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展3隻小豬 秀植腦晶片裝置 - 工程師
By Kristin
at 2020-08-31T14:06
at 2020-08-31T14:06
Table of Contents
馬斯克展3隻小豬 秀植腦晶片裝置
UDN
https://udn.com/news/story/6811/4820815
美國神經科技公司(Neuralink)共同創辦人馬斯克廿八日舉行發表會,展示研發的植入
式「腦機介面」電子裝置,現場還有實驗用的三隻小豬亮相。馬斯克指出,該公司研發的
晶片有顯著進展,未來料可應用於治療腦部疾病,希望最終能達到人腦與人工智慧(AI)
共存。
這場發表會中的「三隻小豬展示」是腦機晶片的實驗對象,分別是未裝過晶片,曾裝過晶
片但已移除,以及正裝著晶片、名為「葛楚」(Gertrude)的小豬。現場示範時讓葛楚站
上跑步機走路,以晶片存取的豬腦波數據,演算並預測牠的四肢運動模式,結果得到相當
高的準確率。
馬斯克笑說:「牠們都很健康快樂,與一般小豬無異。」
這款腦機晶片直徑二點三公分,只比新台幣五元銅板大一點,可支援無線充電,將腦殼挖
開一個小洞、植入晶片後再蓋回腦殼,外表幾乎看不出來,馬斯克形容它「就像一枚有很
多細小電線、放在腦殼內的Fitbit(智慧手環)」他還說:「我也可以現在就裝上一枚晶
片,你們不會發現異樣。」
科學界早已研究開發治療腦部損傷的植入式電子裝置,透過電極刺激神經與腦部,治療阿
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聽障、失智症或脊髓損傷患者。晶片也能控制激素分泌,可用於
治療憂鬱症或失眠。
Neuralink首席外科醫師麥道加爾說,未來首波人體試驗將聚焦治療四肢癱瘓及半身不遂
患等。馬斯克早前曾表示將在今年底之前舉行人體試驗,但他廿八日未談到最新時程。
長期警告AI對人類危險的馬斯克強調,Neuralink晶片在醫學外的最大成就,就是讓人
類和AI共存,不會被吞噬。
觀看Neuralink發表會的其他科學家指出,這項技術確實有很大進步,不過仍需要更多長
期研究。
攻殼機動隊要實現了
--
UDN
https://udn.com/news/story/6811/4820815
美國神經科技公司(Neuralink)共同創辦人馬斯克廿八日舉行發表會,展示研發的植入
式「腦機介面」電子裝置,現場還有實驗用的三隻小豬亮相。馬斯克指出,該公司研發的
晶片有顯著進展,未來料可應用於治療腦部疾病,希望最終能達到人腦與人工智慧(AI)
共存。
這場發表會中的「三隻小豬展示」是腦機晶片的實驗對象,分別是未裝過晶片,曾裝過晶
片但已移除,以及正裝著晶片、名為「葛楚」(Gertrude)的小豬。現場示範時讓葛楚站
上跑步機走路,以晶片存取的豬腦波數據,演算並預測牠的四肢運動模式,結果得到相當
高的準確率。
馬斯克笑說:「牠們都很健康快樂,與一般小豬無異。」
這款腦機晶片直徑二點三公分,只比新台幣五元銅板大一點,可支援無線充電,將腦殼挖
開一個小洞、植入晶片後再蓋回腦殼,外表幾乎看不出來,馬斯克形容它「就像一枚有很
多細小電線、放在腦殼內的Fitbit(智慧手環)」他還說:「我也可以現在就裝上一枚晶
片,你們不會發現異樣。」
科學界早已研究開發治療腦部損傷的植入式電子裝置,透過電極刺激神經與腦部,治療阿
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聽障、失智症或脊髓損傷患者。晶片也能控制激素分泌,可用於
治療憂鬱症或失眠。
Neuralink首席外科醫師麥道加爾說,未來首波人體試驗將聚焦治療四肢癱瘓及半身不遂
患等。馬斯克早前曾表示將在今年底之前舉行人體試驗,但他廿八日未談到最新時程。
長期警告AI對人類危險的馬斯克強調,Neuralink晶片在醫學外的最大成就,就是讓人
類和AI共存,不會被吞噬。
觀看Neuralink發表會的其他科學家指出,這項技術確實有很大進步,不過仍需要更多長
期研究。
攻殼機動隊要實現了
--
Tags:
工程師
All Comments
By Daniel
at 2020-09-03T04:32
at 2020-09-03T04:32
By Oscar
at 2020-09-06T06:22
at 2020-09-06T06:22
By Hazel
at 2020-09-08T13:42
at 2020-09-08T13:42
By Linda
at 2020-09-13T09:00
at 2020-09-13T09:00
By Hedda
at 2020-09-17T19:52
at 2020-09-17T19:52
By Victoria
at 2020-09-21T13:48
at 2020-09-21T13:48
By Elvira
at 2020-09-26T04:54
at 2020-09-26T04:54
By Elma
at 2020-09-27T01:08
at 2020-09-27T01:08
By Frederic
at 2020-09-28T01:43
at 2020-09-28T01:43
By Joe
at 2020-09-28T05:16
at 2020-09-28T05:16
By Irma
at 2020-09-28T19:50
at 2020-09-28T19:50
By Dorothy
at 2020-09-30T16:31
at 2020-09-30T16:31
By Charlie
at 2020-10-02T23:25
at 2020-10-02T23:25
By Kumar
at 2020-10-07T12:56
at 2020-10-07T12:56
By Odelette
at 2020-10-11T17:00
at 2020-10-11T17:00
By Callum
at 2020-10-14T18:25
at 2020-10-14T18:25
By George
at 2020-10-16T15:03
at 2020-10-16T15:03
By Hedda
at 2020-10-16T16:49
at 2020-10-16T16:49
By Elizabeth
at 2020-10-21T06:07
at 2020-10-21T06:07
By Hedy
at 2020-10-24T07:01
at 2020-10-24T07:01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20-10-26T22:15
at 2020-10-26T22:15
Related Posts
返校潮效應 廣達急單到手
By Tristan Cohan
at 2020-08-31T10:25
at 2020-08-31T10:25
人才是不是真的都外流了
By Blanche
at 2020-08-31T09:40
at 2020-08-31T09:40
Facebook海外招募資深軟體工程師
By Bennie
at 2020-08-31T01:31
at 2020-08-31T01:31
世界先進:產能滿到明年
By Daniel
at 2020-08-30T23:43
at 2020-08-30T23:43
潛規則
By Edwina
at 2020-08-30T23:22
at 2020-08-30T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