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工程人員為何不喜歡創業? - 工程師
By Olive
at 2018-02-24T01:16
at 2018-02-24T01:16
Table of Contents
所有的推動都擺脫不了兩個動機利益與恐懼
在蘋果橘子經濟學裡面提過
黑幫的小混混很多還跟家人住一起
魯的很
其實結構都是類似
演藝圈、黑幫、創投
這些都是贏者全拿
所以要有成功的老大
在30歲這一個世代已經出了一個Facebook
下一個還不知道是誰
上一個40歲的王者是Google
貝佐斯50歲
比爾蓋茲60歲
幾乎每十年都有一個新的王者誕生
大家都想當那十年的新王者
自然就會前仆後繼
但問題是台灣多久沒有新王者了
台積電那個王者
老扣扣惹
台塑的創辦人早就葛屁惹
最新且有上市的市值不用多可以衝到台灣前百大就好
抓個400億就好
大概就現在華新科跟榮成的市值
0個
這才是台灣的病
大疆創新搞無人飛機的中國富豪也才37歲
財富280億人民幣
算起來都比剛剛講的華新科和榮成市值多了
不過大陸的市場還要再觀察幾年
因為起飛也不過就這20年的事情
台灣起飛超過50年惹
再看看大陸有沒有新的
可以白手起家的富豪
而台灣的問題是沒有生態圈
美國有矽谷
大陸有中關村
台灣有啥?
亞洲矽谷...三小狗屁創業園區?
有時候最大問題根本不是硬體和空間
是軟體腦袋裝的東西
當產業鏈完整
VC、法律、財務會計都能有誘因幫你
現在台灣的這幾種領域都病的厲害
VC只能切B輪或者有機會上市櫃的
法律根本沒辦法合法搞什麼分紅分股
而且大所會覺得與其幫你這鳥毛公司處理問題
乾脆直接找上市櫃公司案子做
財務會計也不用說惹
四大看你這窮酸樣不想接
小會計師接你的沒錢案子
你還沒餓死他先餓死了
連政府也都要跟有限股份公司負責人
一個月多抽一千元健保
鄉民還會在下面多酸一句
沒錢不要開公司
阿真的有累積點人脈和實力的
拿到鴻海創投的
像是和沛
偏偏管理能力又太差
根本連根本的人事成本也沒辦法弄
只想當好老闆博取好名聲
整天上節目(人家那是搞起來像是Acer施伯伯 台積張伯伯在搞得)
你企業還沒搞起來學人家上什麼論壇
另外一個問題是像是北歐挪威
有石油和良好的社會福利
或者是中東像是卡達
因為有石油天然資源社會福利很好
失業也不怕
自然就有後盾情況下各行各業就比較敢衝
馬的
你想想你離開台積跑出來做這個沒錢的start up
最後搞不起來
搞不好連一個月孝親費一萬也拿不出來
親友還笑你
哈哈哈
唸到台大還給不起孝親費
哈哈哈
台積不要做不切實際不務實現在回不去惹吼
只能去系統廠當個工程師吼
系統廠可能應徵HR還酸你
啊呀
創業失敗惹
這樣我們可能薪水要調低喔~
說有多慘就有多慘
壓力說有多大就有多大
誰要創新啊?
還不如爽爽在morris的庇蔭之下
好好爽領百萬當個輪班星人實在
在英國工業革命以前
英國只不過是個廢國
比不起西班牙
羅馬時代還是領地勒
羅馬人講到英格蘭也是種種瞧不起
為什麼英國可以搖身一變成為連
本來是世界中心的中國都要俯首稱臣的王者
原因不是工業革命的技術
你媽的像是那種專制正體
種個田累得二五八萬的
還要被地主抽3/4
誰想創新啊?
