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金大學生該如何充實自己? - 金融業討論

By Ethan
at 2018-01-06T01:22
at 2018-01-06T01:22
Table of Contents
2018.1.9
有幾點要先澄清一下
1. 本文從頭到尾沒有說進外商才叫成功,亦沒有教唆、勸誘任何人走上這條路
會回這篇文單純只是看不過很多人的酸葡萄心態
外商也許沒有比較好,這見仁見智
但是那些沒有嘗試努力過、或努力但是失敗了,就用靠背景、靠關係一言以蔽之的人
讓人覺得很可笑
2. 本文從頭到尾沒有說只要努力就能進外商
如同我回覆推文時所說,我認為想進外商的確要有一定的運氣跟緣分
很多強者也是很努力但工作卻不盡如人意,這都很常見,畢竟台灣太小了
以台灣的學歷跟在台灣所能獲得的經驗,更幾乎無法與香港、新加坡、中國地區的人競爭
(想想看如果你的競爭對手每個都是Ivy league不然就是各國頂尖商學院出來
然後每個人都一堆BB、大公司的實習,又是英文native speaker,根本幾乎只能吃屎)
要不要付出時間去努力憑個人判斷,努力與回饋是否正相關也沒有客觀的答案
這是一個很基本的邏輯問題:想進外商一定要努力,但不代表努力就一定能進外商
為啥很多人要凹這個邏輯? 看不太懂
3. 生存者偏差確實存在(用成功者偏差又有人要咬文嚼字說我在暗喻外商才是成功)
生存者偏差確實存在,但這不是一體兩面的命題嗎
你可以說有人進外商所以我想嘗試,也可以說這很不符合成本效益所以不想跨足
這兩者沒有孰高孰低之分,因為每個人的自我追求是很主觀的
某h大所建議的走國內產官學界也很有道理,我也見過不少走這條路的例子
但是一直強調生存者偏差,好像因為有生存者偏差所以這個領域碰不得
這邏輯在哪我就不太懂
請問有哪個行業不存在生存者偏差嗎?
難道那些創業存活下來的每個企業家,我們都要說那是生存者偏差所以誰也別想創業?
當大家都有感台灣各方面都已經停滯不前很久了的時候
需要的應該是更多的正能量,大家更團結、彼此互相幫助、鼓勵
讓這個世代甚至下個世代都能感到更安全、更被啟發
打這篇文對我一點幫助都沒有,許多認識我的人也來跟我開玩笑說幹嘛又在刷存在感
但是一個時代的進退永遠都是在人身上
而唯有每個人都更往自己的領域的頂尖走的時候,風氣才會越來越好
當風氣越來越好的時候,有經驗、有能力的人自然就會願意回來分享,讓更多人受用
謝謝大家
以下原文
----------------------------------------------------------------
※ 引述《Axwell (Axwell)》之銘言:
: 如題
: 我是某私立頭的財金學生
抱歉,不是不給你面子,但是如果你想進台灣的外商BB (e.g. GS, MS, JP, CS, UBS)
以前台來說,不管是Research、S&T、IBD,我真沒看過台政or海歸以外的學歷...
所以先想辦法把學歷洗上來吧,無論你是要拼台政碩班或去國外洗一輪
: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看完蠻心灰意冷的
: 大意是 他是台大財金的學生,卻很後悔念台大財金系,也說如果能念理工千萬不要在
台
: 灣唸財金 理由如下:
: 1 財金的勝利組都是生存者偏差,超級無敵M型分佈,M型右邊都有強大的家庭背景,媲
美
: 母語人士的外語能力。但他們更後悔,後悔沒出國唸金融,或者後悔沒唸理工
每次看到講外商就說強大家庭背景blah blah就很無言
說家裡環境好,小孩一切溫飽,只要顧好自己事業學業就好,這我覺得確實
但應該也不少人有這樣的條件吧
講得一定要家裡背景多硬好像每個人都勝文,說真的外商很多都是靠自己努力拼出來的好
嗎
a一下jn8029大大的文,他就是靠自己的實力一路走過來的例子
