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轉職,面試分享Part1 - 面試
By Wallis
at 2018-08-25T03:23
at 2018-08-25T03:23
Table of Contents
: 講白話點, 也就是你是top也會撞到頭的意思, 並沒那麼勵志的努力就會有你的位置. 市場
: 職缺與薪水的決定, 主要是來自於預算還有HR(budget+headcount)這公式, 沒有就是沒有,
: 哈佛或矽谷來也一樣, 特別是大公司更是標準化, 找一個100分來一個150, 也不會x1.5,
: 就是這樣機械化填格子罷了, 沒那麼多複雜的道理, 而很多人資或主管也沒思考那麼多
: 所以格子越來越小, 但你越來越大時, 就會發生裝不進去的情況. 不是這個內容物不好,
: 而是這整個格子的底盤根本就不夠深厚. 這就是台灣隱藏在低薪背後的真正問題. 很多人
: 常講的一些商業勵志話 (只要有實力, 人脈, 努力xxx...等) 是沒錯, 但是當你遇到這種
: 限制問題, 那些實力人脈努力, 如果不能擴張格子的話, 也只是在聊天而已, 這樣的比喻
: 希望有表達到, 但並不是否定努力向上的態度, 那是一定要的基本態度
: 所以就在格子變小變少, 還有生存者偏差下加劇了這天花板的下降. 我認為如果對自己生
: 涯有打算, 要儘早面對這個事實 (包含學生) 而不是鄉愿的跟隨商業書那套直線腦思考.
: 具體突破方式我之前有提過些, 除了儘早瞭解自己專長領域是基本外, 還要知道這塊在台
: 格子分布狀況, 夠不夠多 (平均的人), 夠不夠大 (前段的人), 隨著研究就會越發現很多
: 在喊的"趨勢"與格子根本是兩回事, 甚至還成反比. 也會對很多議題背後目的到底是什麼
: 有更深的瞭解, 進而做出判斷
: 感謝分享, 在此做點拋磚引玉, 也希望能吸引到強者分享不同角度的思維與經驗
這篇算是近年來發中年文裡面,有自己深刻體會的文章了
只是有些時候還是得提,見山不是山...這個盲點很多人還是搞不懂。
稍微寫一下好了。
30歲前後大家還會想要拚實力,技術力
但問題是你的實力跟技術力通常在28歲前後就只剩下邊際效應
也就是所謂的拖尾速階段,一到了35看似有點成績,問題也是最容易陣亡的時候
理由:你會老,年輕人也會大。
年輕的時候被年功制限縮,老的時候還來不及擺老就等著被公司盯上。
如果你過了30歲現在還在想格子的問題。
那我可以告訴你,你的格子會綁死你自己。
當然你有提到台灣僧多粥少的狀況,這點是完全正確的。
問題點在於你怎樣為自己創造有利的環境。
這件事情我每次在這個版提到的時候都會被一堆小朋友笑
前幾天我看趙立新的微博裡的一段話整個大笑。
這大叔真的是有歷練的人,一股腦就把我腦袋裡下半我說不出來的話都講完了
机会总是给没有准备的人,给了也没什么用。
有准备的人都自己创造机会,不需要等。
老说自己准备好了就是差一个机会的,多半是诳语。
回到問題本身,怎樣去破解這個局。
技術本身是你的根基,重點是做轉型,提早做準備
而且要考慮的不只二轉、還要三轉、四轉
你要看你上面的格子,那就只能看小範圍的區域,你有能力二轉三轉
自然就會有多的格子跟應用可以擴展你的視野
其實在老外的想法裡面,他們非常注重所謂的Diversity
套句現在火紅的人工智慧來解釋的話,會有很有趣的發現。
你在最佳化的過程裡面你再怎麼做下去,就會落入所謂的區域最佳化區間
結果就是你在這個區域裡面雖然是最好的,但不是全面性的最好
因為你看到的只是這個區塊
要怎樣跳出這個區塊,就要靠所謂的outliner
也就是把一堆以前不會考慮,甚至是超出範圍的場域列入演化的種子範圍
這樣才有機會跳出你本來的範圍,稍微看到全域裡面的解。
同樣的,在職場裡面的Diversity也就是會把一些本來不是這個領域
不同資歷,不同經驗的人湊在一起
藉由不斷的討論與碰撞,激起更大的火花在職場裡面。
我想大概就簡單解釋到這邊
希望我這篇文發下去不會跟以前一個晚上不到就砍文。
--
: 職缺與薪水的決定, 主要是來自於預算還有HR(budget+headcount)這公式, 沒有就是沒有,
: 哈佛或矽谷來也一樣, 特別是大公司更是標準化, 找一個100分來一個150, 也不會x1.5,
: 就是這樣機械化填格子罷了, 沒那麼多複雜的道理, 而很多人資或主管也沒思考那麼多
: 所以格子越來越小, 但你越來越大時, 就會發生裝不進去的情況. 不是這個內容物不好,
: 而是這整個格子的底盤根本就不夠深厚. 這就是台灣隱藏在低薪背後的真正問題. 很多人
: 常講的一些商業勵志話 (只要有實力, 人脈, 努力xxx...等) 是沒錯, 但是當你遇到這種
: 限制問題, 那些實力人脈努力, 如果不能擴張格子的話, 也只是在聊天而已, 這樣的比喻
: 希望有表達到, 但並不是否定努力向上的態度, 那是一定要的基本態度
: 所以就在格子變小變少, 還有生存者偏差下加劇了這天花板的下降. 我認為如果對自己生
: 涯有打算, 要儘早面對這個事實 (包含學生) 而不是鄉愿的跟隨商業書那套直線腦思考.