種田都來不及了
幫工業革命奠基的是光榮革命
在光榮革命以前
1215年的大憲章
很多貴族聯合起來對抗John King
這是第一步貴族不爽國王惡搞
怕國王亂徵稅把他們的利益結構打亂
但國王一直想搶回
直到光榮革命前的前夕
最後內戰把國王收拾了
但因為還是要個正統
就找了個血親國王來幹
1688年威廉和瑪莉就開始君主立憲制
憲法之所以這麼重要
就是因為他是立國的精神
後面關鍵就來了
英國國會因為自從光榮革命後
就不再被貴族壟斷
一開始由很多貿易商遊說
以前很多跟國王勾結的利益團體
就全部都被迫要開始競爭
所以很簡單
現在這些基層和年輕人根本沒機會從政
利益結構就無從打壞
台積電領了多少電費補助
連搞個Gogoro都是國家補助啊
但你搞個start up
怎麼就沒聽說過一毛錢的補助
不要講補助
連規費幾百元可能都不能省惹
所以給Gogoro投資和資金叫做“發展環保”
給你搞start up 叫做“不能圖利廠商”
這種結構下
當然想創業這群年輕人自然沒有機會
一開始資源就輸給大企業了
連補助都輸給大企業
稅還不能少給
說有多慘就有多慘
理組在基層是真的收入比文組好
但問題是整個掌控國家機器
也就是整個國會
早就都被文組給吞了
你所有的血汗與心血和制度
就如同當年跟英國國王勾結的利益團體一樣
全部勾住了
當然很難競爭
競爭者全死以後
誰會想創業啊
當然跟那時候的歐洲一樣啊
大家乖乖當農奴就好
不要靠北惹
所以理組的優越在文組的壓制下
完全沒辦法發揮
搞惹半天台灣也就一個理組市長
要好好珍惜
在PTT是理組笑文組
在電視台都是文組笑理組市長
創業其實也不是終極目標
其實會想創業的人
多數也都不是想說想當比爾蓋茲吧
應該只是想擁有比現在更好的收入
至少來個兩倍五倍之類的就很好過惹
買個房買個車養兩個小孩
現在的台灣跟當年歐洲農莊制度實在超像的
大家加入個大農莊
台積農莊
華碩農莊
戀人農莊
各種農莊替老騎士莊主奮鬥
想逃離的農奴
搞莊園失敗以後
會被原本的農奴笑
哈哈哈
連農奴都沒得當
然後最後的下場
應該跟當年的滿清鴉片戰爭蠻像的
只是現在沒網路
英國多先進滿清不知道
打起來才知道
東亞病夫這麼弱QQ
當年法國大革命就是因為他馬的
死國王真的太機掰惹
農奴已經很辛苦惹
你還在那邊加稅
(馬英九一定沒讀歷史,才會想課證所稅,這根本就是路易16的翻本)
(蔡英文一定也沒讀,竟然想對莊主課稅,胖老爹漲漲,衛生紙漲漲,飲料漲漲,肥宅
QQ)
最後喀嚓路易十六的肥腦就被斷頭惹
歷史告訴我們
千萬別砍軍人年金
不然以後軍人砍你腦袋
世界各種壓榨的政體走到最後
都是及其可悲的滅亡
包括瑪雅、到現在非洲大陸的苦難、包括菲律賓的馬可世等
經濟的活力都必須由制度來釋放和不斷的
讓舊的利益階級下台
新的階級才有機會
那個經濟體也才有機會不斷茁壯
英國光榮革命前曾有一幕
william Lee來到女王面前
說他設計出了手工針織機
女王擔心工人沒工作GG危害到他的統治
叫他滾拉
直到光榮革命顛覆政權後
到了史蒂文生、John Foster這些人
紛紛都顛覆了傳統產業的生產模式
這些人的背後都有很多產業的群體資金的支援
然後再重新壯大這個新的創新團體
然後新的創新團體就會
在國會形成強而有力的遊說力量
(你以為財團政治獻金都捐假的喔)
結論:農奴繼續當,輪班繼續輪,直到遇到路易十六,大家受不了惹衝啊~
才會發生台灣大革命
農奴QQ
別創業惹
當農奴比較好
IC農莊台灣讚讚讚
※ 引述《KILLE (啃)》之銘言:
: 昨天在矽谷這 與一待卅年的前輩聊到這問題
: 是這樣的:
: 這的創投 會給想創業的人一點錢
: 額度就差不多兩人兩年廿萬鎂
: 也就是一人一年五萬 扣掉有的沒的
: 一人一年拿到是4W2-4W5之間