找到對的方法、對的方向努力,一群後輩跟隨著他的腳步也都有找到好的工作
其中不乏一大堆在Tier 1 house的人,而這些每個人都是從大一大二開始就比起身旁的人
來得更努力
別再一直怪家裡背景不夠硬,先想想自己到底付出多少?
當這些人每天在看Economist、Financial Times、WSJ練英文;
cv改個幾十版、英文自介修個無數次然後對著鏡子、自己錄影練習;
組讀書小組,大家一起練英文口說;
找學長姊networking,到處拜託前輩幫忙指點cv、自介、面試技巧;
為了一年暑假實習被打槍幾十次(你有這個心理素質被打槍幾十次還努力不懈?);
從大一開始找實習,歷經各種申請、被打槍、爬起來修正自己不足、再申請、再被打槍;
參加各式比賽、課外活動累積經驗跟履歷,一堆人兼顧課業、社團、系學會、比賽還邊考
證照
最後才走到大家眼中「外商勝利組」的模樣
捫心自問你做的到嗎?
這背後經歷的辛酸,還有付出的努力,絕對是那些只會靠杯別人靠背景的人所想不到的
有沒有靠背景直接保送的?或許有
別的地方我不敢說,但在台灣外商的世界中,這種人反而是少數的
: 2 學校教的真的和業界用的差爆炸遠。絕大多數人要馬進銀行領著普通的薪水,要馬轉行
: 從零開始,要馬考公務員。
學校教的跟業界用的差爆炸遠,自己都知道了還不想辦法補上這個缺口
當然只能領普通薪水然後每天幹幹叫
知道差爆炸遠,大學時候不會多花一點時間求上進?
: 3 財金系理論上要有紮實數理訓練,但敝系真的沒什麼數學統計訓練,跟數學或統計本科
: 比只能吃屎,只能自修。大學四年好多時間浪費在財金系廢課。
一樣的廢話,廢課一堆不會自己去自學?
一堆強者都馬不上課,靠自學去彌補業界會用到的東西
都有人還會集資買國外課程大家分著看
只會死腦筋上課,不求實用,然後怪學校廢課?
好學校本來給的就不只是教授跟課本,更重要的還有好環境跟好同學
你有一大堆學長姊可以去請教跟借鏡,你reach out了嗎?你鼓起勇氣去請教了嗎?
: 4 或有人論可以去做商管行銷。外商在台灣開的缺少,也是個M型產業,就算找到工作控
: 制權也不會在台灣,只能往香港上海跑。你說本土公司的商管行銷?那更慘,別提了。
: 5 財金和很多科系在國外還有機會,但在台灣既沒消費市場,沒有蓬勃發展的產業和經濟
: ,利差又趨近於無,注定吃屎。
: 6 但總有生存者偏差的例外:上企管顧問業的,上外商投資銀行的,上一流外商的,少數
: 的特例少數的勵志故事讓大家覺得心動。但一樣因為第五點理由,職缺超少甚至沒開缺,
: 就算上了,因為產業小而沒有多大升遷、轉職或談薪水空間。
: 底下留言也是很多台大財金的同學認同
: 看完真的很無力,連台灣第一學府的學生都說這種話了,何況是私立大學,根本連競爭的
: 本錢都沒有
: 但日子還是要過下去,總不可能現在休學重考
: 想請問各位前輩,建議大學生怎麼提升自己的能力,還有提升哪些能力呢?
: 之後寒假可能會自修coding,希望有幫助...
: 感謝建議
台灣金融環境怎樣我就不多做評論,亞洲孤兒大家有目共睹也不需多說
但重點是,都知道環境很差了,不想著怎麼力爭上游,反而是在這講幹話
各種帶「反正外商都靠背景啦」「進外商又怎樣,也沒什麼了不起啊」的風向
坐擁號稱第一商學院的資源還要嫌東嫌西,丟不丟臉啊?
之前在Finance板也看到過不少大神出來回文,現在為什麼回的人越來越少了?
因為大家就只會回「外商就靠家裡啦」「那種稀少的缺輪不到我啦」
那還有誰想出來分享?不就都看這些人自爽取暖就飽了?
拜託,真的先去認識一個真正在IB工作的人,跟他聊聊他一路走來所做的、所經歷的
你才會知道「哇靠原來這些人是這樣努力過來的,原來他們做了這些事」
我完全同意台灣的市場小,機會少到就算你超努力也不一定擠的進去
職涯發展可能也沒有香港、新加坡甚至中國來的好
但是那種根本沒那麼努力就在靠杯東靠杯西的人真的很不可取,不要再讓更多人繼續沈淪
