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的前景 - 工程師
By Ophelia
at 2012-12-29T12:31
at 2012-12-29T12:31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double21 (我不是雙兒= =")》之銘言:
: ※ 引述《iosian (ROC)》之銘言:
: : 機械背景在台灣念光學"工程"比電機或是物理背景適合多了。
: : 台灣在"光學"工業有兩大問題,一是光學設計,二是機構。
: : 光電背景的人也許或許大概可能有機會可以從專利資料庫裡面抄襲出一些光學設計
: : 但是光學設計的重點在於這樣的設計是不是可以"量產",能加工和能量產是兩回事
: : 所以一位"光學"工程師在設計東西的時候不只是要瞭解光學,還要懂製程,看得懂圖面,
: : 能夠開出合理的公差,而機構工程師會是光學工程師最好的朋友,光學設計的過程就是和
: : 公差妥協的過程。
: : 光學元件需要靠機構件安排到正確的位置上,如果不在正確的位置上,光學元件本身再好
: : 也沒有用,機構比光學重要多了。
: : 好不容易完成的一個設計也發包了,接下來才是光學工程師惡夢的開始,因為要debug,
: : 沒事就沒事,一出問題所有人都會追著光學工程師問現在要怎麼辦?
: 其實推文以及這個討論串的大家講的都是正確的
: 光學產品應用的層面太廣,這邊大家討論的應該都是鏡頭
: 我是覺得台灣大小系統廠設計以及量測技術差很多,如果做四五年以上的系統廠
: 應該都知道光學鏡頭的公差真的非常難抓,都是Micron在看的
: 但一些小廠就沒在管了XD 反正沒有幾百萬的設備可以量測,出貨有好有壞也沒差...
: 以小弟同事說他們前公司做鏡頭
: 量產的大概七成良率就可以做了,到達九成良率的鏡頭一定是非常成熟的產品
: 在這樣的產業做工程師相對來說很辛苦,且台灣也走向大者恆大,小者走便宜的路線
: 就算強如大立光,大部分的鏡頭還是靠人工組裝,組裝公差加上去,良率可想而知
: 我是建議走這產業盡量去走大廠,他們才有穩定的品質以及堅強的技術作為背景
: 太多系統廠要求小廠賣價格一半的鏡頭,卻要有一樣的品質,最後就是小廠很痛苦
: but 大家都知道,待遇來說這種公司的待遇都很普通,沒拿到股票幾乎等於辛苦
: 大立光強在塑膠模具很強,只有她能開超多穴數,流道又平衡,應力不會集中的鏡片
: 要知道全玻璃鏡片雖然透光率很好,但是要能達到某些程度的光學性能
: 比如說小直徑卻超廣角,還是有玻璃鏡片無法研磨出來的造型,這時候塑膠鏡片就能克服
: 有人有提到他們控制很多原料,其實就是因為他們量大,能跟日本一起開發原料
: 好的原料可以降低應力痕,電子產品又要耐高溫(變形)
: 原料都能克服,模具精度也一流,真的沒人能比,還可以威很多年
: 以上的部份屬於傳產,不建議你投入,這在可見的十年除了大力光玉晶光
: 其他應該都會變成大陸人的天下,因為他們成本真的便宜
: 大陸人十年內應該會追上傳產的一些模擬以及生產技術
: 所以最好你的目標懂各種顏色以及影像的資訊,要會調整SENSOR的IQ
: 光電能懂盡量懂,最好了解影像IC設計原理,這才是未來光機電工程師的趨勢
: 大家跟你講的機械背景的光學工程師,慢慢薪水會下降
: 我很建議你上Apple的網站看一下他們徵招的光學工程師要會什麼
: 幾乎都是電子背景的!調整那些色彩影像之外,幾乎都要會sensor設計
: 你研究所還有可塑性,建議你大幅轉向電子一路
: 我預測他們現在找到這些光機電工程師,未來會多開發這類產品的技術
: 台廠為了要競爭,也會在不久的將來開始找這類的人
: 或者是代工廠要找懂這些的人當窗口做溝通
: 這類電子背景出身的光電工程師會在未來需求突然增加,應該就是你念完的時候
這樣的一個討論串真的讓我獲益良多
一直以來在日常的工作上很難與其他的光學工程師交流並交換意見,
很多事情都要靠自己摸索,進步非常緩慢。
我做過成像光學的取像系統也做過非成像的照明系統,
真的整個發展產品的過程中都是在和公差與製程戰鬥,
很多製造上的問題以我這樣一個偏電機物理和光電背景出身的人來說非常難以應付,
即使團隊內有機構、模具、品管和電子工程師的支援,但終究這是光學產品,光學工程師
必須要盡量掌握狀況並提供意見回饋。
在發展自動變焦鏡頭的時候,遇到過所有的元件在圖面上的尺寸都已經正確了,鏡片本身
兩個光學面相對於外徑的偏心以及PV值都已經超棒的,
但組裝之後就出問題,不管是如何旋轉鏡片相位或是不同的模穴配對都無法改善,
才知道要發展檢驗組裝前鏡筒內的鏡片承靠面和組裝後鏡片在鏡筒中姿態的技術,
也才知道連鏡筒的真圓度和真直度都會出問題,組裝時的鬆緊配公差該如何拿捏才有最小