: (4W5不要以為很高 這物價是台北三倍 房租是六倍)
: 而創業團隊中 只有1/5可以成功賣掉
: 賣掉也沒多好 就一百萬收購 創投先拿走百分之五十
: 所以一人可分25W ,也就是一年拿 12.5W
: 而市場價 剛畢業是8W,十年經驗,15W不算很高
: 總結來講 是大多數人:
: 成功 : 平均一年拿17W5 -- 機率20趴
: 失敗 : 一年只有4W5 --- 機率80趴
: 所以成功也沒多好,就比去上班的工資高個17%
: 好處是下次再創業 創投就不再只給廿萬
: 改從五十萬開始
: 要真正成功 要嘛就是一次爆擊 馬上百萬美元入帳
: 不然就是要成功很多次 累計戰功 拿到更多創業金才行
: 統計下來,只有百分之一的團隊可以真正的成功
: 但矽谷人還是前仆後繼的想創業
: 可以說他們傻 被創投拐 但就是有這風氣
: 以上數字都是稅前
: ===========
: 那在台灣怎沒這風氣呢
: 電子業 小錢創業(150W) 兩個人搞兩年這類
: 失敗了也沒甚 摸摸鼻子就好
: 成功 雖然也不怎樣 但就個夢 去追
: 大多數人還是想乖乖領薪水
: 那為何會有這種差別呢
--
Every man for himself and God against them all.
--
在蘋果橘子經濟學裡面提過
黑幫的小混混很多還跟家人住一起
魯的很
其實結構都是類似
演藝圈、黑幫、創投
這些都是贏者全拿
所以要有成功的老大
在30歲這一個世代已經出了一個Facebook
下一個還不知道是誰
上一個40歲的王者是Google
貝佐斯50歲
比爾蓋茲60歲
幾乎每十年都有一個新的王者誕生
大家都想當那十年的新王者
自然就會前仆後繼
但問題是台灣多久沒有新王者了
台積電那個王者
老扣扣惹
台塑的創辦人早就葛屁惹
最新且有上市的市值不用多可以衝到台灣前百大就好
抓個400億就好
大概就現在華新科跟榮成的市值
0個
這才是台灣的病
大疆創新搞無人飛機的中國富豪也才37歲
財富280億人民幣
算起來都比剛剛講的華新科和榮成市值多了
不過大陸的市場還要再觀察幾年
因為起飛也不過就這20年的事情
台灣起飛超過50年惹
再看看大陸有沒有新的
可以白手起家的富豪
而台灣的問題是沒有生態圈
美國有矽谷
大陸有中關村
台灣有啥?
亞洲矽谷...三小狗屁創業園區?
有時候最大問題根本不是硬體和空間
是軟體腦袋裝的東西
當產業鏈完整
VC、法律、財務會計都能有誘因幫你
現在台灣的這幾種領域都病的厲害
VC只能切B輪或者有機會上市櫃的
法律根本沒辦法合法搞什麼分紅分股
而且大所會覺得與其幫你這鳥毛公司處理問題
乾脆直接找上市櫃公司案子做
財務會計也不用說惹
四大看你這窮酸樣不想接
小會計師接你的沒錢案子
你還沒餓死他先餓死了
連政府也都要跟有限股份公司負責人
一個月多抽一千元健保
鄉民還會在下面多酸一句
沒錢不要開公司
阿真的有累積點人脈和實力的
拿到鴻海創投的
像是和沛
偏偏管理能力又太差
根本連根本的人事成本也沒辦法弄
只想當好老闆博取好名聲
整天上節目(人家那是搞起來像是Acer施伯伯 台積張伯伯在搞得)
你企業還沒搞起來學人家上什麼論壇
另外一個問題是像是北歐挪威
有石油和良好的社會福利
或者是中東像是卡達
因為有石油天然資源社會福利很好
失業也不怕
自然就有後盾情況下各行各業就比較敢衝
馬的
你想想你離開台積跑出來做這個沒錢的start up
最後搞不起來
搞不好連一個月孝親費一萬也拿不出來
親友還笑你
哈哈哈
唸到台大還給不起孝親費
哈哈哈
台積不要做不切實際不務實現在回不去惹吼
只能去系統廠當個工程師吼
系統廠可能應徵HR還酸你
啊呀
創業失敗惹
這樣我們可能薪水要調低喔~
說有多慘就有多慘
壓力說有多大就有多大
誰要創新啊?
