諧和變形法的使用時機 - 土木
By Bennie
at 2015-12-02T15:53
at 2015-12-02T15:53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h10840206 (仕倖)》之銘言:
: ※ 引述《gentle3 (長壽3號)》之銘言:
: : 不好意思,目前剛閱讀到【諧和變形法】。
: : 據自己瞭解的內容來講:赘力+基元結構+力法(位移量為零) => 疊加原理計算
: : 一個贅力的假設與計算∫Mm*dx/EI 就已經搞得頭昏腦脹了;
: : 現在還算到有兩個贅力要解【聯立方程式】,快要吐血了;
: : 請問有三個贅力以上的嗎?該怎麼解啊?......這不是重點!
: : 小弟的重點是:諧和變形法有解靜不定【梁】、【剛架】、【桁架】。
: : 感覺上諧和變形法是針對解【靜不定梁】,而剛架可以用傾角撓度法,桁架用卡二。
: : 這樣的觀念可以嗎?.............看書看到頭暈暈的XD,敘述上若有問題請見諒!
: 又見面了。
: 有看到你也有po土木人,不知道版上有沒有土木人的大大,若冒犯請見諒@@
: 分幾個部分向你說明並請教:
: 【一】請問你是用什麼書來學結構學的?
林永盛-基本結構理論分析
: 因為你的用詞我滿少聽到的@@
初學者-還在摸索當中
: 也可能是大家的學習方法不同。
: 如果是大學的原文書,請先擺旁邊,你只要有殘留的記憶就可以了,
: 因為原文書很愛把最後結論寫給你,以為都靠它就好。
: 但不適合一般考試,適合open book或工程師參考計算用。
: 剩下去外面買一些補習班老師出的結構學用書,選一個適合你的,
: 因為我覺得你有這些問題表示你沒有看仔細,或是沒有人向你好好說明。
: 看你的po文,比較像你只知道公式怎麼用、怎麼算,但是不知道原理。
我算是半路出家的,在家買書自修,沒有老師指導,完全靠自己理解,
大部分來講,對於公式的使用與計算,還甚初步瞭解,因為還在初學階段,
大部分都是先理解題目的問題所在,在記憶解題步驟,再進一步理解原理。
: 正常來說,你要知道為什麼,所以這東西只能用這個方法,
: 直接背這個結構只能用這個解法,過一個月你又忘了。
: 因為正常來說,真的懂的話,你會覺得:歐~要解兩個贅力歐!計算量好大...
: 如果要求...只好乖乖算@@ 大概就是這兩個節點要變形諧合吧?
: 再去解聯立應該可以求出來,過程中都知道「自己在解什麼」。
: 不然你抱怨解法搞得你快吐血了...我會感覺你只是在背解法。
因為小弟前些日子四等特考及格,之後辭職準備土木技師,功力還不夠,
學習上有點吃力,實際上有初步的認知,但是太過艱深的問題,有時候真的會卡住。
: 或是自由度少,就用位法,只是山不轉路轉的概念而已,然後要知道自己要怎麼轉。
: 【二】靜定or靜不定梁和卡氏第二定理與最小功法的關係。
: 我上一篇已經回過你,你可以去參考,並不是什麼靜不靜定的問題。
: 積分式的用法我也在上一篇提過了,請您仔細看一下,建議勿光背公式。
: 建議你要知道的反而是偏微分式「dU/dR=Δ」(打不出偏微分符號...@@)
: 你要知道的只有微小長度的應變能u=M^2/2EI怎麼寫,這是一連串的觀念,
: 所以硬是去記反而會讓你覺得很痛苦,一直在記東西而已,
初學者本來就是要先行記憶,等熟了之後自然能融會貫通,但是目前的程度還不夠,
尚在努力當中,請見諒!
: 這樣一來你才知道為什麼要積分(因為U=∫udx)。
: 等到你真的很熟了,自然會寫出那個積分式。
: 【三】什麼叫「變形諧合」?