了
每個人都少找一點藉口,多做一些努力
讓整個世代的實力一起提升,不是更好嗎?
自己爛就拉著所有人一起爛到底什麼心態啊?
--
有幾點要先澄清一下
1. 本文從頭到尾沒有說進外商才叫成功,亦沒有教唆、勸誘任何人走上這條路
會回這篇文單純只是看不過很多人的酸葡萄心態
外商也許沒有比較好,這見仁見智
但是那些沒有嘗試努力過、或努力但是失敗了,就用靠背景、靠關係一言以蔽之的人
讓人覺得很可笑
2. 本文從頭到尾沒有說只要努力就能進外商
如同我回覆推文時所說,我認為想進外商的確要有一定的運氣跟緣分
很多強者也是很努力但工作卻不盡如人意,這都很常見,畢竟台灣太小了
以台灣的學歷跟在台灣所能獲得的經驗,更幾乎無法與香港、新加坡、中國地區的人競爭
(想想看如果你的競爭對手每個都是Ivy league不然就是各國頂尖商學院出來
然後每個人都一堆BB、大公司的實習,又是英文native speaker,根本幾乎只能吃屎)
要不要付出時間去努力憑個人判斷,努力與回饋是否正相關也沒有客觀的答案
這是一個很基本的邏輯問題:想進外商一定要努力,但不代表努力就一定能進外商
為啥很多人要凹這個邏輯? 看不太懂
3. 生存者偏差確實存在(用成功者偏差又有人要咬文嚼字說我在暗喻外商才是成功)
生存者偏差確實存在,但這不是一體兩面的命題嗎
你可以說有人進外商所以我想嘗試,也可以說這很不符合成本效益所以不想跨足
這兩者沒有孰高孰低之分,因為每個人的自我追求是很主觀的
某h大所建議的走國內產官學界也很有道理,我也見過不少走這條路的例子
但是一直強調生存者偏差,好像因為有生存者偏差所以這個領域碰不得
這邏輯在哪我就不太懂
請問有哪個行業不存在生存者偏差嗎?
難道那些創業存活下來的每個企業家,我們都要說那是生存者偏差所以誰也別想創業?
當大家都有感台灣各方面都已經停滯不前很久了的時候
需要的應該是更多的正能量,大家更團結、彼此互相幫助、鼓勵
讓這個世代甚至下個世代都能感到更安全、更被啟發
打這篇文對我一點幫助都沒有,許多認識我的人也來跟我開玩笑說幹嘛又在刷存在感
但是一個時代的進退永遠都是在人身上
而唯有每個人都更往自己的領域的頂尖走的時候,風氣才會越來越好
當風氣越來越好的時候,有經驗、有能力的人自然就會願意回來分享,讓更多人受用
謝謝大家
以下原文
----------------------------------------------------------------
※ 引述《Axwell (Axwell)》之銘言:
: 如題
: 我是某私立頭的財金學生
抱歉,不是不給你面子,但是如果你想進台灣的外商BB (e.g. GS, MS, JP, CS, UBS)
以前台來說,不管是Research、S&T、IBD,我真沒看過台政or海歸以外的學歷...
所以先想辦法把學歷洗上來吧,無論你是要拼台政碩班或去國外洗一輪
: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看完蠻心灰意冷的
: 大意是 他是台大財金的學生,卻很後悔念台大財金系,也說如果能念理工千萬不要在
台
: 灣唸財金 理由如下:
: 1 財金的勝利組都是生存者偏差,超級無敵M型分佈,M型右邊都有強大的家庭背景,媲
美
: 母語人士的外語能力。但他們更後悔,後悔沒出國唸金融,或者後悔沒唸理工
每次看到講外商就說強大家庭背景blah blah就很無言
說家裡環境好,小孩一切溫飽,只要顧好自己事業學業就好,這我覺得確實
但應該也不少人有這樣的條件吧
講得一定要家裡背景多硬好像每個人都勝文,說真的外商很多都是靠自己努力拼出來的好
嗎
a一下jn8029大大的文,他就是靠自己的實力一路走過來的例子
找到對的方法、對的方向努力,一群後輩跟隨著他的腳步也都有找到好的工作
其中不乏一大堆在Tier 1 house的人,而這些每個人都是從大一大二開始就比起身旁的人