的偏心和單傾。
當光學分析出問題希望廠商用任何方法改進的時候,
好的廠商會互相漏氣求進步,感謝你幫他們找出品質問題,
不好的廠商連黏模或是射不飽都推說是必然的,不然你想怎樣。
好不容易把鏡頭調整好送到電子工程師手上調整,
然後發現有耀光問題,分析之後才知道鏡頭裡的某些部位散射特性要調整,成型的時候噴
太多脫模劑了。
在發展汽車LED大燈的時候,遇到了近燈切線不銳利和不知來自何方的散射光線,
檢討製程之後發現,原來廠商是用三軸加工機切削模仁,而不是想像中的五軸加工機,
倒角倒得亂七八糟,只好設計變更,才解決了部分問題,至少倒角半徑對了,光學模擬更
接近真實的狀況。
另外Apple其實那些跟Sensor和影像處理器有關係的職缺是屬於相機工程師,他們和光學
工程師是同一個老闆,他們的老闆說過,他們一直都記得自己是在做相機而不是鏡頭,
所以若是影像處理器,Sensor,還有韌體可以解決的問題,就不要靠鏡頭本身解決了,
不過光學工程師對他們還是很重要,不只是要執行光學設計,還要發展新技術和學習如何
使用各式工具來生產和檢驗鏡頭,如果有一個懂光學又能發展生產及檢驗技術的人,
就會是他們想要延攬的對象。
--
問:「怎麼辦?我都聽不懂我老闆在講啥?」
答:「別擔心!你老闆也都聽不懂你在講啥!」
--
: ※ 引述《iosian (ROC)》之銘言:
: : 機械背景在台灣念光學"工程"比電機或是物理背景適合多了。
: : 台灣在"光學"工業有兩大問題,一是光學設計,二是機構。
: : 光電背景的人也許或許大概可能有機會可以從專利資料庫裡面抄襲出一些光學設計
: : 但是光學設計的重點在於這樣的設計是不是可以"量產",能加工和能量產是兩回事
: : 所以一位"光學"工程師在設計東西的時候不只是要瞭解光學,還要懂製程,看得懂圖面,
: : 能夠開出合理的公差,而機構工程師會是光學工程師最好的朋友,光學設計的過程就是和
: : 公差妥協的過程。
: : 光學元件需要靠機構件安排到正確的位置上,如果不在正確的位置上,光學元件本身再好
: : 也沒有用,機構比光學重要多了。
: : 好不容易完成的一個設計也發包了,接下來才是光學工程師惡夢的開始,因為要debug,
: : 沒事就沒事,一出問題所有人都會追著光學工程師問現在要怎麼辦?
: 其實推文以及這個討論串的大家講的都是正確的
: 光學產品應用的層面太廣,這邊大家討論的應該都是鏡頭
: 我是覺得台灣大小系統廠設計以及量測技術差很多,如果做四五年以上的系統廠
: 應該都知道光學鏡頭的公差真的非常難抓,都是Micron在看的
: 但一些小廠就沒在管了XD 反正沒有幾百萬的設備可以量測,出貨有好有壞也沒差...
: 以小弟同事說他們前公司做鏡頭
: 量產的大概七成良率就可以做了,到達九成良率的鏡頭一定是非常成熟的產品
: 在這樣的產業做工程師相對來說很辛苦,且台灣也走向大者恆大,小者走便宜的路線
: 就算強如大立光,大部分的鏡頭還是靠人工組裝,組裝公差加上去,良率可想而知
: 我是建議走這產業盡量去走大廠,他們才有穩定的品質以及堅強的技術作為背景
: 太多系統廠要求小廠賣價格一半的鏡頭,卻要有一樣的品質,最後就是小廠很痛苦
: but 大家都知道,待遇來說這種公司的待遇都很普通,沒拿到股票幾乎等於辛苦
: 大立光強在塑膠模具很強,只有她能開超多穴數,流道又平衡,應力不會集中的鏡片
: 要知道全玻璃鏡片雖然透光率很好,但是要能達到某些程度的光學性能
: 比如說小直徑卻超廣角,還是有玻璃鏡片無法研磨出來的造型,這時候塑膠鏡片就能克服
: 有人有提到他們控制很多原料,其實就是因為他們量大,能跟日本一起開發原料
: 好的原料可以降低應力痕,電子產品又要耐高溫(變形)
: 原料都能克服,模具精度也一流,真的沒人能比,還可以威很多年
: 以上的部份屬於傳產,不建議你投入,這在可見的十年除了大力光玉晶光
: 其他應該都會變成大陸人的天下,因為他們成本真的便宜
: 大陸人十年內應該會追上傳產的一些模擬以及生產技術
: 所以最好你的目標懂各種顏色以及影像的資訊,要會調整SENSOR的IQ
: 光電能懂盡量懂,最好了解影像IC設計原理,這才是未來光機電工程師的趨勢
: 大家跟你講的機械背景的光學工程師,慢慢薪水會下降
: 我很建議你上Apple的網站看一下他們徵招的光學工程師要會什麼
: 幾乎都是電子背景的!調整那些色彩影像之外,幾乎都要會sensor設計
: 你研究所還有可塑性,建議你大幅轉向電子一路
: 我預測他們現在找到這些光機電工程師,未來會多開發這類產品的技術
: 台廠為了要競爭,也會在不久的將來開始找這類的人
: 或者是代工廠要找懂這些的人當窗口做溝通
: 這類電子背景出身的光電工程師會在未來需求突然增加,應該就是你念完的時候
這樣的一個討論串真的讓我獲益良多
一直以來在日常的工作上很難與其他的光學工程師交流並交換意見,