: 舉兩個簡單的例子,你想像一下:
: (1) 你手推一個很硬的彈簧,看到彈簧壓縮一段距離。
: 可以看出一個很簡單的物理現象,就是「你手移動的距離」=「彈簧壓縮的距離」。
: (2) 你左手用彈簧吊著一顆網球,然後再拿一支軟尺橫著把它提上去一點點,
: 可以看出「彈簧吊著網球的伸長量」=「尺彎的變形量(撓度)」。
: 同理,想像一個「簡支梁中央下方有一個彈簧,中點一個集中力」的題目,
: 這題的是一個「一度靜不定」(應該看得出來吧?)的題目,
: 靜定你可以用力平衡就解出來,而靜不定就得多靠「變形諧合」來求,
: 因為力再怎麼平衡,它的變形沒有讓結構變形"連接在一起"、符合一般物理現象,
: 對於"考試或解題而言"就是錯誤的力(因為不可能那樣發生)。
: 因此你用什麼卡二、變位公式、單位力法解靜不定,也都是諧合變位的一環,
: 因為你都只是要「讓兩個分離出來的自由體圖滿足變位一樣」而已!
: 【四】請問你知道「力法」和「位法」的差別嗎?
力法:變位為零(柔度法)
位法:有相同的變位(勁度法)
: 這個研究所考試也常見,但並非什麼研究所題目才能考出來的觀念。
: (1) 力法,也就是設力量為未知數,配合「變形諧合」的解法。
: (2) 位法,也就是設位移為未知數,配合「靜力平衡」的解法。
: 力法→變形諧合(基本變位公式、卡氏第二定理(最小功法))、單位力法、柔度矩陣法等
: 位法→傾角變位法、直接勁度法等
: 什麼時候要用到哪種方法?
: 「低靜不定度」→力法,因為設的贅力少,使用的諧合變形式少。
: 「低自由度」→位法,因為設的自由度少,使用力平衡的節點少。
: 自由度是什麼?專業術語請google或查書,
據瞭解,一個計算座標系統為一個自由度;幾個計算座標系統,就有幾個自由度。
: 單就考試來說,就是「節點變位或轉角」的個數。
: 一個ㄇ字型剛架(兩個柱是固定端),這題是三度靜不定,
: 三個自由度(兩節點轉角和共同的側向平移,共3個。不討論軸向變形。)
: (固定端節點沒有位移也沒有轉角)
: 如果靜不定度為3,正常而言會設3個贅力,但如果是靜不定梁,
: 通常軸力不用管(不討論軸向變形),所以只要設兩個贅力就好,
: 可以看看《90年暨南大學結構組25%》題目,那題三度靜不定,
: 但是只要設2個贅力,然後梁上B點和C點變形諧合就好。
: 無論是任何考試,看到靜不定度為3的,先跳過,太花時間,
: 而且你覺得麻煩,你八個方位的同學也覺得麻煩,他如果先寫,
: 肯定比你低分,不然他就是榜首,別跟他比@@
: 【五】回歸你的問題
: 求解梁有很多方法,依照靜不定度和自由度判斷要用什麼方法。
: 剛架也是看靜不定度和自由度,但一般的確都是用位法(不一定是傾角,可以是矩陣法),
: 畢竟考試剛架常常靜不定度高、自由度低。
: 桁架一般少討論轉角,所以不會用到傾角和彎矩分配,但矩陣位法很常用,
: 國考考了好幾年了!
: 如果桁架要討論「桿件相對轉角」,可以用單位力法設相對單位力偶。
: 總而言之,你說的那樣也不算錯,但是用什麼方法,
: 還是依照「靜不定度」「自由度」來判斷。
依照(靜不定度)與(自由度)判斷使用的方法去解題,目前還沒學到這種程度的判斷力。
: 但像是《103年土木技師結構分析#3》,
: 那題指定用「力法」,這時還是得用力法,這題可以用卡二求解,最萬解!(九華法)
: 但比較好的方式是設贅力,然後靠基本變位公式"角度變形諧合"也很快!(實力法)
: 或是你超有種,用「彎矩分配法」求最快(超快...@@),
: 因為彎矩分配法難以定義是位法還是力法。(毛昭剛法)
: 以上是小弟的想法,有誤再請前輩們指教...@@
: 也歡迎討論!
