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台灣的生技產業及教育 - 生技
By Tristan Cohan
at 2006-09-04T23:08
at 2006-09-04T23:08
Table of Contents
以個人的角度
我想談談對生技領域的淺見
我只是覺得以台灣政府目前就產業及教育的角度
只會搞爛生技這塊領域
和搞臭生命科學的教育意涵
一種淺碟式的即興決策
正腐蝕和侵蝕生技的發展
以產業而言
目前國內的所謂生技產業
絕大多還是用中小企業的散兵遊勇經營模式
無法整合形成龐大且帶動週邊產業的戰力
所謂的生技產業目前可粗分三種
一種是傳統食品業者趕著生技的熱潮
以期挨上一個高科技的邊
一種就是以代工代理國外產品為主的傳統製藥商和儀器試藥代理商
另外一種就是我們所認為要走高科技研發和技轉的民間生技單位或公司
很遺憾的是第三種在過去十年來由於政府根本缺乏有效的輔導與規劃
90%都已經陣亡
因為這些公司當初成立的時候
大多是資本額小於十億的"小"公司 (對生技而言, 10億是小意思)
經過這幾年只有燒錢, 沒有好的結果和政府的引領
錢都燒得差不多了
有些不得已再走回代理商的身份
剩下資本額還可以耐燒的
也因為市場侷限, 獲利不明顯
稍稍還有規模的公司
其某些產品一個月的產能, 可能就夠全國一年所需
政府在這方面只忙於政治鬥爭, 有幫助廠商去拓展市場嗎?
要靠廠商自己去拓展國際的市場
沒有市場, 就算有再多的產能與好的產品也枉然
有健全的產業結構與充沛的獲利
才足以驅使教育方面人才的培育興盛
再來談談教育方面
這方面只能用亂, 慘來形容政府在這方面的無能
也詐騙更多對這塊領域充滿憧憬的學子 (被政府口號矇騙) 投入這不健全的學門
就拿台大生命科學系為例好了
不知現在的生科學院系和過去的動物系, 植物系, 農化系有什麼顯著的不同??
師資幾乎沒有變動
運作的內容和課程也大同小異, 換個名字罷了
其它學校也是改個名字或是盲目的設立生科系
可是政府有在產業方面的配合或是學界的充分支持
讓畢業生有個光明的願景嗎? 而不是畢業後擔憂連助理都不一定找得到
台大許多研究所招收的研究生, 比國外最頂尖名校同性質研究所招收的學生還要多
我們的師資有國外如此豐沛嗎?
一味的擴充只造成有限的研究資源每年被稀釋
卻用在80%以上未來不適合走這條路的學生身上
為何這麼說呢?
大家一定都會常聽到年輕的數理化天才
可是有聽過30歲以前就少年得志的生科方面天才嗎?
幾乎沒有
因為生命科學這條路是一條非常漫長且嚴謹的路
不但要有數理化領域所要有的天份, 還有實驗上技巧的淬鍊
許多前輩豐厚經驗對你的啟領
才能架構嚴謹的邏輯, 操作或設計實驗
要能完全獨當一面, 成為真正頂尖的生技人, 通常得到博士的階段
(許多高中生程式就能寫得嚇嚇叫, 可是可能連嚇嚇叫的生科碩士都很難找)
另一個遺憾的事
就是國內缺乏培養頂尖基礎研究的環境 (臨床暫且不論)
怎麼說呢
以台大而言, 一個老師底下有五個以上的研究生不稀奇
十個以上學生也是思空見慣
當這些學生研究和思考方面有疑問怎麼辦呢?
請教老師嗎? 不!!老師不大有時間可以一天到晚和十個學生去架構邏輯 (很花時間)
那怎麼辦?
只好去請教也是一知半解的學長姐, 去請教本身邏輯還沒很嚴謹的學長姐
(國內實驗室大多還是碩士生當研究主力)
在國外名校的環境呢?
一個老師底下有十個研究人員也是常見的事
不過他們絕大多是博士後研究員
許多實驗室postdoc.的人數是多於博士生
而那些postdoc.的水平甚至可以超越台灣的PI
當博士生遇到問題時, 那些傑出的postdoc.就可以協助架構合理的邏輯
(國外名校是以postdoc.當研究主力)
而邏輯的架構才是培養頂尖生技研究人員的關鍵
而不是去學一堆實驗技術 (當然技術也很重要, 用來驗證邏輯)
以哈佛醫學院為例, 就有800個postdoc.
僅醫學院就有800個, 而台灣所有大學內的postdoc.加起來, 可能還不到這個數
政府稀釋了教育和研究資源, 更吝於給予postdoc.的職缺
所以台灣的生技教育缺乏postdoc.這個很重要的層級
就算培養一堆土博士出來, 也沒有充分的職缺去容納和讓他們發揮
卻又更大幅擴充碩博士名額
可以想見的是在這樣的制度下, 會有很寬廣的前景嗎?
--
我想談談對生技領域的淺見
我只是覺得以台灣政府目前就產業及教育的角度
只會搞爛生技這塊領域
和搞臭生命科學的教育意涵
一種淺碟式的即興決策
正腐蝕和侵蝕生技的發展
以產業而言
目前國內的所謂生技產業
絕大多還是用中小企業的散兵遊勇經營模式
無法整合形成龐大且帶動週邊產業的戰力
所謂的生技產業目前可粗分三種
一種是傳統食品業者趕著生技的熱潮
以期挨上一個高科技的邊
一種就是以代工代理國外產品為主的傳統製藥商和儀器試藥代理商
另外一種就是我們所認為要走高科技研發和技轉的民間生技單位或公司
很遺憾的是第三種在過去十年來由於政府根本缺乏有效的輔導與規劃
90%都已經陣亡
因為這些公司當初成立的時候
大多是資本額小於十億的"小"公司 (對生技而言, 10億是小意思)
經過這幾年只有燒錢, 沒有好的結果和政府的引領
錢都燒得差不多了
有些不得已再走回代理商的身份
剩下資本額還可以耐燒的
也因為市場侷限, 獲利不明顯
稍稍還有規模的公司
其某些產品一個月的產能, 可能就夠全國一年所需
政府在這方面只忙於政治鬥爭, 有幫助廠商去拓展市場嗎?
