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方不信遠端辦公效率 線上監控員工趨普 - 工程師
By Sarah
at 2023-04-29T02:25
at 2023-04-29T02:25
Table of Contents
https://www.cna.com.tw/news/aloc/202304240137.aspx
2023年4月24日14︰24
資方不信遠端辦公效率 線上監控員工趨普遍
過去幾年遠端或居家工作因COVID-19疫情而興起,但職場上雇主透過監控軟體「監督」卻
有變本加厲情況,員工「不爽」而消極以對,反更不利勞資信任與生產力。
美國CNBC新聞網報導,26歲的軟體工程師夏瑪(Arjun Sharma)一開始對公司筆電裡裝員
工監控軟體Time Doctor並不怎麼在意。
他說:「我們會在早上9時簽到登入,就像上下班打卡一樣,頂多就是按下程式(Time
Doctor)的開始鍵。我不曉得它追蹤了我多少東西,也沒怎麼放心上。」
直到經理在一對一面談拿出「生產力報告」後,夏瑪才覺得不對勁。
利用遠端辦公的夏瑪說:「就是有統計數字之類的,像有多少時間沒在工作。當我回答這
是因為我提前完成工作後,他們就有點『你其實該再多做些其他事』的態度。」
上級管東管西的情況在職場並不罕見,但自疫情以來混合工作型態與居家辦公常態化,助
長資方出現所謂「生產力偏執」。
CNBC指出,從傳統的實體辦公轉為混合型態後,85%的上司不大相信員工「生產力」不變
,因而疫情以來職場對員工監控軟體需求暴增。據一份報告顯示,與2019年的月平均水準
相比,2020年3月員工監控軟體的搜索量增長75%,相關需求在2021年和2022年依然熱絡。
法律事務所Seyfarth Shaw澳洲分所的合夥律師魏佛(Kathryn Weaver)說:「(監控員
工)絕非新鮮事,從工業革命開始便有,工廠上下班打洞卡即是。但情況在過去幾年變本
加厲...大多是以確保職場安全與商務保密的名義為之。」
市面上大多數員工監控軟體現在都能讓使用者即時查看電腦「桌面」的所有內容,從鍵盤
輸入、瀏覽情況、電郵、聊天app等不一而足。
維護上網權益的ExpressVPN公司一份報告發現,有近80%的雇主會用監控軟體追蹤員工的
表現與他們的上網活動。73%的經理級主管甚至會保留職員通話紀錄、電郵或簡訊,供評
量職員表現之用。
Veriato是諸多員工監控軟體公司中的一個,他們的業績在疫情期間爆量。公司負責中東
與亞太的地區銷售經理拉哈克里希南(Rejoy Radhakrishnan)表示,雇主其實大可以「
正面方式」使用這類軟體,「像了解員工是否在另覓頭路,如此雇主就能知道員工可能有
某些不滿,坦率與員工討論」。
但員工角度顯然不這麼看。ExpressVPN公司的研究顯示,得知自己被盯著時,員工在工時
期間更感焦慮和壓力。去年一份研究也顯示監控員工恐得不償失,因為員工更會鑽漏洞摸
魚打混,或刻意「慢慢做」。
以報導開頭那位夏瑪為例,他如今就「恨透筆電裡有監控軟體」。
夏瑪說:「這類軟體對生產力有某種幫助,實際卻會很弔詭。因為我就會更慢完成工作,
好填滿工時。」
短期派遣及人力資源企業「任仕達控股公司」(Randstad Holding NV)星馬地區總監達
斯(Jaya Dass)認為,員工監控軟體怎看都是破壞信任和個人隱私,「如果出於想掌控
而監控,確保員工乖乖坐在辦公桌前X小時...那遠端工作就整個失去意義」。
在多數情況,只要員工同意,裝這類監控並無違法。律師魏佛以歐盟的通用資料保護規則
(GDPR)為例,稱只要事前通知並說明目的,通常就沒問題。
不過魏佛表示,這類監控說明常常埋在繁雜的合約條文裡,員工簽約時未必意識到已同意
雇主這麼做,「監控條款通常都埋在一堆合約內容中間,未必然會有大大的紅色標註給你
看」,以致勞資之間產生認知差距平添問題。
--
2023年4月24日14︰24
資方不信遠端辦公效率 線上監控員工趨普遍
過去幾年遠端或居家工作因COVID-19疫情而興起,但職場上雇主透過監控軟體「監督」卻
有變本加厲情況,員工「不爽」而消極以對,反更不利勞資信任與生產力。
美國CNBC新聞網報導,26歲的軟體工程師夏瑪(Arjun Sharma)一開始對公司筆電裡裝員
工監控軟體Time Doctor並不怎麼在意。
他說:「我們會在早上9時簽到登入,就像上下班打卡一樣,頂多就是按下程式(Time
Doctor)的開始鍵。我不曉得它追蹤了我多少東西,也沒怎麼放心上。」
直到經理在一對一面談拿出「生產力報告」後,夏瑪才覺得不對勁。
利用遠端辦公的夏瑪說:「就是有統計數字之類的,像有多少時間沒在工作。當我回答這
是因為我提前完成工作後,他們就有點『你其實該再多做些其他事』的態度。」
上級管東管西的情況在職場並不罕見,但自疫情以來混合工作型態與居家辦公常態化,助
長資方出現所謂「生產力偏執」。
CNBC指出,從傳統的實體辦公轉為混合型態後,85%的上司不大相信員工「生產力」不變
,因而疫情以來職場對員工監控軟體需求暴增。據一份報告顯示,與2019年的月平均水準
相比,2020年3月員工監控軟體的搜索量增長75%,相關需求在2021年和2022年依然熱絡。
法律事務所Seyfarth Shaw澳洲分所的合夥律師魏佛(Kathryn Weaver)說:「(監控員
工)絕非新鮮事,從工業革命開始便有,工廠上下班打洞卡即是。但情況在過去幾年變本
加厲...大多是以確保職場安全與商務保密的名義為之。」
市面上大多數員工監控軟體現在都能讓使用者即時查看電腦「桌面」的所有內容,從鍵盤
輸入、瀏覽情況、電郵、聊天app等不一而足。
維護上網權益的ExpressVPN公司一份報告發現,有近80%的雇主會用監控軟體追蹤員工的
表現與他們的上網活動。73%的經理級主管甚至會保留職員通話紀錄、電郵或簡訊,供評
量職員表現之用。