小弟完全都是看書本自修的,沒補習過,所以有些觀念會卡住或者寫出的專業名詞有誤,
請版上前輩們見諒!也謝謝這位版友能不吝嗇分享自己的心法。
往後陸續可能還會卡關很多問題,請版友們包涵。
--
: ※ 引述《gentle3 (長壽3號)》之銘言:
: : 不好意思,目前剛閱讀到【諧和變形法】。
: : 據自己瞭解的內容來講:赘力+基元結構+力法(位移量為零) => 疊加原理計算
: : 一個贅力的假設與計算∫Mm*dx/EI 就已經搞得頭昏腦脹了;
: : 現在還算到有兩個贅力要解【聯立方程式】,快要吐血了;
: : 請問有三個贅力以上的嗎?該怎麼解啊?......這不是重點!
: : 小弟的重點是:諧和變形法有解靜不定【梁】、【剛架】、【桁架】。
: : 感覺上諧和變形法是針對解【靜不定梁】,而剛架可以用傾角撓度法,桁架用卡二。
: : 這樣的觀念可以嗎?.............看書看到頭暈暈的XD,敘述上若有問題請見諒!
: 又見面了。
: 有看到你也有po土木人,不知道版上有沒有土木人的大大,若冒犯請見諒@@
: 分幾個部分向你說明並請教:
: 【一】請問你是用什麼書來學結構學的?
林永盛-基本結構理論分析
: 因為你的用詞我滿少聽到的@@
初學者-還在摸索當中
: 也可能是大家的學習方法不同。
: 如果是大學的原文書,請先擺旁邊,你只要有殘留的記憶就可以了,
: 因為原文書很愛把最後結論寫給你,以為都靠它就好。
: 但不適合一般考試,適合open book或工程師參考計算用。
: 剩下去外面買一些補習班老師出的結構學用書,選一個適合你的,
: 因為我覺得你有這些問題表示你沒有看仔細,或是沒有人向你好好說明。
: 看你的po文,比較像你只知道公式怎麼用、怎麼算,但是不知道原理。
我算是半路出家的,在家買書自修,沒有老師指導,完全靠自己理解,
大部分來講,對於公式的使用與計算,還甚初步瞭解,因為還在初學階段,
大部分都是先理解題目的問題所在,在記憶解題步驟,再進一步理解原理。
: 正常來說,你要知道為什麼,所以這東西只能用這個方法,
: 直接背這個結構只能用這個解法,過一個月你又忘了。
: 因為正常來說,真的懂的話,你會覺得:歐~要解兩個贅力歐!計算量好大...
: 如果要求...只好乖乖算@@ 大概就是這兩個節點要變形諧合吧?
: 再去解聯立應該可以求出來,過程中都知道「自己在解什麼」。
: 不然你抱怨解法搞得你快吐血了...我會感覺你只是在背解法。
因為小弟前些日子四等特考及格,之後辭職準備土木技師,功力還不夠,
學習上有點吃力,實際上有初步的認知,但是太過艱深的問題,有時候真的會卡住。
: 或是自由度少,就用位法,只是山不轉路轉的概念而已,然後要知道自己要怎麼轉。
: 【二】靜定or靜不定梁和卡氏第二定理與最小功法的關係。
: 我上一篇已經回過你,你可以去參考,並不是什麼靜不靜定的問題。
: 積分式的用法我也在上一篇提過了,請您仔細看一下,建議勿光背公式。
: 建議你要知道的反而是偏微分式「dU/dR=Δ」(打不出偏微分符號...@@)
: 你要知道的只有微小長度的應變能u=M^2/2EI怎麼寫,這是一連串的觀念,
: 所以硬是去記反而會讓你覺得很痛苦,一直在記東西而已,
初學者本來就是要先行記憶,等熟了之後自然能融會貫通,但是目前的程度還不夠,
尚在努力當中,請見諒!
: 這樣一來你才知道為什麼要積分(因為U=∫udx)。
: 等到你真的很熟了,自然會寫出那個積分式。
: 【三】什麼叫「變形諧合」?