來得更努力
別再一直怪家裡背景不夠硬,先想想自己到底付出多少?
當這些人每天在看Economist、Financial Times、WSJ練英文;
cv改個幾十版、英文自介修個無數次然後對著鏡子、自己錄影練習;
組讀書小組,大家一起練英文口說;
找學長姊networking,到處拜託前輩幫忙指點cv、自介、面試技巧;
為了一年暑假實習被打槍幾十次(你有這個心理素質被打槍幾十次還努力不懈?);
從大一開始找實習,歷經各種申請、被打槍、爬起來修正自己不足、再申請、再被打槍;
參加各式比賽、課外活動累積經驗跟履歷,一堆人兼顧課業、社團、系學會、比賽還邊考
證照
最後才走到大家眼中「外商勝利組」的模樣
捫心自問你做的到嗎?
這背後經歷的辛酸,還有付出的努力,絕對是那些只會靠杯別人靠背景的人所想不到的
有沒有靠背景直接保送的?或許有
別的地方我不敢說,但在台灣外商的世界中,這種人反而是少數的
: 2 學校教的真的和業界用的差爆炸遠。絕大多數人要馬進銀行領著普通的薪水,要馬轉行
: 從零開始,要馬考公務員。
學校教的跟業界用的差爆炸遠,自己都知道了還不想辦法補上這個缺口
當然只能領普通薪水然後每天幹幹叫
知道差爆炸遠,大學時候不會多花一點時間求上進?
: 3 財金系理論上要有紮實數理訓練,但敝系真的沒什麼數學統計訓練,跟數學或統計本科
: 比只能吃屎,只能自修。大學四年好多時間浪費在財金系廢課。
一樣的廢話,廢課一堆不會自己去自學?
一堆強者都馬不上課,靠自學去彌補業界會用到的東西
都有人還會集資買國外課程大家分著看
只會死腦筋上課,不求實用,然後怪學校廢課?
好學校本來給的就不只是教授跟課本,更重要的還有好環境跟好同學
你有一大堆學長姊可以去請教跟借鏡,你reach out了嗎?你鼓起勇氣去請教了嗎?
: 4 或有人論可以去做商管行銷。外商在台灣開的缺少,也是個M型產業,就算找到工作控
: 制權也不會在台灣,只能往香港上海跑。你說本土公司的商管行銷?那更慘,別提了。
: 5 財金和很多科系在國外還有機會,但在台灣既沒消費市場,沒有蓬勃發展的產業和經濟
: ,利差又趨近於無,注定吃屎。
: 6 但總有生存者偏差的例外:上企管顧問業的,上外商投資銀行的,上一流外商的,少數
: 的特例少數的勵志故事讓大家覺得心動。但一樣因為第五點理由,職缺超少甚至沒開缺,
: 就算上了,因為產業小而沒有多大升遷、轉職或談薪水空間。
: 底下留言也是很多台大財金的同學認同
: 看完真的很無力,連台灣第一學府的學生都說這種話了,何況是私立大學,根本連競爭的
: 本錢都沒有
: 但日子還是要過下去,總不可能現在休學重考
: 想請問各位前輩,建議大學生怎麼提升自己的能力,還有提升哪些能力呢?
: 之後寒假可能會自修coding,希望有幫助...
: 感謝建議
台灣金融環境怎樣我就不多做評論,亞洲孤兒大家有目共睹也不需多說
但重點是,都知道環境很差了,不想著怎麼力爭上游,反而是在這講幹話
各種帶「反正外商都靠背景啦」「進外商又怎樣,也沒什麼了不起啊」的風向
坐擁號稱第一商學院的資源還要嫌東嫌西,丟不丟臉啊?
之前在Finance板也看到過不少大神出來回文,現在為什麼回的人越來越少了?
因為大家就只會回「外商就靠家裡啦」「那種稀少的缺輪不到我啦」
那還有誰想出來分享?不就都看這些人自爽取暖就飽了?
拜託,真的先去認識一個真正在IB工作的人,跟他聊聊他一路走來所做的、所經歷的
你才會知道「哇靠原來這些人是這樣努力過來的,原來他們做了這些事」
我完全同意台灣的市場小,機會少到就算你超努力也不一定擠的進去
職涯發展可能也沒有香港、新加坡甚至中國來的好
但是那種根本沒那麼努力就在靠杯東靠杯西的人真的很不可取,不要再讓更多人繼續沈淪
了
每個人都少找一點藉口,多做一些努力
讓整個世代的實力一起提升,不是更好嗎?
自己爛就拉著所有人一起爛到底什麼心態啊?
--
All Comments