要靠廠商自己去拓展國際的市場
沒有市場, 就算有再多的產能與好的產品也枉然
有健全的產業結構與充沛的獲利
才足以驅使教育方面人才的培育興盛
再來談談教育方面
這方面只能用亂, 慘來形容政府在這方面的無能
也詐騙更多對這塊領域充滿憧憬的學子 (被政府口號矇騙) 投入這不健全的學門
就拿台大生命科學系為例好了
不知現在的生科學院系和過去的動物系, 植物系, 農化系有什麼顯著的不同??
師資幾乎沒有變動
運作的內容和課程也大同小異, 換個名字罷了
其它學校也是改個名字或是盲目的設立生科系
可是政府有在產業方面的配合或是學界的充分支持
讓畢業生有個光明的願景嗎? 而不是畢業後擔憂連助理都不一定找得到
台大許多研究所招收的研究生, 比國外最頂尖名校同性質研究所招收的學生還要多
我們的師資有國外如此豐沛嗎?
一味的擴充只造成有限的研究資源每年被稀釋
卻用在80%以上未來不適合走這條路的學生身上
為何這麼說呢?
大家一定都會常聽到年輕的數理化天才
可是有聽過30歲以前就少年得志的生科方面天才嗎?
幾乎沒有
因為生命科學這條路是一條非常漫長且嚴謹的路
不但要有數理化領域所要有的天份, 還有實驗上技巧的淬鍊
許多前輩豐厚經驗對你的啟領
才能架構嚴謹的邏輯, 操作或設計實驗
要能完全獨當一面, 成為真正頂尖的生技人, 通常得到博士的階段
(許多高中生程式就能寫得嚇嚇叫, 可是可能連嚇嚇叫的生科碩士都很難找)
另一個遺憾的事
就是國內缺乏培養頂尖基礎研究的環境 (臨床暫且不論)
怎麼說呢
以台大而言, 一個老師底下有五個以上的研究生不稀奇
十個以上學生也是思空見慣
當這些學生研究和思考方面有疑問怎麼辦呢?
請教老師嗎? 不!!老師不大有時間可以一天到晚和十個學生去架構邏輯 (很花時間)
那怎麼辦?
只好去請教也是一知半解的學長姐, 去請教本身邏輯還沒很嚴謹的學長姐
(國內實驗室大多還是碩士生當研究主力)
在國外名校的環境呢?
一個老師底下有十個研究人員也是常見的事
不過他們絕大多是博士後研究員
許多實驗室postdoc.的人數是多於博士生
而那些postdoc.的水平甚至可以超越台灣的PI
當博士生遇到問題時, 那些傑出的postdoc.就可以協助架構合理的邏輯
(國外名校是以postdoc.當研究主力)
而邏輯的架構才是培養頂尖生技研究人員的關鍵
而不是去學一堆實驗技術 (當然技術也很重要, 用來驗證邏輯)
以哈佛醫學院為例, 就有800個postdoc.
僅醫學院就有800個, 而台灣所有大學內的postdoc.加起來, 可能還不到這個數
政府稀釋了教育和研究資源, 更吝於給予postdoc.的職缺
所以台灣的生技教育缺乏postdoc.這個很重要的層級
就算培養一堆土博士出來, 也沒有充分的職缺去容納和讓他們發揮
卻又更大幅擴充碩博士名額
可以想見的是在這樣的制度下, 會有很寬廣的前景嗎?
--
Tags:
生技
All Comments
By Doris
at 2006-09-06T07:43
at 2006-09-06T07:43
By Olive
at 2006-09-09T22:57
at 2006-09-09T22:57
By Vanessa
at 2006-09-10T08:19
at 2006-09-10T08:19
By Eartha
at 2006-09-14T01:15
at 2006-09-14T01:15
By Hedwig
at 2006-09-16T03:36
at 2006-09-16T03:36
By Dora
at 2006-09-17T22:21
at 2006-09-17T22:21
By Agatha
at 2006-09-18T20:59
at 2006-09-18T20:59
By Ingrid
at 2006-09-22T18:49
at 2006-09-22T18:49
By Poppy
at 2006-09-25T20:27
at 2006-09-25T20:27
By Eartha
at 2006-09-28T23:54
at 2006-09-28T23:54
By Agatha
at 2006-10-03T10:54
at 2006-10-03T10:54
By Poppy
at 2006-10-06T03:52
at 2006-10-06T03:52
By Mason
at 2006-10-10T04:35
at 2006-10-10T04:35
By Franklin
at 2006-10-13T17:22
at 2006-10-13T17:22
By Carol
at 2006-10-15T10:57
at 2006-10-15T10:57
Related Posts
請問一下
By Michael
at 2006-09-01T16:16
at 2006-09-01T16:16
工作後重考經驗分享
By Ophelia
at 2006-09-01T14:26
at 2006-09-01T14:26
Re: 我的困惑-臨床試驗
By Yedda
at 2006-09-01T13:26
at 2006-09-01T13:26
Re: 我的困惑-臨床試驗
By Suhail Hany
at 2006-09-01T12:22
at 2006-09-01T12:22
Re: 我的困惑-臨床試驗
By Joseph
at 2006-09-01T08:18
at 2006-09-01T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