: 舉兩個簡單的例子,你想像一下:
: (1) 你手推一個很硬的彈簧,看到彈簧壓縮一段距離。
: 可以看出一個很簡單的物理現象,就是「你手移動的距離」=「彈簧壓縮的距離」。
: (2) 你左手用彈簧吊著一顆網球,然後再拿一支軟尺橫著把它提上去一點點,
: 可以看出「彈簧吊著網球的伸長量」=「尺彎的變形量(撓度)」。
: 同理,想像一個「簡支梁中央下方有一個彈簧,中點一個集中力」的題目,
: 這題的是一個「一度靜不定」(應該看得出來吧?)的題目,
: 靜定你可以用力平衡就解出來,而靜不定就得多靠「變形諧合」來求,
: 因為力再怎麼平衡,它的變形沒有讓結構變形"連接在一起"、符合一般物理現象,
: 對於"考試或解題而言"就是錯誤的力(因為不可能那樣發生)。
: 因此你用什麼卡二、變位公式、單位力法解靜不定,也都是諧合變位的一環,
: 因為你都只是要「讓兩個分離出來的自由體圖滿足變位一樣」而已!
: 【四】請問你知道「力法」和「位法」的差別嗎?
力法:變位為零(柔度法)
位法:有相同的變位(勁度法)
: 這個研究所考試也常見,但並非什麼研究所題目才能考出來的觀念。
: (1) 力法,也就是設力量為未知數,配合「變形諧合」的解法。
: (2) 位法,也就是設位移為未知數,配合「靜力平衡」的解法。
: 力法→變形諧合(基本變位公式、卡氏第二定理(最小功法))、單位力法、柔度矩陣法等
: 位法→傾角變位法、直接勁度法等
: 什麼時候要用到哪種方法?
: 「低靜不定度」→力法,因為設的贅力少,使用的諧合變形式少。
: 「低自由度」→位法,因為設的自由度少,使用力平衡的節點少。
: 自由度是什麼?專業術語請google或查書,
據瞭解,一個計算座標系統為一個自由度;幾個計算座標系統,就有幾個自由度。
: 單就考試來說,就是「節點變位或轉角」的個數。
: 一個ㄇ字型剛架(兩個柱是固定端),這題是三度靜不定,
: 三個自由度(兩節點轉角和共同的側向平移,共3個。不討論軸向變形。)
: (固定端節點沒有位移也沒有轉角)
: 如果靜不定度為3,正常而言會設3個贅力,但如果是靜不定梁,
: 通常軸力不用管(不討論軸向變形),所以只要設兩個贅力就好,
: 可以看看《90年暨南大學結構組25%》題目,那題三度靜不定,
: 但是只要設2個贅力,然後梁上B點和C點變形諧合就好。
: 無論是任何考試,看到靜不定度為3的,先跳過,太花時間,
: 而且你覺得麻煩,你八個方位的同學也覺得麻煩,他如果先寫,
: 肯定比你低分,不然他就是榜首,別跟他比@@
: 【五】回歸你的問題
: 求解梁有很多方法,依照靜不定度和自由度判斷要用什麼方法。
: 剛架也是看靜不定度和自由度,但一般的確都是用位法(不一定是傾角,可以是矩陣法),
: 畢竟考試剛架常常靜不定度高、自由度低。
: 桁架一般少討論轉角,所以不會用到傾角和彎矩分配,但矩陣位法很常用,
: 國考考了好幾年了!
: 如果桁架要討論「桿件相對轉角」,可以用單位力法設相對單位力偶。
: 總而言之,你說的那樣也不算錯,但是用什麼方法,
: 還是依照「靜不定度」「自由度」來判斷。
依照(靜不定度)與(自由度)判斷使用的方法去解題,目前還沒學到這種程度的判斷力。
: 但像是《103年土木技師結構分析#3》,
: 那題指定用「力法」,這時還是得用力法,這題可以用卡二求解,最萬解!(九華法)
: 但比較好的方式是設贅力,然後靠基本變位公式"角度變形諧合"也很快!(實力法)
: 或是你超有種,用「彎矩分配法」求最快(超快...@@),
: 因為彎矩分配法難以定義是位法還是力法。(毛昭剛法)
: 以上是小弟的想法,有誤再請前輩們指教...@@
: 也歡迎討論!