: 具體突破方式我之前有提過些, 除了儘早瞭解自己專長領域是基本外, 還要知道這塊在台
: 格子分布狀況, 夠不夠多 (平均的人), 夠不夠大 (前段的人), 隨著研究就會越發現很多
: 在喊的"趨勢"與格子根本是兩回事, 甚至還成反比. 也會對很多議題背後目的到底是什麼
: 有更深的瞭解, 進而做出判斷
: 感謝分享, 在此做點拋磚引玉, 也希望能吸引到強者分享不同角度的思維與經驗
這篇算是近年來發中年文裡面,有自己深刻體會的文章了
只是有些時候還是得提,見山不是山...這個盲點很多人還是搞不懂。
稍微寫一下好了。
30歲前後大家還會想要拚實力,技術力
但問題是你的實力跟技術力通常在28歲前後就只剩下邊際效應
也就是所謂的拖尾速階段,一到了35看似有點成績,問題也是最容易陣亡的時候
理由:你會老,年輕人也會大。
年輕的時候被年功制限縮,老的時候還來不及擺老就等著被公司盯上。
如果你過了30歲現在還在想格子的問題。
那我可以告訴你,你的格子會綁死你自己。
當然你有提到台灣僧多粥少的狀況,這點是完全正確的。
問題點在於你怎樣為自己創造有利的環境。
這件事情我每次在這個版提到的時候都會被一堆小朋友笑
前幾天我看趙立新的微博裡的一段話整個大笑。
這大叔真的是有歷練的人,一股腦就把我腦袋裡下半我說不出來的話都講完了
机会总是给没有准备的人,给了也没什么用。
有准备的人都自己创造机会,不需要等。
老说自己准备好了就是差一个机会的,多半是诳语。
回到問題本身,怎樣去破解這個局。
技術本身是你的根基,重點是做轉型,提早做準備
而且要考慮的不只二轉、還要三轉、四轉
你要看你上面的格子,那就只能看小範圍的區域,你有能力二轉三轉
自然就會有多的格子跟應用可以擴展你的視野
其實在老外的想法裡面,他們非常注重所謂的Diversity
套句現在火紅的人工智慧來解釋的話,會有很有趣的發現。
你在最佳化的過程裡面你再怎麼做下去,就會落入所謂的區域最佳化區間
結果就是你在這個區域裡面雖然是最好的,但不是全面性的最好
因為你看到的只是這個區塊
要怎樣跳出這個區塊,就要靠所謂的outliner
也就是把一堆以前不會考慮,甚至是超出範圍的場域列入演化的種子範圍
這樣才有機會跳出你本來的範圍,稍微看到全域裡面的解。
同樣的,在職場裡面的Diversity也就是會把一些本來不是這個領域
不同資歷,不同經驗的人湊在一起
藉由不斷的討論與碰撞,激起更大的火花在職場裡面。
我想大概就簡單解釋到這邊
希望我這篇文發下去不會跟以前一個晚上不到就砍文。
--
All Comments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8-08-29T04:14
at 2018-08-29T04:14
By Andrew
at 2018-09-01T18:41
at 2018-09-01T18:41
By Tom
at 2018-09-01T21:13
at 2018-09-01T21:13
By Mia
at 2018-09-03T12:58
at 2018-09-03T12:58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8-09-04T02:13
at 2018-09-04T02:13
By Candice
at 2018-09-06T02:24
at 2018-09-06T02:24
By Brianna
at 2018-09-10T16:18
at 2018-09-10T16:18
By Jacky
at 2018-09-12T01:59
at 2018-09-12T01:59
By David
at 2018-09-12T08:09
at 2018-09-12T08:09
By Audriana
at 2018-09-16T04:17
at 2018-09-16T04:17
By Rae
at 2018-09-18T13:46
at 2018-09-18T13:46
By Yedda
at 2018-09-23T00:42
at 2018-09-23T00:42
By Hedy
at 2018-09-26T12:49
at 2018-09-26T12:49
By Kyle
at 2018-09-26T14:54
at 2018-09-26T14:54
By Odelette
at 2018-09-30T11:13
at 2018-09-30T11:13
By Una
at 2018-09-30T22:42
at 2018-09-30T22:42
By Suhail Hany
at 2018-10-04T03:11
at 2018-10-04T03:11
By Zenobia
at 2018-10-06T15:27
at 2018-10-06T15:27
By Caitlin
at 2018-10-07T01:28
at 2018-10-07T01:28
By Edward Lewis
at 2018-10-09T04:18
at 2018-10-09T04:18
By Gilbert
at 2018-10-11T14:06
at 2018-10-11T14:06
By Barb Cronin
at 2018-10-13T22:26
at 2018-10-13T22:26
By Elizabeth
at 2018-10-18T19:45
at 2018-10-18T19:45
By Heather
at 2018-10-23T15:42
at 2018-10-23T15:42
By Rosalind
at 2018-10-28T04:52
at 2018-10-28T04:52
By Enid
at 2018-10-31T16:09
at 2018-10-31T16:09
By Bethany
at 2018-11-04T05:49
at 2018-11-04T05:49
Related Posts
就職PCB是否該中年轉業?
By Emily
at 2018-08-25T00:48
at 2018-08-25T00:48
不太友善的面試問題
By Andrew
at 2018-08-24T23:31
at 2018-08-24T23:31
中年轉職,面試分享Part1
By Connor
at 2018-08-24T18:31
at 2018-08-24T18:31
群創觸控整合機構工程師
By Jacob
at 2018-08-24T16:50
at 2018-08-24T16:50
台中面試(美光&中國醫&台達電&美佳)
By Andrew
at 2018-08-24T16:34
at 2018-08-24T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