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美國Law School跟台灣的乎汝死 - 律師工作討論

By Zanna
at 2011-04-06T15:57
at 2011-04-06T15:57
Table of Contents
這篇提出的議題與結論可分成程序跟實體來討論一番
程序上說來,一個沒有參加過OCI,不能加入journal,不能進clinic
也不清楚1L生活如何水深火熱的LL.M.在學生,從「旁觀者」的角度大讚Law School,
有點像是只看過洋基隊幾場比賽的球迷就自稱瞭解major league的感覺,
實際上海盜隊跟皇家隊雖然同在大聯盟,但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碼子事。
georgeko板友的在西北LL.M.的種種體驗我都親身經歷過,甚至可能連教授都是同樣那些
人,我也知道Law School對於台灣法律系的學生來講有多目眩神迷,但是如果因此被迷昏
了頭,認定Law School一切都是玫瑰色的美好,卻也不免有點給人劉姥姥逛大觀園的那種
感覺。西北的LL.M.基本上除了Common Law Reasoning 僅2.5學分的課程以外,
跟JD的架構(也就是真正的「美國法學教育」)實在相去甚遠,
因此將LL.M.的求學體驗當成讚賞美國法學教育的理由,可能不甚堅強。
當然台灣目前少有台灣法學士又赴美念JD的例子,因此若強硬否定g板友的立論
可能也有點可惜,不過既然台灣法律系跟美國LL.M都有親身經歷,我覺得似乎該有一些
更深入的思考,而不是這種流於表面「A有B無」型的制度比較,畢竟我們不是在看
壹週刊,應該可以更嚴謹一點。
回到實體面,
為什麼LS那麼積極的拉事務所來OCI,幫學生改履歷表,辦活動增加network
絕不是因為他們收了高額學費所以善心大發照顧學生,更不是基於什麼崇高的教育家理想
而是就業率、big law就業率跟第一年薪水涉及usnews ranking,usnews ranking涉及
校友捐款,最後校友捐款涉及dean的職位保不保的住,當然LS一說到career就如臨大敵了
不然怎麼會career center對 LL.M.學生的就職輕描淡寫,不告不理?
實在是因為LL.M.的就職根本不列入usnews的評比,學校收了人家5萬美金
就意思意思辦個幾場說明會,幫國際學生聯絡一下東西岸兩大job fairs,如此了事矣
其他呢? career center會告訴你,國際學生求職不易,你可能要多多利用「自己的」
networks。
更重要的是,前面有板友提過的,
台灣的法學院目的是教育,美國的法學院,除了教育以外,因為他graduate school
的本質使然,當然要把學生的就職當成非常重視的目標。我們可以比較兩種學校的目的,
但是首先得先搞清楚差別所在的理由。除了教育以外幫學生找(好)工作這種多重功能,
我個人認為沒什麼不好,但是像LS的現狀,似乎有點玩過頭本末倒置,把學生搞到1L累翻
天,又弄個curve搞到同儕間劍拔弩張,然後2L 3L就紛紛蹺課不然就選營養學分,
這樣「執業介紹所」式的法學教育架構,對該國法律實務家的法學素養真能有什麼正面
幫助,實在不得不存點疑。
以上關於求職的問題,我想是g板友主要的論點
至於其他的像期刊,其實我覺得台灣的法學院做品質的沒有差很多(僅憑感覺大家可自由
反駁);
社區服務,因為台灣有太多村里長地方議員會找律師去提供免費諮詢,
現在法扶又提供純諮詢服務,所以其實不是各大學不想把法服搞大,也不是學生沒有
服務精神,實在是那些「客人」不相信大學生所以都不上門罷了,如果連這也怪到
大學法律系,似乎有點不公平......
以上淺見,歡迎討論。
※ 引述《georgeko (georgeko)》之銘言:
: 乎汝死的老師都說千萬不要來念乎汝死了
: 其實本來也沒什麼好講的,基本贊同
: 不過提幾個淺見,期望互相漏氣求進步
: 美國Law school不是教授call on學生
: 或多跟學生talk幾句
: 所謂的蘇格拉底式教學就有什麼了不起的
: 台灣的法律系
: 有些老師課也許上得還不錯
: 但除此之外,台灣的法學院整體來說乏善可陳
: 我們的法學院搞了幾個學生社團
: 我們的法學院辦了幾個刊物
: 我們的法學院帶學生進社區做了多少服務(以前有法服,現在有服務課程我知道,
: 但實在是不能比啊)
: 我們的法學院有沒有重視學生的出路
: 我們的法學院學生有多少實習機會
: 有沒有辦job fair
: 有沒有辦net working
: 有沒有法學院自己的career center
--
程序上說來,一個沒有參加過OCI,不能加入journal,不能進clinic
也不清楚1L生活如何水深火熱的LL.M.在學生,從「旁觀者」的角度大讚Law School,
有點像是只看過洋基隊幾場比賽的球迷就自稱瞭解major league的感覺,
實際上海盜隊跟皇家隊雖然同在大聯盟,但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碼子事。
georgeko板友的在西北LL.M.的種種體驗我都親身經歷過,甚至可能連教授都是同樣那些
人,我也知道Law School對於台灣法律系的學生來講有多目眩神迷,但是如果因此被迷昏
了頭,認定Law School一切都是玫瑰色的美好,卻也不免有點給人劉姥姥逛大觀園的那種
感覺。西北的LL.M.基本上除了Common Law Reasoning 僅2.5學分的課程以外,
跟JD的架構(也就是真正的「美國法學教育」)實在相去甚遠,
因此將LL.M.的求學體驗當成讚賞美國法學教育的理由,可能不甚堅強。
當然台灣目前少有台灣法學士又赴美念JD的例子,因此若強硬否定g板友的立論
可能也有點可惜,不過既然台灣法律系跟美國LL.M都有親身經歷,我覺得似乎該有一些
更深入的思考,而不是這種流於表面「A有B無」型的制度比較,畢竟我們不是在看
壹週刊,應該可以更嚴謹一點。
回到實體面,
為什麼LS那麼積極的拉事務所來OCI,幫學生改履歷表,辦活動增加network
絕不是因為他們收了高額學費所以善心大發照顧學生,更不是基於什麼崇高的教育家理想
而是就業率、big law就業率跟第一年薪水涉及usnews ranking,usnews ranking涉及
校友捐款,最後校友捐款涉及dean的職位保不保的住,當然LS一說到career就如臨大敵了
不然怎麼會career center對 LL.M.學生的就職輕描淡寫,不告不理?
實在是因為LL.M.的就職根本不列入usnews的評比,學校收了人家5萬美金
就意思意思辦個幾場說明會,幫國際學生聯絡一下東西岸兩大job fairs,如此了事矣
其他呢? career center會告訴你,國際學生求職不易,你可能要多多利用「自己的」
networks。
更重要的是,前面有板友提過的,
台灣的法學院目的是教育,美國的法學院,除了教育以外,因為他graduate school
的本質使然,當然要把學生的就職當成非常重視的目標。我們可以比較兩種學校的目的,
但是首先得先搞清楚差別所在的理由。除了教育以外幫學生找(好)工作這種多重功能,
我個人認為沒什麼不好,但是像LS的現狀,似乎有點玩過頭本末倒置,把學生搞到1L累翻
天,又弄個curve搞到同儕間劍拔弩張,然後2L 3L就紛紛蹺課不然就選營養學分,
這樣「執業介紹所」式的法學教育架構,對該國法律實務家的法學素養真能有什麼正面
幫助,實在不得不存點疑。
以上關於求職的問題,我想是g板友主要的論點
至於其他的像期刊,其實我覺得台灣的法學院做品質的沒有差很多(僅憑感覺大家可自由
反駁);
社區服務,因為台灣有太多村里長地方議員會找律師去提供免費諮詢,
現在法扶又提供純諮詢服務,所以其實不是各大學不想把法服搞大,也不是學生沒有
服務精神,實在是那些「客人」不相信大學生所以都不上門罷了,如果連這也怪到
大學法律系,似乎有點不公平......
以上淺見,歡迎討論。
※ 引述《georgeko (georgeko)》之銘言:
: 乎汝死的老師都說千萬不要來念乎汝死了
: 其實本來也沒什麼好講的,基本贊同
: 不過提幾個淺見,期望互相漏氣求進步
: 美國Law school不是教授call on學生
: 或多跟學生talk幾句
: 所謂的蘇格拉底式教學就有什麼了不起的
: 台灣的法律系
: 有些老師課也許上得還不錯
: 但除此之外,台灣的法學院整體來說乏善可陳
: 我們的法學院搞了幾個學生社團
: 我們的法學院辦了幾個刊物
: 我們的法學院帶學生進社區做了多少服務(以前有法服,現在有服務課程我知道,
: 但實在是不能比啊)
: 我們的法學院有沒有重視學生的出路
: 我們的法學院學生有多少實習機會
: 有沒有辦job fair
: 有沒有辦net working
: 有沒有法學院自己的career center
--
All Comments