Veriato是諸多員工監控軟體公司中的一個,他們的業績在疫情期間爆量。公司負責中東
與亞太的地區銷售經理拉哈克里希南(Rejoy Radhakrishnan)表示,雇主其實大可以「
正面方式」使用這類軟體,「像了解員工是否在另覓頭路,如此雇主就能知道員工可能有
某些不滿,坦率與員工討論」。
但員工角度顯然不這麼看。ExpressVPN公司的研究顯示,得知自己被盯著時,員工在工時
期間更感焦慮和壓力。去年一份研究也顯示監控員工恐得不償失,因為員工更會鑽漏洞摸
魚打混,或刻意「慢慢做」。
以報導開頭那位夏瑪為例,他如今就「恨透筆電裡有監控軟體」。
夏瑪說:「這類軟體對生產力有某種幫助,實際卻會很弔詭。因為我就會更慢完成工作,
好填滿工時。」
短期派遣及人力資源企業「任仕達控股公司」(Randstad Holding NV)星馬地區總監達
斯(Jaya Dass)認為,員工監控軟體怎看都是破壞信任和個人隱私,「如果出於想掌控
而監控,確保員工乖乖坐在辦公桌前X小時...那遠端工作就整個失去意義」。
在多數情況,只要員工同意,裝這類監控並無違法。律師魏佛以歐盟的通用資料保護規則
(GDPR)為例,稱只要事前通知並說明目的,通常就沒問題。
不過魏佛表示,這類監控說明常常埋在繁雜的合約條文裡,員工簽約時未必意識到已同意
雇主這麼做,「監控條款通常都埋在一堆合約內容中間,未必然會有大大的紅色標註給你
看」,以致勞資之間產生認知差距平添問題。
--
All Comments
By Mary
at 2023-04-28T09:23
at 2023-04-28T09:23
By Noah
at 2023-04-30T12:59
at 2023-04-30T12:59
By Eartha
at 2023-04-28T09:23
at 2023-04-28T09:23
By David
at 2023-04-30T12:59
at 2023-04-30T12:59
By Edith
at 2023-04-28T09:23
at 2023-04-28T09:23
By Rebecca
at 2023-04-30T12:59
at 2023-04-30T12:59
By Adele
at 2023-04-28T09:23
at 2023-04-28T09:23
By Odelette
at 2023-04-30T12:59
at 2023-04-30T12:59
By Bethany
at 2023-04-28T09:23
at 2023-04-28T09:23
By Edward Lewis
at 2023-04-30T12:59
at 2023-04-30T12:59
By Hamiltion
at 2023-04-28T09:23
at 2023-04-28T09:23
By Mary
at 2023-04-30T12:59
at 2023-04-30T12:59
By Madame
at 2023-04-28T09:23
at 2023-04-28T09:23
By Hazel
at 2023-04-30T12:59
at 2023-04-30T12:59
By Jack
at 2023-04-28T09:23
at 2023-04-28T09:23
By Harry
at 2023-04-30T12:59
at 2023-04-30T12:59
By Rosalind
at 2023-04-28T09:23
at 2023-04-28T09:23
By Donna
at 2023-04-30T12:59
at 2023-04-30T12:59
By Jessica
at 2023-04-28T09:23
at 2023-04-28T09:23
By Regina
at 2023-04-30T12:59
at 2023-04-30T12:59
By Yuri
at 2023-04-28T09:23
at 2023-04-28T09:23
By Kristin
at 2023-04-30T12:59
at 2023-04-30T12:59
By Callum
at 2023-04-28T09:23
at 2023-04-28T09:23
By Hazel
at 2023-04-30T12:59
at 2023-04-30T12:59
By Belly
at 2023-04-28T09:23
at 2023-04-28T09:23
By Puput
at 2023-04-30T12:59
at 2023-04-30T12:59
By Dora
at 2023-04-28T09:23
at 2023-04-28T09:23
By Bennie
at 2023-04-30T12:59
at 2023-04-30T12:59
By Dora
at 2023-04-28T09:23
at 2023-04-28T09:23
By Mary
at 2023-04-30T12:59
at 2023-04-30T12:59
Related Posts
德國博世收購美國TSI半導體 擴增電動車產
By Thomas
at 2023-04-28T22:42
at 2023-04-28T22:42
韓產業部:美韓同意降低晶片補貼條件不確定性
By Dorothy
at 2023-04-28T22:19
at 2023-04-28T22:19
粒粒開獎
By Olivia
at 2023-04-28T21:55
at 2023-04-28T21:55
成為主管的條件- 得到大家的認可?
By Hedwig
at 2023-04-28T20:08
at 2023-04-28T20:08
路透:聯發科將重心轉至「汽車、人工智
By Jake
at 2023-04-28T19:53
at 2023-04-28T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