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算是「翻譯」問題? - 翻譯
By Todd Johnson
at 2009-05-01T14:19
at 2009-05-01T14:19
Table of Contents
剛好板上討論到翻譯有時會牽涉到「文化」的問題。茲
有數例可以說明(或許不是正確的例子)。台語、臺灣
式漢文,與漢語普通話、中國式漢文之間,似乎也有一
些些的隔閡。
是這樣的。其實應該是一個因為對該語言不熟悉導致「
口譯」出錯的問題。
昨天不巧看到一則影音新聞。立法院的某委員會中,討
論到開放中國學歷,以及開放中國學生來台就讀的議題
時,某外省籍國民黨委員以台語說:
「免驚啦!死未了啦!」
此語一出,驚動台下某些本省籍民進黨委員,並回嗆:
「你說什麼?妳為什麼說臺灣人死不完?」
該國民黨委員立刻否認自己有說過這樣的話。並回說,
她剛剛說的是「不要怕啦,死不了啦!」而不是「死不
完」。但是其實電視有錄影,國民黨委員剛剛確實說的
是「死未了」。所以引起該委員會中,其他民進黨籍委
員大加撻伐。
原來該名國民黨籍委員是採用「逐字」翻譯,將漢語所
說「死不了」,直接以她自以為的方式,「翻譯」為「
死未了」。
顯然是該名國民黨籍委員的「口譯」出錯。
漢語普通話中的「死不了」,如果逐字直接翻譯為台語
成為「死未了」,意義已經轉變了。例如臺灣俗語有句
話說:「別人的嬰仔死未了。」如果要表達漢語中「死
不了」、「不會死」的意義的話,台語應翻譯做「未死
啦!」(此時要倒裝)
但是顯然母語並非台語的該名國民黨籍委員,並未發現。
在座的其他民進黨籍委員也並未瞭解,是這裡出了錯。
漢語與台語的「口譯」,對「我們」(泛指臺灣人)來
說,應該已經算是最容易「口譯」的兩種語言,但是常
常還是會出錯。
再舉一例。
台語中的「阮」( gun 或 goan)以及咱(lan) 常被
混用,導致意義不明。例如,某甲一家人至友人某乙家
作客,某甲眼見時辰已晚,遂帶一家大小起身告辭。此
時某甲應該說:
「阮欲來返了。」(Guan beh lai deng)
而不應該說:
「咱欲來返了。」(Lan beh lai deng)
因為,以這個例子來說,當某甲對乙說出 「gun」這個
字時,指的是某甲一家人;當某甲對乙說 「lan」這個
字時,指的是包括某乙在內的意思。但某甲欲返家,自
不應包括某乙在內。
這個混用的例子,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可以聽到。
再舉一例。
這是同為漢文、漢語之間的「翻譯」、「口譯」的問題。
兩岸交流日漸擴大,網路上或書籍的交流,也常常促成
雙邊的用語的混淆。最常看到的是「肯定」這個辭的用
法。如果我沒有搞錯的話,在台灣比較常用的是「一定」
或「應該」或「絕對」。
例如:「這樣的說法肯定是錯的。」
我記得以前在台灣認識的人很少這樣說,大家平常比較
常用的講法是:「這樣的說法一定是錯的。」也許是語
言習慣的問題,至今我看到文章中或是聽到口語中充斥
著「肯定」來「肯定」去的用法,仍感覺些許刺眼或刺
耳。也很想反問回去:「您,真的有這麼肯定嗎?」
--
有數例可以說明(或許不是正確的例子)。台語、臺灣
式漢文,與漢語普通話、中國式漢文之間,似乎也有一
些些的隔閡。
是這樣的。其實應該是一個因為對該語言不熟悉導致「
口譯」出錯的問題。
昨天不巧看到一則影音新聞。立法院的某委員會中,討
論到開放中國學歷,以及開放中國學生來台就讀的議題
時,某外省籍國民黨委員以台語說:
「免驚啦!死未了啦!」
此語一出,驚動台下某些本省籍民進黨委員,並回嗆:
「你說什麼?妳為什麼說臺灣人死不完?」
該國民黨委員立刻否認自己有說過這樣的話。並回說,
她剛剛說的是「不要怕啦,死不了啦!」而不是「死不
完」。但是其實電視有錄影,國民黨委員剛剛確實說的
是「死未了」。所以引起該委員會中,其他民進黨籍委
員大加撻伐。
原來該名國民黨籍委員是採用「逐字」翻譯,將漢語所
說「死不了」,直接以她自以為的方式,「翻譯」為「
死未了」。
顯然是該名國民黨籍委員的「口譯」出錯。
漢語普通話中的「死不了」,如果逐字直接翻譯為台語
