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一生可以認識多少人? - 人資
![Olive avatar](/img/elephant.jpg)
By Olive
at 2008-05-05T00:53
at 2008-05-05T00:53
Table of Contents
最近買一本書,書名是「晚年的美學」,日本曾野綾子所著。她是日本知名的戰後女
作家,現年約七十五歲,生活還是活得燦爛無比。她書中提到人在死亡以前,總應該
反省兩件事;第一件是自己有多麼愛別人、以及有多麼被別人所愛?另一件則是自己
擁有多少有趣的體驗?
當然這是凌子女士的觀點,但也讓我足足想了一陣子。這讓我憶起今年422地球日我
看國家地理頻道介紹「人類地球生活史」,片中提到以人類平均壽命約七十多歲來說
,每個人終生的人脈網絡約1,700人,何任時刻的人脈網絡約300人。這樣數字算起來
也很驚人。也就是說自己從小到大可以認識約1,700位朋友,隨時隨地都有約300位朋
友在你週遭。
這樣說,算是很幸福或負擔呢?當然這是指一般人,非公眾人物或意見領袖。但是我
們有這麼多人脈網路,會成為我們很親密的有多少人?能成為知己的又有多少呢?
從小到大,我發現生命中最容易結交朋友的時間是在高中,其次是大學。這段時間的
朋友最單純,不需要有防備心,生活、價值很容易融入。而且出了社會之後的相逢,
不管人生有多少變化,同學見面那種兒時的單純還是可以立刻恢復。
出了社會要找尋知己,最容易當然就是工作中,但是彼此還是有些計算跟厲害混合。
還有一種就是透過參與活動,但這種活動一定需要設計很強的團隊操作,一同去經驗
悲歡離合,這種友誼才會有機會被創造。例如,我們那個年代,學生很喜歡參加自強
活動,出社會也會成為去活動領隊的大哥哥或大姊姊,現在年輕人則透過參與社運或
投入社會服務,去找尋生命價值與意義,並廣結好友。
很多人會感嘆,越老朋友越少,這點跟曾野綾子所說,人在死亡以前,總應該反省其
中一件是就是,自己有多麼愛別人、以及有多麼被別人所愛?有關。要能有知己、好
友,就要能夠先去愛別人,不求回報,才有機會獲得別人的愛。當然自己創造自己實
相,朋友多寡,還是會跟自己的個性有關。
多一份付出,絕對會多一份收穫。有人可能不需要朋友,喜歡孤獨,這當然是自己選
擇。但如果自己有所牽絆,如:親人。一旦自己離開或晚年需要別人幫忙,自已平常
經營的網絡與社會資本,還是會反芻到親人身上。有些國家,如韓國就有推動「志工
銀行」,也就是說自己年輕時當義工累積的時數,當自己在年老時,就可以提領請別
人來幫忙。
國家地理頻道播出「人類地球生活史」也指出,我們一生中的1,700人脈網絡,平均
死亡的原因有以下幾種:約305人死於於心臟病、179人中風、111得流行肺炎、99人
肺癌、92呼吸道疾病、63人老人疾病或阿茲默海症、49人結腸癌、32人乳癌、10人自
己了結生命、9人交通意外、1人火災。我算一算約950人,如果這樣是可靠,也就是
說自己朋友有一半會都非自然死亡,生命的尾聲還真多災多難。
不管如何,生命的無時無刻都需要朋友,多一位好朋友,生命多一層溫暖。有很多女
性朋友,一但結婚,被老公限制綑綁,生命頓時只剩下家庭。萬一家庭幸福美滿還到
好,萬一不幸或遭變故,那可沒有可訴苦與求助的對象,就算有,萬一引導錯誤方向
,將會更悽慘。
日本有一本暢銷書叫「遺物整理商」,書中明白指出,日本老人晚年孤獨死高達三成
以上,台灣社會也正跟日本一樣邁向高齡化,這點真需要指得我們省思。
關於本文 更多文章與圖片
http://www.wretch.cc/blog/hehe77&article_id=9595034
--
作家,現年約七十五歲,生活還是活得燦爛無比。她書中提到人在死亡以前,總應該
反省兩件事;第一件是自己有多麼愛別人、以及有多麼被別人所愛?另一件則是自己
擁有多少有趣的體驗?
