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九成勞工 未參與勞退自提 - 工程師
By Noah
at 2022-01-13T06:55
at 2022-01-13T06:55
Table of Contents
我先說我有自提
我自提的原因是我月薪比多數人高一些些,所以手頭上比較沒有流動性問題
可是我對勞退其實沒太多好感,主要是那個就是個死錢,流動性太低
要談勞退前,要有一個概念:
每個國家CPI指數計算權重是不一樣的
舉例來說,美國爸爸和台灣
食物,台灣在24%~23%這邊但美國爸爸只有14%~15%上下
(這個食物幾乎都是原料類)
居住,台灣在22%上下,美國大概達到41.8%
這個CPI指數是抓隨機消費者的數據來跑回歸做成
其中居住的部分,我覺得拿台灣跟美國比可能參考性較低
台灣自有住房比例高非常多,但這個居住類別
只包含了房租、住宅維修和家庭用品
看懂了嗎? 意思是房貸或房價因為基期太長是沒算進去CPI的
台灣目前多數的打工仔人生最大的花費之一就是買房
當然房價上上下下,但這一波除了台北市外,蠻多都是在兩年內有10%~20%的漲幅
就業和交通有一定基礎的重劃區價格應該是會僵固
一些較為偏遠的部分可能可以蹲蹲看
但回到勞退題目,我會建議買房前盡量不要提撥
除非月薪和收入本身達到一定的規模
畢竟政府告訴你台灣CPI增幅極小
可是台灣的通膨是建立在
1. 人力價值低估
2. 核心CPI和房價脫鉤
整體來看房價漲幅雖然並不如0050或大盤
但房價是超低成本四五倍起跳的槓桿
也就是擴大資產base的方式
台灣過去穩定物價的方式就是壓抑人力服務,價值都點到房價去了
所以是否真的能抗通膨? 我個人持保留態度
最後,勞退會不會破產?
歷史上來看空頭通常很少走個三年以上還爬不起來
但台灣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人口結構畸形
二三十年後你我開始準備退休時,非勞動人口是會>勞動人口的
屆時稅基會有極大的問題,同時基礎人力成本是否還能像現在壓抑成這樣?
這時候你就要思考,過去人口紅利帶來的低物價小確幸表象是否還能維持住?
要是空頭+低稅基的狀況發生了,政府可沒保證每年可以回補
老實說假如有買0050之類的ETF或定期定額投資台股/基金
勞退在資產配置上重疊性太高了
這種二三十年後的東西,時間就是大家的敵人
現在半導體大多頭,豬屎屋fab賺滿滿,台灣再次偉大
但台灣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未來,不是現在
剛剛好勞退最大的通約數也是未來才能領回....
假如勞退只是你未來可有可無的零用錢,那就隨便放
可是假如你是認真把勞退當作未來退休生活的規劃之一,建議不要
人口結構放在那邊了,不要跟未來的自己過不去XDDDD
※ 引述《tibayfather (踢被爸)》之銘言:
: 其實 根據109年資料
: 在年收118萬以上也只有10%人口
: 自然 自提比率只有11.29%也是正常
: 畢竟制度最大賣點還是節稅 和 定存
: 沒有其他誘因,是很難吸引 稅率低的人加入
: 不過 勞退的績效還是不錯,幾乎每年都有比定存高
: 今年110年應該有6.93% 109年 6.94%
: https://tw.news.yahoo.com/新制勞退分紅有望超越上年-勞金局規劃2-7揭曉成果-3月發紅
: 所以除了公司提撥6%的部分
: 各位也可以考慮自提6% 來達成 節稅和定存的目地
: 不過就算公司6%自提6%
: 應該也是不夠退
: 畢竟投資 和 儲蓄不同
: 只希望大家有正確的認識這工具
: 雖然本版罵歸罵,但是實際的數據
: 所得稅12%以上的人 很高比例都自提了
: 說明這只是單純
: 投資商品的特性 形成結果 而已
--
我自提的原因是我月薪比多數人高一些些,所以手頭上比較沒有流動性問題
可是我對勞退其實沒太多好感,主要是那個就是個死錢,流動性太低
要談勞退前,要有一個概念:
每個國家CPI指數計算權重是不一樣的
舉例來說,美國爸爸和台灣
食物,台灣在24%~23%這邊但美國爸爸只有14%~15%上下
(這個食物幾乎都是原料類)
居住,台灣在22%上下,美國大概達到41.8%
這個CPI指數是抓隨機消費者的數據來跑回歸做成
其中居住的部分,我覺得拿台灣跟美國比可能參考性較低
台灣自有住房比例高非常多,但這個居住類別
只包含了房租、住宅維修和家庭用品
看懂了嗎? 意思是房貸或房價因為基期太長是沒算進去CPI的
台灣目前多數的打工仔人生最大的花費之一就是買房
當然房價上上下下,但這一波除了台北市外,蠻多都是在兩年內有10%~20%的漲幅
就業和交通有一定基礎的重劃區價格應該是會僵固
一些較為偏遠的部分可能可以蹲蹲看
但回到勞退題目,我會建議買房前盡量不要提撥
除非月薪和收入本身達到一定的規模
畢竟政府告訴你台灣CPI增幅極小
可是台灣的通膨是建立在
1. 人力價值低估
2. 核心CPI和房價脫鉤
整體來看房價漲幅雖然並不如0050或大盤
但房價是超低成本四五倍起跳的槓桿
也就是擴大資產base的方式
台灣過去穩定物價的方式就是壓抑人力服務,價值都點到房價去了
所以是否真的能抗通膨? 我個人持保留態度
最後,勞退會不會破產?