還不如爽爽在morris的庇蔭之下
好好爽領百萬當個輪班星人實在
在英國工業革命以前
英國只不過是個廢國
比不起西班牙
羅馬時代還是領地勒
羅馬人講到英格蘭也是種種瞧不起
為什麼英國可以搖身一變成為連
本來是世界中心的中國都要俯首稱臣的王者
原因不是工業革命的技術
你媽的像是那種專制正體
種個田累得二五八萬的
還要被地主抽3/4
誰想創新啊?
種田都來不及了
幫工業革命奠基的是光榮革命
在光榮革命以前
1215年的大憲章
很多貴族聯合起來對抗John King
這是第一步貴族不爽國王惡搞
怕國王亂徵稅把他們的利益結構打亂
但國王一直想搶回
直到光榮革命前的前夕
最後內戰把國王收拾了
但因為還是要個正統
就找了個血親國王來幹
1688年威廉和瑪莉就開始君主立憲制
憲法之所以這麼重要
就是因為他是立國的精神
後面關鍵就來了
英國國會因為自從光榮革命後
就不再被貴族壟斷
一開始由很多貿易商遊說
以前很多跟國王勾結的利益團體
就全部都被迫要開始競爭
所以很簡單
現在這些基層和年輕人根本沒機會從政
利益結構就無從打壞
台積電領了多少電費補助
連搞個Gogoro都是國家補助啊
但你搞個start up
怎麼就沒聽說過一毛錢的補助
不要講補助
連規費幾百元可能都不能省惹
所以給Gogoro投資和資金叫做“發展環保”
給你搞start up 叫做“不能圖利廠商”
這種結構下
當然想創業這群年輕人自然沒有機會
一開始資源就輸給大企業了
連補助都輸給大企業
稅還不能少給
說有多慘就有多慘
理組在基層是真的收入比文組好
但問題是整個掌控國家機器
也就是整個國會
早就都被文組給吞了
你所有的血汗與心血和制度
就如同當年跟英國國王勾結的利益團體一樣
全部勾住了
當然很難競爭
競爭者全死以後
誰會想創業啊
當然跟那時候的歐洲一樣啊
大家乖乖當農奴就好
不要靠北惹
所以理組的優越在文組的壓制下
完全沒辦法發揮
搞惹半天台灣也就一個理組市長
要好好珍惜
在PTT是理組笑文組
在電視台都是文組笑理組市長
創業其實也不是終極目標
其實會想創業的人
多數也都不是想說想當比爾蓋茲吧
應該只是想擁有比現在更好的收入
至少來個兩倍五倍之類的就很好過惹
買個房買個車養兩個小孩
現在的台灣跟當年歐洲農莊制度實在超像的
大家加入個大農莊
台積農莊
華碩農莊
戀人農莊
各種農莊替老騎士莊主奮鬥
想逃離的農奴
搞莊園失敗以後
會被原本的農奴笑
哈哈哈
連農奴都沒得當
然後最後的下場
應該跟當年的滿清鴉片戰爭蠻像的
只是現在沒網路
英國多先進滿清不知道
打起來才知道
東亞病夫這麼弱QQ
當年法國大革命就是因為他馬的
死國王真的太機掰惹
農奴已經很辛苦惹
你還在那邊加稅
(馬英九一定沒讀歷史,才會想課證所稅,這根本就是路易16的翻本)