By Rachel
at 2018-01-09T01:57
at 2018-01-09T01:57

By Lauren
at 2018-01-12T02:33
at 2018-01-12T02:33

By Margaret
at 2018-01-15T03:08
at 2018-01-15T03:08

By Victoria
at 2018-01-18T03:44
at 2018-01-18T03:44

By Elvira
at 2018-01-21T04:19
at 2018-01-21T04:19

By William
at 2018-01-24T04:55
at 2018-01-24T04:55

By Ivy
at 2018-01-27T05:30
at 2018-01-27T05:30

By Susan
at 2018-01-30T06:06
at 2018-01-30T06:06

By Ivy
at 2018-02-02T06:41
at 2018-02-02T06:41

By Andy
at 2018-02-05T07:17
at 2018-02-05T07:17

By Tom
at 2018-02-08T07:52
at 2018-02-08T07:52

By Jake
at 2018-02-11T08:28
at 2018-02-11T08:28

By Oscar
at 2018-02-14T09:03
at 2018-02-14T09:03

By Odelette
at 2018-02-17T09:39
at 2018-02-17T09:39

By Kelly
at 2018-02-20T10:14
at 2018-02-20T10:14

By Yuri
at 2018-02-23T10:50
at 2018-02-23T10:50

By David
at 2018-02-26T11:25
at 2018-02-26T11:25

By Andy
at 2018-03-01T12:01
at 2018-03-01T12:01

By Lydia
at 2018-03-04T12:36
at 2018-03-04T12:36

By Dinah
at 2018-03-07T13:12
at 2018-03-07T13:12

By Yuri
at 2018-03-10T13:47
at 2018-03-10T13:47

By Edward Lewis
at 2018-03-13T14:23
at 2018-03-13T14:23

By Adele
at 2018-03-16T14:58
at 2018-03-16T14:58

By Necoo
at 2018-03-19T15:34
at 2018-03-19T15:34

By David
at 2018-03-22T16:10
at 2018-03-22T16:10

By Linda
at 2018-03-25T16:45
at 2018-03-25T16:45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8-03-28T17:21
at 2018-03-28T17:21

