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昌:台灣不需要另一個台積電 - 薪水
By Gary
at 2016-02-06T00:18
at 2016-02-06T00:18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egnaro123 (原po是大叔)》之銘言:
: 其實以黃立委的知識 , 內容想的也沒有錯 , 只是在來這版鐵定被噓,
: 他的確點出了台灣產業現況和困局 , 電子業可獲利者就GG和MTK獨大 ,
: 但MTK第四季和毛利率的確是不妙的 , 若連MTK都夕陽化 , 那台灣不是只有台積電 ?
: 那萬一手機飽和沒人買新電腦 , 台積電也夕陽化 , 那台灣產業的下一步何在 ?
: 台灣花了幾千億的科專 , 但今日薪水產業卻如此不健康 ,
: 這樣的成效來看是失敗的 ,
: 更不論泛公股投資的產賠的四大慘業 ,
: 那些都是你我納稅人的血汗錢 , 錢都倒到特定公司 , 但他們可以快樂開大公司 ,
: 賺是公司負責人賺大錢(在此不提是誰了) ,
: 賠的話就還是快樂上班 , 一堆泛公股帳 , 政府也不太敢讓他倒 ,
: 或許這招在80年代有用 , 但2004年 , WiMAX , LCD/DRAM 後來看都是錯誤的 ,
: 其中DRAM是讓整個國家做白工10年 , 浪費年輕人生命 , 錢丟倒大海
: 這些政策都是政院/經濟部/經部財團法人一整個下來的 ,
: 台灣目前困局比2008年還難 , 主因是台灣下一個產業沒有上來 , 全賭錯了 ,
: 而現在還在打呆帳 , 所以短期薪水(4年以上)幾乎不可能漲
: 台灣科專仍是大公司獨享 , 大公司有政商關係者當然也會有優勢 ,
: 而某公司負責人提一年科專預算要多少 , 而這公司的營業稅早就享有多年優勢 ,
: 也比他國低 , 大公司再加上科專補助
: 試問如此 , 小公司新創產業有機會出頭嗎? 還沒活下就被體制給弄倒了
: =======
: 黃的論點沒有錯 , 產業確要多元化 , 台灣自2004後到今日的困局 , 不知新產業在那
: 這樣的問題 , 你也看到了 ,
: 去除科專 , 營造一個公平產業環境 , 產業自然會多元化 ,
: 其中尤其是工研院資策會民營化 , 回歸市場機制
: 體制下的專業經理人競爭力在全球化的今日 , 有國家保護下 ,
: 這樣的文化下陪養出來的專業經理人 , 根本在國際競爭下,專長卻是吃政府奶水
: 工研院資策會民營化
: 回歸市場 , 去除科專 , 新創出頭 , 產業多元化 , 對台灣產業會較健康
: 市場活絡 , 就業市場就大 , 有競爭薪水也才能往上 , 而不是現在死水一灘
: (賺錢的就那幾家)
: but , 這樣經濟部會少了幾個年薪幾百萬的肥缺放人 (不用營利也能領)
: 沒了權力上下控制的點也少 , 而財團法人領雙薪快樂上班的人也會不爽,
: 會是第一個跳出來反對到底的部會 ,
: 反對到底的大概不出說 , 我們出了TSMC , 但別忘了那時間 UMC 也是賺
: (而產業政策營業稅也一直給他們優惠 , 更有違反會計準則的分紅配股)
: 而之後的WiMAX , lcd / dram / led / 雲端呢?
: 不知燒了多少錢呢
: 更何況 , 其他更多的人 , 不是TSMC電子業 , 也非電子業的他們的薪水呢 ?
: 他們可是占納稅人大宗呢
台灣的環境向來就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科專一個計畫基本上都是千萬以上
為期基本上都是好幾年的時間
補助都是以人事費用為主
你以為中小企業能有多少人事費用能補?