歷史上來看空頭通常很少走個三年以上還爬不起來
但台灣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人口結構畸形
二三十年後你我開始準備退休時,非勞動人口是會>勞動人口的
屆時稅基會有極大的問題,同時基礎人力成本是否還能像現在壓抑成這樣?
這時候你就要思考,過去人口紅利帶來的低物價小確幸表象是否還能維持住?
要是空頭+低稅基的狀況發生了,政府可沒保證每年可以回補
老實說假如有買0050之類的ETF或定期定額投資台股/基金
勞退在資產配置上重疊性太高了
這種二三十年後的東西,時間就是大家的敵人
現在半導體大多頭,豬屎屋fab賺滿滿,台灣再次偉大
但台灣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未來,不是現在
剛剛好勞退最大的通約數也是未來才能領回....
假如勞退只是你未來可有可無的零用錢,那就隨便放
可是假如你是認真把勞退當作未來退休生活的規劃之一,建議不要
人口結構放在那邊了,不要跟未來的自己過不去XDDDD
※ 引述《tibayfather (踢被爸)》之銘言:
: 其實 根據109年資料
: 在年收118萬以上也只有10%人口
: 自然 自提比率只有11.29%也是正常
: 畢竟制度最大賣點還是節稅 和 定存
: 沒有其他誘因,是很難吸引 稅率低的人加入
: 不過 勞退的績效還是不錯,幾乎每年都有比定存高
: 今年110年應該有6.93% 109年 6.94%
: https://tw.news.yahoo.com/新制勞退分紅有望超越上年-勞金局規劃2-7揭曉成果-3月發紅
: 所以除了公司提撥6%的部分
: 各位也可以考慮自提6% 來達成 節稅和定存的目地
: 不過就算公司6%自提6%
: 應該也是不夠退
: 畢竟投資 和 儲蓄不同
: 只希望大家有正確的認識這工具
: 雖然本版罵歸罵,但是實際的數據
: 所得稅12%以上的人 很高比例都自提了
: 說明這只是單純
: 投資商品的特性 形成結果 而已
--
Tags:
工程師
All Comments
By Susan
at 2022-01-16T12:05
at 2022-01-16T12:05
By Faithe
at 2022-01-15T03:19
at 2022-01-15T03:19
By Megan
at 2022-01-18T08:29
at 2022-01-18T08:29
By Barb Cronin
at 2022-01-15T03:19
at 2022-01-15T03:19
By Mary
at 2022-01-18T08:29
at 2022-01-18T08:29
By Lucy
at 2022-01-15T03:19
at 2022-01-15T03:19
By Hamiltion
at 2022-01-18T08:29
at 2022-01-18T08:29
By Gary
at 2022-01-15T03:19
at 2022-01-15T03:19
By Isla
at 2022-01-18T08:29
at 2022-01-18T08:29
By Hedda
at 2022-01-15T03:19
at 2022-01-15T03:19
By Delia
at 2022-01-18T08:29
at 2022-01-18T08:29
By Audriana
at 2022-01-15T03:19
at 2022-01-15T03:19
By Enid
at 2022-01-18T08:29
at 2022-01-18T08:29
By Doris
at 2022-01-15T03:19
at 2022-01-15T03:19
By Robert
at 2022-01-18T08:29
at 2022-01-18T08:29
By Sandy
at 2022-01-15T03:19
at 2022-01-15T03:19
By Susan
at 2022-01-18T08:29
at 2022-01-18T08:29
By Kristin
at 2022-01-15T03:19
at 2022-01-15T03:19
By Belly
at 2022-01-18T08:29
at 2022-01-18T08:29
By Agatha
at 2022-01-15T03:19
at 2022-01-15T03:19
By Ula
at 2022-01-18T08:29
at 2022-01-18T08:29
By Ophelia
at 2022-01-15T03:19
at 2022-01-15T03:19
By Eartha
at 2022-01-18T08:29
at 2022-01-18T08:29
By Skylar Davis
at 2022-01-15T03:19
at 2022-01-15T03:19
By Edith
at 2022-01-18T08:29
at 2022-01-18T08:29
By Emily
at 2022-01-15T03:19
at 2022-01-15T03:19
By Tom
at 2022-01-18T08:29
at 2022-01-18T08:29
By Callum
at 2022-01-15T03:19