(蔡英文一定也沒讀,竟然想對莊主課稅,胖老爹漲漲,衛生紙漲漲,飲料漲漲,肥宅
QQ)
最後喀嚓路易十六的肥腦就被斷頭惹
歷史告訴我們
千萬別砍軍人年金
不然以後軍人砍你腦袋
世界各種壓榨的政體走到最後
都是及其可悲的滅亡
包括瑪雅、到現在非洲大陸的苦難、包括菲律賓的馬可世等
經濟的活力都必須由制度來釋放和不斷的
讓舊的利益階級下台
新的階級才有機會
那個經濟體也才有機會不斷茁壯
英國光榮革命前曾有一幕
william Lee來到女王面前
說他設計出了手工針織機
女王擔心工人沒工作GG危害到他的統治
叫他滾拉
直到光榮革命顛覆政權後
到了史蒂文生、John Foster這些人
紛紛都顛覆了傳統產業的生產模式
這些人的背後都有很多產業的群體資金的支援
然後再重新壯大這個新的創新團體
然後新的創新團體就會
在國會形成強而有力的遊說力量
(你以為財團政治獻金都捐假的喔)
結論:農奴繼續當,輪班繼續輪,直到遇到路易十六,大家受不了惹衝啊~
才會發生台灣大革命
農奴QQ
別創業惹
當農奴比較好
IC農莊台灣讚讚讚
※ 引述《KILLE (啃)》之銘言:
: 昨天在矽谷這 與一待卅年的前輩聊到這問題
: 是這樣的:
: 這的創投 會給想創業的人一點錢
: 額度就差不多兩人兩年廿萬鎂
: 也就是一人一年五萬 扣掉有的沒的
: 一人一年拿到是4W2-4W5之間
: (4W5不要以為很高 這物價是台北三倍 房租是六倍)
: 而創業團隊中 只有1/5可以成功賣掉
: 賣掉也沒多好 就一百萬收購 創投先拿走百分之五十
: 所以一人可分25W ,也就是一年拿 12.5W
: 而市場價 剛畢業是8W,十年經驗,15W不算很高
: 總結來講 是大多數人:
: 成功 : 平均一年拿17W5 -- 機率20趴
: 失敗 : 一年只有4W5 --- 機率80趴
: 所以成功也沒多好,就比去上班的工資高個17%
: 好處是下次再創業 創投就不再只給廿萬
: 改從五十萬開始
: 要真正成功 要嘛就是一次爆擊 馬上百萬美元入帳
: 不然就是要成功很多次 累計戰功 拿到更多創業金才行
: 統計下來,只有百分之一的團隊可以真正的成功
: 但矽谷人還是前仆後繼的想創業
: 可以說他們傻 被創投拐 但就是有這風氣
: 以上數字都是稅前
: ===========
: 那在台灣怎沒這風氣呢
: 電子業 小錢創業(150W) 兩個人搞兩年這類
: 失敗了也沒甚 摸摸鼻子就好
: 成功 雖然也不怎樣 但就個夢 去追
: 大多數人還是想乖乖領薪水
: 那為何會有這種差別呢
--
Every man for himself and God against them all.