小弟完全都是看書本自修的,沒補習過,所以有些觀念會卡住或者寫出的專業名詞有誤,
請版上前輩們見諒!也謝謝這位版友能不吝嗇分享自己的心法。
往後陸續可能還會卡關很多問題,請版友們包涵。
--
All Comments
By Irma
at 2015-12-03T00:25
at 2015-12-03T00:25
By Agnes
at 2015-12-04T05:33
at 2015-12-04T05:33
By Madame
at 2015-12-06T01:28
at 2015-12-06T01:28
By Heather
at 2015-12-09T19:21
at 2015-12-09T19:21
By Genevieve
at 2015-12-14T00:28
at 2015-12-14T00:28
By Connor
at 2015-12-18T17:22
at 2015-12-18T17:22
By Lucy
at 2015-12-19T13:37
at 2015-12-19T13:37
By Susan
at 2015-12-23T03:04
at 2015-12-23T03:04
By Agnes
at 2015-12-25T04:20
at 2015-12-25T04:20
By Margaret
at 2015-12-29T05:31
at 2015-12-29T05:31
By Hamiltion
at 2015-12-29T21:50
at 2015-12-29T21:50
By Rae
at 2016-01-01T15:54
at 2016-01-01T15:54
By Carol
at 2016-01-04T15:24
at 2016-01-04T15:24
By Cara
at 2016-01-04T20:22
at 2016-01-04T20:22
By Christine
at 2016-01-07T09:19
at 2016-01-07T09:19
By Edward Lewis
at 2016-01-11T11:47
at 2016-01-11T11:47
By Todd Johnson
at 2016-01-13T15:27
at 2016-01-13T15:27
By Tristan Cohan
at 2016-01-16T09:26
at 2016-01-16T09:26
By Zora
at 2016-01-18T09:48
at 2016-01-18T09:48
By Jacob
at 2016-01-19T01:39
at 2016-01-19T01:39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6-01-20T02:57
at 2016-01-20T02:57
By Kelly
at 2016-01-23T03:47
at 2016-01-23T03:47
By Rachel
at 2016-01-26T13:44
at 2016-01-26T13:44
By Tristan Cohan
at 2016-01-27T09:30
at 2016-01-27T09:30
By Zanna
at 2016-01-29T22:46
at 2016-01-29T22:46
By Hedwig
at 2016-01-31T12:55
at 2016-01-31T12:55
By Vanessa
at 2016-02-01T06:02
at 2016-02-01T06:02
By Hardy
at 2016-02-02T17:46
at 2016-02-02T17:46
By Charlie
at 2016-02-04T00:32
at 2016-02-04T00:32
By Valerie
at 2016-02-05T07:07
at 2016-02-05T07:07
By John
at 2016-02-06T13:50
at 2016-02-06T13:50
By Daph Bay
at 2016-02-07T23:58
at 2016-02-07T23:58
By Mason
at 2016-02-08T20:31
at 2016-02-08T20:31
By Frederica
at 2016-02-09T14:06
at 2016-02-09T14:06
By Edwina
at 2016-02-12T18:47
at 2016-02-12T18:47
By Poppy
at 2016-02-14T02:23
at 2016-02-14T02:23
By Candice
at 2016-02-14T20:07
at 2016-02-14T20:07
By Edwina
at 2016-02-18T20:55
at 2016-02-18T20:55
By Necoo
at 2016-02-21T06:08
at 2016-02-21T06:08
By Candice
at 2016-02-23T23:12
at 2016-02-23T23:12
By Edith
at 2016-02-26T15:57
at 2016-02-26T15:57
By Barb Cronin
at 2016-02-27T11:07
at 2016-02-27T11:07
By Jessica
at 2016-03-02T14:50
at 2016-03-02T14:50
By Vanessa
at 2016-03-06T11:34
at 2016-03-06T11:34
By Isabella
at 2016-03-11T01:38
at 2016-03-11T01:38
By Robert
at 2016-03-12T13:51
at 2016-03-12T13:51
By Gary
at 2016-03-16T17:44
at 2016-03-16T17:44
Related Posts
諧和變形法的使用時機
By Callum
at 2015-12-02T14:11
at 2015-12-02T14:11
地基不平整,要怎麼做才能讓施工後平整呢?
By Jacob
at 2015-12-01T20:16
at 2015-12-01T20:16
諧和變形法的使用時機
By Necoo
at 2015-12-01T20:09
at 2015-12-01T20:09
卡二定理的使用時機
By Sandy
at 2015-12-01T15:27
at 2015-12-01T15:27
terzaghi 極限承載公式相關問題
By Eden
at 2015-11-30T21:30
at 2015-11-30T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