英國人,但可惜他本身 lab 可能會關閉。所以他把我推薦給另一個也是在 RIKEN
工作的日本人大頭。雖然後來沒機會到 RIKEN 工作,但常常在研討會會碰面吃飯。
(忘記提到,有一年那日本人介紹我認識一位長得很高大的英籍華人在 stanford 當教授
的。他那時就很紅了,不過他當時的知名度跟今天相比還是差一些。他叫作 Andrew Ng。
早知道就巴緊一點 XD)
現在有一點成績了之後,也開始收到很多毛遂自薦的信。很多從印度,中國等地急著要翻
身的年輕人都會這樣。不過大部份都是寄 CV 來,那其實沒有什麼用就是了。
最後,linkedin 好好寫還是有用的。有很多機會會透過 linkedin 找上門來。我拿到北
美 offer 跟這個也有關係。
--
All Comments
By Gilbert
at 2018-07-26T04:07
at 2018-07-26T04:07
By Olivia
at 2018-07-28T00:59
at 2018-07-28T00:59
By Elma
at 2018-07-29T06:57
at 2018-07-29T06:57
By Yuri
at 2018-08-01T09:01
at 2018-08-01T09:01
By Catherine
at 2018-08-03T20:20
at 2018-08-03T20:20
By Annie
at 2018-08-06T09:28
at 2018-08-06T09:28
By Kyle
at 2018-08-08T15:13
at 2018-08-08T15:13
Related Posts
紐約 西雅圖 加州 工作地點選擇請益
By Joe
at 2018-07-21T23:16
at 2018-07-21T23:16
泰國內銷市場心得
By Oscar
at 2018-07-20T10:24
at 2018-07-20T10:24
紐約 西雅圖 加州 工作地點選擇請益
By Dorothy
at 2018-07-19T12:59
at 2018-07-19T12:59
北美自駕新創drive.ai幫內推
By Ina
at 2018-07-19T01:23
at 2018-07-19T01:23
請問有人聽過AHR JAPAN這間公司嗎?
By Dinah
at 2018-07-18T20:32
at 2018-07-18T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