By Hardy
at 2018-03-31T17:56
at 2018-03-31T17:56

By Oliver
at 2018-04-03T18:32
at 2018-04-03T18:32

By Agnes
at 2018-04-06T19:07
at 2018-04-06T19:07

By Megan
at 2018-04-09T19:43
at 2018-04-09T19:43

By Lucy
at 2018-04-12T20:18
at 2018-04-12T20:18

By Selena
at 2018-04-15T20:54
at 2018-04-15T20:54

By Zenobia
at 2018-04-18T21:29
at 2018-04-18T21:29

By Olivia
at 2018-04-21T22:05
at 2018-04-21T22:05

By Kumar
at 2018-04-24T22:40
at 2018-04-24T22:40

By Carol
at 2018-04-27T23:16
at 2018-04-27T23:16

By Vanessa
at 2018-04-30T23:51
at 2018-04-30T23:51

By Liam
at 2018-05-04T00:27
at 2018-05-04T00:27

By Agatha
at 2018-05-07T01:02
at 2018-05-07T01:02

By Anthony
at 2018-05-10T01:38
at 2018-05-10T01:38

By Hedwig
at 2018-05-13T02:13
at 2018-05-13T02:13

By Vanessa
at 2018-05-16T02:49
at 2018-05-16T02:49

By Edward Lewis
at 2018-05-19T03:24
at 2018-05-19T03:24

By Donna
at 2018-05-22T04:00
at 2018-05-22T04:00

By Kelly
at 2018-05-25T04:35
at 2018-05-25T04:35

By Thomas
at 2018-05-28T05:11
at 2018-05-28T05:11

By Harry
at 2018-05-31T05:46
at 2018-05-31T05:46

By Lily
at 2018-06-03T06:22
at 2018-06-03T06:22

By Lydia
at 2018-06-06T06:57
at 2018-06-06T06:57

By Daniel
at 2018-06-09T07:33
at 2018-06-09T07:33

By Barb Cronin
at 2018-06-12T08:08
at 2018-06-12T08:08

By Necoo
at 2018-06-15T08:44
at 2018-06-15T08:44

By Ethan
at 2018-06-18T09:20
at 2018-06-18T09:20

By Charlie
at 2018-06-21T09:55
at 2018-06-21T09:55

By Barb Cronin
at 2018-06-24T10:31
at 2018-06-24T10:31

By Yedda
at 2018-06-27T11:06
at 2018-06-27T11:06

By Charlotte
at 2018-06-30T11:42
at 2018-06-30T11:42

By Mary
at 2018-07-03T12:17
at 2018-07-03T12:17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8-07-06T12:53
at 2018-07-06T12:53