中小企業光SBIR CBID都很難請過了
SBIR第二階段我記得最高補助500萬
砍一砍大概最多就補助200萬吧
200萬是能做出什麼研發
還要花人力去處理一堆文件
大部分會去申請的
很多都嘛是已經有的技術
可以用來應付審查
不能結案的話
那些審查委員比公司還緊張
再來台灣的新創環境也不好
以青創貸款來說
也是要透過銀行的評估
銀行當然也會怕錢借出去收不回來
所以真正從0開始光有技術的人也是借不到錢
除非你有個富爸爸能讓你燒錢
我倒覺得說與其說要投資中小企業
不如把錢用來投資在高端技術上
用政府的力量去搞研發
透過工研院中研院這類的機構
讓有能力的人專職去研發
在透過技轉方式給予民間企業
不過這也要從制度去下手
要不然那些公家的學術機構
給外界感覺就是養老單位
老人有衝勁的早在10幾20年前就跳出來了
新進的要不是求穩定的要不就是去過水的
再來大學體系也是一樣的問題
經費補助都不夠集中
人人吵著要糖吃 所以就要人人有糖吃
比起國外頂尖大學來說
台灣頂尖大學似乎排名年年下降
其實台灣執政者眼光都看的不夠遠
為了選舉都著眼於當下的問題而已
就像很多重大工程都趕在選舉前要完工一樣
教育問題都只有談論少子化然後大學要如何退場
真正要規劃產業發展
你也要有相當多的人才能用才行
要不到最後也是淪為口號
大一新生到畢業也是過了4年6年的時間
所以你產業規劃真正要能收割成果
也是4年以後的事情了
說要搞國防搞其他產業我不認為4年內搞的起來
畢竟目前國內頂尖人才都還是往電資部分走
光只有在產業上砸錢 到最後也不一定能有收到好的成效
--
: 其實以黃立委的知識 , 內容想的也沒有錯 , 只是在來這版鐵定被噓,
: 他的確點出了台灣產業現況和困局 , 電子業可獲利者就GG和MTK獨大 ,
: 但MTK第四季和毛利率的確是不妙的 , 若連MTK都夕陽化 , 那台灣不是只有台積電 ?
: 那萬一手機飽和沒人買新電腦 , 台積電也夕陽化 , 那台灣產業的下一步何在 ?
: 台灣花了幾千億的科專 , 但今日薪水產業卻如此不健康 ,
: 這樣的成效來看是失敗的 ,
: 更不論泛公股投資的產賠的四大慘業 ,
: 那些都是你我納稅人的血汗錢 , 錢都倒到特定公司 , 但他們可以快樂開大公司 ,
: 賺是公司負責人賺大錢(在此不提是誰了) ,
: 賠的話就還是快樂上班 , 一堆泛公股帳 , 政府也不太敢讓他倒 ,
: 或許這招在80年代有用 , 但2004年 , WiMAX , LCD/DRAM 後來看都是錯誤的 ,
: 其中DRAM是讓整個國家做白工10年 , 浪費年輕人生命 , 錢丟倒大海
: 這些政策都是政院/經濟部/經部財團法人一整個下來的 ,
: 台灣目前困局比2008年還難 , 主因是台灣下一個產業沒有上來 , 全賭錯了 ,
: 而現在還在打呆帳 , 所以短期薪水(4年以上)幾乎不可能漲
: 台灣科專仍是大公司獨享 , 大公司有政商關係者當然也會有優勢 ,
: 而某公司負責人提一年科專預算要多少 , 而這公司的營業稅早就享有多年優勢 ,
: 也比他國低 , 大公司再加上科專補助
: 試問如此 , 小公司新創產業有機會出頭嗎? 還沒活下就被體制給弄倒了
: =======
: 黃的論點沒有錯 , 產業確要多元化 , 台灣自2004後到今日的困局 , 不知新產業在那
: 這樣的問題 , 你也看到了 ,
: 去除科專 , 營造一個公平產業環境 , 產業自然會多元化 ,
: 其中尤其是工研院資策會民營化 , 回歸市場機制
: 體制下的專業經理人競爭力在全球化的今日 , 有國家保護下 ,
: 這樣的文化下陪養出來的專業經理人 , 根本在國際競爭下,專長卻是吃政府奶水
: 工研院資策會民營化
: 回歸市場 , 去除科專 , 新創出頭 , 產業多元化 , 對台灣產業會較健康
: 市場活絡 , 就業市場就大 , 有競爭薪水也才能往上 , 而不是現在死水一灘
: (賺錢的就那幾家)
: but , 這樣經濟部會少了幾個年薪幾百萬的肥缺放人 (不用營利也能領)
: 沒了權力上下控制的點也少 , 而財團法人領雙薪快樂上班的人也會不爽,
: 會是第一個跳出來反對到底的部會 ,
: 反對到底的大概不出說 , 我們出了TSMC , 但別忘了那時間 UMC 也是賺
: (而產業政策營業稅也一直給他們優惠 , 更有違反會計準則的分紅配股)
: 而之後的WiMAX , lcd / dram / led / 雲端呢?
: 不知燒了多少錢呢
: 更何況 , 其他更多的人 , 不是TSMC電子業 , 也非電子業的他們的薪水呢 ?
: 他們可是占納稅人大宗呢
台灣的環境向來就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科專一個計畫基本上都是千萬以上
為期基本上都是好幾年的時間
補助都是以人事費用為主
你以為中小企業能有多少人事費用能補?