當然這是凌子女士的觀點,但也讓我足足想了一陣子。這讓我憶起今年422地球日我
看國家地理頻道介紹「人類地球生活史」,片中提到以人類平均壽命約七十多歲來說
,每個人終生的人脈網絡約1,700人,何任時刻的人脈網絡約300人。這樣數字算起來
也很驚人。也就是說自己從小到大可以認識約1,700位朋友,隨時隨地都有約300位朋
友在你週遭。
這樣說,算是很幸福或負擔呢?當然這是指一般人,非公眾人物或意見領袖。但是我
們有這麼多人脈網路,會成為我們很親密的有多少人?能成為知己的又有多少呢?
從小到大,我發現生命中最容易結交朋友的時間是在高中,其次是大學。這段時間的
朋友最單純,不需要有防備心,生活、價值很容易融入。而且出了社會之後的相逢,
不管人生有多少變化,同學見面那種兒時的單純還是可以立刻恢復。
出了社會要找尋知己,最容易當然就是工作中,但是彼此還是有些計算跟厲害混合。
還有一種就是透過參與活動,但這種活動一定需要設計很強的團隊操作,一同去經驗
悲歡離合,這種友誼才會有機會被創造。例如,我們那個年代,學生很喜歡參加自強
活動,出社會也會成為去活動領隊的大哥哥或大姊姊,現在年輕人則透過參與社運或
投入社會服務,去找尋生命價值與意義,並廣結好友。
很多人會感嘆,越老朋友越少,這點跟曾野綾子所說,人在死亡以前,總應該反省其
中一件是就是,自己有多麼愛別人、以及有多麼被別人所愛?有關。要能有知己、好
友,就要能夠先去愛別人,不求回報,才有機會獲得別人的愛。當然自己創造自己實
相,朋友多寡,還是會跟自己的個性有關。
多一份付出,絕對會多一份收穫。有人可能不需要朋友,喜歡孤獨,這當然是自己選
擇。但如果自己有所牽絆,如:親人。一旦自己離開或晚年需要別人幫忙,自已平常
經營的網絡與社會資本,還是會反芻到親人身上。有些國家,如韓國就有推動「志工
銀行」,也就是說自己年輕時當義工累積的時數,當自己在年老時,就可以提領請別
人來幫忙。
國家地理頻道播出「人類地球生活史」也指出,我們一生中的1,700人脈網絡,平均
死亡的原因有以下幾種:約305人死於於心臟病、179人中風、111得流行肺炎、99人
肺癌、92呼吸道疾病、63人老人疾病或阿茲默海症、49人結腸癌、32人乳癌、10人自
己了結生命、9人交通意外、1人火災。我算一算約950人,如果這樣是可靠,也就是
說自己朋友有一半會都非自然死亡,生命的尾聲還真多災多難。
不管如何,生命的無時無刻都需要朋友,多一位好朋友,生命多一層溫暖。有很多女
性朋友,一但結婚,被老公限制綑綁,生命頓時只剩下家庭。萬一家庭幸福美滿還到
好,萬一不幸或遭變故,那可沒有可訴苦與求助的對象,就算有,萬一引導錯誤方向
,將會更悽慘。
日本有一本暢銷書叫「遺物整理商」,書中明白指出,日本老人晚年孤獨死高達三成
以上,台灣社會也正跟日本一樣邁向高齡化,這點真需要指得我們省思。
關於本文 更多文章與圖片
http://www.wretch.cc/blog/hehe77&article_id=9595034
--
Tags:
人資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請問中科有HR聯誼會嗎?
![Margaret avatar](/img/woman-glasses.jpg)
By Margaret
at 2008-05-04T15:14
at 2008-05-04T15:14
請問中科有HR聯誼會嗎?
![Lucy avatar](/img/woman-ring.jpg)
By Lucy
at 2008-05-03T22:29
at 2008-05-03T22:29
5/1勞動節是否應放假
![Anonymous avatar](/img/cat2.jpg)
By Anonymous
at 2008-05-03T15:21
at 2008-05-03T15:21
5/1勞動節是否應放假
![Kumar avatar](/img/cat1.jpg)
By Kumar
at 2008-05-03T12:38
at 2008-05-03T12:38
被剝了二層皮的面試
![Ursula avatar](/img/cat2.jpg)
By Ursula
at 2008-05-03T10:12
at 2008-05-03T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