at 2022-01-15T03:19
By Emma
at 2022-01-18T08:29
at 2022-01-18T08:29
By Joe
at 2022-01-15T03:19
at 2022-01-15T03:19
By Michael
at 2022-01-18T08:29
at 2022-01-18T08:29
By Dinah
at 2022-01-15T03:19
at 2022-01-15T03:19
By Ida
at 2022-01-18T08:29
at 2022-01-18T08:29
By Ursula
at 2022-01-15T03:19
at 2022-01-15T03:19
By Hardy
at 2022-01-18T08:29
at 2022-01-18T08:29
By Zora
at 2022-01-15T03:19
at 2022-01-15T03:19
By Carol
at 2022-01-18T08:29
at 2022-01-18T08:29
By Poppy
at 2022-01-15T03:19
at 2022-01-15T03:19
By Una
at 2022-01-18T08:29
at 2022-01-18T08:29
By Elizabeth
at 2022-01-15T03:19
at 2022-01-15T03:19
By Rosalind
at 2022-01-18T08:29
at 2022-01-18T08:29
By Bennie
at 2022-01-15T03:19
at 2022-01-15T03:19
By Christine
at 2022-01-18T08:29
at 2022-01-18T08:29
By Eartha
at 2022-01-15T03:19
at 2022-01-15T03:19
By Tristan Cohan
at 2022-01-18T08:29
at 2022-01-18T08:29
By Vanessa
at 2022-01-15T03:19
at 2022-01-15T03:19
By Steve
at 2022-01-18T08:29
at 2022-01-18T08:29
By James
at 2022-01-15T03:19
at 2022-01-15T03:19
By Queena
at 2022-01-18T08:29
at 2022-01-18T08:29
By Selena
at 2022-01-15T03:19
at 2022-01-15T03:19
By Isabella
at 2022-01-18T08:29
at 2022-01-18T08:29
By Mason
at 2022-01-15T03:19
at 2022-01-15T03:19
By Dorothy
at 2022-01-18T08:29
at 2022-01-18T08:29
By Aaliyah
at 2022-01-15T03:19
at 2022-01-15T03:19
By Edith
at 2022-01-18T08:29
at 2022-01-18T08:29
By William
at 2022-01-15T03:19
at 2022-01-15T03:19
By Freda
at 2022-01-18T08:29
at 2022-01-18T08:29
By Barb Cronin
at 2022-01-15T03:19
at 2022-01-15T03:19
By Callum
at 2022-01-18T08:29
at 2022-01-18T08:29
By Dinah
at 2022-01-15T03:19
at 2022-01-15T03:19
By Callum
at 2022-01-18T08:29
at 2022-01-18T08:29
By Candice
at 2022-01-15T03:19
at 2022-01-15T03:19
By Sierra Rose
at 2022-01-18T08:29
at 2022-01-18T08:29
By Lily
at 2022-01-15T03:19
at 2022-01-15T03:19
By Suhail Hany
at 2022-01-18T08:29
at 2022-01-18T08:29
Related Posts
近九成勞工 未參與勞退自提
By Adele
at 2022-01-13T06:52
at 2022-01-13T06:52
近九成勞工 未參與勞退自提
By Lydia
at 2022-01-13T03:02
at 2022-01-13T03:02
近九成勞工 未參與勞退自提
By Ida
at 2022-01-13T02:29
at 2022-01-13T02:29
Digital Transformation面試分享
By Madame
at 2022-01-13T01:06
at 2022-01-13T01:06
職場經驗調查(抽千元禮券)
By Anthony
at 2022-01-12T23:25
at 2022-01-12T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