By Doris
at 2018-07-09T13:28
at 2018-07-09T13:28

By Gary
at 2018-07-12T14:04
at 2018-07-12T14:04

By Olive
at 2018-07-15T14:39
at 2018-07-15T14:39

By Hedda
at 2018-07-18T15:15
at 2018-07-18T15:15

By Bennie
at 2018-07-21T15:50
at 2018-07-21T15:50

By Michael
at 2018-07-24T16:26
at 2018-07-24T16:26

By Bennie
at 2018-07-27T17:01
at 2018-07-27T17:01

By Emma
at 2018-07-30T17:37
at 2018-07-30T17:37

By Olive
at 2018-08-02T18:12
at 2018-08-02T18:12

By Michael
at 2018-08-05T18:48
at 2018-08-05T18:48

By Catherine
at 2018-08-08T19:23
at 2018-08-08T19:23

By Aaliyah
at 2018-08-11T19:59
at 2018-08-11T19:59

By Tracy
at 2018-08-14T20:34
at 2018-08-14T20:34

By Michael
at 2018-08-17T21:10
at 2018-08-17T21:10

By Regina
at 2018-08-20T21:45
at 2018-08-20T21:45

By Caitlin
at 2018-08-23T22:21
at 2018-08-23T22:21

By Brianna
at 2018-08-26T22:56
at 2018-08-26T22:56

By Ophelia
at 2018-08-29T23:32
at 2018-08-29T23:32

By Kyle
at 2018-09-02T00:07
at 2018-09-02T00:07

By Hamiltion
at 2018-09-05T00:43
at 2018-09-05T00:43

By Susan
at 2018-09-08T01:18
at 2018-09-08T01:18

By Megan
at 2018-09-11T01:54
at 2018-09-11T01:54

By Necoo
at 2018-09-14T02:29
at 2018-09-14T02:29

By Harry
at 2018-09-17T03:05
at 2018-09-17T03:05

By George
at 2018-09-20T03:41
at 2018-09-20T03:41

By Tracy
at 2018-09-23T04:16
at 2018-09-23T04:16

By Ingrid
at 2018-09-26T04:52
at 2018-09-26T04:52

By Oliver
at 2018-09-29T05:27
at 2018-09-29T05:27

By Poppy
at 2018-10-02T06:03
at 2018-10-02T06:03

By Rosalind
at 2018-10-05T06:38
at 2018-10-05T06:38

By Ingrid
at 2018-10-08T07:14
at 2018-10-08T07:14

By Zenobia
at 2018-10-11T07:49
at 2018-10-11T07:49

By Zora
at 2018-10-14T08:25
at 2018-10-14T08:25

By Quintina
at 2018-10-17T09:00
at 2018-10-17T09:00

By Poppy
at 2018-10-20T09:36
at 2018-10-20T09:36

By Genevieve
at 2018-10-23T10:11
at 2018-10-23T10:11

By Una
at 2018-10-26T10:47
at 2018-10-26T10:47

By Necoo
at 2018-10-29T11:22
at 2018-10-29T11:22

By Steve
at 2018-11-01T11:58
at 2018-11-01T11:58

By Kelly
at 2018-11-04T12:33
at 2018-11-04T12:33

By Wallis
at 2018-11-07T13:09
at 2018-11-07T13:09

By Irma
at 2018-11-10T13:44
at 2018-11-10T13:44

By Aaliyah
at 2018-11-13T14:20
at 2018-11-13T14:20

By Valerie
at 2018-11-16T14:55
at 2018-11-16T14:55

By Quanna
at 2018-11-19T15:31
at 2018-11-19T15:31

By Andrew
at 2018-11-22T16:06
at 2018-11-22T16:06

By Aaliyah
at 2018-11-25T16:42
at 2018-11-25T16:42

By Sandy
at 2018-11-28T17:17
at 2018-11-28T17:17

By Mia
at 2018-12-01T17:53
at 2018-12-01T17:53

By Andrew
at 2018-12-04T18:28
at 2018-12-04T18:28

By Candice
at 2018-12-07T19:04
at 2018-12-07T19:04

By Barb Cronin
at 2018-12-10T19:39
at 2018-12-10T19:39

By Margaret
at 2018-12-13T20:15
at 2018-12-13T20:15

By Audriana
at 2018-12-16T20:51
at 2018-12-16T20:51

By Mia
at 2018-12-19T21:26
at 2018-12-19T21:26

By Andrew
at 2018-12-22T22:02
at 2018-12-22T22:02

By Joseph
at 2018-12-25T22:37
at 2018-12-25T22:37

By William
at 2018-12-28T23:13
at 2018-12-28T23:13

By Barb Cronin
at 2018-12-31T23:48
at 2018-12-31T23:48

By Agnes
at 2019-01-04T00:24
at 2019-01-04T00:24

By Ursula
at 2019-01-07T00:59
at 2019-01-07T00:59

By Jake
at 2019-01-10T01:35
at 2019-01-10T01:35

By Genevieve
at 2019-01-13T02:10
at 2019-01-13T02:10

By Selena
at 2019-01-16T02:46
at 2019-01-16T02:46

By James
at 2019-01-19T03:21
at 2019-01-19T03:21

By Cara
at 2019-01-22T03:57
at 2019-01-22T03:57

By Leila
at 2019-01-25T04:32
at 2019-01-25T04:32

By Daph Bay
at 2019-01-28T05:08
at 2019-01-28T05:08

By Wallis
at 2019-01-31T05:43
at 2019-01-31T05:43

By Brianna
at 2019-02-03T06:19
at 2019-02-03T06:19

By Yuri
at 2019-02-06T06:54
at 2019-02-06T06:54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9-02-09T07:30
at 2019-02-09T07:30

By Mary
at 2019-02-12T08:05
at 2019-02-12T08:05

By Brianna
at 2019-02-15T08:41
at 2019-02-15T08:41

By Regina
at 2019-02-18T09:16
at 2019-02-18T09:16

By Puput
at 2019-02-21T09:52
at 2019-02-21T09:52

By Caitlin
at 2019-02-24T10:27
at 2019-02-24T10:27

By Brianna
at 2019-02-27T11:03
at 2019-02-27T11:03

By Joe
at 2019-03-02T11:38
at 2019-03-02T11:38

By Elizabeth
at 2019-03-05T12:14
at 2019-03-05T12:14

By Lily
at 2019-03-08T12:49
at 2019-03-08T12:49

By Hardy
at 2019-03-11T13:25
at 2019-03-11T13:25

By Christine
at 2019-03-14T14:00
at 2019-03-14T14:00

By Olivia
at 2019-03-17T14:36
at 2019-03-17T14:36

By Lucy
at 2019-03-20T15:12
at 2019-03-20T15:12

By Una
at 2019-03-23T15:47
at 2019-03-23T15:47

By Blanche
at 2019-03-26T16:23
at 2019-03-26T16:23

By Leila
at 2019-03-29T16:58
at 2019-03-29T16:58

By Rosalind
at 2019-04-01T17:34
at 2019-04-01T17:34

By James
at 2019-04-04T18:09
at 2019-04-04T18:09

By Jack
at 2019-04-07T18:45
at 2019-04-07T18:45
Related Posts
請問大家會去禮拜天的華南面試嗎??

By Mason
at 2018-01-06T00:11
at 2018-01-06T00:11
資料科學家 國泰&富邦

By Annie
at 2018-01-05T20:39
at 2018-01-05T20:39
關於年終獎金

By Jacob
at 2018-01-05T19:54
at 2018-01-05T19:54
台gg提離職

By Elvira
at 2018-01-05T19:43
at 2018-01-05T19:43
一個多月收到二面

By Edward Lewis
at 2018-01-05T19:27
at 2018-01-05T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