中小企業光SBIR CBID都很難請過了
SBIR第二階段我記得最高補助500萬
砍一砍大概最多就補助200萬吧
200萬是能做出什麼研發
還要花人力去處理一堆文件
大部分會去申請的
很多都嘛是已經有的技術
可以用來應付審查
不能結案的話
那些審查委員比公司還緊張
再來台灣的新創環境也不好
以青創貸款來說
也是要透過銀行的評估
銀行當然也會怕錢借出去收不回來
所以真正從0開始光有技術的人也是借不到錢
除非你有個富爸爸能讓你燒錢
我倒覺得說與其說要投資中小企業
不如把錢用來投資在高端技術上
用政府的力量去搞研發
透過工研院中研院這類的機構
讓有能力的人專職去研發
在透過技轉方式給予民間企業
不過這也要從制度去下手
要不然那些公家的學術機構
給外界感覺就是養老單位
老人有衝勁的早在10幾20年前就跳出來了
新進的要不是求穩定的要不就是去過水的
再來大學體系也是一樣的問題
經費補助都不夠集中
人人吵著要糖吃 所以就要人人有糖吃
比起國外頂尖大學來說
台灣頂尖大學似乎排名年年下降
其實台灣執政者眼光都看的不夠遠
為了選舉都著眼於當下的問題而已
就像很多重大工程都趕在選舉前要完工一樣
教育問題都只有談論少子化然後大學要如何退場
真正要規劃產業發展
你也要有相當多的人才能用才行
要不到最後也是淪為口號
大一新生到畢業也是過了4年6年的時間
所以你產業規劃真正要能收割成果
也是4年以後的事情了
說要搞國防搞其他產業我不認為4年內搞的起來
畢竟目前國內頂尖人才都還是往電資部分走
光只有在產業上砸錢 到最後也不一定能有收到好的成效
--
Tags:
薪水
All Comments
By Lydia
at 2016-02-07T19:03
at 2016-02-07T19:03
By Rebecca
at 2016-02-12T00:19
at 2016-02-12T00:19
By Lydia
at 2016-02-16T04:15
at 2016-02-16T04:15
By Charlie
at 2016-02-20T01:09
at 2016-02-20T01:09
By Caroline
at 2016-02-21T07:43
at 2016-02-21T07:43
By Ida
at 2016-02-25T16:42
at 2016-02-25T16:42
By Queena
at 2016-02-29T07:50
at 2016-02-29T07:50
By Oliver
at 2016-03-02T16:11
at 2016-03-02T16:11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6-03-03T08:44
at 2016-03-03T08:44
By Ethan
at 2016-03-03T17:59
at 2016-03-03T17:59
By Jack
at 2016-03-06T06:57
at 2016-03-06T06:57
By John
at 2016-03-10T22:35
at 2016-03-10T22:35
By John
at 2016-03-15T17:33
at 2016-03-15T17:33
By Olivia
at 2016-03-19T09:11
at 2016-03-19T09:11
By Lydia
at 2016-03-20T13:33
at 2016-03-20T13:33
By Jack
at 2016-03-25T12:29
at 2016-03-25T12:29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6-03-26T16:06
at 2016-03-26T16:06
By Leila
at 2016-03-31T01:26
at 2016-03-31T01:26
By Yuri
at 2016-03-31T06:33
at 2016-03-31T06:33
By Mason
at 2016-04-05T03:00
at 2016-04-05T03:00
By Christine
at 2016-04-05T11:59
at 2016-04-05T11:59
By Edward Lewis
at 2016-04-05T20:56
at 2016-04-05T20:56
By Rebecca
at 2016-04-10T19:34
at 2016-04-10T19:34
By Aaliyah
at 2016-04-14T04:12
at 2016-04-14T04:12
By Quintina
at 2016-04-14T07:33
at 2016-04-14T07:33
By Sandy
at 2016-04-17T18:51
at 2016-04-17T18:51
By Isla
at 2016-04-20T12:15
at 2016-04-20T12:15
By Edwina
at 2016-04-22T23:44
at 2016-04-22T23:44
By Sierra Rose
at 2016-04-23T17:41
at 2016-04-23T17:41
By Aaliyah
at 2016-04-28T07:29
at 2016-04-28T07:29
By Freda
at 2016-05-01T04:45
at 2016-05-01T04:45
Related Posts
黃國昌:台灣不需要另一個台積電
By Olga
at 2016-02-05T23:20
at 2016-02-05T23:20
黃國昌:台灣不需要另一個台積電
By Doris
at 2016-02-05T22:36
at 2016-02-05T22:36
黃國昌:台灣不需要另一個台積電
By Puput
at 2016-02-05T20:07
at 2016-02-05T20:07
大三土木系學生 有點迷茫...
By Edith
at 2016-02-05T17:45
at 2016-02-05T17:45
世界先進 vs 台聯科vs 盛群
By Jake
at 2016-02-05T16:49
at 2016-02-05T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