--
All Comments
By James
at 2018-02-28T10:19
at 2018-02-28T10:19
By Rae
at 2018-03-02T08:00
at 2018-03-02T08:00
By Barb Cronin
at 2018-03-03T12:32
at 2018-03-03T12:32
By Freda
at 2018-03-04T02:08
at 2018-03-04T02:08
By Emily
at 2018-03-07T23:01
at 2018-03-07T23:01
By Jacky
at 2018-03-08T04:32
at 2018-03-08T04:32
By Lily
at 2018-03-09T01:25
at 2018-03-09T01:25
By David
at 2018-03-09T02:25
at 2018-03-09T02:25
By Oliver
at 2018-03-11T03:10
at 2018-03-11T03:10
By Dinah
at 2018-03-12T06:06
at 2018-03-12T06:06
By Susan
at 2018-03-16T12:59
at 2018-03-16T12:59
By Ursula
at 2018-03-18T08:18
at 2018-03-18T08:18
By Gary
at 2018-03-21T20:56
at 2018-03-21T20:56
By Margaret
at 2018-03-25T03:38
at 2018-03-25T03:38
By Franklin
at 2018-03-28T17:34
at 2018-03-28T17:34
By Quintina
at 2018-03-29T21:31
at 2018-03-29T21:31
By Gary
at 2018-04-03T13:20
at 2018-04-03T13:20
By Suhail Hany
at 2018-04-05T08:49
at 2018-04-05T08:49
By Margaret
at 2018-04-07T17:31
at 2018-04-07T17:31
By Gary
at 2018-04-11T04:49
at 2018-04-11T04:49
By Jessica
at 2018-04-11T11:06
at 2018-04-11T11:06
By Harry
at 2018-04-16T10:23
at 2018-04-16T10:23
By Barb Cronin
at 2018-04-20T01:40
at 2018-04-20T01:40
By Enid
at 2018-04-21T03:11
at 2018-04-21T03:11
By Rae
at 2018-04-22T11:49
at 2018-04-22T11:49
By Doris
at 2018-04-23T21:25
at 2018-04-23T21:25
By Belly
at 2018-04-28T21:24
at 2018-04-28T21:24
By Megan
at 2018-04-30T10:05
at 2018-04-30T10:05
By Genevieve
at 2018-05-02T22:46
at 2018-05-02T22:46
By Ivy
at 2018-05-05T07:23
at 2018-05-05T07:23
By Tristan Cohan
at 2018-05-09T12:44
at 2018-05-09T12:44
By Kama
at 2018-05-13T20:01
at 2018-05-13T20:01
By Jacob
at 2018-05-15T07:18
at 2018-05-15T07:18
By Oliver
at 2018-05-18T03:12
at 2018-05-18T03:12
By Linda
at 2018-05-22T04:07
at 2018-05-22T04:07
By Rachel
at 2018-05-23T04:20
at 2018-05-23T04:20
By Regina
at 2018-05-24T12:59
at 2018-05-24T12:59
By Hedda
at 2018-05-29T05:11
at 2018-05-29T05:11
By Rosalind
at 2018-05-31T17:29
at 2018-05-31T17:29
By Genevieve
at 2018-06-04T08:14
at 2018-06-04T08:14
By Susan
at 2018-06-07T17:18
at 2018-06-07T17:18
By George
at 2018-06-10T13:54
at 2018-06-10T13:54
By Kyle
at 2018-06-12T04:25
at 2018-06-12T04:25
By Michael
at 2018-06-13T10:22
at 2018-06-13T10:22
By Christine
at 2018-06-15T17:29
at 2018-06-15T17:29
By Jake
at 2018-06-19T22:22
at 2018-06-19T22:22
By Kelly
at 2018-06-23T19:39
at 2018-06-23T19:39
By Suhail Hany
at 2018-06-28T16:28
at 2018-06-28T16:28
By Skylar Davis
at 2018-07-01T13:19
at 2018-07-01T13:19
By Irma
at 2018-07-03T02:25
at 2018-07-03T02:25
By Joe
at 2018-07-07T14:41
at 2018-07-07T14:41
By Hedda
at 2018-07-09T21:08
at 2018-07-09T21:08
By Irma
at 2018-07-10T16:14
at 2018-07-10T16:14
By Yuri
at 2018-07-15T13:16
at 2018-07-15T13:16
By Andy
at 2018-07-17T19:50
at 2018-07-17T19:50
By Oliver
at 2018-07-22T14:04
at 2018-07-22T14:04
By George
at 2018-07-26T08:12
at 2018-07-26T08:12
By Ina
at 2018-07-27T19:02
at 2018-07-27T19:02
Related Posts
大家都怎麼提離職?
By Brianna
at 2018-02-23T23:16
at 2018-02-23T23:16
數據分析第二份工作抉擇
By John
at 2018-02-23T22:40
at 2018-02-23T22:40
中華汽車/台達/雙鴻/LG化學/加百裕/順達
By Kyle
at 2018-02-23T22:05
at 2018-02-23T22:05
GG開獎
By Gilbert
at 2018-02-23T19:33
at 2018-02-23T19:33
GG開獎
By Rosalind
at 2018-02-23T18:55
at 2018-02-23T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