By Daniel
at 2011-04-10T08:41
at 2011-04-10T08:41

By Liam
at 2011-04-14T01:26
at 2011-04-14T01:26

By Edwina
at 2011-04-17T18:10
at 2011-04-17T18:10

By Frederic
at 2011-04-21T10:54
at 2011-04-21T10:54

By Rebecca
at 2011-04-25T03:38
at 2011-04-25T03:38

By Edward Lewis
at 2011-04-28T20:23
at 2011-04-28T20:23

By Mia
at 2011-05-02T13:07
at 2011-05-02T13:07

By Liam
at 2011-05-06T05:51
at 2011-05-06T05:51

By Mia
at 2011-05-09T22:35
at 2011-05-09T22:35

By Oliver
at 2011-05-13T15:20
at 2011-05-13T15:20

By Hedda
at 2011-05-17T08:04
at 2011-05-17T08:04
Related Posts
中國HSBC開戶

By Rebecca
at 2011-04-06T13:26
at 2011-04-06T13:26
詢問科法所未來職業發展的問題

By Zenobia
at 2011-04-06T11:07
at 2011-04-06T11:07
因病可否申請留職停薪

By Eartha
at 2011-04-06T00:35
at 2011-04-06T00:35
中信MA線上測驗

By Ethan
at 2011-04-05T23:08
at 2011-04-05T23:08
應徵上品牌服飾店該繼續嗎?

By Kelly
at 2011-04-05T22:58
at 2011-04-05T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