很多事情都要靠自己摸索,進步非常緩慢。
我做過成像光學的取像系統也做過非成像的照明系統,
真的整個發展產品的過程中都是在和公差與製程戰鬥,
很多製造上的問題以我這樣一個偏電機物理和光電背景出身的人來說非常難以應付,
即使團隊內有機構、模具、品管和電子工程師的支援,但終究這是光學產品,光學工程師
必須要盡量掌握狀況並提供意見回饋。
在發展自動變焦鏡頭的時候,遇到過所有的元件在圖面上的尺寸都已經正確了,鏡片本身
兩個光學面相對於外徑的偏心以及PV值都已經超棒的,
但組裝之後就出問題,不管是如何旋轉鏡片相位或是不同的模穴配對都無法改善,
才知道要發展檢驗組裝前鏡筒內的鏡片承靠面和組裝後鏡片在鏡筒中姿態的技術,
也才知道連鏡筒的真圓度和真直度都會出問題,組裝時的鬆緊配公差該如何拿捏才有最小
的偏心和單傾。
當光學分析出問題希望廠商用任何方法改進的時候,
好的廠商會互相漏氣求進步,感謝你幫他們找出品質問題,
不好的廠商連黏模或是射不飽都推說是必然的,不然你想怎樣。
好不容易把鏡頭調整好送到電子工程師手上調整,
然後發現有耀光問題,分析之後才知道鏡頭裡的某些部位散射特性要調整,成型的時候噴
太多脫模劑了。
在發展汽車LED大燈的時候,遇到了近燈切線不銳利和不知來自何方的散射光線,
檢討製程之後發現,原來廠商是用三軸加工機切削模仁,而不是想像中的五軸加工機,
倒角倒得亂七八糟,只好設計變更,才解決了部分問題,至少倒角半徑對了,光學模擬更
接近真實的狀況。
另外Apple其實那些跟Sensor和影像處理器有關係的職缺是屬於相機工程師,他們和光學
工程師是同一個老闆,他們的老闆說過,他們一直都記得自己是在做相機而不是鏡頭,
所以若是影像處理器,Sensor,還有韌體可以解決的問題,就不要靠鏡頭本身解決了,
不過光學工程師對他們還是很重要,不只是要執行光學設計,還要發展新技術和學習如何
使用各式工具來生產和檢驗鏡頭,如果有一個懂光學又能發展生產及檢驗技術的人,
就會是他們想要延攬的對象。
--
問:「怎麼辦?我都聽不懂我老闆在講啥?」
答:「別擔心!你老闆也都聽不懂你在講啥!」
--
All Comments
By Lydia
at 2012-12-30T18:40
at 2012-12-30T18:40
By Jacob
at 2013-01-02T21:29
at 2013-01-02T21:29
By Bennie
at 2013-01-05T23:23
at 2013-01-05T23:23
By Victoria
at 2013-01-07T17:15
at 2013-01-07T17:15
By Zenobia
at 2013-01-07T23:29
at 2013-01-07T23:29
By Elvira
at 2013-01-08T16:36
at 2013-01-08T16:36
By Oscar
at 2013-01-11T21:24
at 2013-01-11T21:24
By Elvira
at 2013-01-15T08:30
at 2013-01-15T08:30
By Sierra Rose
at 2013-01-19T06:24
at 2013-01-19T06:24
By Elma
at 2013-01-20T01:23
at 2013-01-20T01:23
By Agatha
at 2013-01-21T07:35
at 2013-01-21T07:35
By Jake
at 2013-01-23T04:13
at 2013-01-23T04:13
By Hedwig
at 2013-01-26T03:18
at 2013-01-26T03:18
By Mason
at 2013-01-30T23:56
at 2013-01-30T23:56
By Anonymous
at 2013-02-04T12:21
at 2013-02-04T12:21
Related Posts
光學的前景
By Tom
at 2012-12-29T12:14
at 2012-12-29T12:14
數據看真相!大陸薪情領先台灣 台便宜人
By Liam
at 2012-12-29T10:22
at 2012-12-29T10:22
光學的前景
By Lauren
at 2012-12-29T03:32
at 2012-12-29T03:32
被lay off 能實說嗎?
By Joseph
at 2012-12-29T02:52
at 2012-12-29T02:52
前鎮加工區-華東科技-設備工程師
By Steve
at 2012-12-29T02:39
at 2012-12-29T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