成為「死未了」,意義已經轉變了。例如臺灣俗語有句
話說:「別人的嬰仔死未了。」如果要表達漢語中「死
不了」、「不會死」的意義的話,台語應翻譯做「未死
啦!」(此時要倒裝)
但是顯然母語並非台語的該名國民黨籍委員,並未發現。
在座的其他民進黨籍委員也並未瞭解,是這裡出了錯。
漢語與台語的「口譯」,對「我們」(泛指臺灣人)來
說,應該已經算是最容易「口譯」的兩種語言,但是常
常還是會出錯。
再舉一例。
台語中的「阮」( gun 或 goan)以及咱(lan) 常被
混用,導致意義不明。例如,某甲一家人至友人某乙家
作客,某甲眼見時辰已晚,遂帶一家大小起身告辭。此
時某甲應該說:
「阮欲來返了。」(Guan beh lai deng)
而不應該說:
「咱欲來返了。」(Lan beh lai deng)
因為,以這個例子來說,當某甲對乙說出 「gun」這個
字時,指的是某甲一家人;當某甲對乙說 「lan」這個
字時,指的是包括某乙在內的意思。但某甲欲返家,自
不應包括某乙在內。
這個混用的例子,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可以聽到。
再舉一例。
這是同為漢文、漢語之間的「翻譯」、「口譯」的問題。
兩岸交流日漸擴大,網路上或書籍的交流,也常常促成
雙邊的用語的混淆。最常看到的是「肯定」這個辭的用
法。如果我沒有搞錯的話,在台灣比較常用的是「一定」
或「應該」或「絕對」。
例如:「這樣的說法肯定是錯的。」
我記得以前在台灣認識的人很少這樣說,大家平常比較
常用的講法是:「這樣的說法一定是錯的。」也許是語
言習慣的問題,至今我看到文章中或是聽到口語中充斥
著「肯定」來「肯定」去的用法,仍感覺些許刺眼或刺
耳。也很想反問回去:「您,真的有這麼肯定嗎?」
--
Tags:
翻譯
All Comments
By Sierra Rose
at 2009-05-03T20:58
at 2009-05-03T20:58
By Catherine
at 2009-05-07T21:15
at 2009-05-07T21:15
By Cara
at 2009-05-12T08:45
at 2009-05-12T08:45
By Hedy
at 2009-05-16T19:39
at 2009-05-16T19:39
By Zora
at 2009-05-18T13:16
at 2009-05-18T13:16
By Queena
at 2009-05-19T17:53
at 2009-05-19T17:53
By Enid
at 2009-05-22T17:22
at 2009-05-22T17:22
By Jack
at 2009-05-23T02:52
at 2009-05-23T02:52
By Joe
at 2009-05-27T11:47
at 2009-05-27T11:47
By Cara
at 2009-05-30T07:07
at 2009-05-30T07:07
By Edward Lewis
at 2009-06-01T04:19
at 2009-06-01T04:19
By Una
at 2009-06-05T17:08
at 2009-06-05T17:08
By Olivia
at 2009-06-09T10:35
at 2009-06-09T10:35
By Agnes
at 2009-06-10T19:52
at 2009-06-10T19:52
Related Posts
試譯制度的剝削
By Barb Cronin
at 2009-05-01T02:18
at 2009-05-01T02:18
試譯制度的剝削
By Noah
at 2009-04-30T23:07
at 2009-04-30T23:07
試譯制度的剝削
By Mason
at 2009-04-30T18:06
at 2009-04-30T18:06
試譯制度的剝削
By Edwina
at 2009-04-30T13:35
at 2009-04-30T13:35
試譯制度的剝削
By Valerie
at 2009-04-30T13:09
at 2009-04-30T13:09